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肾上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肾上腺病影像学教案教学设计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选择题占40%,简答题占30%,病例分析题占30%。 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 评成绩的30%。最终成绩以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计算得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像学检查方法
深入探讨了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 应用,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图像解读等。
病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了对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和理解。
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核学 生对肾上腺疾病影像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应蛋白升高等异常表现。
06 肾上腺病影像学检查技术 进展
CT检查技术进展
多层螺旋CT
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提高扫描速度和图像分辨率,减少运动 伪影,更准确地显示肾上腺病变。
CT血管成像
利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肾上腺血管结构和病变 与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CT能谱成像
密度不均匀
在CT或MRI上,恶性肿瘤可表现为 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内部可出现坏死 、囊变或出血。
侵犯性生长
恶性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引 起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增强扫描特征
在增强扫描中,恶性肿瘤通常呈现不 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或低于正常 肾上腺组织。
肿瘤鉴别诊断与评估
0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密度均匀
在CT或MRI上,良性肿瘤通常 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无明 显的坏死、囊变或出血。
无侵犯性生长
良性肿瘤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 织或器官,也不会引起淋巴结 转移或远处转移。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泌尿系统-7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泌尿系统)A型题1、肾上腺疾患最佳的检查方法是:A、腹部平片;B、静脉肾盂造影;C、腹膜后充气造影;D、肾动脉造影;E、体层摄影。
2、肾实质与肾盂之间的间隙称为:A、肾门;B、肾窦;C、肾皮质;D、肾柱;E、肾乳突。
3、肾盂、肾盏正常排空的时间是:A、7~15分钟;B、2~7分钟;C、10~30分钟;D、30~60分钟;E、60~120分钟。
4、X线平片已确诊为肾角形结石,进一步检查哪项最需要:A、肾功能检查;B、尿细菌培养;C、心电图;D、排泄性或逆行肾盂造影;E、肾图。
5、肾结石发生尿路梗阻时(肾功能损害)。
结石生长速度是:A、变快;B、变慢;C、消失;D、停止生长;E、中速。
6、逆行肾盂造影对诊断可疑输尿管阴性结石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导管插入输尿管时可触及结石;B、结石可使导管前进受阻;C、阴影与导管前后位,左右斜位均在一条线上;D、结石的刺激可引起局部输尿管痉挛,导管不能接近结石,相距1~2厘米;E、导管并不受阻,可顺利通过,可否定有结石存在。
7、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哪项检查方法是错误的:A、尿路平片;B、膀胱镜检;C、排泄性尿路造影;D、逆行肾盂造影;E、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
8、尿频尿急一年,尿白细胞,红细胞少量,尿细菌培养阴性,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左肾区、肾小盏扩张及虫蚀样边缘不整,右肾结水,膀胱呈球形改变,应考虑:A、晚期肾盂肾炎;B、左肾结核;C、右肾结核;D、左肾结核并发膀胱挛缩,对侧肾积水;E、肾肿瘤。
9、肾周围脓肿X线表现哪些是错误的:A、透视下患侧膈肌位置升高,活动度受限;B、平片上患侧腰大肌模糊不清,脊柱侧弯,凹面向患侧;C、患侧肾影增大,轮廓不清;肾盂肾盏可向外,上下及前方移动;D、患侧肾的两极可见到弧形钙化影;E、连续快速呼吸时照片,患侧肾固定,影像清晰,对侧肾影模糊。
10、肾恶性肿瘤中最多见于:A、肾盂移行细胞癌;B、肾腺癌;C、肾盂磷状细胞癌;D、肾淋巴肉瘤;E、肾血管瘤。
肾上腺病变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一
侧 或 两 侧 肾上 腺 肥 厚 共 7例 ,男 性 4例 ,女 性 3例 ;
侧 或两侧 肾上腺 腺瘤 共 9例 ,男性 3例 ,女性 6例 ;一 侧 或两侧肾上腺转 移瘤 共 8例 ,男性 7例 ,女性 1例 ;一
~ 一
侧或两侧肾上腺 髓样脂肪 瘤共 4例 ,男 性 3例 ,女性 1例 ; 侧 肾上 腺 囊 肿 1 ,男 性 ;两 侧 肾上 腺 结 核 1例 ,男 性 ; 例 嗜铬 细胞瘤 1 ,女性 。 例
【 关键词 】 :肾上腺病变 ;多层螺旋 C ;诊断 T 【 中图分类号 】R 8 5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7 8 1 (0 0 0 — 5 7 2 1 )叭 一 0 1 O 0 09 一 1
肾上 腺 位 于 肾周 脂 肪 间 隙 内 ,位 置 较 深 ,形 态 多 样 化 , 周 围毗 邻 结 构 复 杂 ,临 床 诊 断 存 在 一 定 的 的 难 度 。 本 文 收
3 7 嗜铬细胞瘤 .
