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设计与其过度的国际主义设计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一、填空题1.波普设计风格的发源地是英国。

4.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主义风格。

5.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比如他在纽约设计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7.早在1927年,注意到德国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建筑主义风格,这被认为是国际主义风格的开端。

8.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

9.在艺术界被称为“波普艺术之父”是英国艺术家。

10.从本质上讲,波普艺术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以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美国涌现出来的著名设计事务所的是( C )。

A沃尔特·提格B诺曼·盖茨C彼得·贝伦斯D亨利·德莱弗斯2.国际主义的发源地是(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3.(B )是波普艺术中最集中的体现,它也是英国波普设计出现的第一个运动。

A家具设计 B 时装设计C电子产品设计D平面设计4.国际主义风格首先是在(C )上得到确立。

A家具设计B服装设计C建筑设计D工业设计5(B )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的高层建筑。

A佩莱利大厦B西格莱姆大厦C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D休斯顿共和银行大厦三.判断题×1.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

×2.真正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美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

√3.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是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的代表作品。

√4.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他的代表作有《玛丽莲·梦露》。

×5.1958年,米斯·凡德罗与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这栋建筑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在建筑上的典范。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设计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 1、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法、文化特 征、行为特征等,使得人们对于设计越来越具有敏锐的要求 使得人们对于设计越来越具有敏锐的要求,因此设 计必须随之变化以应付新的社会需求。 计必须随之变化以应付新的社会需求 2、战后的社会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 战后的社会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 带来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压抑又动荡 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压抑又动荡,激活 了许多的艺术运动及风格运动。 3、20世纪6、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都进入 西方主要国家都进入“丰裕社会”阶段, 消费主义成为主流,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致使设计必须发生改变 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致使设计必须发生改变。
在设计艺术界,也有反对者认为 也有反对者认为:“孟菲斯”的设计是一种“文 化冒险”,他们的产品只有艺术家才喜欢 他们的产品只有艺术家才喜欢,没有什么市场效应,他们 设计的产品都很昂贵,一般消费者购买不起 一般消费者购买不起,这与他们追求面向大众 文化的设计艺术理念格格不入。 无论如何,孟菲斯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实践 孟菲斯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实践,不仅使意大利设 计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年代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而且影响到美国、欧洲、日本 等世界各国。
高科技风格
改良高科技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
特征是: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份提炼出来 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份提炼出来,加以夸 特征 张处理,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 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风格 建筑风格 微建筑风格
“高科技”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 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虽然30 年 代已经有所谓“高科技 高科技”风格建筑,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 设计潮流,则是70 年代以来的事情 年代以来的事情。比较突出的“高科技” 风格建筑项目有英国建筑家里查罗杰斯在法国巴黎设计的蓬 风格建筑项目有英国建筑家里查 皮杜文化中心 。

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27鉴 赏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李 娜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运动密切相关。

它以简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

虽然它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但它也有弊端,如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缺乏情调的设计特征。

另外,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它简明扼要的设计风格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使得中国的平面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针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梳理国际主义风格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同时阐述其对中国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概述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和瑞士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因其通过瑞士的平面设计杂志影响世界各国,所以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具有准确的传达功能,因而快速传遍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人们又叫它“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和标准化的版面方式,以展现设计上的统一。

得到的画面效果非常标准化与公式化,具有简单明确的视觉特点,易于实现国际化时代信息的传达。

为追求版面规整,字体通常采用无装饰的形式,这也是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大特色。

国际主义风格是建立在数学比例和几何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强调对称、比例、平衡等表现方法,作为内容决定形式的典型代表,其代表人物为西奥·巴尔莫和马克斯·比尔。

(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中的网格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网格设计是国际主义风格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排版方式,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理性化的思想,以高效的传播效率为目标的表达方式。

网格设计从简单的横纵网格线到完整的网格设计系统的形成,已经影响了诸多国家的版面设计方法。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约1900-1950(1960)在欧洲兴起的一场社会变革的运动。

它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其中包括了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

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有荷兰的风格派,俄(苏联)的构成主义,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产生现代主义的原因有工业标准高,设计标准高,也与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城市约占70%,德国人比较理性也有关联。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区别首先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价格低廉,形式简单。

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价格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国际主义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先是由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转变到流行、风格形式再转变到国际主义风格。

它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这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是资本主义的。

现代主义的建筑象征着平等,国际主义风的建筑象征着权威。

国际主义建筑在装饰上更强调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原则(及极少主义),从而把反装饰主义立场发展到了顶峰。

