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服务贸易现状、特点及促进政策

合集下载

中国与韩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与韩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与韩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姓名:指导教师:专业: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已经由货物贸易转移到服务贸易。

并且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比重日趋高升,被称之为国家经济增长关键推动器。

中国虽然被称之为货物贸易大国,但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较弱。

因此,中国要想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成为贸易强国,只有抓住机遇,继续保持优势服务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同时通过吸取经验与教训,找出适合自身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韩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与中国发展历程极为相似,但由于近年来韩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相应的其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极为明显。

因此,对中国与韩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多维比较分析中国和韩国两国的服务贸易现状,然后综合研究中韩两国的国家发展状况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差距,总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提出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逆差中国与韩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一、引言现代经济是服务经济,随着国际分工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今世界经济的格局已经从农业和工业为主导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新阶段转变[1],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服务业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起点低,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还尚处于起步阶段[2]。

因此,加强与世界各个国家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合作、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以及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并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

随着世界贸易的日益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行业的服务和结构倾斜份额下降的传统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贸易在服务代表的股份的内部结构显著增加今后重点竞争将转向服务业也与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如金融服务,由传统的服务竞争来表示。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韩国经济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韩两国作为邻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当前,韩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韩经贸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韩国经济形势下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韩国经济形势及中韩经贸合作现状1. 韩国经济形势韩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经济就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东亚四小龙之一。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等。

韩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希望加强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以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作为邻国,经济联系密切。

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彼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122.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866.4亿美元,进口1256.3亿美元,而韩国对中国出口601.9亿美元,进口3132.6亿美元。

可见,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1.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大幅恶化,这使得中韩经贸合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在中国与韩国的自贸区协定谈判中,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一大难题。

2. 双边贸易不平衡尽管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对韩出口额始终高于韩国对华出口额,这导致韩国一侧的贸易逆差问题严重,需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

3. 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亟待优化中韩两国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政策协调、产业对接、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更为全面的合作机制来解决。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引言中韩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贸易规模增长近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韩贸易额已经达到了XXX亿美元。

这使得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主要涵盖了电力设备、汽车零部件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投资合作加强中韩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上的投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和电子业务领域。

同样,韩国企业也积极寻求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化妆品等领域。

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合作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双方的经贸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协定在减少了贸易壁垒、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降低关税、缩短进口流程和增加贸易机会,中韩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前景潜力巨大的服务贸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双方经济的不断转型,中韩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韩之间的教育、旅游、金融和文化等行业的合作正在逐步增加,预计未来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创新合作推动发展创新和科技合作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

两国政府也在加大创新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出现。

区域合作的推进中国和韩国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于整个东亚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韩之间的区域合作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预计未来将会在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结论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卓越,未来前景广阔。

两国在贸易规模和投资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服务贸易和创新合作的推动以及区域合作的加强将会进一步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经贸合作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韩国服务贸易现状、特点及促进政策

韩国服务贸易现状、特点及促进政策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亦是发展中国家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的战略领域。

韩国政府本着把握历史契机、制定国家战略、集中优势资源、确立品牌效应的方针,强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旨在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韩国服务贸易现况及特点(一)韩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重要地位日益凸现1、服务贸易总额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4年918.1亿美元,增长25.2%,2005年1038.4亿美元,增长13.1%,2006年1187.4亿美元,增长14.3%,2007年1466.3亿美元,增长23.5 %,年均增速(2004年—2007年)达19%。

2、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不断增加。

1990年49.5%,2000年54.4%,2006年57.1%,2007年增至57.6%。

3、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量。

服务业就业者占韩就业总人数比重2005年65.2%,2006年66.0%,2007年达66.7%,约为制造业(17.6%)的4倍。

4、服务贸易全球排名稳步上升。

2007年,韩国服务贸易出口额630.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世界排名由2006年的16位升至15位;韩服务贸易进口额83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8%,世界排名由2006年13位升至11位。

