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体系题库(带答案)

两体系题库(带答案)
两体系题库(带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

关口前移)、精准监管、(

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

XX),将风险分为

1、2、

3、4 级其中(

1)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和(

XX)的组合。

4、(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

或)健康损害和(

或)财产损失的(

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

危险危害因素)、(

后果)、(

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

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

XX),将风险分为

1、2、

3、4 级其中(

1)级最危险。

8、

2017 年1 月18 日公布,5 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风险等级)。

9、风险伴随的(

设施)、(

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

危险危害因素)、(

后果)、(

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

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

(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

人)、(

机)、(

物)和(

环境)。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2、

3、4 级其中(

一)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

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7、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

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8、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

人身伤害)和(或)(

健康损害)和(或)(

财产损失)的组合。

19、风险辨识是识别(

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者LEC法)、(

作业危害分析法或者JHA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或者HAZOP法)。

2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

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22、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

红色)级别最高,企业原5 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2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⑴可行性;⑵(

安全性);⑶ (

可靠性)。

24、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管理上的缺陷)。

25、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

整改)、治理和(

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6、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

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

治理措施)、(

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27、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

1000 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

2 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 万元以上2 万元以下的罚款。

28、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

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等总称。

2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

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0、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

人)(

机)(

物)和(

环境)。

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

患。

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

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选择题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A)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

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A.

检查B.领导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A.物理实体B.车间C班组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B)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C)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

(A)A.红色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B)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 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C卫生防护措施D.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

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B)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

热工基础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1.3 题略 解: m 2.127481 .92.110)7893(3 =??-=??=??=?g p h h g p ρρ 1.5 题略 m 1.05.0 2.030sin m 2.0200kg/m 800/8.033=?======l h mm l cm g ρ已知: 烟气的真空度为: Pa 8.78430sin 2.081.9800=??=??=h g p v ρ ∵ 1 mmH 2O = 9.80665 Pa ∴ 1 Pa = 0.10197 mmH 2O O mmH 027.808.7842==Pa p v 烟气的绝对压力为: kPa 540.98Pa 388.985408.7843224.133745==-?=-= v b p p p 1.10 题略 解:锅内表压力 g 40.77kg 04077.081 .91041010063==???=?= ?= -g A p m A g m p g g 2.2填空缺数据(兰色): 2.9 题略 已知:D 1 = 0.4 m ,p 1 =150 kPa ,且气球内压力正比于气球直径,即p = kD ,太阳辐射加热后D 2 = 0.45 m 求: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 解:由D 1=0.4 m ,p 1=150 kPa ,可求得:k =375 kPa/m

kJ 27.2) (8 2 2 )6 (41423 332 1 =-= == ?==? D D k dD kD W dD kD D d kD pdV dW D D π π π π 答: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为2.27 kJ 2.12 题略 解:(1)确定空气的初始状态参数 K 300)27273(m 10101010100kPa 1.29310100108.91951021332414 3 111=+==???===???+=+=+=-----T AH V A g m p p p p b g b (2)确定拿去重物后,空气的终了状态参数 由于活塞无摩擦,又能与外界充分换热,因此终了平衡状态时缸内空气的压力和温度与外界的压力和温度相等。则 33-3211 2124 3222m 101.50231 .1951 .29310K 300kPa 1.19510100108.9)100195(102?=?=====???-+=+=+=---p p V V T T A g m p p p p b g b 活塞上升距离 cm 023.5m 05023.01010010)15023.1()(4 3 12==??-=-=?--A V V H 对外做功量 J 999.9710)15023.1(101.195332=?-??=?=-V p W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Q =△U+W ,因T 2 = T 1,故△U = 0。所以求得气体与外界的换热量为 Q =W=97.999 J 讨论:(1)本题活塞上升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其功不能用pdV W ?=2 1计算, 本题是一种特殊情况,即已知外界压力,故可用外界参数计算功(多数情况下外

两体系试题库带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 3、4级其中(1)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1)级最危险。 8、2017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 9、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机)、(物)和(环境)。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一)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