病人 就诊 时瘤 体多较 大 ,肿 块呈 圆形或
突 出。在实际工作 中我们 一般 都按照 同侧 肾上 腺与膈 肌脚
相 比来 确 定 肾上 腺 是 否 肥 厚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右 侧 肾 上 腺
卵圆形 ,也可不 规 则 。边 界 清 楚 。嗜铬 细 胞 瘤 血供 丰 富, 增 强 较 显 著 ,瘤 内 的 基 质 密 度 明 显 强 化 , 成 多 房 样 改 变 。 肿瘤 的 中心坏死 、液化 部分 密度 不变 ,而 肿瘤 的周 围 明显 强化 。肿 瘤明显强化和囊性变为 嗜铬 细胞瘤的特征之一 。
膜及睾 丸结核并存。C T表现 :双侧 肾上腺 常先后 受 累,早 期 肾上腺 腺体肿 大 ,呈 结节 状增 生 ,边缘 不规 则 ,因其 中 心常有 干酪样 坏死 而表现 为 中心密度 不 均匀 ,内常见 钙化 影 。钙 化 是 肾上 腺 结 核 慢 性 迁 延 的 结 果 J 较 晚 期 的 结 核 。
肾上腺病变解析

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等特征,可将皮质 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髓质主要由排列成索或团的髓质细胞组成, 髓质细胞又称为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 另外,髓质内还有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
组织学及解剖学
肾上腺的血管分布:肾上腺上面有膈下动脉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腺瘤是最常见肾上腺肿块,尸检发病 率约3% 。肾上腺腺瘤最重要的特征是细胞 内脂质,化学位移成像是肾上腺腺瘤最可靠 的检查手段。 大部分肾上腺腺瘤在化学位移成像out-ofphase上信号减低,信号强度减低20% 就可 以诊断肾上腺腺瘤。
增强时均匀一致强化也是肾上腺腺瘤的特征,
Coronal T1-weighted in-phase and T2-weighted half-Fourier RARE MR images show an oval, well-circumscribed, right adrenal cyst (arrow in b) with a thin wall (arrowhead in b). The cyst has a typical appearance, showing low signal intensity at T1-weighted imaging and high signal intensity at T2-weighted imaging. Photomicrograph (original magnification, 100; H-E stain) shows a cystic lesionwith a simple cuboidal mesothelial lining.
嗜铬细胞瘤也被称为“10%肿瘤”。10%双侧, 10%肾上腺外,10%发生于小孩,10%为恶性。
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辐射暴露
部分影像检查方法如CT等 存在辐射暴露问题,可能 对患者的健康产生潜在影 响。
影像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技术革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高分辨率和更多功能 的影像设备出现,提高诊断准确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和准 确性。
无创、无辐射检查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可以多角度、多平面
地观察肾上腺病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 够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的内部结 构和血流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MRI检查的缺点是价格较高,检 查时间较长,且对金属植入物有
一定的限制。
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核素扫描等,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诊 断手段。
X线检查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 较小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CT检查
CT检查是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重要 手段,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 点。
CT检查的缺点是有一定的辐射,但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CT扫描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减少了辐射对人体 的影响。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的位 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 邻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 案。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浸润程度。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 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增强 扫描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诊断嗜铬细胞瘤时,需要综合考虑患 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的影像诊断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 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而引起的 病症,通常表现为双侧肾上腺
肾上腺肿瘤(医学PPT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阵发性高血压:为本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为阵发 性发作,可因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挤压或 按摩腹部、灌肠、排尿等诱发。血压突然升高,同时伴 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恐惧感、心律失常等,甚至 诱发左心衰竭和脑卒中。 代谢紊乱症侯群:基础代谢率升高、低热、多汗,血糖 升高,糖耐量降低,四肢乏力,体重下降。 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90%以上)
