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维度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体艺术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217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体艺术孔莹莹(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000)摘要:中国当代艺术系统中的艺术形式多样而丰富,而艺术的发展又与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以新媒体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探讨新媒体艺术的独特属性和艺术观念,并试图解析新媒体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技术;当代艺术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下,科技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不仅发展速度迅猛,而且成果斐然。
近几年,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全新领域,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也包括艺术。
技术与艺术在这一时期互相交融、充分结合,其深度和广度使得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变得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科技与艺术互相影响与吸收,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方面体现在与新技术、新媒介相伴相生的新的艺术类型,如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上,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使传统艺术的传播、接受等生存状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由此衍生出来的新媒体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技术的催生下成为当代艺术里一支重要的队伍,并在技术的推动和艺术家们的创作努力下,逐渐派生出一些独特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些独特风格。
一、新媒体艺术特点如果说新媒体艺术是寄生于技术发展的一种艺术流派,那么它除了艺术的普遍基本特征以外,还打上了技术的烙印,贴上了“新”媒体的标签。
在高新科技的加持下,这种艺术形式改变了艺术家们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同时也扩大了艺术传播范围,丰富了艺术交流的途径。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处于当代艺术系统中的新媒体艺术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灵活自由新媒体艺术系统中的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更加自由灵活的形式,源自它对于传统化的媒介约束限制的摆脱。
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

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生活已经与我们几十年前有了极大的不同。
这种变化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在文学活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改变1.大量应用维度化叙事方式维度化叙事方式,就是将书本、音乐、电影、动漫等文化形式汇聚在一起,通过文字、音频、视频三维嵌套交织的形式创作出来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进一步沉浸在作品丰富的叙事世界中,感受到更为全面细致的阅读听觉体验。
2.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以其快速、低门槛的特点迅速发展起来,给予更多努力创作而难以进入传统文学殿堂的作者展现自己的机会。
网络文学不仅拓宽了作品的受众,更加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许多特色,叙事方式也愈加生动多样。
3.探究多元化的文学形式相较于传统文学的单一形式,新媒体时代下文学的叙事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化。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创造出交互式的叙事方式,读者可以通过触摸、声音、视觉等多种方式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对传统文学产生的影响1.丰富化的叙事方式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能够满足读者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让读者在叙事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享受。
2.促进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合作传统文学和新媒体技术的跨界合作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学得到新的生命力和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同时国内优秀文学内容也可能与国外优秀的新媒体技术结合进一步拓宽国外传达和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从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3.推动文学发展,深入挖掘文学价值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叙事方式创新所追求的是更为丰富、多元和多维度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不仅从叙事形式的角度创新,而且可能激发出作品更加深刻、鲜明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二维设计体现新媒体的视觉维度

二维设计体现新媒体的视觉维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新媒体的视觉维度也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二维设计中,如何体现新媒体的视觉维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媒体的视觉维度。
新媒体的视觉维度指的是在数字化媒介中,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二维设计中,视觉元素包括颜色、字体、图形、排版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
