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生物医学光子学复习题答案要点

最全生物医学光子学复习题答案要点
最全生物医学光子学复习题答案要点

生物医学光子学复习题

以下答案为本人根据上课PPT与自己理解所写,无法保证答案的完全正确,如果发现错误希望可以修改后上传,方便大家

1.Biophot on

a)生物体的超弱发光有哪些基本特性?它与哪些生命活动相关?为什么利用生物体

的超弱发光能够用于疾病的诊断?

答:生物体超弱发光基本特性(1)普遍性,即所有生物组织样品中都有。(2)发

光强度弱,每秒的强度为 1e-7W。( 3)谱特征,连续分布无特征峰。(4)高敏感,

对生物组织内部和外部。(5 )来源于生物分子的能级跃迁。

相关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细胞死亡,光合作用,氧化作用,解毒过程,肿瘤发生

因为其反映了细胞内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调节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b)为何生物的超弱发光?它与哪些生命活动相关?

答:生物分子在代谢等相关生命活动中产生能级跃迁,退激发光。

c)为何“代谢发光”或者“相干机制”

答:代谢发光机制:由于呼吸链上固有的能力学缺陷”而引起了偶发的电子泄露,

产生了氧化自由基,然后在反应中的激发态分子退激发光。主要与生物的有氧呼吸

有关。相干机制:产生于一个高度相干的电磁场,从而诱发或自发发光。DNA被

认为是生物体内一个主要的相干源,主要与生物的细胞分裂有关。

d)针对超微弱发光的检测,有哪些测量技术,分别说明其测量原理。

答:单光子计数技术,主要通过光电倍增管来检测生物发光强度时域的信号。

二维或三维单光子成像检测技术,主要有微通道板像增强器为主的图像探测系统。

具有二维光子检测能力,可同时获得时域和空间的信息。光谱分辨和时间分辨的功

能检测系统。

e)超弱发光有哪些应用?

生物超弱发光的应用领域

超弱发光的医学应用

反映体内生理状态荷瘤前后(病变--正常)心博停止前和心博停止后疾病诊断及愈合评价血液的超弱发光尿液

在法医上的应用

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测临床死亡(心跳停止)后生物学死亡(细胞性死亡)推断损伤时间、形状、程度及伤口愈合时间

损伤与恢复程度与超弱发光有依赖性生物超弱发光在农业上的应用

选择最佳施用农药的剂量和时间主要应用于选种品质评价种子分类抗性研究

生物超弱发光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废水、废液、工业污水中重金属及致病菌的检测:生物超弱发光要比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得多。

环境毒物的测定:用生物发光检验 SOM植物毒害的程度。

元素的测定:生物的超弱发光对许多金属离子很敏感,可定量测定钙、铜、锌、锰、铁等元素的浓度。生物超弱发光在食品检验中应用

食品来源食品的新鲜度食品的质量生物超弱发光在药理学方面的应用药物的抗氧化作用能力和方式的研究检测病人对药物的过敏反应评价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Fluorescence

a)利用分子能级图解释分子光谱涉及的各种能量跃迁过程。

§ 2.1 Inlaracliori farms between light snd blo-lnsue

?屯竝射人射列俎釈儀”吐手囱上St 迁」|水苫4!■子2t 发总的 不曲血乂.匕克#见不RI 牠助底述之啤的此辻——噁?';

*电于腻禹it 址即傕也规的H 丈过札屮F ■舟P ;期£幅射趾迁 曲古扎刈岡国岌岀战岳将対吒曼消也*——之热,丸J

臓乘戦乱出--半堆于位不什丈戏色盘廿过栽 熄光卢生.

* :fl ■子就临勒皿宫血下(tit 叶M 艸电子島岛中曲屛检祟琲能 严生叙扎曲it 同希*廿总圳■!比人曲丸期比丸蛻小肝 怎" Ramm 散菲,RiniMi 光诅

c )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答:分子结构中的振动能级决定荧光的发射谱宽度。

d ) 理解与掌握荧光光谱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

Beer-Lambert 定律、吸光度与透过 率的换算、摩尔吸收系数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斯托克斯位移、荧光量子产率的定义、 荧光

亮度、光稳定性、荧光寿命)

1 -辐曲H 「效世or fi 下产勲.(quantum yield )

盘出的光于皑11 "=取卫的兀子取11

拿响盘子产飯的丙案主烫有;

讣了内可遥IT 肚扯转换的掘动能圾

他数目豁

外祁闵索:物质? r-所处的蚌境

(需娶穂定的环境〉

斯托克斯位移:生物组织的吸收峰与荧光的发射峰之间的波长移动。 光稳定性:指荧光强度随着时间的改变, 如果荧光强度随时间不改变则稳定性强,

反之

不强。

荧光寿命:在激发光撤去后,荧光强度衰减为由来的 1/e 所需时间为荧光寿命。 e ) 荧光检测包括哪些参数?(发射谱、激发谱、

stokes 位移、量子产率、荧光寿命)

f ) 生物体中主要的内源荧光色团有哪些?通过对它们的监测可获得哪些生物学信息 答: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细胞内代谢路径: NAD 、 NADH 。组织结构信息和代谢

活性

g ) 向生物体内引入外源荧光可发挥什么作用?监测细胞功能与化学分布,

RNA or

DNA 序列,以及肿瘤标记

h ) 选择荧光探针的依据是什么?(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光稳定性、漂白性、荧光的