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作者:杜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介绍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了它们的风格、意识形态和代表人物,并简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说明两者的异同时,尽可能地阐述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97-01一、国际主义建筑源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运动从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有着典型和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包括了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是在20世纪形成的,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有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

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早在1927 年,美国建筑家飞利浦·约翰逊就注意到在德国斯图加特市近郊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这种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当时他称这种单纯、理性、冷漠、机械式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这是现代主义设计被称为国际主义的开端。

经过德国、荷兰、俄国的一批建筑家、设计师、艺术家的努力探索,现代主义设计在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舞台设计等等各个方面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趋于成熟的面貌。

但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现代注意运动在纳粹德国时期受到全面封杀,大部分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人物都在30 年代末年移民美国,因而把德国的这场运动带到美国来。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思潮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思潮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 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60 、70 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 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80 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 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的产生。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 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 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然而,泛意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很难确定 的文化术语。 事实上,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称为“后现代”,“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是 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 间段,基本上可以说,自70年代以后的各种各样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入后 现代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 计运动,无论从观念还是慈宁宫形式上,都是非常清晰的,而设计上的后 现代主义运动则已经从80年代末期开始式微了。正因为“后现代”这个时间 观念和“后现代主义”这个设计风格观念经常混淆,所以近来有一些理论家开 始采用“现代主义以后”(After Modernism)来取代“后现代”这个时间段术语。
50、60年代设计新面貌的产生
未成年青少年阶层的形成。这批青少年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出生的,这些人无论从家庭消费力、本身知识水平、对于传统价值的 淡漠感、对于新事物的喜爱等等方面,都显示出与他们的父母辈完全不 同的特点。为了适应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新的设计、新的产品、 新的文化形式都逐渐涌现。而美国物质文化和美国的大众通俗文化,是 非常对他们口味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众文化能够在西方兴盛一时的 主要原因之一 妇女经过战后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始逐渐取得经济独立,。她们需 要比较能够节省时间的家庭用品,也需要能够满足自己工作需求的用品, 战后的消费社会越来越多地倾向用毕即弃的产品,因而,在设计上针对 风格的短期规划、短期考虑比从前的长期考虑看来更加适合市场的需要。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从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两方面来对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进行比较战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以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和发展为特征的,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在设计风格上,都具有反装饰传统,形式简洁,注重功能,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在设计形式上,由于米斯•凡•德洛“少就是多”的观点影响, 在过分强调减少形式的同时,漠视了功能需要,而走向了不强调形式的形式主义道路,背离了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还存在着明显的本质差异,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特征,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目的仅仅体现在功能的追求和符合机器工业的现代设计形式美的创造,而在美国形成的国际主义中,商业化特征使设计成为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手段,功能与形式都成为市场竞争的可利用工具,为大众服务的目的也转化成为企业服务,为效益服务的附庸。

国际主义风格的两种表现国际主义风格是在美国兴起的并反过来又影响到欧洲国家。

它从建筑设计领域逐渐渗透到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之中,形成了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和德乌尔姆设计学院一一布劳恩______________ 公司的设计体系,并在60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评价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是国外近现代建筑史上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争议最多的一种风格流派。

它在总结了新建筑运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建筑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经济性。

2、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题,反对多余的装饰。

3、其中,以格罗披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以及奥图为代表。

国际主义的开端1958年,米斯•凡•德洛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 The Seagram Building ),与此同时,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帝( Gio Ponti )在米兰设计了佩莱利大厦(The Perelli Building ),这两栋建筑成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里程碑,为取得形式的单纯、简约,以致到了无视建筑功能要求的地步,使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至此让位于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摘要]国际主义设计不仅抛弃了任何传统的装饰形式,而且将包豪斯的理性主义设计精神推向极致,形成了功能至上、形式简洁单纯、无装饰、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设计风格,流行于世界各地。

其中以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为代表,它代表了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高成就,又标志着国际主义对现代设计宗旨的一种背离。

到最后,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地被国际主义给突破了。

这一时期的建筑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理想的一个转向。

[关键词]国际主义减少主义现代主义理想转折发展20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同时,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

这就是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首先在建筑上产生,欧洲以德国为中心,二战以后转到美国。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米斯•凡德罗在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因此,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具有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变成具有强烈美国资本主义特征的国际主义设计,本来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出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现在变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的国际主义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现代设计主义演变的国际设计主义
摘要:
二战前夕,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之下,一些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开始来到美国,由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好,现代主义设计开始结合美国富裕的经济进行了改变,慢慢的滋生出一种新的设计主义,那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国际设计主义,也称“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二战结束后的20年,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少则多”这一原来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功能化、大众化的手段,则成为了形式追求的中心。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虽然说国际设计主义是由现代设计主义所过渡而成。

