三年级奥数:归一问题,盈亏问题,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盈亏问题如何通俗讲解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是一个关于分组的问题,其中每组的元素数量或数量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如果你有10个苹果,要分成3组,一组有4个,另一组有3个,还有一组有3个。
这样,前两组和最后一组的苹果数量是不同的,这就是盈亏问题的一种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盈亏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定义:盈亏问题是指一组物品分成若干组时,出现有的组物品多,有的组物品少的情况。
2特点:盈亏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均分”,二是“不均分”。
例如,将10个苹果分成3组,每组平均分配就是“均分”,而分成4、3、3组则是不均分。
3解决策略:解决盈亏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使得每组的数量都相等或相差最小。
这可以通过加减运算、代数运算等方法来实现。
4经典问题:盈亏问题有很多经典的例子,比如“分苹果”、“分铅笔”、“分糖果”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盈亏问题的解决策略。
5应用:盈亏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工厂生产中分配原材料、在餐饮业中分配食材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成本的控制。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盈亏问题可能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以下是几个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盈亏问题:案例一:分苹果假设有10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到一个苹果,问怎么分才公平?首先,我们可以让每个小朋友先分到一个苹果,这样还剩下7个苹果。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7个苹果切成3份,每份2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这样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3 个苹果。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将剩余的苹果分成3份,每份2个,再加上一个苹果,使得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公平的分配。
案例二:分铅笔假设有12支铅笔,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到3支铅笔,问怎么分才公平?首先,我们可以让每个小朋友先分到3支铅笔,这样还剩下6支铅笔。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6支铅笔分成3份,每份2支铅笔,这样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4支铅笔。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类大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类大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小学数学中有5类常考的应用题,也是孩子们经常丢分的题型。
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些题型的做法!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三年级奥数 第23讲 盈亏问题

第23讲盈亏问题一、专题简析: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
已知所盈和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解法是:份数=(盈+亏)÷两次分配数的差,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和盈亏数求出。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差额和两次分配的数量差,然后利用基本公式求出分配者人数,进而求出物品的数量。
二、精讲精练例1:小明的妈妈买回一篮梨,分给全家。
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出10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2个。
小明全家有多少人?这篮梨有多少个?练习一1、幼儿园阿姨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糖,则多了8粒糖;如果每人分11粒糖,则少了16粒糖。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袋糖有多少粒?2、有一根绳子绕树4圈,余2米;如果绕树5圈,则差6米。
树周长是多少米?绳子长多少米?例2: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
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练习二1、小明带了一些钱去买苹果,如果买3千克,则多出2元;如果买6千克,则少了4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小明带了多少钱?2、一个小组去山坡植树,如果每人栽4棵,还剩12棵;如果每人栽8棵,则缺4棵。
这个小组有几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例3: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
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买来多少本练习本?练习三1、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4粒,则多了12粒;如果每人分6粒,则多了2粒。
有小朋友几人?有多少粒糖?2、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全家人,如果每人分6个,则多了12个;如果每人分7个,则多了6个。
全家有几人?妈妈共买回多少个苹果?例4: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
学生有几人?这批树苗有多少棵?练习四1、自然课上,老师发给学生一些树叶。
三年级奥数第二阶段辅导(8)归一问题

三年级奥数第二阶段辅导——典型应用题(5)归一问题典例分析: 例1: 小明买了5本练习本,付出10元钱,全班需要买250本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巩固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的速度,30分钟爬行多少分米?【巩固2】小红骑车3分钟行6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到学校行了10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例2: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的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多少小时?归一问题: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一量”,然后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