在新媒体的视觉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喜庆,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黄色代表活力和温暖等。
在二维设计中,适当运用色彩可以起到很好的情感表达作用。
同时,色彩的搭配也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对比度和互补性,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字体的运用也是新媒体视觉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适的字体可以使得内容更加易读易懂,并且能够凸显出信息的重点。
在二维设计中,不同的字体也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比如,宋体和黑体是比较正式的字体,适用于新闻报道和官方文件;而楷体和草书字则更适合于艺术类作品和文艺风格的设计。
图形的运用也是新媒体视觉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在二维设计中,图形的运用也需要考虑到其和其他元素的关系,以及尺寸和比例的合理性。
同时,图形的风格也需要和整个设计的风格相协调,以达到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排版也是新媒体视觉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适的排版可以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读,并且能够凸显出信息的重点。
在二维设计中,排版的运用需要考虑到信息的层次关系以及字体大小和颜色的搭配。
同时,合适的布局也可以让整个设计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
新媒体的视觉维度在二维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视觉元素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
因此,在二维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字体、图形和排版等元素,可以让设计更加生动、美观和易于阅读。
新媒体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新媒体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新媒体艺术(又称虚拟影像艺术)是一种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浪潮中诞生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旨在创造具有艺术特征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程序,将艺术表现形式从传统的视觉技术转向了多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数字技术和网络空间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视频、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手段,来表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形态。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们将实体艺术与虚拟艺术、传统的实物文化与数字文化结合起来,使艺术家及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及体验来欣赏艺术、体会艺术,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了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感受不到的艺术审美体验。
让我们来看看几件新媒体艺术作品:1.《多彩维特》,这是一件由美国艺术家萨米库姆斯基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采用了结合传统媒介艺术和数字技术的艺术表现方式,将多种图像技术和视频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2.《360度隧道》,这是一件由英国艺术家理查德科德希尔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这件艺术作品结合了多媒体视觉技术、声音技术和交互技术,通过视觉和声音演绎出一个多维度的360度隧道体验空间,实现了看不见、听不到、感受不到的艺术审美体验。
3.《集束》,这是一件由加拿大艺术家斯科特莱登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强调的是一种即时的交互性,结合了虚拟艺术和科技,使观众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探索艺术作品的核心内涵,发现它背后隐藏的抽象意象、深层含义和精神层次等。
以上就是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欣赏及其分析,新媒体艺术作品结合了视觉艺术、文字艺术、声音艺术、交互艺术等,形成一种新的多维度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家和观众可以欣赏到它独特的美学和意象,体会它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也带给观众一种新的对艺术的认识。
新媒体艺术是科技艺术逐渐融合的产物,它打破了艺术传统,在新的技术设备和网络空间中实现艺术本质的突破,将传统的视觉技术和数字技术融合起来,以新的艺术形式走出传统的框架,具备多种视觉和感官诠释能力,并呈现出富有活力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将观众的艺术观念带入到当前的媒体环境当中,激发媒体文化的活力。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新媒体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形式,不断拓展着艺术的边界和维度。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体验方式,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手段。
新媒体艺术,简单来说,是指那些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和展示的艺术形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新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沉浸感和跨媒介性。
它不再局限于静态的画面或单一的感官体验,而是能够调动观众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构建和解读中来。
