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三大守恒定律的推导方法

三大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以下是它们的推导方法:1.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质量守恒定律基于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证据。
根据实验观察,自然界中的物质在物理和化学过程中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质量总是保持不变。
因此,可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在封闭系统中,质量是不变的。
2.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性质。
根据经验观察,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在时间上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推导。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作用在系统中的合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系统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改变,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表示:力的作用总是成对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系统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抵消,导致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3.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能量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得出的。
能量守恒原理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定律进行推导,如机械能转化的推导可以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关系,热能转化则可以利用热力学定律等。
总之,三大守恒定律的推导基于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通过物理定律和原理进行分析和推导,从而得出质量、动量和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的结论。
这些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同学们会不会觉得化学很难呢方程式,元素周期,反应过程等等,这些内容其实也很难去吃透,同学们接好咯。
位同学们整理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同学们接好咯。
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就是元素守恒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即在涉及离子的化学反应前后,净电荷数不发生改变;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一、化学中的三大守恒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也就是所谓的电荷守恒规律,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关系:cNacH=cHCO3-cOH-2cCO32-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原子总是守恒的,2-、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2cHS-2cH2S=3、质子守恒: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OH-始终相等,即溶液中H、O原子之比恒为2:1,故有:cHcHS-2cH2S=cOH-二、三大守恒定律的规律1、电子守恒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
利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氧化剂的物质的量X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即可解得。
2、元素守恒元素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元素守恒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元素守恒法是巧妙地选择反应体系中始终保持相等的某粒子,或以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或某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第三个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两个相关概念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正文: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荷=进入的电荷离开的电荷。
2.电流守恒定律:电流守恒定律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推论。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零。
换句话说,电流无法在电路中的任何一点消失,而必须通过电路中的每一个点。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总电流=进入的电流离开的电流。
3.电功率守恒定律:电功率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电流守恒定律的推论,它指出,在一个电路中,电功率的总和等于零。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功率=进入的电功率离开的电功率。
现在,让我们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
I.电荷守恒定律:1.1电荷的基本单位1.2电荷的性质和量度1.3电荷的转移和分布1.4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5应用案例: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II.电流守恒定律:2.1电流定义和单位2.2电流的测量和方向2.3电流的连贯性和分布2.4电流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2.5应用案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III.电功率守恒定律:3.1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3.2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3.3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4电功率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5应用案例:电能的转化与利用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电荷守恒定律及其推论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在封闭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而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则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推导出的。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其研究的基础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有三个重要的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个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这个定律的实质是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只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能量不变。
这个定律是热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例如,当燃烧木材时,木材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但总能量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电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电荷不变。
这个定律是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可以从一种电极转移到另一种电极,但总电荷不变。
例如,当锌在硫酸中被氧化时,锌离子的电荷被转移到了另一种电极上。
这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这些定律可以用来验证反应的正确性和计算反应的产物量,而在工业生产中,这些定律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的质量和节约资源。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它们的应用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二的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

高二的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高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其中,化学的守恒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在高二化学中,有三大守恒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必须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例如,在一次完整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在反应物的准确称量下,反应结束后测量产物的质量,发现两者的质量相等。
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证据。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计算和方程式配平的基础。
只有在满足质量守恒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才能合理进行。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能量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也适用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例如,放热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吸热反应中,反应过程需要吸收外界热量才能进行。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热化学计算中,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的热变化;在火箭推进原理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火箭的工作原理。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破坏,只能通过转移和转化方式改变。
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例如,在一个封闭的电路中,如果电流进入一个节点,那么相同大小的电流必然从其他节点流出,保证节点处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广泛。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与化学反应直接相关。
只有在电荷守恒的前提下,电化学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高二化学中三大重要的守恒知识点。
化学高考知识点三大守恒