用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应用题,称为归一问题。
所谓“单一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物品的单价、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归一问题分类:①直进归一②返回归一③两次归一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巩固1】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还需多少小时?【巩固2】绿化队3天种树210棵,还要种420棵,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多少天?【巩固3】一个工人要磨面粉200千克,3小时磨了6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例3:王奶奶家养了5头奶牛,7天产牛奶63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头奶牛15天可生产牛奶多少千克?【巩固1】5个人2小时植树20棵,6个人3小时植树多少棵?【巩固2】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个,10名工人10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巩固3】2台机器20分钟造纸80吨,照这样计算,1台机器1小时造纸多少吨?例4:8个人10天修路840米,照这样算,20人修4200米,要多少天?【巩固1】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个,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名?【巩固2】5个人挖3米长的沟需要用3个小时,那么用50个小时挖50米的沟需要多少名工人?【巩固3】如果3台数控机床4小时可以加工960个同样的零件,那么1台数控机床加工400个相同的零件满要多长时间?.例5:8个工人3小时制作机器零件360个,如果人数缩小了2倍,时间增加了5小时,可制作机器零件多少个?【巩固1】4台吊车7小时卸煤1428吨,如果增加5台同样的吊车,工作8小时可以卸煤多少吨?【巩固2】春风橡胶厂生产3960吨橡胶,3个人10天生产了1320吨,其余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例6:平整一块土地,原计划8人平整,每天工作7.5小时,6天可以完成任务。
小学奥数21类难题汇总附解题思路

小学奥数21类难题汇总,附解题思路题型一: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单一量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题型二: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
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一份数量=份数【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题型三: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直接套用公式——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题型四: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一、【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40÷5=8(公顷)(2)需要多少小时?72÷8=9(小时)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二、【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
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1500×6=9000(千克)(2)可以烧多少天?9000÷1000=9(天)(3)可以多烧多少天?9-6=3(天)。
三、【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
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详解】方法1:(1)每本书多少毫米?42÷7=6(毫米)(2)28本书高多少毫米?6×28=168(毫米)方法2:(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28÷7=4(2)28本书高多少毫米?42×4=168(毫米)四、【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
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
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详解】方法1:(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35+37=72(台)(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72×15=1080(台)方法2:(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35×15=525(台)(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37×15=555(台)(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555+525=1080(台)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五、【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
三年级数学思维 归一问题 (例题+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思维专项训练):归一问题应用题1.定义单一量:总量除以份数等于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单一量;单一量乘以份数就等于总量,这被称为正归一;而总量除以单一量,则可以得到份数,这被称为反归一。
2.基本数量关系: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3.解题思路:从已知量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时,有的单一量必须经过两步除法才能求出,称为双归一。
