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与和声课程标准
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和声课融合性教学探究

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和声课融合性教学探究摘要:钢琴即兴伴奏课和和声课是钢琴教学的两个重要部分,通过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即兴伴奏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和声课的融合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1. 引言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即兴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弹奏和声、和声进行等手法来伴奏其他乐器或者歌唱。
和声课则是钢琴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和声的基本知识和规则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素养。
钢琴即兴伴奏课和和声课的融合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和声知识,提高他们的即兴伴奏能力和创作能力。
2.1 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段即兴伴奏作品,并解释和声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理解和声的应用和技巧。
2.2 建立互动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
通过互动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声的知识和技巧。
2.3 注重个体差异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思维。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和声知识运用到即兴伴奏中,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3.1 教学目标通过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和声课的融合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和声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即兴伴奏技巧。
教学内容包括和声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即兴伴奏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相关的音乐作品和乐曲分析。
(1)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和声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示范和练习和声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和演奏一段即兴伴奏作品;(4)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共同总结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4. 结论通过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和声课的融合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即兴伴奏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标准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师范)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
它溶音乐知识性、理论性、技术性以及音乐艺术的应用性为一体,其音乐艺术的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体属性。
它是钢琴基础演奏教学系统中的子课程,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
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学习其他相关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音乐创造及其艺术创新意识,具有直接的教学和教育作用。
它为学生日后独立从事音乐艺术文化工作,奠定学业、从业和择业基础。
二、教学目的1、学习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掌握为旋律配置和声的基本方法,掌握和弦伴奏音型的演奏风格及其运用方法,掌握歌曲体裁风格的伴奏设计与伴奏方法。
2、掌握五线谱中的首调识谱法和固定调识谱法;掌握简谱读谱法。
3、提高视奏能力,掌握移调伴奏的方法,训练自弹自唱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键盘和声的音乐语言特点及其一般规律、和声观念中的“八度伴奏”和“八五度伴奏”、和弦的连接模式及其运用、旋律与和声、和弦伴奏音型与歌曲体裁风格、音乐织体设计、和声语言的应用特点、大小调调式风格的伴奏特点、大小调交替、民族调式风格的伴奏特点、曲式中的音型布局、配器手法的伴奏应用、复调手法的伴奏应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方法、钢琴即兴伴奏的原理基础与实践路径。
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式综合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授课方式,其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与示范,小组课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观摩,个别课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指导。
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合理有序地开展观摩课、实验课、交流课和音乐会等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与答疑,科学使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指导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方式方法。
六、考核形式1、考试课,采用百分制记分。
2、考试采取教研室集体评估制度,实行“教考分离”。
3、学生学习成绩按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学习成绩占40%而核计入挡。
钢琴伴奏课程标准

钢琴伴奏课程标准(三)课程简介《钢琴伴奏》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名称:钢琴伴奏编号:建议课时数:学分:适用专业:艺术系音乐专业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开课单位:艺术系音乐专业2. 制订依据2.1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3国家(课指委)关于×××(课程)的规定2.4教育部教高[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2.5教职成[201 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2.6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7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8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2.9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10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3.课程的性质和作用3.1课程的性质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一门学生学习歌曲即兴伴奏编配和应用的实用性课程。
本课程是我院艺术系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与亮点,其面向高职音乐表演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是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技巧课。
其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键盘即兴伴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键盘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对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课程的作用钢琴伴奏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应用键盘乐器进行音乐旋律伴奏的技能技巧课,它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同时又能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其音乐理解力、欣赏力及表现力;并且能在与他人配合伴奏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
《和声学》课程标准

《和声学》课程标准开设学期:3、4总学时:64课时(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和声学》是一门专业理论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系统讲述了调与调、和弦与和弦以及节拍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在多声部音乐中的结构法则;是多声部音乐学习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和声学的学习,可为其他多声部音乐理论的学习以及了解掌握多声部音乐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班级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和声中纵向排列与横向连接关系的写作来培育学生的多声思维能力。
注重和声学中的实践环节,从而启发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方式与方法。
并且为今后的歌曲写作、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采用能力训练模式,以工作需要为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理论服务音乐的本质,改变原有的死板的书面教学方法,将学生实践和教室引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和声学产生感性认知。
同时,应加大运用能力的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需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增加职业生涯发展的潜能。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和声学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运用理论技术来配合实际表演,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即兴伴奏、艺术指导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在课堂中进行多声部视唱、多声部演奏等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多声思维以及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二)知识目标1、完成和声学中第一章绪论到第十四章一级关系调转调的教学内容。
2、掌握四部和声的基本写作手法以及功能序进逻辑。
3、弹奏习题并做出正确的分析。
(三)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音乐组织能力。
2、通过教学,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演奏中,提高学生应用工具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 钢琴伴奏》校课程标准

