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教案

合集下载

世纪之约 音乐教案

世纪之约 音乐教案

世纪之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世纪之约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世纪之约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不同世纪中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不同世纪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世纪的音乐发展和特点;2. 学习不同世纪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世纪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 了解不同世纪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世纪之约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 世纪之约音乐作品的介绍和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代表性的世纪之约音乐作品,如巴赫的《小步舞曲》。

2.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学习不同世纪的音乐发展和特点(15分钟)1. 分别介绍不同世纪的音乐发展和特点,如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等。

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世纪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三、学习不同世纪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20分钟)1. 分别介绍不同世纪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

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特点。

四、音乐欣赏和创作(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世纪之约音乐作品的介绍和背景资料,让他们阅读并理解。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世纪之约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编写歌词或设计舞蹈动作等。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欣赏和创作成果。

2.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在不同世纪中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某个世纪的音乐发展和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音乐故事《世纪之约》、欣赏《查尔达斯舞曲》和《魔鬼的笑声》三部分组成。

本课采用的《查尔达斯舞曲》是意大利作曲家蒙蒂的一首小提琴曲,乐曲前半部分悠扬而舒缓,后半部分是急促的快板,本曲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

乐曲一开始先呈示出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拉绍,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

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斯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

这段舞曲音乐越来越热烈,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趋向高潮。

教学目标:1. 听赏小提琴乐曲《查尔达斯》,感受慢板“拉绍”与快板“弗里斯”不同的情绪,速度,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游戏,熟悉音乐主题。

2.认识小提琴家大卫•格瑞特;观看匈牙利民间舞蹈,了解查尔达斯舞蹈特点。

3.通过听赏《查尔达斯舞曲》,感受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教材上的古典音乐不感兴趣,这是许多教高年级的音乐教师头疼的问题。

如何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乐于参与敢于表现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以小提琴家大卫•格瑞特为切入点,用激动人心的演奏会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想要了解大卫•格瑞特是怎样将他们不喜欢的古典音乐变成这么动感有魅力的。

本课通过即兴游戏——”泡泡手之舞”和反应训练——“节奏大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旋律与节奏,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熟悉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联系;通过观看匈牙利舞蹈,了解两段舞蹈的不同特点,从而对音乐主题有更深层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够关注古典音乐,关注小提琴,为进一步学习古典音乐打好基础。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

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

3、在听赏音乐和模拟演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协奏曲和音乐家莫扎特。

4、能听赏《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在听赏活动中能根据标题想象音乐形象。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音乐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受能力,积累了很多音乐
知识,并对音乐有很强的兴趣,雨老师的配合度较高,学习习惯好,所以本课教学的开展将更为容易。

3重点难点
事体会两位老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了解《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魔鬼的笑声》所表达的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图片
老师出示一张关于1979年斯特恩首次来中国演出音乐会的精美海报。

2、看画面
课件:播放两位音乐家1979年音乐会的演出画面片段,随乐播放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二、世纪之约的故事
问:大家知道刚才画面上的两位老音乐家是谁吗?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
1、说一说
教师说出故事1)、2)。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成长历程和音乐创作特点;2.了解《世纪之约》这首双钢琴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风格;3.能够分辨出双钢琴的不同演奏技巧和效果;4.能够通过演奏和欣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相关音乐材料:《世纪之约》双钢琴协奏曲CD、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材、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照片与介绍;2.选派合适的学生来演奏双钢琴协奏曲的片段;3.准备相关的乐器和设备:钢琴、CD机、音响。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世纪之约》这首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从“听”和“感受”上了解这首曲子。

第二步:音乐故事通过介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成长历程和音乐创作特点,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来源。

其中可提及:1.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作曲家,生于1906年,死于1975年。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协奏曲等,其中以“第七交响曲”和《丝绸之路》最为著名。

2.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作曲家,生于1873年,死于1943年。

他的作品创作内容包括钢琴曲、歌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其中以“晚霞”和“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世纪之约》这首双钢琴协奏曲由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共同创作,是一首反映人类和平、友谊和合作精神的音乐作品。

第三步:探究音乐让学生分担饰演两位钢琴家,模仿演奏这首曲子的片段,并从演奏技巧、音色等方面探究不同的音乐效果。

其中可提及:1.双钢琴由两位钢琴家同时演奏,让音乐更具立体感和华丽感;2.两位钢琴家的演奏手法不同,一个负责主旋律,一个负责伴奏和和声,通过合作产生互补的音乐效果;3.音乐风格轻松、欢快,展现了人类友谊、合作和和平的精神。

第四步:欣赏音乐通过反复演奏和欣赏这首曲子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彻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纪之约》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合唱曲,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歌曲旋律激昂,节奏鲜明,歌词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合唱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音乐技巧,如识谱、唱名、节奏等。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层次内涵和情感表达,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此外,学生的合唱水平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纪之约》,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奋斗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世纪之约》,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世纪之约》,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的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的演唱,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感共鸣、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歌曲欣赏:播放《世纪之约》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节奏等特点。

