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三大守恒定理

合集下载

如何把握好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如何把握好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但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也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在这个定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溶液呈电中性这个关键词,溶液呈电中性与溶液呈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液呈中性则说明存在如下关系:c(H +)= c(OH -)。

所以理解其概念就不会混淆了。

如在KHCO 3溶液中必存在以下关系:c(K +)+c(H +)=c(HCO 3-)+c(OH -)+2c(CO 32-)分析:溶液中存在以下的电离:KHCO 3= K ++ HCO 3- HCO 3-H ++ CO 32- 、H 2O H ++ OH - 和水解:HCO3-+ H 2O H 2CO 3+ OH - ,所以溶液中存在K +、H +、HCO 3-、OH -、CO 32- 这些离子,由于CO 32-带2个负电荷,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为c(HCO 3-)+c(OH -)+2c(CO 32-),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c(K +)+c(H +)。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两者相等就是如下关系式:c(K +)+c(H +)=c(HCO 3-)+c(OH -)+2c(CO 32-)电荷守恒的具体应用:例1:某地的雨水呈明显酸性,取少量水样检测,其中含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c(Na +)=5.0×10-5mo l ·L -1,c(Cl -)=7.1×10-5mo l ·L -1,c(SO 42-)=4.5×10-6mo l ·L -1,c(NH 4+)=1.0×10-6mo l ·L -1.则雨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分析:本题已知溶液中四种离子的浓度,求氢离子的浓度,可选用电荷守恒法:c(Na +)+ c(NH 4+)+ c(H +) + c(H +)水= c(OH -)水 +c(Cl -) +2c(SO 42-),由于c(H +)水= c(OH -)水,所以:5.0×10-5mo l ·L -1+1.0×10-6mo l ·L -1+ c(H +) =7.1×10-5mo l ·L -1+2×4.5×10-6mo l ·L -1解得:c(H +)=2.9×10-5mo l ·L -1点评:学生往往列出电荷守恒式c(Na +)+ c(NH 4+)+c(H +)=c(Cl -) +c(SO 42-)而产生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对电荷守恒的的概念理解透彻。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一、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老是呈电中性的,就是说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必然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就是电荷守恒规律。

在应用这个定律时,要明确溶液呈电中性和溶液呈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只有当c(H+)=c(OH-)时,溶液才呈中性(相对于酸碱性)。

例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c(Na+)+c(H+)=c(HCO3-)+c(OH-)+2c(CO32—) 解析:溶液中存在有以下电离:NaHCO3=Na++HCO3-、HCO3-H++CO32—、H2O H++OH-和水解:HCO3-+H2O H2CO3 +OH-,所以溶液中存在Na+、H+、HCO3--、CO32—、OH-这些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c(Na+) +c(H+),由于CO3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c(HCO3-) +c(OH-)+ 2c(CO32—)。

按照电荷守恒,必然有如下关系:c(Na+)+c(H+) =c(HCO3-)+c(OH-)+2c(CO32—)例题1.某地的雨水呈酸性,取其少量进行检测,其中含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别离为:c (Na+)=×10-5mol·L-1,c(Cl-)=×10-5mol·L-1,c(SO42-)=×10-6mol·L-1,c (NH4+)=×10-6mol·L-1,则雨水pH约是多少?判断正误:c(Na+)+c (NH4+)+ c (H+)=c (OH-)+c(Cl-)+c (SO42-)解析:该题可采用电荷守恒法:c (Na+) + c (NH4+)+ c (H+)=c (OH-)+ c(Cl-) +2c (SO42-),由于溶液显酸性,c (OH-)水很小,即由水电离出来氢氧根离子可以略去不计。