增强后腺瘤多呈轻~中度强化,少数肿瘤如Conn 腺瘤可 强化明显。 由于腺瘤细胞内含较多的类脂颗粒或空泡变性,MR化学 位移成像对于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化学位移成像 (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
原理
即使在同一均匀的磁场中,不同化合物中同一原子核 (1H)由于周围电子云的结构、分布和运动状态的不 同,其共振频率会因此有差别;
病理特点
含脂肪成分的良性肿瘤,Conn腺瘤的脂肪含量通常 高于Cushing腺瘤。
影像学特点
平片:价值不大 CT: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边缘光整的结节、肿块,直径多在5cm以下 密度较低,平扫CT值一般在-10~20HU,多小于
10HU; Conn腺瘤的平扫密度通常低于均,薄层
比较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 扫
增 强
正常肾上腺MRI表现
易误为肾上腺病变的解剖变异
膈脚肥大 特点:双侧、连续
左膈下静脉增粗
胰尾囊肿
特点:正常肾上腺 受压改变
肾上腺的测量
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不宜作为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
厚度≤10mm和面积≤150mm2
测量方法
目测:无局限结节, 厚度小于同侧膈脚 测量:垂直径和面积
肾上腺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肾上腺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夏溟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肾上腺疾病的分类和特点肾上腺外科疾病从解剖上分类分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和肾上腺髓质疾病,从功能上分类分为功能性疾病和非功能性疾病。
1981年提出了“亚临床柯兴综合征”的概念,用来描述偶发瘤中有自发分泌皮质醇的皮质腺瘤而没有典型高皮质醇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亚临床柯兴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5%~10%.因此,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非功能性肾上腺疾病实际上在临床上表现为低功能或非典型临床表现。
不仅肾上腺皮质可发生肿瘤或增生,而且肾上腺髓质亦可发生肿瘤或增生。
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出现多样化。
肾上腺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
肾上腺皮质疾病:柯兴氏综合症、Conn氏综合症、肾上腺皮质非功能性肿瘤或癌以及肾上腺皮质间叶性肿瘤,如髓样脂肪瘤、血管瘤等。
肾上腺髓质疾病:肾上腺髓质来自神经嵴干细胞,后又分化为交感神经母细胞、节母细胞、嗜铬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熟为嗜铬细胞。
因此,当发生肿瘤时,可相应形成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
因此,肾上腺髓质细胞亦可发生增生。
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比原发肾上腺癌更为常见。
尸检发觉肾上腺转移癌占27%。
最容易转移到肾上腺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和肾细胞癌。
其他肿瘤还有对侧肾上腺癌,膀胱癌、结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子宫癌症。
据统计,肾上腺在肿瘤血行转移的好发部位占据第四位,仅次于肺、肝和骨骼。
转移灶一样较小,直径多在1~3cm,CT扫描见病灶密度平均,边界清晰,圆形或椭圆形多见。
增强扫描可有中度强化或环形增强。
仅从CT形状上常与原发肾上腺皮质癌鉴别困难,更多依靠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一样认为转移癌极少钙化,且约50%为双侧性。
在已知原发癌并发觉双侧肾上腺肿块时,多可排除原发皮质癌的诊断。
在无其他佐证的情形下,由于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癌,应第一考虑肾上腺转移癌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肾上腺皮质癌
约有50%病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中以Cushing综合症常见
CT表现
显示为较大的肿块 直径常超过7cm 病变呈类圆形分叶或不 规则状 肿块密度不均 内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周围部分为 软组织密度 增强扫描肿块不规则强化 中心低密度区无强 化 某些肿块内可有散在钙化影 病变侧肾上腺多显示不清 分泌皮质醇的病变还可造成对侧肾上腺萎縮晚期病变可出 现下腔静脉受累 淋巴结转移及其它脏器转移
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正常X线平片表现 正常肾上腺血管造影表现
(二)正常B超线表现 表现为三角形和新月形 线形或者为倒V 倒Y形 (三)正常CT线表现 右侧肾上腺为斜线 倒Y倒V 形 左侧肾上腺为 倒Y倒V 形或三角形 肾上腺的大小 (四)正常MRI线表现
二 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 (二)异常B超线表现 (三)异常CT线表现 (四)异常MRI线表现
肝硬化 左膈静脉迂曲
左肾上腺区假病变—连续观察确定为胃底一部分
左肾上腺区假病变 —膈肌脚
胰腺假囊肿— 类似肾上腺囊肿
5 Cushing综合症
Cushing综合症即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病因
垂体性 异位性 肾上腺性 Cushing综合症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中年女性 典型症状表现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 皮肤紫纹 痤疮 毛发多 高血压 月经不 规则 实验室检查出现相应的改变
MRI T1WI上为低信号 类似肌肉 而T2WI上由于富含 有水分和血窦而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分 发生明显强化
诊断和鉴别诊断
嗜铬细胞瘤
10%肿瘤
家族史(10%) 恶性 (10%) 多发、双侧 (10%) 肾上腺外 (10%) 儿童发病 (10%) 术后复发 (10%)
