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标准 川佛手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 -回复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回复【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一、引言川产道地药材是指在川西地区野生生长,或者经过长期种植而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药材。
川产道地药材因其自然生长的环境和独特的品质,备受市场的青睐。
然而,为了保护药材资源和消费者权益,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应运而生。
二、川产道地药材的定义与标准1. 定义川产道地药材是指在川西地区野生生长或经过长期种植而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药材。
2. 标准(1)生长环境标准:生长在清洁的山区、草地或矿泉附近的药材,没有受到重金属、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2)品质标准:药材种植时间长,有较多的有效成分,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与一般药材有明显区别。
且具有一定的功效和疗效。
三、川产道地药材认证程序1. 权威机构川产道地药材的认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审核和颁发认证证书。
2. 申请程序(1)申请资格:拟申请认证的药材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或者药材经营者。
(2)申请材料:详细说明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流程,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
(3)验收检查:认证机构将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人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提取。
(4)评估报告:认证机构将根据采样结果、实地调查和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编制评估报告。
3. 认证结果(1)认证证书:通过审核的申请人将获得由认证机构颁发的川产道地药材认证证书,并使用认证标志。
(2)认证时间:认证有效期为三年,认证期满后需申请续期,再次进行审核和考核。
四、川产道地药材认证的意义1. 保护药材资源川产道地药材认证可以促进药材种植者依照标准生产药材,规范种植和采集过程,减少损害药材资源的行为。
2. 保障消费者权益认证标志的使用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和区分川产道地药材和非认证药材,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提升川产道地药材品牌形象川产道地药材认证的建立将帮助川产道地药材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信誉度和竞争力。
道地中药材之川药

Hale Waihona Puke 2分布的地域性 四川气候复杂,地形复杂,又未受过第四纪大陆冰川的侵袭,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使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并呈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分布。如高山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等;岷江流域的干姜、郁金等。其它如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丹参,汉源的花椒,天全的川牛膝等不仅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这些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3川药名录
川乌、川牛膝、川大黄、银杏、干姜、金钱草、川厚朴、佛手、川木香、天麻、石菖蒲、川白芍、丹参、莪术、羌活、川贝母、甘松、五倍子、川黄柏、川独活、通草、川麦冬、羌活鱼、川白芷、川木通、川泽泻、乌梅、川花椒、麝香、川芎、川陈皮、巴豆、川郁金、百及、川楝子、半夏、附子、青蒿、川枳壳、杜仲 、桃仁、川续断、姜黄、党参、使君子、黄连、银耳、补骨脂、蜀漆、冬虫夏草。
川药数量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获悉,仅四川全省产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菌藻等类药材达4103种,占《中药大辞典》收载的5760种的72%。其中动物药102种、植物药3963种,矿物药38种,总产藏量约在100亿吨以上。主要的有川黄连、川贝母、川乌、川白芷、川芎、川牛膝、麝香等等,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天然药库”。全省正在按照1988年《中药普查与区划》,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开发利用,争取“川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独占鳌头。
凡中药名前冠于“川”字的,多指以四川为主产,包括云南、贵州等地所产之部分药物。因为四川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历史上所产之药物,正如四十年前一位药界知名人士所述:“三千有种,八百无苗,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泥石里埋的,何处不产药?”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疗效也很高,故在药名前冠以“川”字,以示区别。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1、川药: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
2、广药: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
3、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
4、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
5、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栝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
6、浙药: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
7、关药: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
8、秦药: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
9、淮药: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石膏。
10、北药: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
11、南药: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香薷、僵蚕、雄黄。
12、蒙药: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郁李仁、苦杏仁、蒺藜、冬葵果。
13、藏药:甘松、胡黄连、雪莲花、余甘子、毛诃子、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
14、维药: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东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四大怀药(河南怀庆-泌阳县):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浙八味:浙贝母、杭菊花、杭麦冬、白芍、白术、玄参、延胡索(玄胡)、温郁金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川佛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佛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川佛手(学名:Acanthopanax senticosus),又称为刺五加、东北五加、五加皮、五加皮、五加根等,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珍贵植物。