知识点1 认识单归一典例剖析1已知小高买3支一样的铅笔花了6元,丁丁买10支一样的铅笔了20元.(1)请问谁买的铅笔便宜?小高:6÷3=2(元)丁丁:20÷10=2(元)答:一样 .(2)如果丁丁想买35支这样的铅笔送给同学们,要花多少钱?35×2=70(元)答:要花70元 .典例剖析2小军去商店采购,发现商品的定价如下:橡皮1元/块,冰激凌15元/盒.(1)小军想买10块橡皮,那么小军需要花多少钱呢?1×10=10(元)答:小军需要花10元钱 .(2)商店新进了一批冰激凌,小军发现一盒有5支冰激凌,太多了,他准备只买1支,需要付多少钱呢?如果他要买3支呢?5支15元归一:1支15÷5=3(元)3支3×3=9(元)答:买1支需要付3元,买3支需要付9元 .典例剖析3小明做计算题,6分钟做了12页,照这样的速度,他10分钟能做多少页? ( A )A.20页B.60页C.120页D.算不清6分钟12页归一: 1分钟12÷6=2(页)10分钟10×2=20(页)练1 填空题8瓶果粒橙32元,那么1瓶果粒橙 4 元钱.1瓶果粒橙:32÷8=4(元)练2 填空题阿呆买了8支彩笔,一共花了56元,则每支彩笔7元. 1支彩笔:56÷8=7(元)练3 填空题许老师3小时可以批改30道题,按照这样的速度,许老师批改40道题需要 4 小时.1小时:30÷3=10(道)40÷10=4(小时)二、单归一问题例1姐姐和弟弟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于是决定帮助妈妈做家务. (1)姐姐洗碗很厉害,她6分钟能洗48个碗,照这样的速度,她8分钟能洗多少个碗?6分钟48个碗归一:1分钟48÷6=8(个)8分钟:8×8=64(个)答:他8分钟能洗64个碗 .(2)弟弟洗碗也不错,他5分钟能洗25个碗,照这样的速度,他想洗40个碗,需要几分钟?5分钟25个碗归一:1分钟25÷5=5(个)40个碗:40÷5=8(分钟)答:洗40个碗,需要8分钟 .·课堂总结1、认识单归一: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单归一问题练1 填空题妈妈去超市买4个盘子要30元钱.买6个同样的盘子需要要多少钱?4个30元2个15元6个盘子分成2个一组需要3组:15×3=45(元)练2 填空题小明看一本720页的文学书,前5天总共看了400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还需 4 天就能把这本书读完.前5天400页归一:1天400÷5=80(页/天)还剩页数:720-400=320(页)剩下的还需天数:320÷80=4(天)练3 单选题张师傅8小时加20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每天工作11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如果要加工624个零件,需要几小时?8小时208个归一:1小时208÷8=26(个)11小时26×11=286(个)加工624个零件:624÷26=24(小时)答:他每天工作11小时可以加工286个零件;如果要加工624个零件,需要24小时。
三年级奥数讲义应用题归一问题(含解析)

归一问题知识要点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另外还有在正归一和反归一基础上的两次归一。
两次归一可以是正归一,也可以是反归一。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下面是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推荐给大家作为参考: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总工作量÷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正归一)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反归一)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
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正归一1.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153735÷⨯=(千米)。
答:7小时行35千米。
2.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的速度,30分钟爬行多少分米?【解析】本题属于正归一,有两种解题思路.(方法一)归一思想.为了求出蜗牛30分钟爬多少分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单一数),“照这样速度”说明小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是相等的,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小蜗牛每分钟爬行1262÷=(分米),30分钟爬23060⨯=(分米).(方法二)倍比思想.仔细观察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已知30分钟正好是6分钟的5倍,爬行的距离也应是12的5倍.即12560⨯=(分米).3.先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口头列式解答.⑴孙悟空3天吃了45个桃子,?⑵学学买2支钢笔用了18元钱,_______ ?【解析】建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⑴每天吃多少个?⑴每只钢笔多少元?再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⑴7天吃多少个桃子?⑴54元可以买多少只钢笔?使本道例题成为归一问题的最典型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归一问题的题型.4.小红骑车3分钟行6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到学校行了10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解析】6003102001020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奥数:归一问题,盈亏问题,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我们把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统称为归一问题。
“单一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数量,是指某人或某物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商品的单价等等。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和两次归一。
归一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正归一,即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后,再用乘法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另一种为反归一,即求出单一量后,再用除法求包含有多少个单一量。
解归一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
(1)总额÷份数=1份数;
(2)1份数×份数=总数;
(3)总数÷1份数=份数。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次归一问题
在做这类问题时,首先求出“单一量”(平均数),然后再根据“单一量×份数”求出总数。
一次归一问题
在做归一问题时,首先求出“单一量”(平均数),然后再观察题目是求总数还是求份数,求总数用乘法(单一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总数÷单一量)。
两次归一问题
需要运用两次除法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叫做“两次归一”。
求出单一量后,根据“单一量×份数1×份数2”求总数。
两次归一问题
在做两次归一问题时,首先根据“总数÷份数1÷份数2”求出“单一量”,然后再观察题目是求总数还是求份数,求总数用乘法(单一量×份数1×份数2),求其中一个份数用除法(总数÷单一量÷份数)。
份数改变的归一问题
其中一个份数发生变化时,总数=单一量×变化后的份数×另一个份数。
份数改变的归一问题
做其中一个份数发生变化的归一问题时,总数=单一量×变化后的份数×另一个份数,份数=总数÷单一量÷变化后的份数。
下面是一些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大家可以练练看。
(做完后再看后面的答案哦)
1.李师博3小时生产96个零件,照照这样计算50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2一台播种机每小时语种20亩,3台这样的播种机6小时能播种多少亩?