定性或定量、荧光探针的特异性和毒性、

pH 适宜值)

i ) 荧光探针导入:(酯化法;形成乙酰羟甲基酯( AM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法;使用

b )荧光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百 24 Luminesfenc#

1,兖光的产牛.机制

(1}功力学过界

光化常和噩过程:光顿 N 菠Jt 址i?L 也特征

激发丸谱与堂曲丸谱,

『母状和哦.皈光褂的務状机舟相怔*

并珈“钝像观塞;

L 渡悅总是比敕发頑鼠稍吉;

>发射光谱的炭哉和激发先的建琵无夷:

>贰有一牛熒光带';

k 黄光度射的强度和联发光的讖辰有关*

2.组覘林内部的丼神范观轲舛过觀一

不同葩坡之创的跃迁对应弄川貝的樹即过捏

光刑组纠川M ft JII 过程的能鑲淞示

荧光式物倉在SL 收.了外■来遺丸出 并谟过死化尊过柱君眾卅砖握

也 担于淞丈光的光.

址址严忙抄帮:S P -J S+M-.

LEM-neErlkM^:

透膜剂使膜通透性增强;微注射法; 将染料通过显微注射法直接注入细胞内)

j) 按照制备方法分,荧光探针有哪些种类?

答:化学荧光探针:化学方法合成的 基因荧光探针:可遗传、由DNA 编码、蛋白质组成的 k) 选择探针时需要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见

h)

l)

在蛋白质分子中,能发射荧光的氨基酸有哪些?它们的吸收和发射波长在哪里? 答:色氨酸Trp 和酪氨酸Tyr 有二个激发光谱峰,一个发射光谱峰,即

220nm,287nm/348nm;225nm,280nm/303nm ,苯丙氨酸也可以激发荧光但较弱一般不 计。

m) 绿色荧光蛋白有哪些生物化学特征和光谱特征?野生型和增强型的绿色荧光蛋白 有什么异同?

帳掘變光基团爼成:

好生型、稔阴富子型(GFP-S65T), f4(Sapphire). YEP, CFP. BF £苯基型

Aft:

蛊色BFP 〒青JL 色CFF*綠色 GFP. <4YFP

n) 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有哪些性能特点?

答:突变提高了 GFP 的光谱性质,荧光强度和和光稳定性也大大增强,突变后的激发 峰488nm,发射峰是509nm ,这与FITC 滤光片一致,提高了其潜在的使用价值。 o)

荧光蛋白作为标记物或指示剂的优势有哪些?

答:1低浓度对样品干扰小 2 3D 测量

3非常适合溶液和细胞 4非常灵敏,实现单分子检测 p)

产生FRET 的条件有哪些?

答:FRET 是指能量给体(Do nor)与受体(Acceptor)间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作用以非 辐射方式传递能量的过程

即能量给体被激发后,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由于偶极-偶极相互

作用,供体分子激发态能量 hv 以非辐射方式传至受体分子,而后受体分子通过发射光子弛

豫,释放能量。

条件是:

1?一种荧光蛋白的发射光的波长与另一种荧光蛋白的吸收光的相同。 2.工体和受体之间产生耦合。 q)

什么是Forster 距离?常用FRET 对的Forster 距离大概在什么范围?

答:Forster 能量转移:一对合适的荧光物质可以构成一个能量供体

(donor)和能量受

体(acceptor)对,它们之间由于偶极的相互作用 ,激发供体分子的光子能量 h v 可能 被传递至受体分子,而后受体分子通过发射出光子 h v (h v>h v )而松弛,这就是 1948年由Forster 首先提出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 1)

大概距离为1-10 nm r)

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探针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方式

答:生物融合:细胞活性探针,细胞膜探针,细胞器探针, 指示剂:有些探针对 Ph 敏感,可以检测生物组织 Ph,

2阳金氨基啟姐屍。

醍收^395 nm

稔童桂:BSC, pHIl.

1%SDS, 6mol/L

3. Optical properties

a ) 常用的组织光学特性参数有哪些?如何描述其基本概念 答:吸收系数 Ua:光在极短的距离内被吸收的概率

散射系数Us:光在极短的距离内被散射的概率 各向异性因子g,表示散射的各项异性的参数。 g=0表示各向同性

b ) 掌握几个派生的组织光学特性参数及表达式:

约化散射系数、总的衰减系数、有效

衰减系数、扩散射系数、穿透深度、有效穿透深度

答:约化散射系数 卩’s (mm -1)在远离边界与光源的表况下常用一个参数来描述光子的 散射特性 约

化散射系数卩s ' =(1 -g )卩s 衰减系数与穿透深度

以上参数具体的用途还需要结合相关的计算方法才可以理解。

C )生物组织中吸收、散射的物理机制与生理机制是什么?光学特性与生物组织生理特 性是如何关联?

i. 吸收的成因:吸收源于分子色团的能级跃迁,即电子或振动能级跃迁 ii.

散射的成因:散射则主要源于混浊生物组织中的折射率不匹配、 它与生物体的

超微结构相关

d )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限是基于什么来划分的(散射子与光波长的关系)

定又…

?尺寸爨轻〃敵附披干的罕隹富和人蝌枝长x 的th

24

*相对新尉率旧?融射粧干的折射申口和背景煤J5的折射率耳之比

* 0

m =—

当1时,敞灼於林为瞬農机沁也向。.冊为廿播骼

Ift 如铁轄对澈射口山?衣

T > M

对.駅划膚于几njmi 科.他小那边卑理遇用削和折站.

following Fresnel & Snell Laws

e )禾U 用米氏理论说明影响生物组织散射的因素有哪些?散射的大小与这些量之间有 怎样的依赖关系?