川佛手被广泛使用于中药领域,由于其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备受追捧。
本文将深入分析川佛手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其禁忌事项。
一、川佛手的功效与作用1. 抗疲劳:川佛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加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和适应力,减轻身体疲劳程度,增强体力。
2. 抗氧化:川佛手中所含有的丰富营养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黄酮醇、营养酸、维生素C和E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延缓衰老。
3. 促进血液循环:川佛手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少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提高认知功能:川佛手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如五加皂苷、苯乙醇、叶绿素、钙、磷等,对脑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脑血流,提高脑血供,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5. 抗炎与抗肿瘤:川佛手中的五加皂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对于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含有的复方五加皂苷剂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6. 补肾壮阳:川佛手具有滋补肾阳、强壮筋骨的功效,可用于男性阳痿、早泄、腰腿酸软无力等肾阳亏损引起的症状。
7. 缓解压力:川佛手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帮助人们保持心理稳定。
8. 抗糖尿病:川佛手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帮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使用。
9. 养肝护肝:川佛手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清除肝脏中的毒素,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功能。
10. 增加免疫力:川佛手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道地药材歌诀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冬虫夏草藏茵陈,野生川贝野麝香。
川西獐牙菜硇砂,西藏雪莲山莨菪。
浙江象贝杭麦冬,泰顺山栀枫香脂。
温州厚朴温钩藤,金华蝉蜕赤豆子。
温州莪术片姜黄,温州郁金枳椇子。
淳安木瓜山茱萸,杭芍白芷金樱子。
杭菊白黄西红花,海藻蕲蛇续随子。
浙东玄参延胡索,台州乌药莱菔子。
瓜蒌果子海桐皮,萆薢溪梅覆盆子。
浙术于术明党参,少棘蜈蚣牛蒡子。
浙松花粉土茯苓,白果前胡香附子。
杭白梅花粉防己,金毛狗脊覆盆子。
四花青皮杭竹叶,慈溪丝瓜络榧子。
象台牡蛎海螵蛸,僵蚕三棱决明子。
新昌玉竹鹿衔草,铁皮石斛遍地强。
安徽射干滁白及,土茯苓与白鲜皮。
玉竹茜草荆三棱,茵陈芡实薏仁米。
马勃乌药亳紫菀,葫芦巴凤刮丹皮。
斑蝥艾叶桐桔梗,龟甲鳖甲乌蛇蕲。
安苓百部宣木瓜,藿山石斛滁贡菊。
【道地川药】佛手

【道地川药】佛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佛手原植物(黎跃成摄)
【道地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李时珍谓:“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东南皆有之,以川、滇、衡、永产者为胜”。
彭成《中华道地药材》记载:产于四川江津、合川、泸县,云南新平、易门、峨山等地的药材称为“川佛手”,在四川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
《雅州府志》(1739)记载卷之五.物产篇记载,“雅安县和芦山县产佛手、香橼、柑子”。
佛手药材(周先建摄)
佛手以身干、绿边白瓤、质坚、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
归肝、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适宜种植区】
1.生态环境:900米以下的向阳丘陵、平坝。
2.适宜区:佛手的适宜区为海拔700米以下的长江沿岸、岷江流域的丘陵地区以及大渡河的干热河谷地区,包括泸县、合江、宜宾、沐川、犍为、芦山、雅安、荥经、洪雅、峨眉、夹江、石棉。
End
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川佛手GAP标准操作规程

川佛手GAP标准操作规程--------------------------------------------------------------------------------培训交流加入时间:2007-08-10 09:07:51点击:811作者:王宏一、主要内容与选用范围1、1主要内容本规程按我国中药材GAP产品质量标准规定了四川省达县佛手产区规范化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达州市佛手主要产区。
栽培品种为芸香科植物佛手。
二、引用标准2.1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2 GB5084----1192 农田浇灌水质标准2.3 GB1516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4 GB3838----1998 地面水环境卫生标准2.5 GB9137---1988 保护农作手的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2.6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2.7 GB6266—86 中药材瓦楞纸箱包装件标准2.8 GB195---85 包装储运指标标志标准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2.10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社《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三、生产基地概况3.1川佛手基地的选择3.1.1历史原因达州市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被誉为“川东药库”。
本地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
药农已从70年代开始在本地栽培药材,掌握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形成了药材种植意识,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科学技术不断的投入下,在达县金福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已辐射药材种植面积到2.2万亩以上,其中佛手种植面积1.1万亩,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因此,在达州市建立佛手GAP生产基地,不但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还有好的群众基础及当地政府大力支持.3.1.2经济价值及质量原因佛手不仅在医用、食用、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而且还在制作园艺盆景,室内庭院装饰,美化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佛手功效与用法探究

佛手功效与用法探究佛手为岭南道地中药,主要产于广东、福建。
其药用价值珍贵,临床用于理气化痰为多,然此非佛手功用之全部。
本文试从历代本草入手,初步总结其药用功效有以下方面:疏肝理气,破积消癥;和胃止呕,消食解酒;豁痰导滞,燥湿止咳。