5、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韩国进出口额为690亿美元和511亿美元,进出口增速分别为20%和16%,较世界平均增速高出9和4个百分点。

2007年,韩国进出口增速达到21.2%和23.3%,分别高于世界平均增速5.2和5.3个百分点。

(二)服务产业竞争力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中相对落后韩国服务业虽为出口主导型发展模式,但其禀赋优势和产业竞争力较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1、产业结构向低附加值服务领域过度倾斜,知识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业亟待提高。

中韩双边服务贸易韩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韩双边服务贸易韩发展现状及对策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一、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4)(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4)1. 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4)2. 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5)(二)韩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6)1. 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6)2. 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7)二、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8)(一)双边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8)(二)两国贸易差额分析 (9)(三)两国贸易结构分析 (9)三、中韩双边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一)贸易不平衡 (11)(二)结构不合理 (11)(三)贸易壁垒 (12)四、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3)(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13)(二)优化产业结构 (13)(三)加强互补行业间合作 (14)(四)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 (14)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中文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已逐渐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自中韩两国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由于两国在早期服务贸易发展轨迹十分相似,都有着起点低,起步慢和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劣势,都着重于发展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发展重心也慢慢转向金融、信息、计算机等新兴领域。

本文从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的规模差额及结构等方面探讨双边服务贸易现状,找出两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包括:增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中韩两国互补行业间的合作;推动中韩自贸区的建立。

关键词:中韩服务贸易贸易结构贸易规模中韩自贸区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world trade center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rade in goods to service trade. Since China and South Korea formally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92,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very similar traject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service trade, both have low starting point, slow start and unbalance of trade structure, which ar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abor intensive and low value-added indus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focus of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 new fields such as finance,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in terms of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ervice trade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a, cultivating the personnel of service trade and optimizing the t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s complementary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South Korea free trade zone.Key words: Service trade; Trade structure; Trade scale; China Korea Free Trade Area前言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高速友好发展中,已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韩国服务贸易 现状、特点及促进政策

韩国服务贸易 现状、特点及促进政策
2 0 年 5 .% 0 6 71 2 0 年 5 .% 0 7 76
附加值服 务领 域吸纳就业者比重中 ,韩国占2 4 , 5%

国占2 1 4 %,但其创造附加值韩国仅为98 . %,英 围贝

1 5 4 %。 知 识 密 集 型 服 务 业 占 GD L 重 中 , 美 PL


的15 /。
2 0 年 ,韩 国服 务贸 易出 口额 603 美元 ,占世界服 务 07 3. 亿 贸易出 口总额 的2 %,世界排 名 F2 0 年的 1位 升至 1位 ;韩 b 06 6 5 眼务 贸 易进 口额 8 6 美 元 ,占 世 界服 务 贸 易进 口总 额 的 3亿 2 %,世 界排名 由20 年 1位升至1 位。 . 8 06 3 1
年 均增速 (04 20年 ) 1% 20年 ̄07 达 9 。
2 、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不断增加
20年韩服务业人 均附加值达3 万美元 ,仅 05 3

国 ( 1万 美元 )的4 .%。同期 ,零售 、餐饮业 等 7 1 6 7

19 年4 . 90 95 %
2 0 年5 . 00 4 % 4
_
●■ ■l
————●
■■■●——■■
●■■■I _
■■-
■ ●-

●●●●_ ■—●■■——_ ——●■——■—■●
●●
●●● ● ●-
●●一 ●■一
●●-
■ ■一
■ ●_
■■-
■■ I
●■ ●■- ■■● I
■■ 一
— —■— ■●— 一 — ■——— —■I
界平均增速52 1 . . ̄53 ; 个百分点。 3

2023年韩国流通与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3年韩国流通与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韩国流通与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一、韩国流通业进展现状20世纪60年月,韩国开头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

当时,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向工业领域倾斜,因此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快速进展壮大起来,而政府对整个流通业赐予的政策扶持力度却特别有限,导致流通业的进展滞后于制造业。

70年月以后,随着整个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多样化,韩国的流通产业开头渐渐进展起来。