"二禎手'+必

米氏散射的散射光强Is,波长<,r 为颗粒半径。

4.

light tran sport theory

a )生物组织中的光子输运理论(或称辐射传输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基本思想:将入射激光看成是离散的光子流,

生物组织看成是吸收颗粒与散射

颗粒的混合,当光子撞击到吸收颗粒时,该光子寿命结束,如果撞击到散射颗粒,

总的衰减系数与总的穿透深度 约化衰减系数与约化穿透深度

有效衰减系数与有效穿透深度

(1—

雷)

则光子根据各向异性因子 g,改变一定传播方向继续前行。在此过程中不考虑光的干 涉和衍射且认为散射是没有能量损失的。

辐射的能量,这贡献是由于 非交互式”,即使非散射介质也会产生

|DiniensiiL]]i

Divergence

Extinction

Scatlcririig contribution*^^!

6. different models

a )辐射传输方程的求解方法有哪些? 一级近似与扩散近似的适用范围各有什么不 同?

b ) Monte — Carlo 方法的基本思想。

答: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可视为光子与介质中微小粒子的一系列的散射与吸收事件。 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其运动方向上如果碰到散射粒子,光子改变方向继续传播 ,如果碰到

吸收粒子,光子则为粒子所吸收光与微小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构成马尔可夫过程。 对以

上过程的程序描述即构成了

c ) 请用MC 模拟光在组织中的分布,当组织的吸收、散射发生变化时,这种分布会 如何变化? 答:随着Us 和Ua 的增大,光子沿纵向和横向的分布同时减小,因为更大的

Ua 组织吸 光能力更强,更大的 Us 则有更大的散射概率而使能量减小。而当 g 增大时,光子沿纵 向与横向的分布同时减小, 因为g 的增大使光在组织中的传播更具前向性, 因此更少的

光子溢出表面。 7.

Detectors and collect ions a ) 探测器的种类有哪些?

光电(光电倍增管)、半电体(CCD )、热(热敏电阻)、 b ) 光接收器的种类有哪些? 相机、光纤、各向同性接收器,积分球

c ) PMT 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使用 PMT 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答:组成:光电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电子倍增系统、阳极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减少热电子发射,降低热电流,提高灵敏度。避

b )简述辐射传输方程的物理意义 5.

Suurce

在该体积元内发光源产生的的能量

Change rate of energy densily^

消失,散射和吸收的能量

从方向s'散射到当前体积元来的能量,

免磁场影响。

d)CCD的工作原理? CCD的信噪比与什么参数有关?

答:以电荷作为信号,存储由光或电激励产生的信号电荷,当对它施加特定时序的脉冲时,

其存储的信号电荷便能在 CCD内作定向传输,实现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

CCD勺信噪比与感光器件的面积有光

e)如何选择合适的光探测器与光接收器?

答:不同探测器可将光信号转化为所需要的信号,如:光电导(光敏)-探测近红外、中红

外和远红外波段;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适用于灵敏度要求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和噪声小,电流放大电路;热探测器对光辐射的波长无选择性。综上知,依据动态特性、灵敏度、

波段要求选择合适探测器。

接收器选择依据要获得的信号,如相机成像,光纤传输,各向同性接收功率信息。

f)为什么针对温浊样品的测量常用积分球?

答:积分球可通过测量生物组织的漫反射率与漫透射率很好得到浑浊样品的散射系数,吸收

系数。

8.Reflecta nee or tran smissi on methods

a)组织光学参数测量技术的各种分类方法有哪些?其不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从组织所处的状态=

■在体测量、离体测量

从测量理论的角度: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从测量技术的角度:

■稳态"时域、频域

b)准直透射测量方法能够得到哪些参数?对被测样品有何要求

答:吸收系数卩a、散射系数卩s对被测样品有何要求样品厚度小于10卩m;维持样

品的光学平滑度

c)积分球内投置挡板起何作用?

答:防止由样品表面反射和准直透射的光直接进入检测器。

d)基于空间分布的漫反射测量法能获得哪些参数?

答:反射率、吸收系数。

e)为什么基于漫射光谱测量能获得组织(皮肤)的光学特性参数,并能用于皮肤疾病

的诊断?

答:漫射光谱,数据处理后可以得到皮肤部位的吸收光谱,从而用于疾病诊断。

9.In tegrati ng sphere tech nique

a)试说明利用双或单积分球实现对混浊样品测量时,两者在功能上各位何优势??答:1.单积分球:测量的不同时性由于不能实现漫反射、漫透射和准直投射的同时测量,由此可能产生由于光源功率和检测系统的不稳定性、样品随时间推移产生的

形变和失水等问题带来的误差;其次是机械切换误差,因为在漫反射率、漫透射率

和准直透射的测量过程需要改变光源的入射方式或者检测器的接受位置,由此带来

的系统切割误差是不可忽略的。

2?双积分球:实现准直透射、漫透射、漫反射的同时测量,从而克服单积分球系统

带来的非同时性和机械切换误差。缺点:反射求和积分球之间“串音”,使漫反射

和漫透射率较实际偏高。

10.IAD

a)利用积分球测量样品的漫反射与漫透射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应如何综合考虑来设计

积分球的尺寸、以及样品口径等?

