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工作流程
PICCO监测技术经验及评分标准修订稿

P I C C O监测技术经验及评分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2、熟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注意事项。
3、了解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
【知识准备】1、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又称每分输出量,为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L(4.5~6L/min),即每分心输出量。
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评价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2、PiCCO(pulseindicatedcontinuouscardiacoutput)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该监测技术只需配置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pulsecontourcardiacoutput,PCC0),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PCC0,可同时监测PCC0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变化。
2、PICCO工作原理:置入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股动脉导管,随时监测病人血温且保持在>30℃,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15ml,温度一般<8℃[1]注入中心静脉后,容积和温度很快弥散至心脏及肺内,当动脉热敏探头探测到热量信号时,即可识别温度差并汇成曲线,计算机自行对该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单次心输出量,并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心脏指数、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水指数等。
【情境】王某,男,60岁,住院号A209233,因呼吸窘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立即转入重症78%,R35次/分,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监护室抢救治疗,HR138次/分,SPO2协助医生置入颈内静脉导管及PICCO股动脉专用导管,欲连接PICCO监测导线,行心输出量监测。
PICCO 监测

进行经肺热稀释测量
.进行热稀释探测期间不能进行下一次注射冰水 .初次及每8个小时,需连续打三次冰水对病人压力波形进行校准
校准动脉压力波形
排除数据收到干扰
的热稀释曲线 .高亮需排除的曲线 .按“拒绝接受”键
校准动脉压力波形
2.按“血液动力 学计算”键,
进入计算页面
1.按“保存C.O.校准CCO”键,对动脉压力波形进行校准 并保存
Philips PiCCO 模块操作
重症医学科一区 刘洁静
功能介绍
采用成熟的经肺式温度热稀释法测得心输出量 (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 容积(ITBV)与血管外肺水(EVLW)。并透过 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面积与心搏出量的关系, 获得连续且同步的心输出量(PCCO)、动脉压 (AP)与体循环血管阻力(SVRI)等参数,评 估病患血流动态状况。
血流动力学计算
.采样生命体征并进行计算
血流动力学计算
.获得根据病人身高体重计算得到的Index值,结合治疗 决策树,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PiCCO 参数正常值
参数
正常值
单位
Ø
CI (心指数)
3.0 – 5.0
l/min/m2
Ø
SVI (每搏量指数)
40 – 60
ml/m2
Ø
GEDI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680 – 800
2.监测期间,观察穿刺侧肢体温度及颜色、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如发现肢体温度低、颜色发绀,说明有栓塞 的危险,肢体表现疼痛、肌肉痉挛、颜色苍白、变凉、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立即通知医生处置。
3.撤机以后处理:拔管以后按压病人股动脉穿刺点 15min-30min,然后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1kg砂 袋压迫6h。 撤除砂袋以后伤侧肢避免用力或者负重。
PiCCO监测与护理

SVR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正常值 1200-1800dyn.s.cm-5.m2
每搏量变异 (SVV)
10%
对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受控机械通气病人SVV反映了心脏对因机械通气导致的心脏前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SVV可以用于预测扩容治疗是否会使每搏量增加。
SVmax – SVmin
SVV(30秒) =
SVmean
PPV
SVV的另外一个兄弟
使用SVV和PPV的注意事项
必需是整齐的心律(不能用于窦性心律不齐、房颤、或者心室率不整齐的节律)患者应该是完全镇静、肌松状态呼吸机设置合适的潮气量
正常值范围
Parameter Range Unit 心指数(CI) 3.0 – 5.0 l/min/m2每搏量指数(SVI) 40 – 60 ml/m2 全身血管阻力(SVRI) 1200 – 1800 dyn*s*cm5*m平均动脉压(MAP) 70 – 90 mmHg全心射血分数(GEF) 25 – 35 % 心功能指数(CFI) 4.5 – 6.5 1/min心率(HR) 60 – 90 1/min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 680 – 800 ml/m2胸腔血容积指数(ITBI) 850 – 1000 ml/m2每搏量变异(SVV) 10 %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3.0 – 7.0 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 1.0 – 3.0 ml/kg
大部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都会做以下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用作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动脉导管(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动脉抽血等)
动脉导管: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持续监测动脉血压、波形、血液温度监测;
