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葫芦烙画心得体会与收获

葫芦烙画心得体会与收获

葫芦烙画心得体会与收获
相信亲眼看过李新明老师葫芦作品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他的葫芦图案生动鲜活,层次分明柔美,风格别致淡雅,与葫芦本身天然的质地结合后,真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根据不同的葫芦外观、尺寸和比例,来布局和烙制葫芦,是他绘制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色之一。

他的葫芦深深吸引了我,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成为艺术品之后楚楚动人的外表,而是因为一种底蕴深厚的艺术文化气息。

通过一期学习班的学习之后,使我更懂得一幅好的葫芦烙画作品不仅仅需要简单的手工绘制,还应该融入诸如文学、鉴赏、时尚等相关领域的内容。

李老师由浅入深的对其进行引导,使我受益非浅,但课时所限,确实意犹未尽……
课堂里的学习气氛时刻都是激情澎湃、跃跃欲试的,通过课间与大家的交流、熟悉中,了解到大家来参加学习班的初衷各有不同,人群也分门别类。

就群体而言,有40、50下岗待业人员,有退休养老人员,有残疾人,还有上班族或是大学生。

就欲望而言,有想像李老师一样能够自力更生,以烙葫芦来谋创业的;有单纯被葫芦烙画艺术所吸引,来领略精湛技艺门道的;也会有看到媒体报道,慕名来找李老师拜师学艺,探讨请教画功、手法的;更是有仅凭享乐这种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通过学习班这个平台广交同盟谊友,乐享其中过程的……呵呵,总之大家都怀揣着相同的兴趣,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一同走到了李老师这个培训班集体中,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喜爱葫芦烙画艺术的同仁们摩拳擦掌,想快些参与到我们中间来!
我个人的体会:学会一门像葫芦烙画似的传统手艺,可以备不时之需,充实闲暇,陶冶性情……。

民间传统工艺-葫芦烙画技艺

民间传统工艺-葫芦烙画技艺

民间传统工艺-葫芦烙画技艺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用来避邪、招宝。

葫芦与传统的烙画艺术巧妙的结合,创作出来的工艺品保留了民间纯朴天真的自然品味,又吸收了中国人文文化的气韵,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以至争相收藏,爱不释手。

葫芦烙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葫芦在民间也称做“福禄”。

近来随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欣赏品位也得到升华。

葫芦烙画艺术古朴典雅,回味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葫芦烙画以烙铁代笔,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的表面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表现力十分丰富,使葫芦烙画作品成为一种古朴自然高雅精美的民间艺术品;但是由于葫芦的造型特殊,材质又较软,所以在葫芦上烙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葫芦烙画的方法。

1 起稿葫芦由于它的造型比较特殊,一般都分为上小下大的两部分。

而且葫芦的表面类似圆形。

呈球体形状,因此我们在制作葫芦烙画的起稿时,要充分考虑到葫芦形状的特殊性。

葫芦烙画的构图一般可设计为上下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画面即可连接,也可分离。

但在分离构图时,要考虑到上下两部分构图的呼应。

由于葫芦上的稿样是烙制葫芦的依据。

因此,在起稿时,对需在葫芦上烙制的图像轮廓要给予比较清晰准确的描绘。

以备在烙制时按图操作。

对于图样中的细节,有的地方可以简单描绘,比如仙鹤的翅膀用简单的几笔画出象征来就可以了。

有的地方则需要仔细绘制,比如这幅图中老寿星的衣纹就要稍微仔细一点描绘,以便突出老寿星衣纹的层次和立体感。

在这幅葫芦烙画中,我们采用的是上下分离、互相呼应的构图方法。

下面是老寿星图,在上面我们设计一个勾边的寿字,这样既保证了构图的丰满完整,又点出了老寿星的寓意。

使上下原本无关的一幅画和一个字形成呼应。

融为一体。

这样起稿工作就完成了。

2 烙制在这幅葫芦烙画的主体是老寿星,对于人物画的烙制一般都从头部开始,俗称开脸,由于头部的线条较细腻,所以烙制头部时要用尖头烙铁,尖头烙铁的尖端较细,可以细腻精确的刻画人物的面部。