答:IAD算法的基本思想:其基本思想在于把样品(无限大的平板模型)分成厚度相

等的两份,通过计算其中一份的漫反射和透射率来计算原样品的漫反射和漫透射。

我感觉具体看一下测试的整个过程已经可以了,具体过程大家可以参考积分球的生

物医学光子学实验

适用性:

■理论(假定测量无误差)

■g<0.94,否则程序不收敛■弱的吸收与散射,误差较大

■实验

■光学厚度:1-10 ■反照率:0.4^0.95

b)基于积分球的反射与透射测量,利用IAD算法计算组织光学参数时主要会引入怎

样的误差?

答:样品侧漏被误认为吸收引起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误差。

11.Microimaging

a)为什么荧光显微镜最受人重视?典型的荧光显微镜包括哪些主要部件?答:荧光显微镜不仅可以组织成像而其可以功能成像

组成:激光光源,滤板系统,普通光学显微系统

b)滤光片有哪些类型和性能指标?

答:激发滤光片与发射滤光片。

性能指标:单色性,滤光带宽

c)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显微镜分辨率、图像亮度之间的关系?

答: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分辨率也就越大,图像亮度越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答: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e)根据普通的宽场显微镜与共聚焦显激光扫描显微镜的组成原理出发,比较两者的区另并说明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f)试从共聚焦显激光扫描显微镜与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的组成原理出发,比较两者

松制针孔弋栏

P2照明针孔光U

优点共聚焦

12.少背景噪音

13.高灵敏度

14.更好的成像对比

扫描

3D X断层摄影

激光

1.更小的色彩偏差

2.更高的分辨率

缺点荧光可能被吸收或散射,成像深度被限制

光损伤严重,观察较短

针孔阻挡部分来自焦平面的扫描荧光,一些图像丢失激发源不会被焦平面上方吸收

更长的激发波长致使更少的散射焦平面外的荧光分子不被激发使较多的激发光可以到达焦平面,使激发光可以穿透更深的标本

激发光谱带与荧光发射带没有重叠没有来自拉曼扫描的噪音长波长的近红外光比短波长的光对细胞毒性小只限于荧光成像

热损失会发生如果样品中含有吸收激发波长的发色团,例如色素

比起扫描成像有轻度的低分辨率,这种现象可以被设置检测孔光栏减弱,但是又会造成丢失图像的代价比较贵

a)多光子吸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需要飞秒激光作为激发光源?

答:多光子共同激发荧光过程,对于吸收光子的频率要求降低产生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的光子数次方成正比

多光子激发需要更大的光强

具有空间局域特点,只有焦点处的微小局域内才能吸收双光子激发荧光

双光子激发需要很高的光子密度,为了不损伤细胞,双光子显微镜使用高能量锁模脉冲激光

器。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脉冲宽度只有 100飞

秒,而其周期可以达到 80至100兆赫。

b)为什么利用共焦针孔可以提高显微成像的横向与纵向分辨率?

答:共焦针孔的存在使得除了焦平面上射出的荧光以外都不能进入到物镜当中,从而大

幅度减小了背景噪音,造成了很强的对比度。因此产生了高分辨率。(影响显微镜分辨

率的有入射光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明暗对比度)

c)多光子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有什么异同点?

d)多光子荧光显微镜在生物成像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

e)荧光成像技术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需要发展近红外荧光探针?

答:

近红外黄光分子探针在医学影像中有较好的应用,在近红外荧光区,组织疾病中光的诙射与光的波怪的四次方成反比.葩波长的增加,拉曼散射迅速减小”便散射干扰也大为减少,且提供了一个血红蛋白和水的吸收都极小的区域*相对于常规荧光(A <600rw)而言.在近红外荧光(A >600nm)光区,生物样品基体光吸收或荧光强度都很小,因而背JS 干扰大大降低■因此,近红外黄光分子探针在诺像检测中将会有较离的灵瞰度。

f)试写出CFM、2PM、OCT的中英文全称

答:CFM --------- Con focal Microscopy 共聚焦扫描显微

2PM ------ Two -photon microscopy 双光子显微

OCT ------ Optical Cohere nee Tomography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15. Coherence-domain imaging

a)试写出CFM、2PM、OCT、LSCI与DOT的中英文全称,并说明其应用领域各有

哪些不同

答:OCT -------- O ptical Cohere nee Tomography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它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

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可得到生物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

在眼内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诊断,随访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LSCI ------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

目前这种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已被用于监测皮肤、视网膜眼底的血流变化。

DOT ------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 扩散层系成像

利用扩散光在组织中的相对穿透深度实现器官级(5~10cm)的临床诊断用层析成像,

提供了基于组织体重要生化成分的无创功能检测新模式。

b)为什么OCT的光源常选用弱相干光源?单色性很好的激光或者一般的白光光源是否可行?为什么?

OCT之所以采用宽带光的原因是対了实现高分辨率口由宽带光源的弱相干性可知,OCT 干涉仪可以获得窄的相干长度,保证纵向扫描的成像分辨率在微米级。如图12-3所示.对于举带

光源、由J-H4U干长度很长.在相为人的光程差范闱内都能输出类似正眩的干涉条纹变化。这

样的「涉条纹刈比度与两秤的朮程差变化几乎无关,无法确定零级条纹的位宙*则无法找到答

光程点,失去了精确從位的功能.而对于宽带光而言’只有当两V!的光程址在这个很短的相干长

度Z内吋,探测器才能检测到「涉条纹的对比度变化;而且,在对比度最大的地方对应爭等光

崔点.随科光程歪的增加h对比度迅,速锐减,冈此貝有很好的层析定位粘度.

激光与白光不可以,因为激光性为窄带的强相干光,白光为不相干光

c)正确理解弱相干光源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答:纵向分辨率与相干长度成正比

d)散斑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可以利用散斑进行流速的测量?