从技术维度来看,新媒体艺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的成果。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新媒体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 VR 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一个虚拟的艺术空间,与作品中的元素进行互动;利用 AR 技术,艺术家可以将虚拟的图像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创造出奇幻而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艺术能够突破现实的限制,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令人惊叹的艺术体验。
互动性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维度。
传统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单方面的表达,观众只能被动地欣赏和接受。
而新媒体艺术则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的行为、选择和反应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呈现和发展。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乐趣,也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例如,一些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会根据观众的动作、声音或触摸产生不同的变化和反馈,让每一次的观赏都成为一次独特的体验。
在空间维度上,新媒体艺术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廊、博物馆等实体空间,而是可以在网络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等各种场所中展示和传播。
网络平台为新媒体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展示空间,艺术家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将作品分享给全球的观众。
同时,新媒体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广场等公共空间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新媒体艺术概论

新媒体艺术概论新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以数字媒体为媒介,将传统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
通过计算机与观众之间的交互,艺术家可以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虚拟现实眼镜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改变作品的形态和内容,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种互动形式使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艺术作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媒体性。
新媒体艺术往往利用了多种媒体形式,如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将不同的媒介进行融合和交叉。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艺术家表达的自由度,也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新媒体艺术还注重跨界合作。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经常需要与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专业领域的人员合作。
他们共同研究和开发科技工具,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跨界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新媒体艺术在传播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凭借互联网的普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与更广大的观众群体进行互动和分享。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艺术网站和艺术活动等渠道,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艺术的魅力。
总体来说,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动、多媒体和跨界合作等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新媒体艺术无疑是当今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为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新媒体艺术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在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中提供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
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
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历史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
只有这样,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在整个20世纪,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辛迪·谢曼的假和杰夫·沃尔的伪“真实”等等。
在录像艺术中,艺术家们结合电视的创造出和大众电视节目的不同的“艺术性电视节目”,从而出现了白南准的“电视电子画”“延长电影”等等。
发展图像的结合给人抽象的印象,它包含一种能创造任何可能性的文化,掩盖在这种文化之下的是成熟的知识。
就像摄影术和电影胶片是上个世纪之交的重大视觉技术发展一样,数码技术是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视觉技术发展。
同样,它也必然会影响到视觉艺术的发展。
拼贴和传统的暗房工艺中的多次曝光和多底合成,在技术上己被更方便也更强大的数码影像所替代。
数码处理是图形的拼盘,它比起手工时代的暗房*作在技术上更圆熟完美。
摄影的力量来自人们对其客观性的信任(尽管事实上他的客观性是可疑的),幻想世界式的数码蒙太奇在因为其貌似客观而获得信任的同时,埋下了无数的机关,吸引了长久和反复的凝视,客观形象摇摇欲坠的危机感带来了真假之间强大的张力。
漫谈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变革与影响