2018年“双体系”培训考试题答案(管理)

电气车间2018年“双体系”安全培训试卷(管理)班组姓名成绩 1、公司对全员培训的要求是什么? 答:各车间根据本单位辨识分析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级别、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分班组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宣讲,并组织记录表考试,让每名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掌握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等内容。熟悉岗位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完善落实报警装置、现场应急器材等防控措施。 2、电气车间作业活动清单有那些内容? 答:倒闸操作,发电机并网操作,变配电室日常巡检,变压器日常巡检,遥测绝缘,变配电站清扫,变压器清扫、检修,电动机检修,测接地极电阻,预防性试验。 3、电气车间设备设施清单都有那些设备? 答:110KV组合电器,110kV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开关柜,电力电缆,低压配电柜,高压同步电动机/高压异步电动机/低压电动机,接地极,绝缘靴、绝缘手套,验电器。 4、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答: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 5、化工企业宜选择那些风险评价方法? 答: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6、风险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风险度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用公式表示为: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7、一般事故隐患的含义和分级有哪些? 答: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在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可以边治理边生产的隐患。按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工程量大小等,将一般事故隐患分为 A、B、C、D、E 五级。

《双体系建设》考试题及答案

《双体系建设》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个3分,共计30分) 1、“( )”和“( )”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 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2017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4、风险伴随的()、( )、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 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精品】热工基础考试题库1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ds>dq/T(b)ds<dq/T(c)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ρ为密度)。 (a)F=F(ρ,v,T)(b)F=F(ρ,v,P)(c)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25bar。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1bar,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bar. (a)26(b)25(c)24 4.在p-v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大(b)小(c)相等(d)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1kg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20kJ放热20kJ,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提高(b)下降(c)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1

7.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技术功为() (a)h1-h2(b)0(c)(d)v(p1=p2) 8.理想气体绝热流经节流阀,节流后稳定截面处的焓值()(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二、判断正误(划“√”或“×”号)(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1,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1。()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1。()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三、填空(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空气从300K定压加热到700K时的吸热量为kJ(空气比定压热容=1.004kJ/(kg·K)) 3、当湿蒸汽的干度x=0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Th和低温热源Tl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低温热源熵变2.5kJ/K,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0。2kJ/K;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0.7kJ/K;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熵变S系=___kJ/K。 5、已知氧气在250K时=0。913kJ/(kg·K),=0.653kJ/(kg·K).则该气体的气体常数R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精选版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法)、(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法)、(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法)、(事故树法 FTA法)等。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 5、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7、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 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 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8、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 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 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双体系培训试题有答案

双体系培训试题有 答案

青岛一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岗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2. 风险分级是指经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机)、(物)和(环境)。 4.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6.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7. 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8双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9、风险分为几级管控(四级) 10、隐患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基础管理类)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2. 安全检查表(SCL )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双体系培训考试(答案)

双体系培训考试(答案) 双体系建设培训试题 日期:姓名: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 A)和后果的组合。A可能性B危险性C机率 2、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B)过程,或以上两者组合。A 工作 B作业C发生 3、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风险并确定其(C)的过程。A特点B特征C特性 4、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B)、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A评价B评估C分解 5、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A)色最高A红B蓝C黄。 6、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A)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综合。A等级B 级别C多少 7、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 A)、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A风险评价B 风险分析C危险源评价 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危险特性及其( C )。A特点B危险大小C数量 9、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A)或过程。A活动B 工作C 作业 10、两个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B)排查治理A 问题B隐患C 危险源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2、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3、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4、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6、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8、隐患排查是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9、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级别划分。(√) 10、事故不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 三、问答题:共计20分。 结合本职工作,说明如何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完整版)双体系建设培训试题

双体系建设培训试题 日期:姓名: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和后果的组合。A可能性B危险性C机率 2、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B)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A工作B作业C发生 3、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C)的过程。A特点B特征C特性 4、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B)、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A评价B评估C分解 5、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A)色最高A红B蓝C 黄。 6、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A)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A等级B级别C多少 6、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A)、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A风险评价B风险分析C危险源评价 7、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C)。A特点