答:当入射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将发生散射,物体表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一个子波

源。由于这些子波源的高相干性,由一个物点散射的光将和每一个其他物点散射的光干涉。

又因物体表面粗糙(相对于光的波长来说),各子波到像平面的光程不同,相干迭加的结果

使得像平面上的光场具有随机的明暗变化的空间光强分布。若把探测器或眼睛置于光场中时,

将观察到一种杂乱无章的呈现颗粒状结构的干涉图样,即“散斑”。

当观察者注视激光照射运动物体,散斑似乎在闪烁:单个散斑的光强随时间随机变化。这是

由于物体上点到眼睛视网膜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因此那点的光强会变化。我们可以直观的判

断:光强起伏的频率与散射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因此,从光强起伏的时间统计可以获知散射

体运动的速度信息。

e)试从时间衬比与空间衬比分析的原理出发,说明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答:时间衬比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减少静态散斑的影响减少时间分辨率空间衬比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减少空间分辨率16. DOT

?

b)与其它影像技术相比,光学成像有哪些优点?

答:数据采集速度快

合理的空间分辨率和较高动态时间分辨率

直接和间接的提供同时的组织体解剖和生理功能信息

对目标运动的稳健性,便携性和低价格

17. PAT

a)光声层析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生物绢织的光声成像是基于生物组织内部光学班收差异、以检测趙声信号为于?段的无损-生物光子成像方法0光声成像一般过程是”光吸收T诱导光声舊号T趙声波检测T图慷巫ar 4卩把…朿短脉冲激光经比浄元件扩束话,均匀照射到生物组织J组织内的光吸收休快連吸收激光能霾,产生绝热膨胀’ 从而产生光声信号■利用探测器旋转扫描(或旋转组织}方式从各个方向探测来自组织中的光再倍号’ 再利用書适的算法进行图像雜建.就町以得到组织光吸收分布图像口

b)与其它光学成像技术相比,光声成层成像有何优点?

答:(1)可以进行在体的组织与功能成像,(2)检测到的信号不仅含有组织的光学特性而且还有声学特

性,信息含量大。(3)声波在生物组织内传播衰减和散射较小,比较容易测量。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得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得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与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得身高就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就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得身高得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得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得95%或99%得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得根本原因就是( A )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就是女性得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 构成比(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得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得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得“检验假设”C、A与B均不就是D、A与B均就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得就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就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就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就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就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得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与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得t检验时,自由度就是( D ) (A) n1+ n2 (B) n1+ n2–1(C) n1+ n2 +1 (D)n1+ n2-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得大小 B总体参数得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得高低 D 数据得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就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得(C) A垂直距离得平方与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得平方与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得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得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得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t b C t 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得变量值为x1与x2,则配对资料得秩与检验(D ) A分别按x1与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与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得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得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最新《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

05《细胞生物学》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A型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不属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层面 A. 器官水平 B. 细胞整体水平 C.亚细胞水平 D.超微结构水平E.分子水平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类 D. 无机离子 E.水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区别在于: A.细胞大小B.有无核膜C.细胞器数目 D.增殖方式E.遗传物质的种类 4.测定某一DNA中碱基的组成,T含量为20%,则C含量为: A. 10% B. 20% C. 30% D. 40% E.60% 5.核仁中主要含有: A. ATP B. rRNA C. mRNA D. tRNA E.核小体 6.下列那些不属内在蛋白的功能: A.受体B.载体C.酶D.参与运动E.抗原 7.细胞的总RNA中,含量最多的是: A. mRNA B. tRNA C. rRNA D. hnRNA E. snRNA 8.下列那些不属磷脂的成分: A、甘油 B、脂肪酸 C、H3PO4 D、核苷酸 E、含N碱 9.电镜下观察到的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的细胞膜性结构,称为: A. 生物膜 B. 细胞膜 C. 细胞内膜

D. 单位膜 E. 质膜 10.下列那种属蛋白质在膜上的运动方式: A、旋转扩散 B、弯曲运动 C、伸缩震荡 D、翻转运动 E、跳跃 11.下列那些因素使膜流动性增大: A、饱和脂肪酸多 B、胆固醇高 C、膜蛋白的含量高 D、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大 E、常温 12. 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 镶嵌蛋白 B. 边周蛋白 C. 多糖 D. 脂类 E. 金属离子 13.下列那里是需能运输: A、脂溶性小分子进出 B、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进出 C、通道蛋白质运输 D、载体蛋白质 E、离子泵 14. 细胞膜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 A. 边周蛋白 B. 镶嵌蛋白 C. 脂质分子 D. 糖脂 E. 无机离子 15.内膜系统不包括: A、核膜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E、线粒体 16.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A. 膜脂分布对称,蛋白质和糖类分布不对称 B. 膜脂和蛋白质分布对称,糖类分布不对称 C. 膜脂和镶嵌蛋白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和糖类分布不对称 D. 膜脂、镶嵌蛋白和糖类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不对称 E. 膜脂、蛋白质和糖类分布都不对称 17.核糖体不具有:

最新医学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医学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考核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考核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 2.掌握蛋白质的含氮量及其与蛋白质定量关系;基本结构单位——是20种L、α-氨 基酸,熟悉酸性、碱性、含硫、含羟基及含芳香族氨基酸的名称。 3.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熟悉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高分子性质(蛋白质的稳定因 素――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沉淀的概念及其方式;变性的概念及其方式;这些理化性质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核酸化学 【考核内容】 第一节核酸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DNA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RNA的分子结构 第五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考核要求】 1.熟悉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2.核酸的分子组成:熟悉核酸的、平均磷含量及其与核酸定量之间的关系。核苷酸、核 苷和碱基的基本概念。熟记常见核苷酸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的异同。熟悉体内重要的环核苷酸——cAMP和cGMP。 3.核酸的分子结构:掌握多核苷酸链中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磷酸二酯键及多核 苷酸链的方向性。掌握DNA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碱基配对规律;了解DNA的三级结构——核小体。熟悉rRNA、mRNA和t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熟悉tRNA二级结构特点——三叶草形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核酸的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DNA变性、Tm、高色效应、复性及杂 交等概念。 第三章酶 【考核内容】 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生物化学》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生物化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医学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酶的活性中心 2.Tm值 3.糖异生作用 4.必需脂肪酸 5.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平均含量为( ) A.18%, B.16%C.20% D.15%E.22% 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盐键 B.疏水作用C.氢键 D.二硫键E.肽键, 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 A.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E.以上都不对 4.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有( ) A.2种 B.3种C.4种 D.5种E.6种 5.关于酶正确的叙述是( ) A.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B.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C.催化的反应只限于细胞内 D.其本质是含辅酶或辅基的蛋白质 E.能升高反应活化能 6.酶的特异性是指( )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7.正常静息状态下,大部分血糖被哪一器官作为能源供应( ) A.脑 B.肝 C.肾 D.脂肪E.肌肉 8.有关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可以认为( ) A.终产物是乳酸 B.催化反应的酶系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C.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D.不消耗ATP,同时通过底物磷酸化产生ATPE.反应都是可逆的、9.低密度脂蛋白( ) A.在血浆中由 一脂蛋白转变而来 B.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C.胆固醇含量最多 D.它将胆固醇由肝外转运到肝内 E.含量持续高于正常者时,是患动脉硬化的唯一指标 10.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E.甲状旁腺素 11.下列哪种氨基酸不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 ) A.苯丙氨酸 B.赖氨酸C.亮氨酸 D.蛋氨酸E.酪氨酸 12.体内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尿素 B.NH4ClC.苯丙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氨酸 13.生物转化中,第二相反应包括( ) A.结合反应 B.羧化反应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14.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种组织中进行( ) A.肝 B.肾 C.脑 D.肌肉E.肺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医学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分子组成 一、组成元素: N为特征性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测生物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二、氨基酸 1。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脯氨酸外属L—α-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 2。分类:(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苯、脯,甲硫。(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4)(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三、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兼性离子静电荷+1 0 —1 PH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同工酶 在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一组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酶,称同工酶。如乳酸脱氢酶可分为LDHi、LDH2直至LDH。 2.限速酶 是指在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而且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3.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物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 H=),羟甲基(-CH2 0H)、亚氨甲基(-CH=NH2)、甲酰基(-CHO)等。 4.逆转录 一些病毒分子中,RNA也可以作为模版,指导DNA的合成,这种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与转录过程相反,称为逆转录。 5.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廨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由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组成。 2.血钙中能发挥生理作用的只有钙离子,使血钙降低的激素是降钙素。 3.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_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是由于( )。 A.分子量大小不同 B.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C.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D.溶液的pH值不同 E.蛋白质的来源不同 2.有关cAM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MP是环化的二核苷酸 B.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关于大学医学生物学(第六版)试题

大学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学号:姓名: 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选一正确答案,写于答卷纸上。每题一分,共 1.下列哪一种细胞内没有高尔基复合体 A、淋巴细胞 B、肝细胞 C、癌细胞 D、胚胎细胞 E、红细胞 2.在电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可见 A.三层深色致密层 B.三层浅色疏松层 C.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 D.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中间一层深色致密层 E.上面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下面一层深色致密层 3.属于动态微管的是 A.中心粒 B.纺锤体 C.鞭毛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为 A.通道扩散 B.帮助扩散 5.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D、具有80S核糖体 E、有些鞭毛作为运动器 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膜性细胞器发达 E.有核膜 7.氚(3H )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的 A、蛋白质合成 B、DNA复制 C、RNA转录 D、糖原合成 E、细胞分化 8.3折叠属于蛋白质分子的哪级结构 A.基本结构 B.一级结构 C.二级结构 D.三级结构 E.四级结构 9.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酪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纺锤体 C、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E、核糖体,分泌小泡,高尔基体,中心体 10.膜脂不具有的分子运动是 A、侧向运动 B、扭曲运动 C、翻转运动 D、旋转运动 11.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 D.纤毛 C.主动运输 E.胞质收缩环 D.伴随运输 E.膜泡运输 C、仅有一条DNA分子 D、胞质溶胶 E、振荡运动 E、细胞连接

最新电大-医学生物化学

电大 01任务_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 A.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 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 聚合与解聚 E. 酶蛋白与cAMP结合和解离 2. 下列脱氧核苷酸不存在于DNA中的是() A. dGMP B. dAMP C. dCMP D. dTMP E. dUMP 3. 下列关于ATP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含五碳糖 B. 含嘧啶碱 C. 含有三分子磷酸 D. 含有二个高能键 E. 是体内能量的直接供应者 4. 氰化物是剧毒物,使人中毒致死的原因是( ) A. 与肌红蛋白中二价铁结合,使之不能储氧 B. 与Cytb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 C. 与Cytc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 D. 与Cytaa3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激活氧 5. 下列描述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是( ) A. A+C=G+T B. T=G C. A=C D. C+G=A+T E. A=G 6. 以下辅酶或辅基含维生素PP的是()。 A. FAD和FMN B. NAD+和FAD C. TPP 和 CoA