3.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合唱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世纪之约》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纪之约》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进行曲,旋律激昂,节奏鲜明,歌词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较为简单,旋律起伏较大,第二部分节奏变化丰富,旋律更加激昂。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进行曲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力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巩固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世纪之约》这首歌曲,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进行曲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世纪之约》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力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世纪之约》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乐谱:准备歌曲《世纪之约》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世纪之约》,让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世纪之约》的乐谱,让学生观察旋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练习,包括拍手、敲击等。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中,第五单元中围绕“音乐故事”设计的教学计划。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介绍一个叫做“世纪之约”的音乐家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世纪之约”故事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意义;•知道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表达;•掌握简单的音乐欣赏和对比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15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起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简单介绍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四种音乐风格的特点。

然后,老师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世纪之约”。

2. 欣赏(30分钟)老师播放音乐《洛可可交响曲-第一乐章》,指导学生聆听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接下来,老师播放《欧阳修-破阵子》和《舒伯特-冬之旅》,帮助学生分别感受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情感表达。

最后,老师播放《二泉映月》和《龙的传人》,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的特点。

3. 课堂讨论(2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各种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和鉴赏。

例如:“你们分别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音乐的特点?”、“你们认为这些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等等。

4. 互动游戏(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比如音乐欣赏和小组PK环节,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5. 总结(10分钟)老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同时,老师还应该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下一节课进行预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该教案以欣赏音乐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同时,在互动游戏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方式,充分发挥主导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整个教案设计完善,操作性强,适合学生年龄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四课 世纪之约

第四课 世纪之约

第四课《世纪之约》教材分析:《世纪之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的音乐家的故事和听赏,《世纪之约》是讲述两位音乐家之间的约定,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听赏三首小提琴的愿望。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家故事感受两位音乐之家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他们对音乐执着追求的精神。

2、听赏三首小提琴曲《查尔达斯舞曲》、《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步舞曲》。

3、感受小提琴的音乐及表现魅力,认识了解一些相关的小提琴家。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慢板与快板不同的情绪、速度、能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熟悉音乐主题。

2、感受音乐与律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教学过程:一、导1、情境导入师: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优雅地走进音乐之家的宫廷吧!今天我们来学习音乐家的故事《世纪之约》。

2、出示学习目标(1)能感受两位音乐家之间的真挚友谊。

(2)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及表现魅力。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一)(1)朗读故事了解音乐家的之间的故事。

(2)能感受两位音乐家之间的真挚友谊。

2、议师:故事里的音乐家是谁?故事里说了些什么?3、出示自学提示(二)(1)欣赏小提琴《查尔达斯舞曲》感受旋律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第十三随想曲》感受音乐的主旋律。

(3)欣赏小提琴《G大调小步舞曲》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4、议(1)师:通过欣赏音乐,体验小提琴演奏的魅力,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情景。

(2)再次完整复听音乐。

三、练1、聆听音乐对比欣赏。

2、律动表现。

师: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呢?(随音乐边唱边律动。

)师:同学们跳得真好,老师也要加入,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三首小提琴音乐作品,了解了音乐家的故事,其实还有许多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让我们以后的音乐学习中关注小提琴,关注魅力无穷的古典音乐!下课!板书设计:世纪之约查尔达斯舞曲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步舞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之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

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

3.在听赏音乐和模拟演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协奏曲和音乐家莫扎特。

教学重点:
通过故事体会两位老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图片。

老师出示一张关于1979年斯特恩首次来中国演出音乐会的精美海报。

2、看画面。

课件:播放两位音乐家1979年音乐会的演出画面片段,随乐播放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二、世纪之约的故事。

问:大家知道刚才画面上的两位老音乐家是谁吗?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
1、说一说。

教师说出故事1)、2)
2、听一听。

课件播放首次演出场景并继续播放音乐。

3、唱一唱。

4、猜一猜。

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音乐会还能继续举行吗?
5、编一编。

师:如果你认为李德伦老人能如期出现在音乐会上,请你把故事情境发展下去,告诉大家好
吗?
6、演一演。

1)模仿演奏场景。

2)了解协奏曲的含义,认识莫扎特。

3)模仿演奏音乐主题。

三、“世纪之约”的实现。

1、看一看。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最后是怎样的?
播放课件
2、听一听。

播放——听赏全曲。

3、小结。

当最后一个音结束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整个舞台被鲜花淹没,两位白发苍苍的老音乐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终于实现了二十年前的约定。

四、我们来约定。

1、我们的约定。

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约定。

2.师生来约定。

二十年后请你们的下一代来体会这个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跟老师约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结束课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