代入数据有:×10-5mol·L-1+×10-6mol·L-1+c (H+)=×10-5mol·L-1+2××10-6mol·L-1,解得:c (H+) =×10-5mol·L-1电荷守恒是用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来表示电荷关系的,所以不仅要考虑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还要考虑离子所带的电荷。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c X
2−
的H2A、HA 、A 的物质的量分数 (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X) = c H A + c HA− + c A2−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pH=1.2时,c(HA-)=c(H2A)
B.常温下,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a2=10−4.2
C.pH=2.7时,c(HA−)>c(H
两式联立消去K+
质子守恒:2c(H+)+c(HC2O4-)+3c(H2C2O4)=c(C2O42-)+2c(OH-)
质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在质子(H+)的
转移,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质子(H+)的总数 = 失去质子(H+)的总数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与水电离出的OH-个数相等
③ KHC2O4溶液
④ KHC2O4:K2C2O4=1:1混合溶液
⑤ K2C2O4溶液
物料守恒
特点及适用
物料守恒书写方法
③KHC2O4溶液
K+ :C2O42-=1:1
H2C2O4 HC2O4-
C2O42-
整理得: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④KHC2O4:K2C2O4=1:1混合溶液
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主要是第一步水解
电荷守恒
1、什么是电荷守恒?
2、如何才能正确书写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根据电离和水解找出溶液中所有离子
n(电荷) = n(离子) x 离子所带电荷数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定律讲解例题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定律讲解例题

⑵相对较强的酸与相对较弱的碱溶液混合,因碱有剩余,
所得溶液为碱性;
⑶相对较弱的酸与相对较强的碱溶液混合,因酸有剩 余,所得溶液为酸性; ⑷若弱酸、弱碱混合,则考虑两者的相对强弱,混合后 的溶液可能也为酸性,碱性或中性。
【归纳】谁弱谁过量、谁弱显谁性、同强(弱)显中性
解题方法小结:
两种(或多种)物质相混合: 先考虑这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剩 余的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考虑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然 后按照只有一物质作溶质进行处理; 若溶液中同时存在能水解的盐和弱酸、弱碱,若不 特别注明则溶液通常显弱酸、弱碱的性质.
CH3COONa配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 大 于c(Na+),对该混合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 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 mol· L-1
1、二元的盐>一元的盐
2、水解的盐>双水解的盐 3、当溶液中存在水解的显性离子时,抑制盐的水解, 则该水解的离子浓度大
解题方法小结:
对于溶质单一型的溶液, 若溶质是弱酸或弱碱的考虑电离且电离是弱电离, 若溶质是盐考虑水解同样水解也是弱水解。 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考虑水的电离。
2.两种溶液混合后不同离子浓度的比较: 对策:①首先考虑电荷守恒;
【想一想】写出下列溶液的MBE。 1. NH4Cl溶液 C(Cl-) = C(NH4+) + C(NH3· H2O)
2.Na2S溶液
C(Na+) = 2[C(S2-) + C(HS-) + C(H2S)]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质子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0.1mol/L的NaO‎H溶液0.2L,通入标准状‎况下448‎m L H2S气体‎,所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A.[Na+]>[HS-]>[OH-]>[H2S]>[S2-]>[H+]B.[Na+]+[H+]=[HS-]+[S2-]+[OH-]C.[Na+]=[H2S]+[HS-]+[S2-]+[OH-]D.[S2-]+[OH-]=[H+]+[H2S]〖分析〗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上述溶液实‎际上是含0‎.02mol‎NaHS的‎溶液。

根据上面的‎规律: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有Na+ 、H+,阴离子有H‎S-、S2-、OH-。

[Na+]+[H+]=[HS-]+2[S2-]+[OH-]‎…………………①物料守恒:HS-由于水解和‎电离,其存在形式‎为HS-、S2-、H2S。

S=[S2-]+[HS-]+[H2S]而钠元素物质的量等于硫元素‎物质的量即‎[Na+]=[S2-]+[HS-]+[H2S]‎…………②②代入①中,得[S2-]+[OH-]=[H+]+[H2S]‎…………………③另在溶液中‎,H+ 、OH-都由H2O‎电离而来(仅对20摄‎氏度时pH=7的溶液),故H+ 、OH-二者的总量‎应相等,而H+由于HS-水解的原因‎存在形式为‎H+、H2S,OH-由于HS -电离的原因‎存在形式为‎O H-、S2-。