D. NAD+和NADP+ E. FH4和TPP 7. 一氧化碳是呼吸链的阻断剂,被抑制的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是( )。 A. 黄素酶 B. 辅酶Q C. 细胞色素c D. 细胞色素aa3 E. 细胞色素b 8. 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 酶原是一般蛋白质 D. 缺乏辅酶或辅基 E. 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9. 下列属于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点是( ) A. 生物学活性丧失 B. 易回复天然状态 C. 易溶于水 D. 结构紧密 E. 形成超螺旋结构 10.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的酶都含有辅酶或辅基 B. 都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 所有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D. 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加速反应的进行 E. 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11. 有关cAM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MP是环化的二核苷酸 B. 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 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D. cAMP是2',5'环化腺苷酸 E. cAMP是体内的一种供能物质 12.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有( ) A. 分子中的3',5'-磷酸二酯键 B.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 肽键 D. 盐键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大全01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 是指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疾病关系的科学。 细胞学说: 是指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的:所有都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 简答题: 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原核细胞 细胞壁有,主要成分肽聚糖 细胞膜有 细胞器 核糖体70S(50S+30S) 染色体单个DNA组成(环状) 运动简单原纤维和鞭毛 有 转录在细胞核内 翻译在细胞质内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子量可达到上万或更多的 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的碱基均位于双链的内侧,通过氢键相连,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曲折的结构。有三种类型:a螺旋结构: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成空心的筒状构象。b折叠片层: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三股螺旋:是胶原的特有构象,由原胶原的三条多肽链共同铰接而成。 第五章1-5节

名词解释 单位膜:细胞膜在光镜下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层为密度高的暗线,中间层为密度低的亮线,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为单位膜。 液态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2.磷脂分子脂双层以疏水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体现了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 能量,分为离子泵、伴随运输(协同运输)。 易化扩散: 进出细胞, 通过膜囊 运输 具有选 Na-K 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活性。由a.b 两个大小亚单位组成,大的a亚单位为该酶的催化部分,其细胞质端有ATP和Na+的结合位点,外端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活动。该酶在Na+、K+、Mg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激活,催化水解A TP,为Na+、K+的对向运输提供能量。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具有分布的不对称性。 磷脂分子脂双层的疏水尾部相对,其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医学生物学习题附答案

医学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噬液滴的作用属于()? A 、协同运输B、对向运输C、吞饮作用D、吞噬作用E、胞吐作用 2. 以下不参与构成染色体的是()? A 、DNA B、RNA C、组蛋白D、非组蛋白E、脂质 3. 以下关于核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双层膜B、与内质网膜相连续C、分布有多个核孔D、有核纤层支持E、核周间隙联系着核与质 4. 哺乳动物的精子顶体实际上是一种特化的()? A 、线粒体B、鞭毛C、高尔基复合体D、溶酶体E、分泌泡 5. 以下不参与构成细胞表面的是()? A 、细胞外被B、胞质溶胶C、细胞间连接结构D、细胞膜 6. 细胞内rRNA 的合成部位是()? A 、染色体B、中心体C、核纤层D、核膜上E、核仁 7. 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 、镶嵌蛋白B、外周蛋白C、多糖D、脂类E、金属离子 8. 细胞内含量最高的膜成分是()? A 、细胞膜B、内质网C、线粒体D、高尔基复合体E、溶酶体 9. 微粒体是以下哪种结构经离心形成()? A 、微体B、内质网C、细胞核D、高尔基复合体E、细胞膜 10. 以下与溶酶体关系不大的疾病是()? A 、矽肺B、类风湿关节炎C、痛风D、百日咳E、糖原累积症11.47,XY ,+18核型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A 、多倍体B、单倍体C、单体型D、三体型 12. 身高体重肤色血压智商等性状属于() A 、非遗传性状B、数量性状C、质量性状D、单基因性状 13.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二个正常的女儿,一个血友病A 兼蚕豆病(XR )儿子,其母亲基因型最可能为(H 为血友病基因,a 为蚕豆病基因)()? A 、XHAXha B、XHhXAa C 、HhAa D、XHaXhA 14.14/21易位平衡携带者的核型是() A 、46,XX ,-14,+t(14;21)(q11;q11) B 、45,XX ,-14,-21,+t(14;21)(q11;q11) C 、46,XX ,-21,+t(14;21)(q11;q11) D 、45,XX ,-14,+t(14;21)(q11;q11) 15. 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患者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育不全 B 、患者体细胞中不可以检查到X 小体 C 、游离型患者,核型形成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精子发生XY 的不分离 D 、嵌合型患者,核型形成原因是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了X 染色单体不分离 16. 如果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4个细胞系,该个体称为() A 、四体型B、四倍体C、嵌合体D、多倍体 17.47,XY (XX ),+21先天愚型的形成多半是由于( ) A 、精子发生时性染色体发生不分离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差 C. 极差 D.标准差 8. 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标准差 9. 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 B. 左偏态 C. 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右偏态 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蛋白质的特殊功能不包括( ) A.复制功能 B.调节功能 C.收缩及运动功能 D.运输及储存功能E.保护及免疫功能 2.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 A.a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3.下列关于ATP的不正确说法是( ) A.是体内的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 C.可作为间接供能物质 D.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给GDP生成GTP E.不稳定4.与佝偻病的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B.阳光照射充足 C.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D.维生素D摄入不足E.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5.胆红素来源不包括( ) A.细胞色素 B.储铁铁蛋白C.血红蛋白 D.过氧化氢酶E.肌红蛋白6.关于同工酶正确的说明是( ) A.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迁移率相同E.免疫学性质相同 7.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下列变化(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旁路↑C.血酮体↓ D.血中游离脂肪酸↓,E.糖原合成↑ 8.谷氨酸在蛋白质代谢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 ) A.参与转氨基作用 B.参与其它氨基酸的贮存和利用C.参与尿素的合成D.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E.参与嘌呤的合成 9.不属于胆色素的是( ) A.结合胆红素 B.胆红素C.血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 10.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 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1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 /L ~9.1×109 /L ,其含义是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B.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高考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综合练习(一)