但是由于其生长的环境变为了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本质开始发生了转变,由之前的为大众服务,服务穷人,追求理想主义的解决问题方式演变为代表资本主义的金钱与权利,以及少许霸权成分形式的风格。

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形式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功能也就开始慢慢的被忽视和淡漠掉了,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肺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当然后者未免有些极端,笔者认为,不管是现代设计主义还是国际设计主义,都是依附与实际情况而生存发展的,只是过于的形式化,让国际设计主义似乎开始丢弃掉了现代设计主义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现代平面设计关系
先让我们来谈谈现代平面设计。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

因为这个运动的中心形式是由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

因此,它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理性化特点。

对于当时正处在探索20世纪新形式的平面设计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立体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为影响各个欧美国家的国际运动。

它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征,这个特征在某些国家得到更加理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造成对平面设计结构的分析和组合,并且把这种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纵横的结合规律和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

这种探索,特别是在德国的世界最早和现代的设计教育中心——包豪斯设计学院中得到发扬光大,并体现在平面设计中。

因此,笔者可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超现实主义是欧洲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顾名思义,“超现实”是指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一种反美学的流
派。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上取得非常丰硕的成功。

这个运动应该说是从1917年阿波里奈尔提出“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开始了的。

契里科的作品最具有典型意义,他的绘画反映了他对意大利都灵的印象,反映的不是真实的都灵,而是梦中的这个文艺复兴加上工业化的都市——冷漠、严峻、人的失落、荒凉和非人情的隔膜,是知识分子在这个时候的惶恐心理状态的描绘。

他的作品揭示了一个人类存在的,但是从来秘而不宣的精神世界,震动了艺术界和文化界。

这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影响。

它揭示了人类的潜在意识方面,并且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这种思想,对于日后现代平面设计在观念上、创造性等方面的启迪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现代平面设计走向意识形态化的创作,使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更具备意念性和理性化。

综上所述,当现代艺术走上人类艺术舞台时,受其影响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流派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它们有的是世界性的,也有的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地区,而这些在现在,我们很难评估它们在设计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难推断其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笔者仍试图从几个方面概述受现代艺术影响的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发展趋向。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概述肯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能逐步地正确认识现在正在发生的这部分“历史”。

当然,在最后,艺术也罢,设计也罢,它们虽然在分离中各有所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便是通过视觉的魅力与精神显现,共同满足了人类的多样需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期望。

在看看国际平面设计主义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泥土限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

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肺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但客观的说,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

那么国际设计主义又是如何从现代设计主义中过渡的呢?
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是为穷人服务的。

但是当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到
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的社会阶层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刚刚经历过一战,穷人很多,而美国是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并不多。

所以他们原来的为穷人设计的那一套在这里没有了市场。

于是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国际主义设计,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么重要。

但是国际主义在这点上却完全颠覆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成为了形式至上的风格。

由于这种风格代表了大企业、政府、权利和现代化,所以,为了达到这种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甚至漠视了。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一战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探索性设计,寻求最适合的设计。

但是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完全抛弃了这一点,它是一种商业的设计。

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

现代主义追求的是经济的,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功能。

但是国际主义追求的却是它的经济效益。

他们不在乎花很多的钱来建造一个建筑,他们更加看重建筑本身日后能够带来的财富。

从本质来说,现代主义,或者国际主义设计的内核是几乎没有可能完全抛弃的。

现代主义设计采用新的工业材料,讲究造价低廉的经济目的,强调功能的基本要素,虽然在国际主义设计发展中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基本的原则是没有受到动摇的。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度非人格化、高度理性化的特点,对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商业社会来说更加具有容易吻合的特点。

以不变应万变的中立、中性特点,是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最好设计方式,无论建筑、家具、用品还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国际主义风格能够提供虽然单调、但是却非常有效的设计基础。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之后的任何运动,基本都满足对它们的修正,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一度先声夺人的设计运动,虽然大量运用装饰主义来达到光彩夺目的绚烂效果,但是,这个设计运动的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架构,只不过在建筑的外表或者产品的外表加上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

参考文献:
[1]20世纪风格与设计斯蒂务·贝利·菲利普·加纳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3]现代招贴艺术史朱国勤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4] 嗨播影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