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检查与诊断分级

合集下载

乳腺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钼靶分级标准乳腺钼靶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对乳腺进行成像,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疾病的早期病变,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乳腺钼靶的分级标准则是对乳腺成像结果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依据,有助于医生对乳腺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钼靶的分级标准通常包括四个等级,即0级、1级、2级和3级。

下面将对这四个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0级,如果乳腺钼靶成像结果被评定为0级,意味着乳腺组织没有明显的异常发现。

这种结果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安慰,但也需要注意的是,0级结果并不代表乳腺完全健康,仍然需要定期检查。

1级,1级结果意味着在乳腺成像中发现了一些微小的异常结节或钙化灶,但这些异常通常是良性的,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以确保异常情况不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疾病。

2级,2级结果表示在乳腺成像中发现了一些较大或较多的异常结节或钙化灶,这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乳腺超声或磁共振成像,以确定异常情况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级,3级结果通常意味着乳腺成像中发现了高度可疑的异常结节或钙化灶,有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会建议患者尽快进行活检或其他确诊性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并尽早进行治疗。

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患者应该重视医生对检查结果的分级评估,及时了解自己的乳腺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定期的乳腺钼靶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女性朋友们要定期进行乳腺健康检查,保障自己的健康。

总之,乳腺钼靶分级标准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者应该重视乳腺健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更多的人了解乳腺钼靶分级标准,关注乳腺健康。

钼靶检查项目

钼靶检查项目

钼靶检查项目
钼靶检查是一种乳腺X线摄影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钼靶检查项目:
1.双侧乳腺钼靶摄影:这是最常见的钼靶检查项目,包括双侧乳腺的正位和斜
位摄影。

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可以观察乳腺组织的结构和密度,发现异常的肿块或钙化。

2.局部放大摄影:在进行双侧乳腺钼靶摄影时,如果发现某个区域的影像不清
晰或有可疑的病变,医生可能会选择局部放大摄影。

这种方法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这个区域的乳腺组织,以便更准确地诊断。

3.对比摄影:对比摄影是一种特殊的钼靶检查方法,通过将患者的乳腺与对侧
乳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侧乳腺的差异,从而发现潜在的病变。

4.钙化灶分析:钙化灶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钼靶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钙
化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5.乳腺造影:乳腺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到乳腺组织,然后进行X线摄影
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乳腺的血管和淋巴管,有助于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6.三维立体重建:通过对钼靶检查得到的二维影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
三维立体图像,有助于更直观地观察乳腺组织的结构和病变。

乳腺钼靶报告的解读

乳腺钼靶报告的解读

乳腺钼靶报告的解读乳腺钼靶检查是乳腺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乳腺钼靶检查是通过照射乳腺区域的X射线,将乳腺组织的影像投射到钼靶上,然后由医生进行解读,以诊断乳腺疾病。

以下是一份关于乳腺钼靶报告的解读。

一、检查基本信息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医生:XXX科室:乳腺外科二、检查结果1. 乳腺组织密度:左侧乳腺组织为BIRADS分级2级,右侧乳腺组织为BIRADS分级3级。

2. 乳腺结构:双侧乳腺结构基本均匀,无明显异常密集区域或异常结节影。

3. 乳腺钙化:双侧乳腺未见异常钙化灶。

4. 乳腺包膜:乳腺包膜清晰,无明显异常增厚、不规则或毛刺样改变。

5. 乳腺肿块: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三、报告解读根据乳腺钼靶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乳腺组织密度的BIRADS分级是对乳腺密度的评估标准,分级2级表示乳腺组织相对较均匀,而3级则表示乳腺组织密度略高。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如超声、MRI等。

2. 乳腺结构均匀,无明显异常密集区域或异常结节影,提示乳腺组织无明显异常增生或肿块。

3. 未见乳腺钙化灶,这是排除乳腺肿瘤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4. 乳腺包膜清晰,无明显异常增厚、不规则或毛刺样改变,提示乳腺未见明显恶性病变的征象。

5. 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进一步排除乳腺肿块、囊肿等病变。

四、建议根据乳腺钼靶检查结果,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如乳腺超声、乳腺MRI 等,以确诊和排除乳腺疾病。

定期复查乳腺钼靶检查,做好乳腺健康的监测和保护。

以上为乳腺钼靶报告的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医疗机构。

钼靶分级标准

钼靶分级标准

钼靶分级标准
一、肿瘤形态
1. 分级标准一:肿瘤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无毛刺或蟹足样改变。