picco操作规范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用于监测和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
心输出量可以通过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测量,也可以通过经肺热稀释技术间断测量。
另外,PiCCO 还监测心率、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
分析热稀释曲线的平均传输时间(MTt)和下降时间(DSt)用于计算血管内和血管外的液体容积,PiC-CO可监测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及每搏排出量变异度(SVV)等容量指标来反映机体容量状态,指导临床容量管理。
大量研究证实,lT-BV、SVV、EVLW等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心脏前负荷和肺水肿情况,优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嵌顿压。
【适应证】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并且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管外肺水增加,或存在可能引起血管外肺水增加的危险因素,均为PiCCO 监测的适应证。
PiCCO导管不经过心脏,尤其适用于肺动脉漂浮导管部分禁忌病人,如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附壁血栓,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和血管外肺水肿增加的病人,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水中毒、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严重烧伤以及围手术期大手术病人等。
【相对禁忌证】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无绝对禁忌证,对于下列情况应谨慎使用。
1.肝素过敏。
2.穿刺局部疑有感染或已有感染。
3.严重出血性疾病,或溶栓和应用大剂量肝素抗凝。
4.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病人,不能使用本设备的脉搏轮廓分析方式进行监测。
【操作步骤】1.应用Seldinger法插入上腔静脉导管。
2.应用Seldinger法于大动脉插入PiCCO动脉导管。
3.连接地线和电源线。
4.温度探头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
5.准备好PULSION压力传感器套装,并将其与PiCCO机器连接(图1-1)。
6.连接动脉压力电线。
7.打开机器电源开关。
8.输入病人参数。
9.换能器压力"调零",并将换能器参考点置于腋中线第4肋间心房水平。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护仪操作流程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护仪操作流程
PiCCO监护仪操作流程
1、预先留置好中心静脉(双腔或三腔)和股动脉或者肱动脉导管置管
2、分别连接好中心静脉端和动脉端温度传感器导连线至监护仪
3、开机,输入患者基本信息
4、摆好病人体位,分别归零校正中心静脉压及动脉压,并输入中心静脉压数值
5、碘伏消毒双腔或者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腔口
6、按“START”键进入监测界面
7、20ml注射器吸好15ml冰盐水,待监护仪显示“STABLE”后经中心静脉导管主腔注入冰盐水,等待监测结果出来,再依次操作两次
8、在监测结果界面,按“print”键打印结果
9、再次以碘伏消毒中心静脉导管主腔口,覆盖塑料帽
10、安置好病人,注意护理好各导管及连线以免脱落。
注:在校正或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前、监测当中,请务必注意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观念,并备好无菌冰盐水和一次性20ml注射器。
ICU 2010年5月制定。
PICCO监测技术及评分标准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2、熟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注意事项;3、了解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知识准备1、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又称每分输出量,为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L4.5~6L/min,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评价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2、PiCCO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该监测技术只需配置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PCC0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PCC0,可同时监测PCC0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变化;2、PICCO工作原理:置入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股动脉导管,随时监测病人血温且保持在>30℃,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15ml,温度一般<8℃1注入中心静脉后,容积和温度很快弥散至心脏及肺内,当动脉热敏探头探测到热量信号时,即可识别温度差并汇成曲线,计算机自行对该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单次心输出量,并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心脏指数、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水指数等;情境王某,男,60岁,住院号A209233,因呼吸窘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HR138次/分,SPO78%,R35次/分,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协助医生置入2颈内静脉导管及PICCO股动脉专用导管,欲连接PICCO监测导线,行心输出量监测;用物PICCO监测装置的监护仪1套,PICCO监测导线2根1根压力监测导线,1根温度监测导线,PICCO压力传感器1套,消毒用物,25U/ml肝素稀释盐水500ml1瓶,加压带一只,无菌纱布,胶布,三通管1支,冰生理盐水10-15ml,10ml注射器一支,护理记录单方法及步骤1.