因其气香味厚,故亦可用于食疗。
标签:佛手;功效;药用;食疗佛手又称“佛手柑”、“香橼”,首载于《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本草纲目》载:“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称为佛手柑”,其性温,味辛苦酸,归肺、脾胃、肝经,功效为:疏肝理气,破积消癥;和胃止呕,消食止痛;豁痰导滞,燥湿止咳。
其应用广泛,可入药以治病,亦可食用以养命,虽未载入《神农本草经》之上品,却有“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之美称。
现系统总结佛手的临床功效,大致概括其用法,望能为临床用药及日常养生食疗提供参考依据。
1药用1.1疏肝理气,破积消癥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畅全身气机,《格物致知·阳有余阴不足论》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若肝疏泄失司,则气机不畅,横逆犯土,土不载木,则胃失和降,脾气不升。
脾胃为消食运化之枢纽,中气斡旋不利,则清气不生,浊气不降。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浊阴不降,则生月真胀。
”,胃气不降,受纳失职,腐食停滞,致腹胀、嗳气、呕吐、泛酸等胃气上逆之证。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气机阻滞,腑气不通,闭塞滞下,致里急后重。
佛手气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既能醒脾健胃,也可疏肝解郁。
临床常配以香附、郁金、延胡索以理气止痛。
《圣济总录·泄痢门》云:“论曰下痢里急后重者,有瘕聚也。
经所谓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
茎中痛是矣,法当和气而祛蕴滞,则脾胃和平,饮食腐化,其脓血自消,大肠自固也”。
《本经逢原》载其:“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佛手味酸入肝,疏通肝气,畅达气机,使气之升降出入通畅无阻,土气得健,五脏自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川佛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佛手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川佛手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佛手Chuan Foshou
产于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的栽培佛手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
4.2 形态特征
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
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cm。
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3~6cm,或
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
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cm;雄蕊30~50枚;子房圆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 000g,果皮淡黄色,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
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5 历史沿革
本品始见于唐代《本草拾遗》:“枸橼生岭南,柑、橘之属也。
其叶大,其实大如盏,味辛酸”。
宋代《本草图经》云:“枸橼,形长如小瓜状,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甚浓,白如萝卜而松虚。
”、“今闽广,江南皆有之。
彼人呼为香橼。
”宋本草对佛手的原植物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宋代《证类本草》云:“枸橼生岭南,大叶,甘桔属也。
子大如盏。
”
明代《本草纲目》:“枸橼产闽广间。
木似朱栾而叶尖长,枝间有刺。
植之近水乃生。
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有长一尺四、五寸者。
皮如橙柚而浓,皱而光泽。
其色如瓜,生绿熟黄。
其核细。
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
明代《本草纲目》:“枸橼产闽广间。
木似朱栾而叶尖长,枝间有刺。
植之近水乃生。
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有长一尺四、五寸者。
皮如橙柚而浓,皱而光泽。
其色如瓜,生绿熟黄。
其核细。
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
明代《滇南本草》曰:“香橼,河南、湖、广、浙、闽咸有之。
其实如橘柚而大。
至滇中则形锐益大,有尺许长者。
”
清代《本经逢原》开始将佛手与枸橼分开,“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温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
盖柑者,佛手也,专破滞气……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
”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枸橼……宋图经始著录,即佛手”。
这证明古之枸橼即今之佛手。
2012年版《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记载:“主产重庆江津、万州、涪陵,四川合江、宜宾、内江、乐山等地产者称‘川佛手’……以重庆江津和广东高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传统以川佛手品质最佳,为四川、重庆地区传统的‘地道药材’之一。
”
2014年版《中药大辞典》记载:"习惯认为四川产的佛手品质最优。
”
上述历代本草对佛手的形态、果实特征,以及开花结实、采收季节的记载与当今佛手的描述基本一致,而至宋代起记载的“香橼”和“枸橼生岭南”中的“枸橼”,以及明代“佛手柑”即今之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其中川佛手以重庆江津为其道地产区。
川佛手历史沿革见表1。
表1川佛手历史沿革表
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 道地产区
四川沐川、犍为、宜宾、泸州、攀枝花;重庆云阳、开县、合江。
6.2 生境特征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
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
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
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
其中川佛手多分布于四川东南部、重庆市,海拔在400~700m的丘陵地带,尤其在丘陵顶较多,重庆江津和四川东南部的沐川等地的地形多为山地丘陵,且越冬温度超过了5℃,雨量充足,十分符合川佛手生长所需。
7 栽培及采收加工
7.1 栽培方法
一般用抨插法繁殖,栽培3~5年开始结果.初次栽培一般用整瓜育苗,将种瓜包在塑料袋里,置于15~20℃的场所催芽,当种瓜长出较多的根系、顶端见芽后,即可播种育苗。
在育苗过程中,尽量少浇水,控制好湿度,温度应保持在 20~30℃,育成大苗,一次栽培可生长 10 多年,长的可达20~30 年。
为方便佛手瓜上架,多在地中栽插水泥桩。
采用大苗带土栽培,栽于窝中的表土层,浇足定根水。
一般每亩定植 30~40 株。
7.2 采收加工
佛手瓜从播种至开花结果需 80 天左右,雌花开花后 15~20 天,果实重达250~500g,即可采收嫩果。
在花后 25~30 天,瓜皮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时可采收留种瓜和商品瓜。
佛手瓜的采收期40~50 天,要分批采收,7~10 天采收 1次。
采收时应用剪刀从瓜柄处剪下,避免伤及瓜蔓。
8 质量特征
8.1 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佛手的所有质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