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学生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阅读《黄鹤楼》,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4.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以远飞的蓬草自况。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乙】诗首联描写了塞下自然环境之险恶和军情之紧急,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D.【乙】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6.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山花”怎样的特点?(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③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

②等是:等于。

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4.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6.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文章来自: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一、课内诗歌鉴赏(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

(语言、动作、神态等)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文章来自: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一、课内诗歌鉴赏(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歌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歌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简明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致。

3.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妙在何处。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你是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2.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什么。

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5.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说说你的理解。

6.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9.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三)对比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春望》《月夜》都是杜甫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异同。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明】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①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睛。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第三句“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

(2)结合注释和诗句,说说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一、诗歌鉴赏(共50题;共694分)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2)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2.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1](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1]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到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________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4)钱塘湖即________,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________。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 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1)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赏读古诗。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②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③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④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14.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解释划线的字。

①东皋薄暮望________②山山唯落晖________(2)表现作者彷徨无依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3)哪句诗体现出作者的避世之意?(4)“望”的宾语(或内容)有哪些?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白居易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4)白居易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6.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100字内)(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1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19.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