3.竹器编织组8人3天可编织144个精制竹篮。
12人6天可编织多少个竹篮?
4.王家村农民12人7天植树1680棵。
照这样计算,28人要植树5600棵需多少天?
5.5台拖拉机每天耕地135亩,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2台同样的拖拉机,10天可以耕地多少亩?
6 .学校计则买20个排球,按商场价计算要用360元,现决定多买15个,那么一共要要少元?
7.3台电脑6小时可以设计图纸1440张,照这样计算,如果增加4台电脑,几小时可以设计2800张图纸?
8.织布厂要织布3600米。
5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960米,还要再织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9.3台车床6小时可以加工零件1440个。
如果增加2台同样的车床,每台车床每小时加工零件再增加12个,加工3680个零件要几小时?
10.一条长1200米的水渠计划30人用20天的时间做完,为了提前8天修完,按这样的的速度,需要增加多少人?
参考答案:1、1600;2、360;3、432;4、10;5、1890;6、630;7、5;
8、22;9、8;10、20。
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分均分给若干对象,根据物体的数量不变,由于分配对象的数量和每个对象得到的数量不相同,分物体时经常出现盈(有余)、亏(不足)或尽(恰好分完)等三种情况,我们将这类问题称为盈亏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是:总差额÷分配差=分配对象的个数,求出了分物对象的个数,即可以求出物品的数量。
盈亏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一盈(亏)一尽:盈数(亏数)÷两次分物数量差=分物对象的个数;(2)两盈(亏):[大盈(亏)-小盈(亏)]÷两次分物数量差=分物对象的个数;(3)一盈一亏:(盈数+亏数)÷两次分物数量差=分物对象的个数。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盈或一亏
在一次分配正好,一次分配不足(亏)的盈亏问题中,总差额就是不足的数(亏),根据“总差额÷分配差=份数”可以求出参与分配的数量。
一盈或一亏
像例题2的题型,难度在于盈亏问题隐藏在题目中了,并没有直白的告诉我们,那么就需要我们重新解读题目的意思,转化为盈亏的思路来解答。
解答过程分四步,第一步:比较盈亏的总差额;第二步:找出盈亏差额的原因就是分配数的差额;第三步:对应求出分配对象的个数;第四步:代入求出分配的总数量。
同盈
同亏
做同盈或者同亏问题时,两次分配的总差额就是两次分配后剩余数的差,根据“总差额÷分配差=份数”求出参与分配的人数。
一盈和一亏
盈亏问题中,一次分配有剩余(盈),另一次分配有不足(亏),总差额=盈+亏,根据“总差额÷分配差=份数”即可求出参与分配的人数。
下面我们来看下本知识点的一些相关练习,做完再看参考答案哦!
1、老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学生。
如果每人分5个,则恰好分完;如果每人分7个,则差10个,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苹果?
2、一旅游团外出旅游,如果每辆车坐10人,则正好坐满,如果每辆车坐50人,则正好多一辆车。
那么共有多少位旅客?
3、幼儿园阿姨给小朋友发梨子,如果每人发2个,则多出10个梨子,如果每人发4个,则多出2个梨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梨子?
4、有一堆苹果分给小朋友。
如果每人分3个,则多8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多4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梨子?
5、有若干个梨子和若干个人,若每人分6个梨子,则多出12个,若每人分7个梨子,则少11个。
那么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1、5人,25个;2、200人;3、4人,18个;4、2人,14个;5、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