同样可得到‎③。

综上所述,答案选D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定律解析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定律解析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定律解析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例:NH4Cl溶液:c(NH+ 4)+c(H+)= c(Cl-)+ c(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如:Na2CO3溶液:c(Na+)+ c(H+)= 2c(CO32-)+ c(HCO3-)+ c(OH-)NaHCO3溶液:c(Na+)+ c(H+)= 2c(CO32-) + c(HCO3-)+ c(OH-)NaOH溶液:c(Na+) + c(H+) =c(OH-)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43-) + 2c(HPO42-) + c(H2PO4-) + c(OH-)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例: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4+)+ c(NH3?H2O) = c(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32- + HCO3- + H2CO3)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32-)+ c(HCO3-) + c(H2CO3)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或者水溶液的由水电离出来的H+总量与由水电离出来的OH-总量总是相等的,也可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

例如:NH4Cl溶液: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物料守恒:c(NH4+)+ c(NH3?H2O)= c(Cl-)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 = c(OH-) + c(NH3?H2O),即是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一、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的,就是说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就是电荷守恒规律。

在应用这个定律时,要明确溶液呈电中性和溶液呈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只有当c(H+)=c(OH-)时,溶液才呈中性(相对于酸碱性)。

例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c(Na+)+c(H+)= c(HCO3-)+c(OH-)+2c(CO32—)解析:溶液中存在有以下电离:NaHCO 3=Na++ HCO3-、HCO3- H++ CO32—、H 2O H++ OH-和水解:HCO3-+H2O H2CO3 +OH-,所以溶液中存在Na+、H+、HCO3--、CO32—、OH-这些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c(Na+) +c(H+),由于CO3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 c(HCO3-) +c(OH-)+ 2c(CO32—)。

根据电荷守恒,必然有如下关系:c(Na+)+c(H+) =c(HCO3-)+c(OH-)+2c(CO32—)例题1.某地的雨水呈酸性,取其少量进行检测,其中含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Na+)=5.0×10-5mol·L-1,c(Cl-)=7.1×10-5mol·L-1, c(SO42-)=4.5×10-6mol·L -1,c (NH4+)=1.0×10-6mol·L-1,则雨水pH约是多少?判断正误:c(Na+)+c (NH4+)+ c (H+)=c (OH-)+c(Cl-)+c (SO42-)解析:该题可采用电荷守恒法:c (Na+) + c (NH4+)+ c (H+)= c (OH-)+ c(Cl-) +2c (SO42-),由于溶液显酸性,c (OH-)水很小,即由水电离出来氢氧根离子可以略去不计。

化学中的三大守恒

化学中的三大守恒

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嘿,你知道化学里超级神奇的三大守恒吗?这就像魔法世界里的三条神秘法则一样呢!我先来说说质量守恒定律吧。

这就好比我们玩搭积木的游戏,不管你把那些小积木拼成什么形状,是高高的大楼,还是长长的火车,积木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在化学世界里也是这样呀。

就像我们做实验,把氢气和氧气放在一起反应生成水。

在反应之前呢,氢气有一定的质量,氧气也有一定的质量,当它们发生反应之后,生成的水的质量就等于氢气和氧气质量的总和。

我记得有一次在化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实验。

老师拿了一根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哇,那镁条燃烧起来可亮了,就像一颗小太阳似的。

燃烧之后呢,镁条变成了白色的粉末。

老师就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这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有的同学说会变轻,因为镁条烧掉了嘛。

