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国际战略和国防建设

二、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论述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的主张
四、概述中国特色的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方针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1、20世纪世界主题的转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四)中国新时期对外关系的策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邓小平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时提出了 我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 外关系的策略。他说,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 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对。不要急,也急不得。要 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在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 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又指出:“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 的脸色行事,或者看着苏联人的脸色行事,那还有什么独立性!”
(三)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 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 6月,周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的联合声明以及此后的许多国际文件中 都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法。这一原则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
2、新形势下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
所谓多极化发展:
“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经济全球化
科技革命
生产力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加 速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了全球化向 平等 , 互利 , 共赢 , 共存 的方向的发展。建立了合 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我国发挥后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国际经济引发政治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面临新机遇
新中国成立初期,泽东提
出“另起炉灶”,”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的三大方针。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路线
一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二
三 四 五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 二 三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基础上,同所 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
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 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一 二 三 四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 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 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 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 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 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 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支持世界被压迫名族的解 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 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 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 著名论断。
1985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
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 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 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 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 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 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 题。”(《邓小平文选》第 3 卷)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 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 深刻论断。
复旦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10章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第三次世界大战从可以“推迟”爆发到可以“避免”爆发: 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
周边局势虽然紧张,但尚未威胁中国生存: 东南部:钓鱼岛、南海,反制已生效,逐渐降温,谈判呼声渐高。 西南:中印边界,两国最高领导认识到谈判解决的重要性,努力维护边
界稳定。缅甸,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缅甸不可能完全倒向美国。 西北部:上海合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北部:朝鲜地缘政治独特,美韩也绝不敢贸然对朝发动战争。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另一方面,我们将承担更多的 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 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3.和平与发展都没有解决好
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叙利亚冲突。 巴以冲突。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和平与发展都没有解决好
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和平与发展都没有解决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双刃剑之经济全球化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 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面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 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 御风险的能力。 • 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本真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 构建互利合作的多边经济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平等、互惠、共赢、共 存的方向发展。
应对经济全球化
• 从国际来看:
• 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 2.国际金融危机在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下愈演愈烈, 但经济全球化不会中断,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 3.新科技革命方心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 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 4.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 国提升话语权面临新机遇。
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 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了才有意 义,其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 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 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 件大事,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 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 良好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有利于 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清醒地 看到,世界多极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愿和行动不会 自动放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斗争是艰巨的,各种力量的较量有时甚 至是非常激烈的。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 杂性,但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 变。
毛概2013版课本知识点总结(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形成依据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时代主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3)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A.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东西方之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4)国际形势现状:A.总体稳定:大变革大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科技革命,全球合作,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B.仍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安全威胁,领土和海洋争端,局部动荡,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5)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论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A.世界多极化: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势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B.地位: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C.过程: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向多极化发展(80s末90s初两级格局终结)D.现状:多个发展中心形成,并不平衡,一个超级大国+多种力量(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E.优势:相互借重+相互制约、制衡a)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b)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新世界的美好追求e)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F.挑战: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级秩序观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A.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B.加快:冷战结束,世贸组织建立,信息技术发展(90s)C.根本动力: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D.影响:“双刃剑”-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受益者)主导的经济全球化a)益处: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b)负面:增多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E.对发展中国家:难得的历史机遇+巨大的挑战扩大开放+根据本国具体条件,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F.全球性危机:a)现状: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经济危机)总体上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b)如何应对:增进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3、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
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我国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也增长下行压力巨大。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必然结论。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一,世界大战在赢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则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的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教学要求: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行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明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时代必然性及我国政府的主张。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国政府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正确的外交战略立足点的重大现实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外战略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得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克服也能克服的重要结论。
建国后,又继续坚持关于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但是,从50年代末期到70 年代中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两霸争夺的国际紧张局势,对战争的估计又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甚至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
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高瞻远瞩的从国际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缓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和平的经济和科技竞争;(2)帝国主义军事手段消灭社会主义的努力已经失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来两大社会制度只能和平竞争、长期存在;(3)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风暴已经过去;(4)核武器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核均势。
3.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问题;发展问题: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再发展,也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PPT课件

字),载《国际论坛》(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5 月第3期,第56-60页。ISSN:1008-1755,CN:113959/D。
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
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其实归根
到底就是一句话,外交工作要坚定不移地 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代表”重要思想外
交理论学习纲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2021/2/4
• 意义:建构国际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021/2/4
.
3
3.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及其基本 观点 230
• 时代主题(1985年): • 和平、发展(东西、南北)(十三大确认) • 基本观点: • 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不会爆发,和平
发展是全球性战略问题,和平发展相辅相 成,两个问题至今都没解决。
• 意义:争取和平时间发展自己
•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021/2/4
.
7
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原因 235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②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 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放弃我国
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 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 国际战略
外部条件:时代主题、世界形势、战略机遇期 内部诉求:发展道路、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布局
2021/2/4
.
1
1.时代与时代主题 228
• 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政治环境
1、世界多极Biblioteka 是当前国 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发展趋 势。
2、各国竞争中军事因素 的地位大大下降。
3、以非军事手段解决矛盾
和争端成为当事国的首要 选择。
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 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 段。
5、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成 为制约战争的因素。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经济环境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政治环境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经济环境
1、国际分工更加深化, 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迅 猛。
2、产业转移更加迅速, 招商引资的竞争更加激 烈。
3、区域经济合作更加活 跃,国际经贸格局加速 调整。
4、跨国公司的作用更加 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