特殊是产业资本开头投向流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利用多余土地和资本涉足流通业,加快了流通业的进展。

韩国流通市场的开放是在80年月以后分阶段性实施推动的。

1981外商可以投资100平方米以下、经营单一品种的专卖店。

1983年,美国经济委员会向韩国提出开放国内流通市场的要求,当时的韩国政府被迫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国内流通市场。

韩国政府在1988年提出“批发零售业振兴5年方案”,同时,发表了阶段性开放市场的方案。

1993年发表“流通市场开放方案及补充对策案”之后,从1996年1月1日起韩国正式全面对外开放了国内流通市场。

90年月后期,伴随着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和新业态的消失,韩国流通业面临着新的进展机遇与挑战。

现在韩国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据韩国银行统计:2022年流通业(批发、零售)占GDP比重的9%,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率是17.5%,接近制造业的19.0%,远高于农、林、水产业的8.8%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流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为17.5%,高于美国的15.4%(2022年)水平。

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猜测:到2022年,韩国流通产业将占实际GDP的11%,每销售10亿韩元可以解决50人?60人的就业问题。

流通产业的进展对GDP增长、投资、消费、就业率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韩国的流通业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主要以产业资源部为主。

产业资源部下属贸易流通局负责制定流通产业的相关法规。

目前韩国正在实施5年(2022年-2022年)韩国流通产业进展方案,重点在于扶持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的进展,构筑流通产业的数字化及合作流通平台,培育流通产业人才,支持国内流通物流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和强化国内企业的全球性竞争力,增加中韩合作。

中韩服务贸易对比分析

中韩服务贸易对比分析

中韩服务贸易对比分析12国贸1班摘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

在未来的世界服务贸易中,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中韩服务贸易的对比,发掘具有潜力的领域,将其发展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突破点。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中韩比较一、引言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即通过提供服务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涉及行业多达150多个,主要为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11个类别。

二、中韩服务贸易的现状(一)中国服务贸易现状20世纪80年代,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缓慢,每年服务进出口规模不足百亿美元。

90年代,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加快,贸易规模大体每年增加100亿美元。

2001年加入WTO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且近年来逆差呈扩大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期。

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19亿美元,2010年扩大至3624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4倍多。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1年的329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702亿美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17.9%;服务进口额由2001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了3.9倍,年均增长17.3%。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200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下降5.8%,这是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的首次缩减。

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表1 2001-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差额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2001 719 9.0% 329 9.1% 390 8.8% -612002 855 18.8% 394 19.7% 461 18.2% -672003 1012 18.5% 464 17.8% 549 19.1% -852004 1337 32.05% 621 33.8% 716 30.4% -952005 1571 17.5% 739 19.1% 832 16.2% -932006 1917 22.1% 914 23.7% 1003 20.6% -892007 2508 30.9% 1216 33.1% 1292 28.8% -762008 3044 21.3% 1464 20.4% 1580 22.2% -1162009 2867 -5.8% 1286 -12.2% 1581 0.1% -2952010 3624 26.4% 1702 32.4% 1922 21.5% -2192011 4191 15.6% 1821 7.0% 2370 23.3% -5492012 4706 12.3% 1904 4.6% 2801 18.2% -897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362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6.4%,比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亦是发展中国家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的战略领域。

韩国政府本着把握历史契机、制定国家战略、集中优势资源、确立品牌效应的方针,强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旨在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韩国服务贸易现况及特点(一)韩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重要地位日益凸现1、服务贸易总额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4年918.1亿美元,增长25.2%,2005年1038.4亿美元,增长13.1%,2006年1187.4亿美元,增长14.3%,2007年1466.3亿美元,增长23.5 %,年均增速(2004年—2007年)达19%。