可是老师笑着摇摇头,然后把反应前后的所有东西都放在天平上称。

结果你猜怎么着?质量居然没有变化!这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不管是在这个镁条燃烧的反应里,还是其他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质量就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就像我们家里做饭一样,你把米、水、菜这些原料放进锅里煮,煮出来的饭和菜的总重量和你放进去的原料重量是差不多的呢。

如果质量不守恒了,那这个世界可就乱套啦,就像搭积木的时候,积木突然消失或者突然变多了,那这个游戏还怎么玩呢?再来说说电荷守恒吧。

这个就有点像我们在玩分钱的游戏。

假如有一群小朋友在分硬币,不管怎么分,这些硬币的总数是不变的。

在化学溶液里呢,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就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比如说在氯化钠溶液里,钠离子带正电荷,氯离子带负电荷。

每一个钠离子就像一个带着小正电包的小精灵,每一个氯离子就像带着小负电包的小精灵。

溶液里有多少正电包,就一定有相同数量的负电包,这样整个溶液才会保持电中性。

如果电荷不守恒了,那这个溶液就像一个被施了坏魔法的地方,到处都会有多余的电,可能会噼里啪啦地放电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中三大守恒一、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例:写出碳酸钠(Na2CO3)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1)找出溶液中的离子:Na+ H+ CO32- HCO3- OH-(2)根据电荷的物质的量: n(Na+)+n(H+)=2n(CO32-)+n(HCO3-)+n(OH-)(3)根据电荷离子浓度关系: c(Na+)+c(H+)=2c(CO32-)+c(HCO3-)+c(OH-)注意:A、准确判断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B、弄清离子浓度与电荷的关系。

即R n+的电荷浓度nC(R n+)练:1、NH4HCO3溶液的电荷守恒试2、Na2S溶液的电荷守恒试二、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某些特征性的原子是守恒的例:NaHCO3溶液中C(Na+)的物料守恒关系式C(Na+)=C(HCO3-)+C(CO32-)+C(H2CO3)练:1、Na2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2、H2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三、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由水电离出来的c(H+)、 c(OH-)相等)例: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1、先找出溶液电离出的阴离子HCO3-2、列下列式子练:1、Na2 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2、Na HS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综合练习:1、CH3COONa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2、Na2 CO3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规律总结]正确的思路:一、溶质单一型※※关注三个守恒1.弱酸溶液:【例1】在0.1mol/L的H2S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c(H+)=c(HS-)+c(S2-)+c(OH-)B.c(H+)=c(HS-)+2c(S2-)+c(OH-)C.c(H+)>[c(HS-)+c(S2-)+c(OH-)]D.c(H2S)+c(HS-)+c(S2-)=0.1mol/L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HS-,HS-H++S2-,H2O H++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HS-)+2c(S2-)+c(OH-),由物料守恒得c(H2S)+c(HS-)+c(S2-)=0.1mol/L,所以关系式错误的是A项。

(注意: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抓住弱酸的电离平衡。

)2.弱碱溶液:【例2】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 c(OH-)>c(H+)B.c(NH3·H2O)+c(NH4+)=0.1mol/LC.c(NH4+)>c(NH3·H2O)>c(OH-)>c(H+)D.c(OH-)=c(NH4+)+c(H+)分析:由于氨水溶液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所得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BD正确,而一水合氨的电离是微量的,所以C项错误,即答案为C项。

3.强酸弱碱盐溶液:【例3】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C.c(NH4+)=c(Cl-)>c(H+)=c(OH-)D.c(Cl-)=c(NH4+)>c(H+)>c(OH-)分析:由于氯化铵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NH4Cl=NH4++Cl-,H2OH++OH-和水解过程:NH4++H2O H++NH3·H2O,由于NH4+水解被消耗,所以c(Cl-)>c(NH4+),又因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且水解是微量的,所以正确的是A项。