B危险大小C数量 8、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A)或过程。A活动B工作C作业 9、两个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B)排查治理A问题B隐患C 危险源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2、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3、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4、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6、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

最新职业卫生双体系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两体系”培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 设施、 部位 、 场所 和 区域 ,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结合。 2. 排查风险点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 风险等级 ,采取不同 控制措施 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3.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 红 、 橙 、 黄 、 蓝 ”四级( 红 色最高)。 4.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 W D ×W B ×W L 式中: G-分级指数 W D -化学物 危害程度 的权重数 W B -工作场所化学物 职业接触比值 的权重数 W L -劳动者 体力劳动强度 的权重数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5分,共26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 、应采取用人单位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B 、应遵循用人单位自主建设为主的工作模式 C 、应结合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一致的方式 D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包括( ABCD )多选 A 、基础资料准备 B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D 、分级管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的方法的是( D ) A 、工程分析法 B 、经验对照法 C 、检测检验法 D 、类比推理法 4、参照GBZ/T 229.1的规定,产生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计算公式为 G=W M ×W B ×W L ,公式中G 指的是( A ) A 、分级指数 B 、风险值 C 、危害程度 D 、比值的权重数 5、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数值,属于较大风险类别的是( C ) A 、T=0 B 、T=5 C 、T=15 D 、T=40 6、根据产生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属于轻度危害的是( C ) A 、G=20 B 、G=12 C 、G=4 D 、G=0 7、风险管控措施的类别包括( ABCD ) 多选 A 、工程技术措施 B 、个体防护措施 C 、管理措施 D 、培训教育措施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噪声的工程管控措施的是( C ) A 、选用低噪声设备、低噪声材料、低噪声工艺 B 、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C 、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设备与员工操作时设置在同一地点 D 、阻尼材料减振 9、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 A )。 A 、基础 B 、要点 C 、根本 D 、核心 单位: 姓名: 成绩:

安全生产及双体系试卷答案(样板)

xx有限公司 双体系建设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 分数: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装订线左边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3.本份试卷共 4 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 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 车间、班组、岗位 C. 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 考核依据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 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 检查 B. 领导 C. 风险分级管控 4、依据新修订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可以处()罚款 A. 一万元以下 B. 五万元以下 C.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5、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 A. 每半年 B. 每季度 C. 每年 6、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 A. 班组级 B.岗位级 C. 班组级、岗位级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 鱼刺分析法 B. 头脑风暴法 C. 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 8、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热工基础复习考试复习题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 ds > dq/T ( b ) ds < dq/T ( c ) 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ρ为密度 ) 。 (a)F=F(ρ,v,T) ( b ) F=F(ρ,v,P) ( c ) 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 25bar 。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 1bar ,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 bar 。 (a) 26 ( b ) 25 ( c ) 24 4.在 p - v 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 大( b )小( c )相等(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 1kg 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 20kJ 放热 20kJ ,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 1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 100% ()。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 )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 )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 )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 1 ,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 1 。 ( )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 1 。()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 ) 三、填空(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 空气从 300K 定压加热到 700K 时的吸热量为 kJ (空气比定压热容 =1.004 kJ/ ( kg ·K )) 3、当湿蒸汽的干度 x = 0 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 T h 和低温热源 T l 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 ;低温热源熵变2.5kJ/K ,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 0.2kJ/K ;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 0.7kJ/K ;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 熵变S 系 = ___ kJ/K 。 5、已知氧气在 250K时=0.913 kJ/(kg·K),=0.653 kJ/(kg·K)。则该气 体的气体常数R g =___kJ/(kg·K)。 6、一热泵工作时向高温热源传递热量 50kJ, 消耗掉的机械能 20 kJ, 供暖系数为。