36CHINA PACKAGING INDUSTRY当今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新型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并结合艺术文化资源,以崭新的一页展现在国际舞台。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也日新月异,而新媒体艺术作为数字技术结合艺术的一种新“物种”,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整个传统艺术体系的根本,甚至产生了很多应用性很强的新专业,涉及到了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网络广告、多媒体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智能创意、虚拟仿真等领域,而新媒体艺术中的数字技术则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如虚拟技术、交互技术、云计算、触控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在推进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新媒体艺术中数字技术分析数字技术主要研究的是数字媒体中信息获取、处理、储存、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与新系统。
因此,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字输入输出、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传播、数字管理与安全技术等。
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新媒体艺术形式,以现有的数字技术产生了诸如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报纸、触摸媒体、桌面软件、互联网站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的媒体,新媒体则更加地展现出了其重要性。
2 新媒体艺术中数字技术类型新媒体艺术中的数字技术繁多,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各类数字技术也是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展现出了新媒体艺术的神奇之处,以下我们全面了解下新媒体艺术中的数字技术种类以及相关概念。
2.1 虚拟技术新媒体艺术融合的特点实现了表现语境的变化,所谓多媒融合就是将多媒体艺术元素图形图像、文字数据、音乐声音、视频影像等有机整合,混合产生出的新意义上的融合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表达了未来虚拟技术的大趋势,虚拟现实技术分为“真三维”与“假三维”技术。
“真三维”技术是通过对真实的场景进行数字化,按照真实比例、尺寸数字建模,数字虚拟物体播放流畅、清晰度高、现场感强,可以上下左右,拉近放远观察,通过播放音乐、虚拟人物解说、多媒体手法为一体的三维全景虚拟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
02 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的核心特征
第二节 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核心特征
• 互动也被称作“第五维度”,而互动性则成为新媒体艺术集群最为核心的特征,正因如 此新媒体艺术也被称为互动艺术。互动艺术改变了传统的“禁止触摸”的艺术世界,而 邀请观众成为参与者共同完成作品。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四、新媒体艺术创造现场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新媒体艺术是从对光的觉醒中开始的。激光艺术、录像艺术重新思考光与空间、光与影 像的关系,也与声音和其他媒质结合运用。新媒体艺术提供了每一种材料发挥新的物性 的机会,也实验着材料变为媒体的可能,并反过来挑战已有大众媒体的权力话语。
一、数字影像消解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美国的南希·波森是最早利用电脑对 人像进行变形处理的艺术 家。右下图这个有些模糊的面孔是右上五位著名的银幕女明 星的“合体”。
• 南希·波森实际上挑战了银幕的美丽形象,并提出了这些美丽 的女子还有可能是罪犯,因为这种面无表情的黑白正面像很 容易让人联想到通缉犯的照片。巧合的是,南希·波森对于这 种数字变形(morphing)的贡献真的启发了刑侦系统,警察局 也借鉴了这种方法模拟出犯罪嫌疑人或需要寻找的失踪人士 形象。
•
三、三维影像实现虚拟维度
• 威廉·莱瑟姆(William Latham)应用计算机 技术创造了可控的三维模型,其作品《形式 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Forms)显示了 一种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形式的不断转化:从一 团鸡蛋形的云旋转到海星样貌再到变换为手 掌。
• 按照莱瑟姆的说法,他们发展了一种可称作 “变异体”(Mutator)的新的艺术进化程序, 这个程序使艺术家具有了获得或摧毁某种形 态的决定权。艺术家试图通过这种有机的程 序控制原本应该由自然决定的维度,从而在 形态上塑造数百万种新的“雕塑”。
• 早在传真艺术时期,艺术家们就开始借助传真机进行艺术创作的“接龙游戏”。20世纪 60年代开始,传真艺术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联系在一起。
• 不同地点的人们可以共同参与完成一件作品,网络的发展给予了远距离传输和共同创作 的新的可能性。在网络上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被观看甚至修改。 这种跨越时空维度的自由性大大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手段。
三、三维影像实现虚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三维影像的技术发展为数字虚拟维度的真正建立奠定了基础。汤姆·迪·维特(Tom De Witt)通过计算机的处理程序事先构建三维绘图坐标和表现三维物体,而后参与的观众 便通过操纵控制图像的衍生。对于维特而言,计算机艺术重要的特征是它的“非物质 性”(non-materiality), 即抽象规则系统或数据库。数字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终于可以 出现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并且可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控制。