2. 分级标准二: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有毛刺或蟹足样改变。

3. 分级标准三:肿瘤形态极度不规则,浸润性生长,无边界可言。

二、肿瘤大小
1. 分级标准一:肿瘤直径小于1cm。

2. 分级标准二:肿瘤直径介于1-2cm之间。

3. 分级标准三:肿瘤直径大于2cm。

三、钙化灶情况
1. 分级标准一:无钙化灶或钙化灶较小、分散。

2. 分级标准二:钙化灶较大,但仍呈分散状态。

3. 分级标准三:钙化灶弥漫性分布,占据大部分肿瘤组织。

四、淋巴结转移
1. 分级标准一:无淋巴结转移。

2. 分级标准二:有少数淋巴结转移,且最大淋巴结直径小于2cm。

3. 分级标准三:有大量淋巴结转移,且最大淋巴结直径大于2cm。

五、肿瘤分期
1. 分级标准一:早期,肿瘤局限于乳腺局部,无远处转移。

2. 分级标准二:中期,肿瘤侵犯乳腺周围组织,但无远处转移。

3. 分级标准三:晚期,肿瘤有远处转移,或侵犯胸肌筋膜及腋窝淋巴结。

以上是钼靶分级标准的五个方面,根据肿瘤形态、大小、钙化灶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等指标对肿瘤进行分级。

这种分级标准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请注意,具体诊断需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

乳腺钼靶分类标准

乳腺钼靶分类标准

乳腺钼靶分类标准乳腺钼靶(Mammography)是一种用于乳腺癌筛查和检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根据检查结果的特征,乳腺钼靶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1.BI-RADS 分类系统: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and Data System)是美国乳腺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提出的一种分类系统,用于标准化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报告和数据记录。

BI-RADS 分类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类别:•BI-RADS 0:需要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额外的影像学检查。

•BI-RADS 1:阴性,无异常发现。

•BI-RADS 2:可能性良性,通常是正常的结果或良性的发现,建议定期复查。

•BI-RADS 3:可能性低度恶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BI-RADS 4:可能性高度恶性,建议进行穿刺或其他治疗。

•BI-RADS 5:高度恶性,建议进行穿刺或其他治疗。

2.ACR 评级系统:美国乳腺学会(ACR,American Collegeof Radiology)还使用了一种评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ACR 0:未完成,需要更多的检查。

•ACR 1:阴性。

•ACR 2:可能性低。

•ACR 3:可能性中等。

•ACR 4:可能性高。

•ACR 5:高度可能。

这些分类系统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种共同的语言,以描述乳腺钼靶的检查结果,并指导后续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决策。

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根据乳腺钼靶的结果,患者的病史和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乳腺钼靶成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普查工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使接受普查人群的乳腺癌病死率下降,其价值已被肯定。

研究表明,乳腺X线普查虽然不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是却可以使很多早期乳腺癌得到诊断,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普查3-4年后,乳腺癌死亡率就开始下降,7年后可下降40%;50岁以下的妇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

乳腺钼靶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其应用较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更为广泛,且与其他乳房检查方法互为补充。

1、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乳腺X线检查1)女性乳腺疾病普查,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2)乳腺皮肤增厚、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皮肤炎症性表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时,需进行钼靶检查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潜在病变;3)乳腺出现肿块时,需明确肿块的性质;4)新发现的乳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检查乳腺,以明确有无隐匿性的病灶和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等;5)乳腺癌保乳术后,需定期进行乳房钼靶检查以监测乳腺癌有无复发。

6)其他情况,乳腺专科医生认为需要。

一、检查方法(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

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

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

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

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

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The craniocaudal projection, CC)及内外侧斜位(The mediolateral oblique projection, MLO)。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一、肿块形态
1. 形态规则: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刺状突起。

2. 形态不规则:肿块形状不规整,边缘有毛刺状突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 浸润性生长:肿块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边界模糊,表面不光滑。

二、钙化灶
1. 良性钙化灶:钙化灶较小,分布均匀,密度均匀,形态规则。

2. 恶性钙化灶:钙化灶较大,分布不均,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

三、结构扭曲
1. 良性结构扭曲:扭曲结构呈连续性,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2. 恶性结构扭曲:扭曲结构不连续,表面粗糙不平,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四、淋巴结
1. 良性淋巴结:淋巴结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密度均匀。

2. 恶性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伴有钙化灶。

五、周围组织
1. 良性周围组织:周围组织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肿块。

2. 恶性周围组织:周围组织有肿块浸润,伴有结构扭曲、钙化等异常表现。

六、肿块周围血管
1. 良性血管:周围血管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异常。

2. 恶性血管:周围血管粗大、曲张,或血管分布不均。

七、骨组织
1. 良性骨组织:骨组织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异常。

2. 恶性骨组织:骨组织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异常表现。

以上为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的七个方面,医生会根据这些方面的检查结果对肿块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最终确定肿块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钼靶诊断分级标准