(注意:解答这类题时主要抓住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且水解是微量的,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4.强碱弱酸盐溶液:【例4】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 -)+c(HS-)+2c(S2-)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解析:电荷守恒:c(Na+) +c(H+)=c(OH-)+c(HS-)+2c(S2-);物料守恒:c(Na+) =2c(HS-) +2c(S2-) +2c(H2S);质子守恒:c(OH-)=c(HS-)+c(H+)+2c(H2S),选A D5.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例5】(2004年江苏卷)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c(C2O42-)=0.1mol/L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c(HC2O4-)+ c(C2O42-)分析:因为草酸氢钾呈酸性,所以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2C2O4)。

又依据物料平衡,所以D.c(K+)=c(H2C2O4)+ c(HC2O4-)+ c(C2O42-)正确,又根据电荷守恒:c(K+)+c(H+)=c(HC2O4-)+c(OH-)+2c(C2O42-),所以综合上述C、D正确。

二、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例】: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C(OH-)B.C(CH3COOH)+C(CH3COO-)=0.2 mol/LC.C(CH3COOH)>C(CH3COO-)D.C(CH3COO-)+C(OH-)=0.2 mol/L[点拨] 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

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C(H+)。

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 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

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

练习1、现有NH4Cl和氨水组成的混合溶液C(填“>”、“<”或“=”)①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②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③若C(NH4+)< C(Cl-),则溶液的pH 7。

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例】(2003年上海高考题)在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C.c(Na+)=c(Ac-)+c(HAC) D.c(Na+)+c(H+)=c(Ac-)+c(OH-)[解析]由于混合的NaOH与HAc物质的量都为1×10-3mol,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Ac,等同于单一溶质,故与题型①方法相同:由于少量Ac-发生水解:Ac-+ H2O HAc+ OH-,故有c(Na+)>c(Ac-)>c(OH-)>c(H+),根据物料守恒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A错误,故该题选项为A。

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c(HCN)<c(CN-)B. c(Na+)>c(CN-)C. c(HCN)-c(CN-)=c(OH-)D. c(HCN)+c(CN-)=0.1mol·L-1解析:上述溶液混合后,溶质为HCN和NaCN,由于该题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再按照HCN的电离处理,而应按NaCN水解为主。

所以c(Na+)>c(CN-),选B D变式:pH等于7型【例5】.(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解析]本题绝不能理解为恰好反应,因完全反应生成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而现在Ph=7,故酸略为过量。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 c(HCOO-)+c(OH-)因pH=7,故c(H+)=c(OH-),所以有c(Na+)=c(HCOO-),答案为C。

3、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型:【例题】 (1996年上海高考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 C.NH3COONH4 D.NH4HCO3 [解析] NH4+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NH4+ + H2O NH3·H2O + H+ B中NH4HSO4电离出大量H+,使平衡向左移动,故B中c(NH4+)大于A中的c(NH4+),C项的CH3COO-和D项的HCO3-水解均呈碱性,使平衡向右移动,故C、D中c(NH4+)小于A中c(NH4+),正确答案为B。

1、已知某溶液中有四种离子:X+、Y-、H+、OH-,下列分析结果肯定错误的是()A. c(Y-)>c(X+)>c(H+)>c(OH-)B. c(X+)>c(Y-)>c(OH-)>c(H+)C. c(H+)>c(Y-)>c(X+)>c(OH-)D. c(OH-)>c(X+)>c(H+)>c(Y-)2、在Na2S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 c(Na+)=2c(S2-)+2c(HS-)+2c(H2S)B. c(Na+)+c(H+)=2c(OH-)+c(HS-)+c(S2-)C. c(OH-)=c(H+)+c(HS-)+2c(H2S)D. c(Na+)>c(S2-)>c(OH-)>c(HS-)3、已知某温度下0.1mol/L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A. c(Na+)=c(HB-)+2c(B2-)+c(OH-)B. c(Na+)=0.1mol/L≥c(B2-)C. c(H+)·c(OH-)=10-14D. 溶液的pH=1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0.2mol/L)的弱酸HX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