一、数字影像消解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冰岛女艺术家瑞贝卡·库尔丽芙(Rebekka Guðleif)用数字摄影展现了“克隆”自己 的可能性,她把不同时期的自己拍摄下来,在特定的情景中安排她们(不同时期的自己) 的关系,她们时而相互凝视、时而互斟互酌,或一起捡拾 / 掩埋自己的童年记忆。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不同时期的艺术家都在敏锐地探知新的媒体、技术,从广播、传真、 电视的远程传输 中寻找艺术的介入方式。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成为最为有力的传输手段,跨越 时空,不仅联络了世界各地的观众,也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联系起来,新媒体艺术更加 凸显出集群的创作活力和生机。
• 每个小组通过一个电子网络参与,而每天产生的一个新的文本片段被不断输入计算机的 终端,事件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不固定的,它体现了艺术家们希望突破固定的维度将创作 呈现为一种更自由的过程本身。
• 这个项目的升级版 LPDT3 旨在用计算机搭建一个“巴别塔”,这个在《圣经》中象征 人们建立沟通的形象,成为新媒体艺术时期对跨越时空传输的召唤。
• 最有代表性的是荷兰艺术家琼·亨斯科克 (Joan Heemskerk)和比利时艺术家德克·佩斯 曼(Dirk Paesman),他们合作创建了有趣的网站 。这个在 1995 年建立的艺术网站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数字信息的传输和维度的建构。这个网 站的首页是一些看起来没有意义的数字、符号和字母。但是,这个网站可以通过另一个 奇异的“窗口”得以解读。如果用鼠标右键单击这个页面的“查看源代码”(View Page Source)这一功能,一个隐藏的图像通过编码得以呈现, 这个如同核弹头的图像 会让人们想到早期的“反战”主题传真艺术。网络艺术家先锋把真正的主题隐藏在页面 背后,用代码呈现出来。这个隐藏的核弹头图像或许是一种提示,让人们永远对新的技 术保持清醒。
• 让 - 皮埃尔·伊瓦拉尔(Jean-Pierre Yvaral)的《合成蒙娜丽莎》Synthesized Monna Lisa)和美国艺术家施瓦兹的《蒙娜丽莎 / 达·芬奇》都以数字影像重构蒙娜丽莎,用更为 新的空间方式处理蒙娜丽莎这一经典的立体形象。
• 数字艺术家的维度实验不仅挑战传统经典绘画形象,也颠覆大银幕的明 星形象,通过对 明星形象的数字混合和变形,产生一种奇异的效果——既熟 悉又陌生。
第三章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
如果说新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那么它不是孤立 的艺术现象,而是蓬勃的艺术集群。新媒体艺术登上舞台的 20 世纪60年代,正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风云之 际。多元性、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新媒体艺术 那里以多维度呈现,并突出地表现为打破艺术领域间的壁垒, 建立新的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互动性。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维度
• “神奇的营救”:在一个封锁得天衣无缝的监狱内,按理说“囚犯”无论怎样移 动都逃脱不了为他设下的“圈禁”。但是,这个“囚犯”就忽然消失了,狱吏们 惊讶于这个人神秘的消失却不得其解。
• 对这个故事的解释是“囚犯”和“监狱”都存在于二维世界的平面王国,神秘的 营救者来自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来说难于登天的“越狱”,对三维世界的人来 说却是易如反掌。只要三维世界的“营救者”轻轻一拉,二维中的“囚犯”就能 “神秘”地消失了。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罗伊·阿斯克特(Roy Ascott)利用计算机的记忆空间超越了面对面的束缚。他运用远程传 输媒体和互动参与计划《文本的愉悦》(La Plissure du Texte,LPDT)发出号召,希望 通过在全世界招募艺术家小组即“分散的作者”来共同进行文本创作。
• 美国艺术家杜安娜·波尔卡(Duane Pulka)通过程序控制物体之间形象的转换,允许物体 在一种假定的万有引力场内进行运动。这种虚拟引力区别于现实世界中的万有引力,阻 力和重力可以被强调和消除。
一、数字影像消解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有一些作品着重强调空间维度上的思考。例如,一些作品表现了同一形象通过数字技术 以不同的姿态或空间中不同的角度进行合成。这是立体主义打破传统维度的观念在数字 世界中的延伸。
第三章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
01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呈现了新的艺术形态对于社会变革的敏感和勇气。这集中体 现在新媒体艺术很难局限在单一艺术形式中考察,激光艺术、 录像艺术、计算机 艺术、互动艺术、网络艺术,乃至融合行为艺术、环境和生命艺术等多维度的形 式不仅仅是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实验,更是对多元社会问题的触碰和反应。
• 在数字世界中,数字的字节、像素创造了一种独立于现实的新的“真实”,并自成体系。 因此早期计算机的绘画、数字摄影的创作很乐于呈现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因为数 字影像易于复制、合成的优势给超现实主义提供了极大的表现空间。现实世界中的维度 规律,如重力、阻力被数字艺术家质疑,并且这样的质疑体现在了作品中。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二、远程传输超越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网络浏览器还没有普及之前,先锋的网络艺术家已经发 现了网络的力量,也意识到它将带给艺术新的展示和合作机会。
• 艺术的不断突破和探索往往是在有限的维度之中,提供新的维度可能和新的体验。 举例来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传统架上绘画就在二维层面上提供三维空间的幻象, 然而这个幻象的确在透视法、解剖发展的条件下更逼近三维空间的体验。
一、数字影像消解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法国建筑师兼评论家保罗 ‧ 维希留(Paul Virilio)曾说:“我们进入了一个非一元的世界, 我们拥有两种真实,‘现实’和‘视觉真实’。这不是简单的模拟或是替代,它已经超 越了立体主义所展现的线性的时间空间,而是用另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一种新的时 间空间。”
一、数字影像消解传统维度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维度特征
• 结合数字技术在录像装置中的运用,艺术家们尝试了更多影像分割实体空间的方法。在 时间维度表达上,也有了更大的弹性,发展出画中画、多层叠画等创造的时间维度,重 叠交叉的影像和展示手段丰富了传统录像艺术的维度语言。艺术家们在录像装置中使用 了多重显示器,立体的录像空间和多屏幕播映产生新的视听维度感受。这是一种不同于 数字摄影的立体拼贴,它 建立了一种相互观照的新的语言。录像艺术拓展了显示器、 屏幕的原有维度,影像在屏幕之间跳跃、穿行、营造新的时空位置关系。
二、互动艺术的现场性
第二节 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核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