评估与准备1核对治疗单及医嘱;2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3核对、评估病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住院号、姓名、床号等,了解病情,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确定导管位置,检查中心静脉及动脉是否通畅;向清醒病人解释并取得合作昏迷或镇静病人除外;4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减少人员走动;酌情关闭门窗,隔帘或屏风遮挡;5物品准备:准备并检查物品;2.操作过程3.1护士携用物再次至床边,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姓名,评估病人病情,取平卧位;(2)连接2根PICCO监测导线至监护仪相应端口;(3)连接压力传感器:将PICCO压力传感器针头连接肝素稀释盐水500ml,盐水袋至于加压袋内,加压至300mmHg,传感器一端与压力监测导线相连接,另一端消毒后与动脉导管连接,保持管路通畅;(4)动脉压力校零:传感器零点固定与心脏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先调节三通关闭病人端,使测压换能器与大气相通,按监护仪“归零”键,仪器显示“归零”结束后,接通病人端,监护仪显示出规律的动脉波形及数字;(5)温度测量电缆连接至动脉端;(6)温度传感器安装至注射液温度电缆,连接一只三通管排气,消毒后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关闭输液通道30S;(7)消毒后,将冰生理盐水10-15ml注射器连接三通管,手不得接触温度传感器;(8)打开监护仪测量心输出量界面,输入患者的身高、体重,监护仪提示注入液体时,快速均匀<4s注入冰生理盐水10-15ml,监护仪自动计算出心输出量数值;(9)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10)书写护理记录,记录测量值;注意事项1.心输出量监测时需要用热稀释法进行标定,必须每8h进行一次经肺热稀释来标定CO,如果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标定,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2;2.在标定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进行热稀释的溶液,温度一般<8℃,随时监测病人血温且保持在>30℃;3.首次测量前需停止中心静脉输液30s3,测定心排血量时,注入生理盐水需要快速均匀<4s,并重复测定3次,取其均值,以避免误差4;4.标定之前等待仪器屏幕提示,指示剂的量可根据患者的体重、胸腔内液体量以及测量提示进行选择, 一般为10~15 ml;注射完毕后,等待监护仪结果显示之后方可触摸温度换能器及导管,以免出现误差;5.PiCCO在经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得到错误测量结果,因此建议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时应停止血液透析5;6.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做好穿刺点及病人全身情况的观察,预防感染;7.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末梢血运情况,预防动脉血栓的发生;8.保持测压管道的通畅和连续性,每小时对PiCCO置管冲管2S,压力应保持在300 mmHg以上6思考题1、心输出量监测时,传感器的零点置于何位置2、心输出量监测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附:评分标准1 朱雪芬,王雁娟,张小琴.12例肺移植围术期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17-8182 普金胜,王智勇,张华伟.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轮廓法和肺动脉导管法的对比性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07,2710:9333 王惠琴,王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动脉波形连续心输出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测及护理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11 :1039-10404 沉晓磊. PiCCO仪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0,42 :9925 De Waal EE,Rex S,Kruitagen CL,eta1.Dynamic preload indicators fail to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open-chest condi-tions .Crit Care Med.2009,37 2:510-5156万承贤.应用PiCCO对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16-17。
PICCO的监测与护理

PICCO的监测与护理PICCO(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是一种侵入性监测和护理技术,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它通过插入动脉导管并连接定量血流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心输出量(CO)、血流指数(CI)、血容量指标(GEDI)和全身氧输送指数(DO2I)等参数,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心血管监测数据,指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1.插管操作:在进行PICCO监测之前,需要首先进行动脉插管操作。
此操作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使用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监测参数的选择与解读:PICCO可以提供多种监测参数,如心输出量(CO)、血流指数(CI)、血容量指标(GEDI)和全身氧输送指数(DO2I)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参数的正常范围,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解读,判断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和液体管理情况。
3.连续监测:PICCO可以提供持续的心血管监测数据,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监测参数变化趋势,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措施。
