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
9.李白的诗酒人生

但是入朝没多久才发现唐玄宗 找他来纯粹是娱乐的,要他没 事就写几首诗赞美一下太平 盛世,再夸夸杨贵妃有多漂亮。
清平调·其一 [ 唐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就让李白很郁闷,我是来帮 你治理国家的,结果你把我当 个吉祥物,加上李白的骄傲本 性以及对自己的迷之自信。
他到哪里都喜欢写游记,不是像 我们一样只会玩和拍照发朋友圈、 或者写到此一游。写得多了,就 思乡了,于是又成就了我们的千 古绝唱《静夜思》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游玩中的李白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当大 官,做大事。古代要当官做大事只有两种方 式:参加科举;被举荐(毛遂自荐或装高冷 隐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
借景抒怀表达想当大官,做大事实在太难了。
行路难
【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 钱。(羞 通: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一说: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实际上,李白本打算耗尽一生 的时光来完成建功立业、安邦 定国的梦想,可结果呢? (盛唐吉祥物、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他的人生和他的诗都充满了矛盾, 洒脱之下掩藏的是他郁郁不得志的 落寞和不甘。
无论如何,他留下的一篇篇千古名篇, 已足以使他成为千古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 的一颗明星
从古到今,中国文坛群星闪耀, 但是李白是独一无二的,他以飘逸洒 脱的风格独成一派,被称为诗仙,自 称酒中仙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7年第17期李白这颗诗星灿烂了一千多年了,他的“诗迷”们也追了一千多年。
李白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诗。
我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饭菜。
李白仰天长笑。
与李白饮酒,不能不提起诗;与李白论诗,不能不说起酒。
因为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作诗的源泉与动力。
酒杯一端,文思如泉,一口下肚,运笔如神。
在李白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
李白年轻时也曾想弄个官做,他的知音贺知章推荐他当了大唐皇帝的秘书,于是他可以经常见到皇帝李隆基,也经常能喝到皇帝赏的酒,有时还有洋酒,这让李白觉得当官的感觉还是挺美妙的。
一次,李隆基和杨玉环想听几曲新歌,让李白写,没想到李白喝多了,高力士往他的脸上喷了好几碗水才把他弄醒。
李白晕晕乎乎地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杨贵妃直夸李白实在太有才了!然而事后,李白却后悔得直吐血,他说那是他喝得最失败的一次酒。
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日子久了,李白反而觉得不舒坦了,他竟让李隆基的红人高力士给他脱靴,弄得高力士很不高兴,就在李隆基跟前说李白的坏话,李白干脆辞去工作,当上了自由撰稿人。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让李白逍遥、惬意。
但他不愿做“隐者”,而要做“饮者”,“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虽然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可我却看不到李白的消沉萎靡。
也许正是因为酒,才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伤,伤而不废。
正是因为酒,让李白忘却了人间的烦恼;正是酒,使李白活得潇洒,活得从容。
李白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有人同饮,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出了万丈豪情;无人对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出了浪漫飘逸。
得意时,他必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时,他抽刀断水,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不仅爱饮酒,还爱看月亮,这不知是他何时养成的习惯。
月白风清,与李白相对而坐,温一壶月光下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

酒的典故李白斗酒百篇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一位酒中仙人—李白.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一斗酒能写百首诗一斗算十升,二十瓶,也就是一瓶酒换来五首诗,这应该是很高的产量了.文人无行,狂放不羁,这就是李白.每饮必醉,大醉不起,这就是李白.长安的酒店,常常要给他免费开房,习以为常. 其实这还是酒店求之不得的事呢,因为李白被奉为”酒店神”,用”太白遗风”的酒幌子招徕顾客.李白醉了酒,纵然有天子召见,他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百呼不应,久唤不醒,还要说:”我乃酒中仙人,管他天子不天子!”这件事并非写实,但合情合理,道出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的李白,藐视封建王权,傲骨面对人间,神采奕奕,可钦可敬.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百七十首,占16%,恰恰和当时酒的度数差不多. 在唐朝,蒸馏技术刚刚开始,酒的度数相当于现在的葡萄酒.对李白,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斗酒百篇”,留下了一个成语,可是这个成语除了用给李白,还有哪个第二人?我还真想不出了.白衣送酒夏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
九为阳数,月日相并,两九相逢,故为重九,或称重阳。
斗酒诗百篇重点