女,16岁,阵发高血压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 20~40岁发病多见 阵发性高血压 头痛 心悸 多汗 皮肤苍白 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实验室检查24小 时尿中香草基扁桃酸测定值明显增高
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 一侧肾上腺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较小肿瘤密度均 匀 类似肾脏密度 较大的肿瘤常因病变内有陈旧性出血 坏死而密度不均 内有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 出现囊变 少 数肿瘤中心或边缘出现钙化 增强检查 肿瘤明显强化 而 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
MRI表现
为肾上腺较大肿块 冠状位矢状位有助于确定肿瘤来源于肾 上腺 肿块信号不均 T1WI为低信号 而T2WI呈显著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当肿块侵犯下腔静脉时 其内 流空信号消失 MRI检查也能敏感的发现腹膜后肿块和纵隔 淋巴结转移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男,21岁,Cushing综合症 垂体腺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男,43岁, Cushing综合症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皮质腺瘤和皮质癌
大多数功能性皮质癌患者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 肿物大于5cm~6cm高度怀疑恶性 大于5cm~6cm的皮质腺瘤,每60例只有1例皮质癌
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又称Conn综合症
临床患者发病年龄为20~40岁 女性多于男性 由于醛固 酮造成水钠潴溜和血容量增加 而出现高血压肌无力和夜 尿增多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中醛固酮水平
体位 肠道准备 螺旋扫描 扫描范围 增强检查
仰卧,双上肢高举 口服1~2%水溶性对比剂 常规屏气 包括双肾门,5mm重建,标准算法 对比剂团注
肾上腺MR检查方法
冠状定位像 FSE T2WI /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 SE T1WI /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 GRE T1WI 同反相位成像 FMPGR Gd-DTPA 动态增强检查 SE T1WI / Gd-DTPA增强
女,38,原发醛固酮增多症 左Conn腺瘤,直径约10mm
男,24岁,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直径30mm
七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
(一)嗜铬细胞瘤
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肿瘤 其产生和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 腺是发生嗜铬细胞瘤的主要部位 发生于肾外的嗜铬细胞 瘤也称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常较大 易发生坏死曩变和 出血恶性者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肾上腺皮质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T表现 大部分患者双侧肾上腺显示正常 少数表现为弥漫性增 大 偶可增生为单个或多个结节 密度正常
诊断和鉴别诊断
Conn综合征
病因:
单侧肾上腺腺瘤(70%~80%) 肾上腺增生(20%~30%) 皮质癌(1%~5%)
女,55,原发醛固酮增多症 左Conn腺瘤,直径12mm
病理改变
(一)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腺增生
CT表现 平扫即能发现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侧肢厚 度大于10mm或面积大于150mm 肾上腺外形和密度未见 异常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 Cushing腺瘤 CT表现 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圆形肿块 边界清 与肾上 腺侧支相连 大小约2~3cm,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 增强 扫描肿块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同侧肾上腺残部和对侧肾 上腺变小 MRI表现 肾上腺类圆形肿块 在T1WIT2WI上信号强度分别类似 或稍高于肝实质
囊性嗜铬细胞瘤伴囊内出血
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腹主动脉旁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肝多发转移 肝转移灶与原发肿瘤均为明显高信号
2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有10~14%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 常见于腹 主动脉旁区 纵隔脊柱旁区和膀胱壁
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手段
超声 CT MRI 穿刺活检 核素扫描
快速,经济,筛查手段 主要检查手段 定性诊断价值 诊断金标准,有创 反映肾上腺功能,实验阶段
肾上腺影像学检查目的
具肾上腺功能异常的患者
观察肾上腺 病变定位 病变定性
偶然发现肾上腺肿物患者
病变定位 病变定性:鉴别诊断
肾上腺CT检查方法
(一)Conn腺瘤
CT表现 单侧肾上腺孤立小肿块 偶出现双侧或单侧多发 性 病变呈类圆或椭圆形 位于肾上腺侧支或位于两侧支 之间 病变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下 由于内部含有较多的脂 质而呈均匀水样密度 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强化 病侧肾 上腺多能显示清晰 可见受压 变形 但无萎縮改变
MRI表现
肾上腺小肿块 在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分别类似和稍 高于肝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