社会实践葫芦绘画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葫芦绘画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葫芦绘画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参与了一个特殊的绘画项目,那就是葫芦绘画。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习到了葫芦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葫芦文化的魅力,以及绘画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下面我将就这次社会实践葫芦绘画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葫芦绘画。

葫芦,是一种自然界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个小瓜一样,颜色有绿色、黄色、白色等,非常漂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赋予了吉祥、长寿、幸福、团圆等美好寓意。

而葫芦刻画、葫芦绘画则是利用葫芦的天然形态,通过镂刻和绘画的方式,将各种图案、花卉、动物等展现在葫芦表面,从而制作出独特的艺术品和实用工艺品。

参与葫芦绘画的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葫芦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制作葫芦工艺品的过程中,绘画者们需要充分挖掘葫芦的形态特点,结合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精心设计和绘制出各种美妙的图案。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对葫芦的表面进行打磨和清洗,然后才能进行绘画。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画笔的力度和角度,使图案线条清晰、色彩鲜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通过参与这个过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美术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对生活、对美好的向往,通过笔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展现在葫芦的表面上,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和幸福。

在葫芦绘画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绘画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在我们绘制完一件葫芦工艺品之后,我们总是会互相欣赏、交流和分享。

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喜爱,是一种莫大的满足感。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吸取新的灵感。

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结交到新朋友,还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这也是我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葫芦绘画活动,我不仅学会了葫芦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领略到了葫芦文化的魅力,以及绘画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学彩绘葫芦的心得体会

学彩绘葫芦的心得体会

学彩绘葫芦的心得体会
我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不胜枚举。

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

葫芦画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

最近,喜欢上了烙葫芦画,半月前我就开始上网查资料,查卖烙画的工具,然后花了190元买了一个带调压的烙画笔,然后,又上网找烙葫芦画的教学视频,我反复地看了好多遍,感觉有点了解了,又开始查画片,我从小就爱画画,虽然没受过专业的学习,但我自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天赋的,我从网上找了些简单的,临摹了几幅字和卡通画,当我再往葫芦上画的时候,真的就觉得有些难度,因为,葫芦是圆形的,一落笔就跑偏,我反反复复地画,直到自认为满意了为止,第一次拿烙画笔,心中还有些紧张,哆哆嗦嗦地。

试着一下一下地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终于烙成了一幅,真的很难看,想起那些烙画家们,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啊!我还得好好学习啊!第二天,我又设计了俩葫芦,烙的时候比第一次感觉轻松了,顺手了,效果也好点了,其实,学烙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因为,退休的我太闲了,夏天还好,在楼下聊聊天,广场散散步,现在天气凉了,老公、女儿都上班去,我一寂寞无聊容易抑郁,只好找点事干。

这是我烙的葫芦画,虽然难看,但是我的劳动果实啊!我还是很喜欢的!。

烫画葫芦

烫画葫芦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 烙画葫芦
主讲人:李平
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又称烫 画、火笔画,即艺 术家用电烙铁在物 体上熨出烙痕作 画,与葫芦融为一 体能永久保存、收 藏,艺术价值极 高。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 一、工艺特色 二、历史传承 三、加工工艺 四、保养把玩
• 工艺特色
葫芦烙画古称火画葫芦,又称火绘葫 芦、火笔葫芦、火针刺绣葫芦。是以烙痕代 替笔墨,在葫芦的表面作书画。工具和材料 主要是粗香和钢针。
• 历史传承
葫芦,谐音“福禄”。 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物,并且 内有很多籽,代表多子多福、 多子多寿之意,古有“宝葫 芦”之美誉。 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 起即有文字记载。清朝时兰 州的“刻制葫芦”和“范制 葫芦”曾达到很高的艺术水 平,成为朝廷贡品。
• 烙画葫芦加工工艺
1)选素材 2)选葫芦 3)美术功底 4)烙画工具 5)仔细认真 6)练好字
勾线
3、熏染面部表情
4、上色
6、刮白 5、亮色
7、打中国结
完 成
• 保养把玩
1. 一年以后上色。 2. 室内摆放时,经常用手或 棉布擦拭把玩。 3. 不摆放的时候放在纸盒里 防潮,防化学侵蚀,防磕 碰,防蛀虫。
中国人的葫芦情结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 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 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 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 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葫芦已成为观赏、 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 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谢谢!