编号:___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钢琴即兴伴奏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钢琴即兴伴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溶音乐知识性、理论性、技术性以及音乐艺术的应用性为一体,其音乐艺术的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体属性。
它是钢琴基础演奏教学系统中的子课程,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
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学习其他相关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音乐创造及其艺术创新意识,具有直接的教学和教育作用。
它为学生日后独立从事音乐文化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该课程以介休职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听取广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学生和有关专家的良好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对钢琴即兴伴奏在当今的需求,进行了广大的社会调查,根据职中生的就业导向确定教材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向。
2、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中让学生以实训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根据具体项目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注重图文并茂,直观(视频)与直接(实际操作)并存的学习方法,易教易学,以及内容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典型性。
3、内容编排依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思路编写。
首先,从基本的乐理常识、钢琴指法、和弦学习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铺垫;其次,进一步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织体音型知识的学习与演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即兴伴奏能力;然后,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对即兴伴奏的前奏、间奏、尾奏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进行解读;最后,学生进入实战演练阶段。
二、参考课时课程总学时:132学时(理论学时100节,实践学时32节)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记谱方法、旋律指法规律、大调正三和弦的连接方法、伴奏音型知识、左右手全分解伴奏音型、持续音型、柱式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重要性,增加学习该知识的积极性;理解钢琴即兴伴奏中记谱知识的特点,学会运用该记谱方法识记和弹奏旋律。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即兴伴奏》课程标准一、课程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即兴伴奏课程代码:PT1BS02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制定时间:2021年4月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68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确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为:1.钢琴2.基础和声;本课程具有集知识性、音乐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特点。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进行音乐表演实践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四、课程设计思路1)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
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
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
钢琴配弹课程设计

钢琴配弹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钢琴配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学会如何为旋律配弹和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基本结构和弹奏方法,理解和声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见的和声进行。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曲子,能够为给定的旋律配弹和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钢琴配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基础知识、和声知识、钢琴配弹技巧三个部分。
钢琴基础知识:介绍钢琴的结构、基本弹奏方法,包括音阶、琶音、颤音等。
和声知识:讲解和弦的构成、和声进行的原则,包括三和弦、七和弦等。
钢琴配弹技巧:教授如何为旋律配弹和声,包括分析和解决和声进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钢琴基础知识、和声知识和钢琴配弹技巧。
示范法:通过演奏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钢琴弹奏技巧和和声效果。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钢琴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钢琴配弹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案例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钢琴配弹。
钢琴: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钢琴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实际弹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钢琴配弹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即兴配弹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曲和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创作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钢琴基础知识、和声知识和钢琴配弹技巧的掌握程度。
伴奏版钢琴教学课程设计

伴奏版钢琴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钢琴伴奏技巧,理解不同伴奏音型的特点和运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所学课本中的至少三种不同风格的钢琴伴奏。
3. 学生理解并能够解释钢琴伴奏在乐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演奏所学课本中的至少两首曲目,并展示恰当的伴奏技巧。
2. 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视奏能力和音乐听觉敏感度。
3. 学生能够根据简单旋律即兴创作伴奏,提升音乐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钢琴伴奏,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审美情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和自我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合奏练习,增强集体荣誉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通过钢琴伴奏的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注重音乐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自学能力,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挑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提供差异化教学指导。
3. 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钢琴伴奏基础理论:- 介绍钢琴伴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 分析课本中第三章“钢琴伴奏基础”的内容,包括和弦知识、音阶练习和节奏练习。
2. 钢琴伴奏技巧与实践:- 学习并掌握课本第四章“钢琴伴奏技巧”中的三种伴奏音型: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琶音。
- 实践课本中提供的练习曲目,加强伴奏技巧的应用。
3. 钢琴伴奏作品分析与演奏:- 分析课本中第五章“钢琴伴奏作品”的至少两首曲目,涵盖不同风格和时期。
- 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实践,注重音乐表达和情感传递。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钢琴伴奏基础理论,和弦知识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伴奏与和声》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700001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授课单位:音乐教研室
学分:8 学时: 12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韩静 2014-0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朱波 2014-04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学前课堂教学钢琴伴奏、声乐教学钢琴伴奏、群文辅导钢琴伴奏等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课程的作用
钢琴伴奏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用途广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今后的幼儿课堂教学、声乐教学、群文辅导等工作中能够从容地使用钢琴作为伴奏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表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表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1.2课程基本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3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钢琴伴奏在未来不同工作岗位中应用需要,进行项目化设计,通过任务驱动,运用分析、练习、展示与互评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不同类型歌曲伴奏的编配能力,歌曲的伴奏与弹唱能力。
在伴奏实践中归纳掌握和声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编配与伴奏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等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一歌多配,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伴奏的基本方法及键盘和声理论;在幼教教学、声乐教学、群文辅导等工作的伴奏任务中,能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情感、结构、旋律,运用正、副三和弦终止和弦为歌曲编排和声,并能采用合适的伴奏音型进行歌曲伴奏,能较好配合歌曲演唱进行伴奏,较好的烘托演唱情感。
能进行歌曲的弹唱。
能完成幼教教学、声乐教学、群文辅导等工作中的伴奏任务。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项目课程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3. 2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模式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共同签订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书来引导教学过程。
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实施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交流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以学定教。
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课前学习资源包(微课、伴奏视频等),通过设计课堂伴奏展示,问题研讨与互评等教学环节,设计幼儿教学伴奏、少儿声乐教学伴奏、群文活动伴奏等多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4.2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在课前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练习法、实训作业法、视频欣赏法等;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表演展示发等教学手段。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多元化前置自主学习考核、课堂活动任务参与完成情况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方法考核。
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5.课程实施条件
5.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任课教师应掌握和声学基础理论与实用伴奏理论基础,并应具有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与教学能力。
5.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5.2.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20配置多媒体一体化电钢教室具有全仿真性实训条件,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小海星幼儿园、纵横艺术培训学校等十余家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可供学生进行伴奏实训。
5.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教材(教育部精品规划教材)
《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程上下》泰尔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教参:
《钢琴公式化即兴伴奏》刘智勇山西人民出版社
《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材》谢哲邦上海音乐出版社
《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刘聪人民音乐出版社
5.3.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
前置学习资源包:微课资源、自主学习任务书、伴奏示范视频;课堂学习任务书等教学资源齐备。
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进行前置学习资源发放、教学答疑、研讨交流等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