2、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不断增加。

1990年49.5%,2000年54.4%,2006年57.1%,2007年增至57.6%。

3、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量。

服务业就业者占韩就业总人数比重2005年65.2%,2006年66.0%,2007年达66.7%,约为制造业(17.6%)的4倍。

4、服务贸易全球排名稳步上升。

2007年,韩国服务贸易出口额630.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世界排名由2006年的16位升至15位;韩服务贸易进口额83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8%,世界排名由2006年13位升至11位。

5、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韩国进出口额为690亿美元和511亿美元,进出口增速分别为20%和16%,较世界平均增速高出9和4个百分点。

2007年,韩国进出口增速达到21.2%和23.3%,分别高于世界平均增速5.2和5.3个百分点。

(二)服务产业竞争力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中相对落后韩国服务业虽为出口主导型发展模式,但其禀赋优势和产业竞争力较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1、产业结构向低附加值服务领域过度倾斜,知识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业亟待提高。

2005年韩服务业人均附加值达3.3万美元,仅为美国(7.11万美元)的46.7%。

同期,零售、餐饮业等低附加值服务领域吸纳就业者比重中,韩国占25.4%,英国占24.1%,但其创造附加值韩国仅为9.8%,英国则达14.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GDP比重中,美国35.6%,日本38.0%,英国40.7%,韩国为27.8%。

2、个体业者为服务业主体,研发投资等增长引擎动力不足。

2005年韩个体业者占服务业比重达27%,远高于美国的7.3%和OECD的平均值14.2%。

与此相反,韩服务业占民间研发投资比重为6.9%,仅占美国(36.1%)的1/5。

3、服务业附加值生产增长率偏低。

25年间(1980年-2004年)韩国服务业附加值增长率年平均仅为6.3%,落后同期制造业增长率3个百分点。

4、服务贸易收支连年赤字,逆差额不断扩大。

2004年逆差80.5亿美元,2005年130.9亿美元,2006年187.6亿美元,2007年205.7亿美元。

(三)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提升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1、整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性服务业从1995年的23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376亿美元,10年间增长41%,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57%。

2、商业服务增势显著,内部结构升级效应明显。

IT、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业销售额由2002年的44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740亿美元,5年内增长了68.2%。

3、研发产业聚集区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夯实基础。

目前韩国的研发服务业已形成以大邱东南圈研发基地,和以大德研发特区为中心的世界产业革新区成为韩培养研发型高技术人才的摇篮。

(四)韩国服务业吸引外资远超制造业近几年,韩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

2005年-2007年,服务业共吸引外资225.4亿美元,占韩吸引外资总量的67.7%,比制造业高出35.4个百分点。

餐饮、住宿业稳中略降,但金融保险业、通信业、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外资增长的主力军,前景看好。

(五)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的逐步完善引领相关领域服务业发展在韩国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成效尤为显著。

与日本类似,韩国政府积极实施“电子韩国”(e-korea)战略,极大地推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韩国现代物流发展日臻完善。

较为完整的物流系统服务,日益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渐增强的国民物流意识同信息服务业有效结合,大举带动了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增长。

(六)货物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决定了两者发展总体趋势的趋同性。

2007年,韩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大关,达到7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

货物贸易的大幅增长有力促进作为中间环节的运输、通讯、保险、金融等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二、韩国优势产业分析韩国服务业已逐步形成以交通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首要,金融保险、电子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为重点对象的竞相发展格局。

(一) 运输业1、运输业在韩国服务贸易占据重要地位。

运输服务业是韩国进出口增长第一大行业,亦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顺差来源。

韩国服务出口增势强劲,主要得益于运输业。

2、运输业进出口总量增长快。

2003年韩跨境运输服务规模307.9亿美元,2006年489.4亿美元,2007年增至636.3亿美元,5年间增长一倍。

3、运输业占服务贸易比重大。

2005年-2007年,运输服务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比重分别高达42.3%,41.2%和44.2%,年均增长率42.5%,远超世界平均增长率27.5个百分点。

4、拉动就业增长效果显著。

2007年韩运输业企业数增至34万余家,较上年增长2.4%。

运输业从业人数103.3万名,同比增长3.4%。

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重点服务行业之一。

5、具有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

韩运输服务业已跨进世界先进行列,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韩国运输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世界排名第七,但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达2.24,均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运输服务发达国家。