烙画葫芦实践感悟

烙画葫芦实践感悟

烙画葫芦实践感悟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烙画葫芦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烙画葫芦啊,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拿起那电烙铁,就仿佛拿起了魔法棒,能在葫芦上变出各种神奇的图案。

刚开始的时候,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葫芦,它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得好好琢磨才能驯服它呢。

选葫芦就有讲究,得挑个形状周正、表皮光滑的,这就跟找对象似的,得看对眼了才行。

然后就是设计图案啦,这可得动点小脑筋。

有时候我就坐在那苦思冥想,到底画个啥好呢?是画朵娇艳的花儿呢,还是画只可爱的小动物?就好像站在一个满是宝贝的宝库前,纠结着该拿哪一个。

等真正开始烙画了,那可真是既紧张又兴奋。

电烙铁接触到葫芦表皮的那一刻,“嗞啦”一声,哎呀,那感觉,就好像是和葫芦在对话呢!轻了不行,图案不明显;重了也不行,会烫坏葫芦。

这火候的把握啊,真得凭经验,就跟炒菜似的,盐多盐少全看手艺。

有时候一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哎呀,那可不得了,好好的图案就被我给毁了。

这时候就只能自我安慰,没事没事,就当是个特别的印记呗!不过话说回来,这烙画葫芦不就是这样嘛,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你想想,经过自己的一番精心雕琢,一个普普通通的葫芦就变得有了生命,有了故事。

把它摆在那,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可不是买个现成的能比的呀!烙画葫芦还特别能磨练人的性子。

你得有耐心,不能着急,一笔一划都得慢慢来。

这过程就像是在修炼,能让你变得更加沉稳、更加专注。

而且啊,当你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后,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哈哈!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试试这种感觉吗?快来加入烙画葫芦的大家庭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小小的葫芦上创造出大大的精彩!不用去管什么技巧,什么规矩,就凭着自己的喜好和感觉去画,去烙,去享受这个过程。

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的!这就是烙画葫芦的魅力啊,谁能抗拒得了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烙画葫芦:烙铁为笔,画出民间绝妙艺术

烙画葫芦:烙铁为笔,画出民间绝妙艺术

烙画葫芦:烙铁为笔,画出民间绝妙艺术小编导语: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

葫芦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葫芦可以收尽天地间的邪气,所以民间传说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芦,太上老君装仙丹的容器是葫芦,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芦,在古代葫芦被当作镇邪的宝贝。

葫芦谐音福禄,拥有葫芦,即拥有福禄;赠送他人葫芦, 即赠送福禄。

寓意如此美好的葫芦,怎么能白白浪费了。

聪明的人类把这平淡的葫芦,升级为另一种珍贵的艺术品。

估计说到这,小伙伴都猜到小编这一期是介绍什么了。

欣赏过了富有艺术感的烙画葫芦,是不是很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呢?小编简单地为你分享一下过程:1、首先是选烙画素材,尽量要以老画、名画、画工较好的题材为临摹对象。

因为这种题材适合葫芦这种器物,不要采用现代的题材,画的内容和葫芦不协调,感觉也不舒服,而且还有点格格不入。

2、选葫芦,一般采用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烙画。

因为葫芦经过一年的风干、日晒、把玩以后,颜色纯正,水分干透,适合烙画上色,烙出深浅层次来。

3、在葫芦上烙画要有美术功底。

画人物要有素描和工笔画的基础。

画山水花鸟虫雨还要有国画的基础,切忌心浮气燥,急于求成,要完全按照技法来烙画,才能做出意见完美的作品。

4、烙画工具,一般采用25W或35W的电烙铁,带有调压器。

可以把烙铁头改造成需要的形状,此形状要适合于画点、线、面、就像毛笔一样,使用的时候能用出软硬度来,这样在葫芦上写字也可以,画画也可以。

字的笔画、粗细、笔锋、技法都能体现出来,画画的各种技法如:皴、染、等等也能表现出来了。

5、烙画要仔细认真,千万不要含糊其词。

非需要把每个部分的细节都仔细的描绘出来,自然而然画的层次、远近、透视关系就出来了--关键就是细节的描绘。

6、最后就是需要把字练习好了,因为字画是一体的,画的再好落款不行也不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葫芦烙画艺术工艺