化学高考知识点三大守恒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应用技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更是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在高考中,它们被广泛考察,对于我们的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减少或增加的,也就是说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只会发生转化,而不会消失或凭空增加。
这一定律于 18 世纪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并且经过无数次实验证实。
其次,我们来学习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物体的总电荷始终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电子的数量会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在反应中,电子可能会在各种物质之间转移,但总的电子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电荷守恒定律的提出与电解过程的研究有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考中,考察电荷守恒定律的题目通常出现在电化学中的方程式配平和电解反应题型中。
最后,我们来学习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参与并影响着反应的进行。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消耗或释放仅仅是能量转化的结果,而不是能量的凭空增加或消失。
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传递、热力学研究和化学反应机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三大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物质在反应中只发生结构和组成的变化,而不会消失或凭空增加;电荷守恒定律告诉我们电子在反应中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是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基础;能量守恒定律则揭示了能量在反应中的转化和平衡。
这些定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并在实践中运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中。
然而,尽管这些守恒定律在化学中非常重要,但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核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带电粒子的净电荷变化以及特殊相对论情况下物质能量与质量的等价关系等都不符合这三大守恒定律。
nahso3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nahso3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在化学的世界里,对于各种溶液中离子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涉及到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定律更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溶液中离子行为的关键工具。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NaHSO₃溶液中的这三大守恒。
首先,咱们来谈谈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的核心思想就是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对于NaHSO₃溶液来说,其中存在着钠离子(Na⁺)、氢离子(H⁺)、亚硫酸氢根离子(HSO₃⁻)以及亚硫酸根离子(SO₃²⁻)和氢氧根离子(OH⁻)。
那么,电荷守恒的表达式就是:c(Na⁺)+ c(H⁺)=c(HSO₃⁻)+ 2c(SO₃²⁻)+ c(OH⁻)。
为啥是这样呢?钠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氢离子也带一个正电荷,所以它们所带正电荷的浓度相加。
而亚硫酸氢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亚硫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氢氧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所以它们所带负电荷的浓度要按照电荷数进行相应的计算后相加。
接下来,咱们说说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是指在溶液中,某种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对于NaHSO₃溶液,钠元素和硫元素的比例是 1:1 。
钠元素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就是钠离子(Na⁺),其浓度为 c(Na⁺)。
硫元素有亚硫酸氢根离子(HSO₃⁻)和亚硫酸根离子(SO₃²⁻)这两种存在形式,所以物料守恒的表达式就是:c(Na⁺)= c(HSO₃⁻)+ c(SO₃²⁻)+c(H₂SO₃) 。
再讲讲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就是溶液中得质子的微粒所得到的质子总数等于失质子的微粒所失去的质子总数。
在 NaHSO₃溶液中,得质子的微粒有 H₂O 和 HSO₃⁻,失质子的微粒也有 H₂O 和 HSO₃⁻。
H₂O 得质子生成 H₃O⁺(也就是 H⁺),失质子生成 OH⁻。
HSO₃⁻得质子生成 H₂SO₃,失质子生成 SO₃²⁻。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三大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三大守恒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在不同的形式下存在。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来验证化学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在工业生产中,质量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是有限制的,不会出现能量的消失或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燃烧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的热量和燃烧产物的能量。
在化学工业中,能量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电荷的转移是有限制的,不会出现电荷的消失或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的电流和电化学产物的电荷。
在电化学工业中,电荷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电化学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三大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
★电荷守恒
1.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溶液呈电中性: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3.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部分水解时产物
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例如:NaHCO 3:c(Na +
)+c(H +
)=c(OH
-)+c(HCO 3-)+2c(CO 32-)
★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即“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就是元素守恒)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
⒈ 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 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 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例1】在0.1mol/LNa3PO4溶液中: 根据P 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
c[PO 43-]+c[HPO 42-]+c[H 2PO 4-
]+c[H 3PO 4]=0.1mol/L 根据Na 与P 形成微粒的关系有: c[Na
+
]=3c[PO 43-]+3c[HPO 42-]+3c[H 2PO 4-]+3c[H 3PO 4]
根据H2O 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 -]=c[HPO 42-]+2c[H 2PO 4-]+3c[H 3PO 4]+c[H +
]
【例2】以NaHCO 3溶液为例
若HCO 3
-没有电离和水解,则c (Na +)=c (HCO 3-
)
现在HCO 3-会水解成为H 2CO 3,电离为CO 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 3-
,就产生一个H 2CO 3或者CO 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 +
浓度和HCO 3-
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 == c(HCO 3-) + c(CO 32-) + c(H 2CO 3)
【例3】在0.1mol/L 的H 2S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过程:(均为可逆反应) H 2S=(H +
) +(HS -) (HS -)=(H +
)+(S 2-) H 2O=(H +
)+(OH -)
可得物料守恒式c(S 2-)+c(HS -)+c(H 2S)==0.1mol/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 元素守恒--描述出有S 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例4】Na 2CO 3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电荷守恒
c(Na+)+c(H+)=2c(CO 32-)+c(HCO 3-)+c(OH-)
上式中,阴阳离子总电荷量要相等,由于1mol 碳酸根电荷量是2mol 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物质的量的2倍。
·物料守恒
c(Na+)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的2倍,电离水解后,碳酸根以三种形式存在所以 c(Na+)=2[c(CO 32-)+c(HCO 3-)+c(H 2CO 3)] ·质子守恒
水电离出的c(H+)=c(OH-)
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 3-,H 2CO 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
碳酸分子中有2mol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所以c(OH-)=c(H+)+c(HCO 3-)+2c(H 2CO 3)
此外,质子守恒也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个式子相减而得到。
即: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守恒式可由酸碱质子理论得到。
如在NaHCO 3 溶液中 原始物种:HCO 3-
,H 2O
消耗质子产物H 2CO 3,产生质子产物CO 32-,OH-
c (H +
)=c (CO 32-)+c(OH -)-c (H 2CO 3)即c (H +
)+c (H 2CO 3)=c (CO 32-)+c(OH -)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又如NaH 2PO 4溶液 原始物种:H 2PO 4-,H 2O
消耗质子产物:H 3PO 4,产生质子产物:HPO 42-(产生一个质子),PO 43-(产生二个质子),OH-
∴c (H +
)=c(HPO 42-)+2c(PO 43-)+c(OH -)-c (H 3PO 4) 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
第一步:定基准物(能得失氢离子的物质) (若为溶液则包括水)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到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第二步:看基准物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第三步: 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 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第四步: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加以验证 如碳酸氢钠溶液(NaHCO 3):
溶液中的基准物为 H 2O 和 HCO 3- ;H 2O 得到1个质子为H 3O +
(即为H +
),失去1个质子得到OH -;HCO 3-得到1个质子为H 2CO 3,失去1个质子为CO 32- ;然后根据得失质子守恒
列出关系式:C (OH -)+ C(CO 32-) =C(H 2CO 3)+C(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