(生物科技行业)医学生物化学综合练习(一)

医学生物化学综合练习(一)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变性: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变构效应(或变构调节):6.等电点: 7.蛋白质的变性: 8.DNA的一级结构:9.DNA的二级结构:10.DNA的三级结构:11.DNA的变性和复性:12.Tm值: 13.核酸的分子杂交: 14.同工酶: 15.限速酶: 16.酶的特异性(专一性):17.酶的活性中心: 18.糖酵解: 19.糖的有氧氧化: 20.糖异生作用: 21.必需脂肪酸: 22.血脂:

23.载脂蛋白: 24.脂肪动员: 25.生物氧化: 26.呼吸链: 27.腐败作用: 28.一碳单位: 29.酶的化学修饰: 二、填空题 1.稳定蛋白质亲水胶体的因素是_____和_____。 2.写出下列核苷酸的中文名称:CTP和dATP_____。 3.FAD含维生素_____,NAD+含维生素_____。 4.糖酵解中催化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_____和。 5.体内A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和_____。 6.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其特点是在氧化过程中不伴有_____,也不能生成_____。 7.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见的嘌呤类似物有_____,常见的嘧啶类似物有_____。 8.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_____,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 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_____,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 10.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时,沉淀的条件是溶液pH值应______pI,而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时,其沉淀的条件是______pI。 11.写出中文名称:ATP,cAMP_____,CTP。 12.以生物素作为辅酶的酶有_____和_____。 13.催化糖异生作用中丙酮酸羧化支路的两个酶是_____和_____。 14.LDL的生理功用是_____,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用是_____。 15.苯丙酮尿症患者是因为缺乏______酶,白化病患者缺乏_____酶。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l、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2。下列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 ) A.纤维蛋白 B肌红蛋白 C清蛋白 D乳酸脱氢酶 E.胰岛素 3。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 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聚合与解聚 E.酶蛋白与cAMP结合和解离 4。关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Km值不变 B抑制剂结构一般与底物结构不相似 C Vm增高 D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影响 E‘使Km值降低 5.维持删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有( ) A分子中的3.5磷酸二酯键 B.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肽键 D.盐键 Ef主链骨架上磷酸之间的吸引力 6.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Q、H20和能量,其中P/O比值为( ) A.2.0 B.3.0 C.4.0 D.5.0 E.2.5 7.糖原分子中葡萄糖残基酵解时的限速酶有( ) A、糖原合成酶 B.磷酸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丙酮酸酶 E、葡萄糖磷酸激酶 8.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净得的ATP克分子数和有氧氧化所得ATP克分子数之比为 ( ) A。l:9 B.1:16 C.1:10 D.1:19 E.1:15 9.一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和能量时( )

A.生成4分子C02 B.生成6分子H20 C生成18个ATP D有5次脱氢,均通过NADH开始的呼吸链生成H20 E.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 10.直接参与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有( ) A鸟氨酸,赖氨酸 B,天冬氨酸,精氨酸 C谷氨酸,鸟氨酸 D精氨酸,N·乙酰谷氨酸 E.鸟氨酸,N—乙酰谷氨酸 11.下列不是一碳单位的有( ) A。—CH3 B.C02 C.—CH2- D.-CH= E.—CH2OH 12.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过程有( ) A、糖酵解 B.类脂合成 C氧化磷酸化 D.脂肪酸合成 E、胆固醇合成 13.参加DNA复制的是( ) A、RNA模板 B、四种核糖核苷酸 C、异构酶 D.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E.结合蛋白酶 14、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含蛋白质量为() A、2.00g B、2.50g C、5.00g D、3.50g E、6.25g 15、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核糖 C、含氮碱基 D、单核苷酸 E、多核苷酸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产物浓度 D、反应温度、pH E、激活剂、抑制剂 17、微生素B1严重缺乏症可引起() A、口角炎 B、佝偻病 C、脚气病 D、恶性贫血 E、坏血病 18、糖酵解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磷酸丙糖异构酶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19、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 A、H2O、CO2 B、H2O、CO2、能量 C、乙酰COA、FADH2、NADH+H+ D、脂酰COA E、乙酰COA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3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3年6月修订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医学生物化学》是药学、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选修基础课,它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即研究生物体(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和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专科护理学、药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周爱儒、黄如彬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2版)。与之配套使用的有《医用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一书。 4.命题依据 该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医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做到融会贯通。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和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15%)、选择题(40%)、名词解释(25%)、问答题(20%)。 一、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_氨基酸___、除_甘氨酸外___,均属于__L—a---氨基酸___。 根据氨基酸侧链的R基团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_酸性氨基酸、__碱性氨基酸_四类。 2.蛋白质分子表面的_电荷层_____和__水化膜____使蛋白质不易聚集,稳定地分散在水溶液中。3.__肽键________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结构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