双体系培训试卷及答案

双体系培训试卷及 答案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两个体系建设》考试题 部门:_____ 岗位:_____ 姓名:_____ 工号:______ 成绩:______ 一、填空题(每个3分,共计30分) 1、()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 (),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的组合。 4、事故隐患按照类别分为()和()两大类。 5、各部门应结合各岗位风险管控具体要求,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告知其()及其()、()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固有危险根源(第一类危险源)应根据风险点内排查确认的()进行辨识 A.危险源状态 B.设备设施、物资和作业活动 C.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安全特性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安全绩效考核 B.隐患排查 C.风险管控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B.危险源管控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或其组合。 A.根源 B.根源、状态 C.根源、状态或行为 5、隐患通报可采取的形式有()。 A.公告栏、电子显示屏、 B.信息化平台、办公网、安全会议 C.以上都能够 6、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的因素有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A.设备因素 B.物的因素 C.作业活动因素 7、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评价矩阵法(LS法),即以风险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评价为基础,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A.固有风险的严重性 B.作业活动频率 C.二者组合 8、风险分级经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分为()四级。 A.红、橙、黄、绿 B.红、橙、黄、蓝 C.红、黄、蓝、绿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热工基础综合练习题

《热工基础》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雾化燃烧是气体燃烧料的一种燃烧方式? 2.包含对流换热系数的准数是 3.洁白的雪对热射线有很强的反射能力? 4.金属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为提高实际燃烧温度,空气过剩系数不宜太小,也不能过大? 6.由红砖、保温砖、粘土砖组成多层平壁,如层与层间由于接触不紧密而存在空气,则多层平壁的传导热流量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 7.对不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之间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8.影响自然排烟烟囱抽力的主要因素有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新干法窑尾的电收尘器前要设置增湿塔 2.多通道燃烧器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3.新型控流阻力篦板主要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篦板阻力与料层阻力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回转窑应具备什么功能,怎样调控物料在窑内的运动 5.简述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试从热工角度讨论生产中节能降耗的可能途径 6.冷却机的性能有哪些评价指标 7.分解炉内的旋风和喷腾效应有什么主要效果(15分) 8.悬浮预热器的共性有哪些,使用中预热器为何要采用多级串联的工艺布置(15分)9.生产中可采用哪些措施防止结皮堵塞。

10.降低预热器系统阻力损失的措施有哪些 11.生产中为什么要控制分解炉内的温度为890±30℃) 12.影响碳酸盐分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已知某生产线入窑生料的烧失量为36.2%,出窑烟气中的物料烧失量为3.8%,试求其入窑的表观分解率。 13.简述预分解窑系统中分解炉的主要功能,分解炉内的物料分散与均布是怎样实现的? 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为何能降低废气中的NOx排放量? 14.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采用旁路放风,它对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的影响是否一样?15.第三代篦冷机采用了哪些主要的技术措施? 16.试从熟料形成的热化学入手,说明生产过程中建立稳定的热工制度的必要性,稳定热工制度应有哪些保证条件? 1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的D-D炉与RSP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8.生料再循环的目的是什么? 19.新型干法生产中,为使系统控制最优,对各级预热器的分离效率应进行怎样的控制(以4级预热器为例)? 20.怎样定义碱的内循环与外循环? 21.复合式篦冷机与组合阶段式篦冷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水泥熟料的实际热耗主要由那几部分组成? 23.在不考虑土建投资的情况下,若追求热效率最高,是不是以增加预热器的级数为好?24.结合传热理论说明预热器系统换热效率好的原因。

两体系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姓名日期成绩 一、填空题(10×3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4、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5、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6、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9、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10、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单项选择题(10×3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 (A)企业(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 (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 (A)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 )”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D、红、黄、蓝、绿 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 )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热工基础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 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第二章

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考试卷 姓名:部门: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 1、两体系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5、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6、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7、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8、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级别)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治理清单)的工作过程。 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0、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1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12、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根据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13.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14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15、分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事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16、第二十条,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和落实治理方案及时(予以消除),并将治理方案和治理结果向(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1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