葫芦烙画艺术工艺

葫芦烙画艺术工艺
葫芦烙画是一种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艺术气息的工艺品,是用葫芦作为绘画媒介进行刻画和烙印,用火烙出线条、图案和文字,制成具有装饰美和艺术价值的精美工艺品。

制作葫芦烙画的过程,首先要挑选新鲜完整的葫芦,将葫芦砍成合适大小的块,在葫芦上绘制出要制作的图案和文字,然后利用烙笔在葫芦上进行烙印和刻画,其中不断调节火候和力度,使得图案线条清晰,刻画精细,最后用彩漆将画面渲染出更为生动的色彩。

葫芦烙画的艺术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手工艺术性、装饰性、实用性和民族文化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其图案以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为主,内容丰富多样,如龙凤、牡丹、福字、寿字等。

葫芦烙画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共同了解、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老绘画艺术——烙画葫芦(图)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即艺术家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并能永久保存和收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烙画的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就是说在创作之前,心里对整个画面的构思已经打好了草稿,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全部倾注在创作的一瞬间,在这样的情绪下产生的作品,才能够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烙画艺术不仅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皴、擦、白描等手法,而且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或石版画,因此烙画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同时还可订做属于自己的个性画面或肖像,使其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这稀有独特的古老画种,感受烙画葫芦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图)一、工艺特色二、历史传承与发展三、烙画葫芦的加工工艺四、烙画葫芦的保养和把玩首先,为大家介绍烙画葫芦的工艺特色葫芦烙画在古代称为火画葫芦,又叫火绘葫芦、火笔葫芦、火针刺绣葫芦等。

是用烙痕代替笔墨,在葫芦的表面上创作绘画。

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粗香和钢针。

在创作火画葫芦时,应当选取皮色较淡的葫芦,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就能充分得显现出来。

如果皮色是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难以显示。

因此,对葫芦的选材上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很讲究的。

另外,火画葫芦不宜盘玩,否则会将烙痕磨损,(就是拿在手中经常把玩)使画面失去神韵,所以火画葫芦大多作摆件。

据史料记载,烙画最早源于西汉时期、兴盛于东汉,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艺术难以传承,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位赵姓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

关于烙画重现于世,在历史还有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据志书中记载,清光绪三年(就是公元一八七七年),有一位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隐过后,顿生画兴,就用烧红的烟扦代替笔墨在烟枪杆上烙烫作画,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一小品,喜出望外。

继而又在其它木头材料制品上烙烫作画,大获成功。

因此他潜心研究,久而久之,竟然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技术。

其烙画作品由于独特新奇、古朴雅致,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之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

以至于后来作为了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

烙画艺术也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对于烙画艺术的欣赏,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是文化的修养,当人们失意的时候,聊以寄托,自慰,看一眼无穷无尽的山水、浮想联篇,自麓至巅,松木苍翠深旷、幽古之气于松风吟啸之中,山间白云腾蔚,泉瀑冷冷,于肃穆端严气氛中透出一种清旷空灵的意韵。

得意之时,可以标榜清高风雅,是人的品味和风格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国艺术的一种发扬光大。

可是我们大家知道为什么会选则在葫芦上作画呢?下面,我在为大家介绍关于葫芦的来历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

葫芦的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葫芦可以收尽天地间的邪气,所以民间传说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芦,太上老君装仙丹的容器就是葫芦,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芦,在古代葫芦被当作镇邪的宝贝,人们常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

上至百岁老翁,下至三岁幼童,见之无不喜爱。

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

葫芦的枝“蔓”与万岁的“万”是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的谐音“护禄”“福禄”,再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在古代人们认为葫芦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亚腰葫芦(图)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可以摆放一只葫芦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在古代葫芦还可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把葫芦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榻一侧。