蜀中漫游
他的家庭可能是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 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 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 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 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 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 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 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 有重要影响,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李白墓园
采石矶畔太白楼
采石矶畔太白楼
唐 李白墓
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但以 游梁宋为最久。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天宝 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 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 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鞲 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 上鹰”,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 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见高适,这三 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 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 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随 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现 等地。李白和杜甫更结下了深厚的 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 友谊。 强烈,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
宋之悌》)
末年流离
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 得放还。他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 来于金陵、宣城间。上元二年(761),李白六 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 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 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 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 改葬青山。和杜甫一样,在安史之乱期间, 李白诗歌的特征,也是爱国主义精神。
古诗词中描写斗酒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斗酒的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古诗词中50条描写斗酒的诗句,供大家欣赏阅读。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杜牧《街西长句》▶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杜甫《寄岑嘉州》▶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李颀《春送从叔游襄阳》▶寂寞西湖三尺墓,谁携斗酒一浇之。
——刘克庄《答汤升伯因悼紫芝》▶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汪元量《忆秦娥·水悠悠》▶斗酒适酤至,烹鸡漉韭菹。
——方回《久晴十月二十四日五日连雨程以忠来同饮》▶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陶渊明《杂诗》▶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卓文君《白头吟》▶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李白《悲歌行》▶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李白《古风其五十九·恻恻泣路岐》▶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岑参《送杨子》▶呼斗酒,同君酌。
——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
——唐寅《落花诗》▶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
——唐寅《落花诗》▶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须忆今日斗酒别。
慎忽富贵忘我为。
——王维《送李睢阳》▶今朝会荆峦,斗酒相宴喜。
——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十千斗酒不知贵,半醉留宾邀尽欢。
上下五千年中的李白斗酒诗白篇的概括20个字

上下五千年中的李白斗酒诗白篇的概括20个字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先后沦入乱军之手,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逃难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马抵抗叛军南下.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出神入化.他还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击黑暗政治的诗.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经过他的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风格、瑰丽绚烂的色彩.他被认为是自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简介

为了一睹偶像风采,魏颢千里追寻,打听到李白在哪
里,他就追到哪里。从王屋山出发,一路追到浙江天台 山,可惜每次都是他刚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经走了。魏 颢跋涉三千里,历经半年,才终于在广陵,也就是今天 的江苏扬州与李白相遇了,并激动地奉上他四十八韵的 长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 如此千里追随,其疯狂程度比之于今日追星有过之而无 不及。无怪乎李白大为感动,与这个年轻人结为忘年交。 李白说魏颢爱古好游、超凡出世,预言以后他必著大名 于天下,并对魏颢说:“你以后发达了,千万不要忘了 老夫我,还有我的孩子明月奴呀。”事实是后来魏颢果 然考中了进士。当时李白还托付魏颢把自己的诗文编成 集子。在魏颢返还王屋山时,李白写了一百二十韵的长 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以赠别。
一、701—725 读书任侠时期 25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 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 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 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 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 ,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 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
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 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 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
齐越节稿件《醉者太白》

《醉者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降祥瑞他飘临盛唐,时至今日,沧海桑田,他对酒的情怀,对青山绿水的痴迷,酝酿成了千年不朽的诗词,在岁月的更迭中源远流长。
欢愉兮,兴哉!我生于这亘古未有的盛唐王朝。
酒、乐、诗、风……让我迷醉其中。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去无云中迹,缅彼鹤上仙。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只有在这曲水流觞之中,才能有这种冲霄凌云的豪情……醉眼看人生,人生才有了诗意;朦胧看世界,世界才显得纯清!看来,我应该是醉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浩瀚的疆土,留下了多少诗人的思绪;繁华的国都,又有多少无言的悲泣。
饮酒、做诗,谈古论今,游走四方……是处江湖之远?是居庙堂之高?总免不了的,是那份侠骨柔情。
纵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独得醉中趣,不为醒者传。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醉了,滚滚红尘阅尽千古风流事,然余只知青梅煮酒放浪形骸。
此谓人生之意。
快哉!快哉!安史之乱,改变了他的命运,最终挫败了他的仕途之路。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未改他的高傲品格。
倘若一定要在他身上找到一点儿变化,也无非是多了几许感时伤怀罢了。
国忠兄,林甫兄……拿酒来!我还没有醉……你们享尽世间的繁华,而我却只能把酒临风,痴醉于世间罢了。
可不醉又能怎样?“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庙堂之上结党营私,荼毒黎庶,卖官鬻爵,中饱私囊,霍乱朝廷。
四野夷狄,纷繁扰攘……哪一个不是盼着我们的李唐江山改朝换代呀!虽说“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人之臣,咱也得明白个“君为臣纲”!醉喽!我有属于我的欢乐,而你们却一无所有。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我醉了,我醉了,醉的心甘情愿!隐的最高境界是在于市井。
乱世之中,独正其身。
能陪伴他的只有那夜色中的宁静,能正真懂得他的也只有那青天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