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五篇“笙诗”,有目无辞。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关键词:艺术成就;赋;比;兴;表现手法;写实;语言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诗经》中诗人广泛的运用赋、比、兴手法,这些手法的广泛运用,在加强作品的形象性方面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形象生动而又意境深远的诗篇。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都对赋、比、兴这三种手法作出了概括,但是普遍认为,概括的最简明扼要、最准确的要数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①朱熹在《诗集传》中解说《葛覃》时对赋做了概括。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直接描写葛覃、黄莺,直言其事。

所谓赋,也就是铺陈,用大量铺陈的场面来造成强烈的气氛。

而后面所写“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瀚我衣。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

”则是直接抒情。

“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

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污,而瀚其礼服之衣呼,何者当瀚,而何者可以未瀚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

”(朱熹《诗集传》)“赋”的手法用于抒情,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将人物情感的倏忽变化和人物的思绪很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②“比”是描写事物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合情合理。

简单的说,就是比喻。

《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于变化,尤其是常用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来比喻较为抽象的事物,使之有一种直观的感觉。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的爱情从甜蜜到悲伤;《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③兴,原是民歌每章借自然景物的形象发端的方法。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三)艺术分析 • • 1.对比手法。 《氓》中的“我”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同样,“跂予望之”、“曾不崇朝”,也是夸张的修辞。是极力形容由卫至宋归家 路途之近,踮起脚跟就能望见,不须一个早上就能到达家乡,岂不是近在咫尺吗? )

3. 对比、排比、设问、顶真、呼告、拟人、借代等灵活运用,表情状物,不胜枚举。
第四、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 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较 多;
硕 鼠
——《诗经· 魏风》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 《墨子· 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史记· 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三)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 节 南山》“家父作诵”,《小雅· 巷伯》“寺人孟子, 作为此诗”,《墉风· 载驰》据《左传· 闵公二年》 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 者已难确考。
• (四)比兴的垂范
• (五)《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深 广影响
欣赏《诗经》之吟诵
• /s?word=%E9%99% 88%E7%90%B4%E5%90%9F%E8%AF% B5&tn=sitehao123&ie=utf-8&f=3&rsp=0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谓“诗三百篇,大抵 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种臆测。现在 可以断定的是,《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 上层的公卿大夫 中下层的“士” 下层平民百姓 ( “风”类作者多是,同时多为 集体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于何勿思!《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A、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

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

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用赋的手法来抒情: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B、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喻。

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

《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

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

简要叙述《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简要叙述《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经》的艺术特点1. 真实性《诗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真切的生活情感而著称。

其中的许多诗篇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田园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百态,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真实风貌和群众生活的真实面貌。

2. 抒情性《诗经》不仅是一部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了抒情情感的诗歌集。

其诗篇多以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触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3. 多样性《诗经》包含了风、雅、颂三类诗歌,内容涉及了政治、社会、风俗、风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诸多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丰富多彩。

二、《诗经》的影响《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先秦时期至宋代,我国文学家们不断地在《诗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风格和传统。

2.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影响了世界文学。

它的抒情性和真实性赢得了世界各国文学家的赞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部具有千古之名的文学巨著,《诗经》以其真实性、抒情性和多样性的艺术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

它所展现的深刻的生活情感和丰富多彩的题材,使其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鲜明特色和卓越成就,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诗经》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究,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影响,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诗经》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先 秦 文 学
第 二 章 《 诗 经 》
先 秦 文 学
第 二 章 《 诗 经 》
3、【诗经•国风•邶风】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诗经•国风•庸阝风】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诗经•国风•唐风】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先 秦 文 学
第 二 章 《 诗 经 》
二、《诗经》中的名句与成语
先 秦 文 学
第 二 章 《 诗 经 》
一、诗经名句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 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 《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 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 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作为一部乐歌总集, 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 格也多种多样。
第 二 章 《 诗 经 》
一、《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 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 痛苦和希望。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 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 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 想和愿望。

《诗经》的艺术成就精讲课件

《诗经》的艺术成就精讲课件

• 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 如《关睢》《郑风·野有蔓草》《周南·桃 夭》 • 在《诗经》中,又常常是比兴兼用。
• 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极大地 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成为中 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 现形式,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 特征。特别是比兴的运用,往往能收 到言近旨远,含蓄有效的艺术效果, 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 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二)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 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 • 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 言较多; •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较多,大雅和颂中则较 少; • 国风中有许多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 生动性,而雅、颂中则较少。 •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雅乐”的威仪 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体现了新声的自由 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诗经》的艺术成就
• • • •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诗经》的章句形式 四、《诗经》的语言韵律
Hale Waihona Puke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 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 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 的创作精神。 •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长河的源头, 它确立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原则和方 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诗经》的语言韵律
(一)丰富、准确、生动、形象、朴素、自 《诗经》中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应有三百七十三种之多。学 诗确实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 然而富有韵律美的语言。 《诗经》运用动词和 形容词也极丰富、生动、准确。如《芣苡》中有“采”、 • 用词方面: “有”、“掇”、“捋”、“袺”、“襭”六个不同的动词 •如 “烈烈” 、“业业”、“翼翼” 、“依依” 、“霏 写妇女采摘野菜时的动作,极细微地描写了其劳动过程,生 • ①词汇丰富。 霏”、“迟迟” 等 动地描绘了妇女们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 •参差、踊跃、栗烈;委蛇、差池、绸缪、栖迟;隔字双声叠 • ②“重言”(叠字)层出不穷。 韵:如切如磋、爰居爰处 • ③“双声”、“叠韵”广泛运用。 • ④语气词的运用引人注目。 • 使用双声、叠韵、叠字词语,增强了作品 的形象感和音乐美。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

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

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

诗歌描写了周族早期的农业社会生活情况,是现存最古老的农事诗。

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向有争议,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初期社会等说法。

诗歌形象地描写了三千年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们的农业劳动生活。

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

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和生活画面相当出色。

其艺术结构以节令为经,以衣食住行为纬,纵横交错,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画面。

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正笔与闲笔、时景与本事相生相映,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它启示人们不要把文学看成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东西,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诗经》可谓是历代民歌承袭的渊源,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出了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们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一、诗经概述1.1 诗经的历史背景•西周时期,中国社会正逐渐封建化•周天子使用《诗经》作为国家礼仪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诗经的作者与形式•《诗经》的作者多为贵族,并且记录了民间的歌谣和民谣•以诗歌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使用简练而鲜明的语言二、诗经的内容特点2.1 诗歌的情感表达•《诗经》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塑造了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诗歌表达爱情、家庭、友情等各个方面的情感2.2 描述自然与景观•《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如山、水、鸟兽等•诗歌中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2.3 社会生活与习俗•《诗经》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描述了宴会、婚礼、葬礼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场景2.4 价值观与人生哲理•诗经通过诗歌表达了关于人性、生命的思考和思想深度•包含了对仁、义、礼、智等价值观的反思和探索三、诗经的意义与影响3.1 历史研究的权威性•《诗经》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文件,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风俗与文化•对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3.2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诗经》代表了古代中国诗歌的最早阶段,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点•诗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3.3 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诗经》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能力有积极的教育意义3.4 国际影响与文化交流•《诗经》的翻译和传播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延续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四、结语通过对《诗经》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感受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探索人类情感、思想的内在世界。

《诗经》不仅在历史和文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天的社会与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让我们共同珍视诗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