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

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佑屋内人平安的作用。

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关于葫芦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它的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

“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

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

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读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

葫芦文化研究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认为,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

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作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历史传承与发展(图)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烙画来源于古代的一种烙刑.由烙刑演变而来.它可分为木、竹、布、绢、宣纸等以及葫芦烙画.烙画不需要任何颜料,它是以烙铁,经烫烙原材料使其炭化而成,.烙画艺术的功力在于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 烙画不宜修改,尤其在丝绢和宣纸上作画,特别讲究一次成功率.因此,难度较大.一件成功的烙画作品,它的艺术特征应该是:(图)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 古朴清雅 ,是装饰厅堂居室,美化环境,馈赠亲友,流传后世的理想艺术品.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便出现烙有竹、梅的筷子。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烙画重现于世的故事,下面,再给大家讲讲关于历史上“烙画王”的传说: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个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他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

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栩栩如生,跃然其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

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老俩口以烙花为营生在城里开了个门面。

此外,方园百十里若有集镇赶集会,他总要带些烙花品去凑热闹。

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紫山今距南阳城西北约三十里)忽然有个一慌不择路的男孩气喘吁吁地朝他跑来,“噗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有坏人追杀,求他相助。

这小孩不是别人,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也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被王莽追杀。

“李烙花”急中生智,把刘秀扮作要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躲过了官兵的追杀。

临分手时,“李烙画”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并嘱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刘秀和“李烙花”分手后,风餐露宿,历经了千辛万苦。

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

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终于找到“李烙花”进京赏赐白银千两,加封他为“烙花王”。

并把南阳的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而当年刘秀睡过的大石板,人们后来叫他“刘秀床”并延续至今。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人要问,学习烫画有哪些流程,技法,又需要那些工具呢?早期的葫芦烙画作品,多数是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吸收西洋画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理想效果。

在制作葫芦烙画工具、技法和葫芦烙画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1、烙制工具早年间葫芦烙画艺人是以铁针为工具,在香里插入钢针进行烙绘,主要烙制葫芦上的装饰。

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进,由“香针烙”改为“电烙”、乃至“激光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改为多种型号的专用烙画笔,有位天津的姓庐的师傅经过多年钻研实践,成功地研制出多功能调温烙画工具——烙画机、烙画笔,使这门艺术发展到更广的领域。

烙画材质涵盖了葫芦、木板、三合板、纸画、版画、根雕、竹筒、竹板、芦苇、麦杆、树皮、玉米皮、耶壳、皮革、服装、家具等,更加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现在正在实验的电脑数控激光电烙笔,使葫芦烙画工艺真正成为平民艺术,是葫芦烙画工艺的一次革命。

先进的葫芦烙画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2、烙制技法葫芦烙绘技法从单一烙制发展为烤烙,出润色、烙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

葫芦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

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传统葫芦烙画艺术更是锦上添花。

3、表现形式葫芦烙画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小至直径不足2、3厘米的手捻葫芦,大到1米左右的葫芦,通过烙制充分反映出山水、工笔、写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

要想创作出高水平的烙画葫芦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通过对加工艺术的总结和整理,归纳出六点要素。

1、选素材。

尽量要以老画、名画、画工较好的题材为临摹对象。

因为这种题材适合葫芦这种器物,不要采用现代的题材,画的内容和葫芦不协调,感觉也不舒服,而且还有点格格不入。

2、选葫芦。

一般采用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烙画。

因为葫芦经过一年的风干、日晒、把玩以后,颜色纯正,水分干透,适合烙画上色,烙出深浅层次来。

3、美术功底。

画人物要有素描和工笔画的基础。

画山水花鸟鱼虫还要有国画的基础,切忌心浮气燥,急于求成,要完全按照技法来烙画,才能做出一件完美的作品。

4、烙画工具。

一般采用25W或35W的电烙铁,带有调压器。

可以把烙铁头改造成需要的形状,此形状要适合于画点、线、面、就像毛笔一样,使用的时候能用出软硬度来,这样在葫芦上写字也可以,画画也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