乳腺钼靶诊断分级标准
部分界清 部分模糊
CATEGORY 4C
不规则肿物,边缘浸润。或发现有多形性钙化
CATEGORY 5
不规则的高密度肿物伴毛刺
区段或线状分布的细线状钙化
不规则肿物,边缘浸润,伴多形性钙化
CATEGORY 6
100% 是恶性
• 乳腺钼靶的影像表现
• • • • • • • •
一、常见征象 (一) 肿块: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 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仅在一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 无明显鼓出边缘的称 “不对称”。 肿块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 不规则形多为恶性表现, 前三种形态要结合其他 征象综合考虑。 。
• 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 种典型表现:
• • • • • • • •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 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 偶可分支状, 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 ,沿着导管分布, 聚向乳头, 常为双侧乳腺分布, 多见于分泌性病变; 圆形和点状钙化, 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者要引起警惕; “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 死或囊肿; 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的 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 在头足轴位(CC) 表现不明显, 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 在90° 侧位上边界明确, 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 形态随体位而 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 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 样改变常可见到;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 钙化形态不规则, 多大于0. 5mm , 呈中 空状改变。 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 包括不定形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 不定形模糊钙化: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 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 而簇状分布、 区域性分布、线样和段样分布需提请临床活检。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 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 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 和线样或线样 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不一, 直径常小于0. 5mm。 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 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 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钼靶检查与诊断分级乳腺X线BI-RADS介绍1992 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 em ,BI - RADS),至今已是第四版。

这个系统对规范乳腺X 线报告,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以及对普查的监测均起着很大的作用。

影像表现一、常见征象(一)肿块: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

仅在一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无明显鼓出边缘的称“不对称”。

肿块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不规则形多为恶性表现,前三种形态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考虑。

边缘对诊断病变的性质最为重要,包括以下五种描述:清晰、模糊、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

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 %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但无恶性证据;模糊是指肿块被其上方或临近的正常组织遮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一般用在报告者认为这个肿块的边界是清晰的,仅仅是被周围腺体遮住的情况下;小分叶表现为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浸润是由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而不是由于周围腺体遮盖所为;星芒状可见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边缘为恶性征象。

对鉴别边缘模糊和浸润有时会有一定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多为良性改变,而后者是恶性征象,通过局部加压摄影、辗平摄影技术对鉴别边缘征象有帮助。

密度是以肿块与其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分为高、等、低(不包括脂肪密度)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

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脂肪密度为良性表现。

(二)钙化:良性钙化常比恶性钙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

恶性钙化常较小,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

对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进行。

良性钙化可不描写,但当这些钙化可能会引起另外医生误解时,这些良性钙化需要描述。

形态上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三种。

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 种典型表现: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偶可分支状,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着导管分布,聚向乳头,常为双侧乳腺分布,多见于分泌性病变;圆形和点状钙化,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者要引起警惕;“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在头足轴位(CC)表现不明显,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形态随体位而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钙化形态不规则,多大于0. 5mm , 呈中空状改变。

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包括不定形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

不定形模糊钙化: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而簇状分布、区域性分布、线样和段样分布需提请临床活检。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 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 5mm。

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 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常为双侧性;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 2cm ×2cm ×2cm)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 2cm ×2cm ×2cm),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可见分支点,提示源于一支导管,多为恶性改变;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三)结构扭曲: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

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

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和外伤史,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请临床切除活检。

二、特殊征象(一)非对称性管状结构/ 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

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意义不大。

(二)乳腺内淋巴结: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结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常小于1cm。

当淋巴结较大,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

可以是多个,也可能是一个淋巴结由于明显的脂肪替代看上去像多个圆形结节影。

对于乳腺外上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偶尔也可出现在其他区域。

(三)团状不对称: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做出判断,范围较大至少达一个象限。

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密度较正常乳腺组织为高或有较明显的导管可见,无局灶性肿块形成,无结构扭曲,无伴随钙化。

常代表了正常变异,或为替代性激素治疗的结果。

但当与临床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则可能有临床意义。

(四)局灶性不对称:不能用其他形状精确描述的致密改变。

两个投照位置均显示,但缺少真性肿块特有的边缘改变,较团状不对称范围要小。

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尤其当其中含有脂肪时。

但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由此可能会显示一个真性肿块或明显的结构扭曲改变。

三、合并征象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合并,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

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

总体评估一、评估是不完全的0 级: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

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

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一)1 级:阴性。

无异常发现。

(二)2 级:良性发现。

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

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 线征象。

(三)3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

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 年,一般为6 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

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 %。

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 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

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 个月),再6 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2 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

2 年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 级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 级判读(良性)。

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四)4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

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性,总的恶性率约为30 %。

再继续分成4A 、4B 、4C ,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 4A : 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

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

将可扪及的X 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 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

2. 4B : 中度恶性可能。

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

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并予随访。

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

3. 4C : 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 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

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

对影像判读为4 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

而对影像为4C 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五)5 级:高度怀疑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

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

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 %。

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6 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

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

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