(二)旅游业1、旅游业是韩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

虽然近几年,韩政府出台大量促进并完善旅游业的政策措施,但随着海外旅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愈发充裕,使得以海外留学、境外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2005年-2007年,旅游业逆差占韩服务贸易逆差比重分别为70.3%、68.9%和73.4%。

2、逆差阶梯式上涨,增速波浪式下降。

2003-2007年,旅游业逆差额分别为47.44亿美元、62.81亿美元、96亿美元、130.6亿美元和150.9亿美元。

逆差增速由2003年4.77%,2004年32.3%,2005年达到52.84%的峰值后,2006年回落到36.07%,2007年进一步降至15.5%。

3、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韩政府将旅游业摆在改善服务业收支逆差,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先后出台修订法律,减免税收、打造国际品牌、提升竞争软实力的一揽子促进措施,使得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实现长足发展。

4、独具特色的文化型旅游业。

与其它国家相比,韩国天然旅游资源略显不足。

韩政府便对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内涵,利用本土和外来文化资源,并结合“韩流”等时尚元素,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助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海外工程承包业1、海外工程承包业飞速发展,成绩斐然,是韩国服务贸易的一大亮点。

2006年韩国海外工程承包订单累计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仅历时2年半,便迈进3000亿美元大关。

2007年韩海外承包合同金额39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1-7月,承包合同额已达347亿美元,全年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2、承揽工种由一支独秀转为遍地开花。

韩国承揽海外工程以成套设备为主,但占整体承包额比重由2006年71%降至2007年60%。

与此同时,土木、建筑等领域迎头赶上,订单量均超过6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倍,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3、工程区域分布广泛。

截至目前,韩国海外承包工程对象国和地区已多达97个,中东和亚洲为韩承包重点地区。

4、政策战略成效凸现。

韩国内建筑市场已趋于饱和,韩政府及时制定“海外市场多边化”战略,积极开拓非洲和中东的新兴市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因地制宜地制定扩大工程订单政策,为大企业和中小建筑企业积极“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5、工程技术成功地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韩国建筑承包业界多年来大力谋求提高技术实力,在高附加值行业研发工作上苦下功夫,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技术桥头堡”。

(四)金融服务业1、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

2006年金融服务进出口30.9亿美元,2007年增至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7.6%,为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亦是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顺差来源。

2、政府资金力推金融改革。

政府注入资金主要通过两大机构进行:一是韩国储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向金融机构重新注资,弥补亏损,保护存款人利益;二是韩国资产管理公社具体执行清理不良债权工作并负责收购不良资产。

3、金融业加快合并重组,民营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调整金融结构,提高银行的对外信誉度,提升国家信用等级,韩将金融业经营指标化,同时将自有资本充足率基准引入到银行经营中。

此外,韩不断借助外资发展金融。

通过外资银行认购银行新股、金融债券、参与不良资产处理等方式引入外资。

4、银行业务逐渐向证券、投资业延伸。

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日益弱化并丧失竞争力。

目前,韩银行正大力拓展业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放与服务,在确保传统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扩大个人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住房担保贷款等的市场份额。

金融业的赢利点正从传统业务逐渐向金融衍生业务转移。

(五)文化娱乐服务业1、韩国文化产业较为发达。

2007年,韩文化产业产值约为650亿美元,同比增长7.4%,连续5年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是同期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近7%。

韩文化企业约有13万家,从业人员约44万人。

文化产业中,图书出版业居第一,占文化产业比重达34.3%,其次是广播电视业、广告业、游戏业,分别占16.8%、15.7%和12.9%。

2、韩国是文化出口强国。

韩实施“文化立国”战略成效显著,文化产品在世界各地大量传播,引发“韩流”和“韩流经济”,形成文化产业互动共赢链,带动文化出口。

2007年,韩文化产品出口达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成为世界前5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