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4.液体管理:PICCO可以提供准确的血容量指标(GEDI),有助于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的血容量状态。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GEDI的变化及时调整患者的输液量和液体种类,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在正常范围内。
5.药物治疗:PICCO监测数据可以指导护理人员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
例如,在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中,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液体来增加血容量,并监测监测参数变化;在心输出量不足的患者中,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组织氧供。
6.预防并发症:PICCO监测需要插入动脉导管,因此存在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导管部位,注意感染迹象和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导管畅通、定期更换导管等。
7.患者教育:PICCO监测需要插入动脉导管,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和风险。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透析导管位置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不 建议将PiCCO动脉导管和RRT透析导管置于同一侧腹股 沟。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运行时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是不宜在 RRT启动、中断或停止即刻进行热稀释测量,应等待血 温稳定后再进行。
• RRT运行时血泵速度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体外膜式氧合(ECMO) 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低流量(<1.5 L/min)VV-ECMO治疗不影响经肺热 稀释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 随着体外血流量的增加,经肺热稀释技术测得的EVLW 有增加趋势,而反映容量指标的ITBV或GEDV的变化趋 势仍不明确。
• 当导管发生移位时,会对PiCCO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 应先通过X线平片或超声确认静脉导管头端位置。
• 由于存在高估测量值的风险,单腔4Fr或双腔5Fr的 PICC不适宜用于PiCCO监测,但单腔5 Fr或三腔6 Fr的 PICC可使用。
机械通气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SVV和PPV仅在无自主呼吸、潮气量≥8 mL/kg且无心 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需重新进行校准。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的注射通道 。
• 当股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注射通道时,需在仪器中(若 可选)选择相应的中心静脉置管选项。
• 不推荐将PiCCO动脉导管和CVC置于同一侧腹股沟。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i C C O监测工作流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P i C C O监测工作流程
ICU 林群
PiCCO的导管连接
目的
准确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保证PiCCO置管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前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告知目的、过程、配合方法
3、评估: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凝血时间、心理状态
4、用物:1套PiCCO专用套装(内含股动脉穿刺热稀释导管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1套,PiCCO监测仪,导线、低温生理盐水(2-15℃),持续肝素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肝素注射液即1/4支)和动脉加压装置1个,穿刺消毒物品。
5、环境:整洁,整齐,安静,安全
操作流程
1、核对患者,置患者于去枕平卧位、头侧向穿刺对侧
2、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正确连接各管道,压力传感器排气备用
4、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配合成功后置入PiCCO专用动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PiCCO专用测温传感器探头
5、配合医生行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O专用动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测压/测温传感器电缆
6、穿此过程中需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呼吸和氧饱和度变化,持续监测心律、心率变化及血压变化
7、股动脉压力换能器和中心静脉压力换能器分别校零
8、行PiCCO定标,即CO定标。
定标前中心静脉停止输液30s以上,经中心静脉内快速注射(4s内匀速注入)低于15℃盐水15ml
9、持续监测监护屏上各种数值及中心静脉(CVP)和股动脉压力波形变化
10、持续监测记录CO、CI、每搏量(SV)、SVR、ITBV、ELWI、CVP等变化,由检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及输液种类
11、记录导管置入长度,妥善固定,保证监测期间应用加压装置,压力保持在300mmHg,持续给予肝素盐水冲洗管道
12、拔管后的护理:
①拔管后按压股动脉穿刺点15-30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以砂袋压迫止血6-8h
③置管侧肢体拔管后要平放24h
操作后
1、安置患者
2、用物终末处理
3、记录各参数数值
4、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防将细菌带进血管腔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2、患者穿刺的肢体应保持伸直,避免弯曲,注意观察肢体皮肤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活动度的情况
3、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按压及应用砂袋的时间
4、翻身时要避免导管移位或滑脱,应有专人固定导管后再行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