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学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与单位,焦耳与千瓦时。
2. 电能的转换与消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3. 电能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的意义。
4.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包括工业、交通、家庭用电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换算。
2. 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认识到电能转换的实质。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难点:电能利用效率的提升方法;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灯、电阻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家庭用电情况,让学生思考电能的使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基础知识讲解:利用PPT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3. 实例分析:以工业、交通、家庭用电为例,分析电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过程。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即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与单位2. 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3. 电能利用效率4.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家庭用电器的电能消耗电视:每天使用5小时冰箱:每天使用10小时空调:每天使用2小时洗衣机:每周使用3次,每次使用1小时2. 题目:讨论节能减排的方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每组选一个实例,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下《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word教案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2、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认识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新课内容: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1、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2、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3、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等。
4、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
5、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所以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
课堂练习:1、我国仍然处于电力不足状态,必须提倡。
2、用电高峰期,为节约用电,小明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科学的是()A、离开房间是随手关灯B、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家中的电热水器C、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D、关闭空调,将工作中的冰箱门打开来降温3、对于我国的电力情况的说法不妥的是()A、我国的电力供应比解放初期有了大幅提高B、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电网系统C、我国现在的电力供应很充足,不必节约用电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18.3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1(新版)粤教沪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布置。将教室分为讲解区、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区。讲解区用于教师进行讲解和提问,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区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还需确保教室内电源充足,以便进行实验和多媒体演示。
6.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电能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7.实验操作: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电能计算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8.安全知识: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绝缘工具、避免触电等。
9.电能与环保:电能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7.教学预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教学预案,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内容做好准备。
2.电能的单位换算:千瓦时(kWh)与焦耳(J)之间的换算关系。
3.电能计算公式应用:电功率、时间与电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电能的计算实例。
4.电能在工业、农业、交通、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电能在不同领域的作用,以及电能的节约和利用方法。
5.电能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节约电能的意义,以及合理利用电能的方法,如使用节能电器、优化用电结构等。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导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3.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和特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2.教学难点: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能量吗?能给出一些例子吗?•电能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能量?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新知(25分钟)2.1 电能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电能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电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电荷产生的能量,它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电能的转换和利用•通过实例讲解电能的转换过程,如发电厂将化学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利用方式,如电能用于照明、加热、驱动机械等。
3. 拓展延伸(15分钟)3.1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如交通、通信、医疗等。
3.2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没有电能,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电能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哪些便利和进步?4.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电能的概念、特点、转换过程和利用方式,并与社会发展进行关联,理解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回顾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电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思考电能在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并写一篇短文描述。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引、讲解、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电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并思考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讨论与思考环节,个别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ely,后续需要加强引导和讨论氛围的营造。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案:电能与社会发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电能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电能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以及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
2. 认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电能的计算和转换,以及对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灯泡、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电能相关的图片,如发电厂、家庭用电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如电能的定义、单位等。
然后介绍电能的转换和利用,如电能如何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同时,强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电力工业的发展、家电的普及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
例如,将灯泡连接到电流表,观察灯泡发光时电流的变化,从而理解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4. 课堂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能。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后实践(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或学校中的电器设备,了解它们的能耗情况,并提出节能措施。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沪科粤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电能与社会发展 教案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2)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器材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是从哪来的?
二、新课教学
观看各类发电图片
电从电厂来,电厂一次能源(风能,煤,水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等)转化为二次能源(电)
探究点一:我国的电力工业
我国著名的电站:
三峡、葛洲坝、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大亚湾、秦山核电站、北仑火力发电厂、嘉兴火力发电站、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温岭潮汐发电站电力的输送:高压输电
计算:1度电能让25W的节能灯工作多久?
探究点二:节约用电
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
对普通老百姓家庭,介绍以下节电方法,可供参考: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等。
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
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
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电力工业
二、节约用电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先介绍我国电网水力发电的发展,以及其他改变电能发展的结构。
再说明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合理、节约用电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发展电力工业和节约用电的意义和价值。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与学生的互动很少,缺乏交流,主要以我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的。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和使用方法。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过程和方法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口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电也是一种能源,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二、进行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播放电能的来源和应用视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电能的广泛来源和应用1、电能的来源(1)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3)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4)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核能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6)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国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还有各种各样的电池……它们把不同的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的来源很广泛。
2、电能的应用电,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服务。
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电能在工作: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给我们照明;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使电风扇旋转、电力机车飞驰;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能,能烧水、能使电热孵化器孵出小鸡;电视机、电脑依靠电能工作,把各种信息加工后传达给我们……。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电也是一种商品(二)电能的测量1、电能的单位电能的单位有:度,学名千瓦时,其符号是kw·h主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那么1度的能量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展示)。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教案:电能与社会发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能够分析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教学重点: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灯泡、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成就,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能的转化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能的转化和利用情况。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活动重难点1. 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分析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以及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通过展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成就来引入新课,这样的引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展示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白电能不仅仅是开关灯那么简单,而是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设
计粤沪版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电能与社会发展
课题§电能与社会发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电能输送过程
3、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道电能的优越性
5、常识性了解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节约用电意识
重点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状况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与你合作探究
无数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电能的生产和使用规模越大;对电能的需求量越多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电能的优越性:
(1)来源广泛
化学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原子能等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便于输送
输送远,能量损失小。
(3)使用方便
电能方便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光能、其他
能。
(4)其他方面
用电器使用效果率高、操作简单、污染小。
☆教学目标检测
8.如图2所示的家庭电路中,判断电路中的是火线,是零线。
9.要使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再有电流通过,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线和用电器
的连接。
保险丝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的共同之处是在必要的时候切断电路,
因此都要接在线上。
11.将测电笔的各部分名称填在图3的括号里。
在使用测电笔时,电流人体。
笔里的电阻起的作用是,因此它的阻值一定。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人是导体,因此不论人触到家庭电路的哪条线上都会触电身亡
B.电流对人体的危险跟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C.任何大小的电压加在人体都会造成触电
D.家庭电路、动力电路一旦触电就可能有危险
2.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电灯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