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8.1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比较引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才华横溢、作品丰富,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李白和杜甫都是诗坛的巨人,他们的诗人形象和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以李白和杜甫的诗人形象及创作风格为比较对象,探讨他们的异同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人形象李白是唐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人形象是一个浪漫、奔放、追求自由的形象。
他是一个喜欢独饮美酒、游历山水的诗仙,行走江湖,与世无争。
他的诗作充满了无限的豪情壮丽,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人形象经常以一个倜傥的旅人出现,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豪情壮丽的抒发。
杜甫的诗人形象相比之下,杜甫的诗人形象则更加沉重、严肃、深思熟虑。
杜甫被誉为“诗史上的国民诗人”,他的作品关注社会政治,抒发对社会阶层的关切和批判,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为国家忧患的情怀。
杜甫常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形象出现,他的作品深入触及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代的担忧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创作风格比较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的诗作风格奔放豪放、清新自然。
他的诗行通常长而且自由,运用了很多比喻、形象和修辞手法。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自由舒展的姿态。
他的诗作常以欢乐、豪情壮丽的笔调出现,以表达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杜甫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杜甫的创作风格更为深沉、内敛。
他善于运用典故、修辞手法,他的作品节奏感明显,行云流水,往往笔调凝重。
他的作品经常以社会现实和时事为切入点,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主题比较李白的诗作主题更多地关注于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追求。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杜甫与李白》PPT课件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杜诗的艺术风格
1.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生平——浪迹天涯; 身世——大起大落; 性格——尚武轻儒,豪迈不拘,慷慨自负,仗义疏财。 “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竟西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杜甫与李白
- .
一、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充满了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一)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
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李白《感兴》其五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和任侠中度过的。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崔宗之《赠李十二白》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30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浅论唐代两大诗人:李白与杜甫

浅论唐代两大诗人:李白与杜甫浅论唐代两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唐代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文化的荣,同时,政治比较开明,各种思想也兼容并存。
这些都形成了唐诗发展的基础。
加之唐代以科举取仕,诗赋是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
文人学子都以此为进身之阶,求取功名而得登入仕途,因而更加促进诗歌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唐诗创作盛况空前,异彩纷呈,而成为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唐代诗人辈出,有重大成就者多逾百人。
学习唐诗,就不能不深切关注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他们是唐代诗坛上突出的两颗灿烂明星。
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是自唐代以来一千多年文人和诗人景仰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我试图以个人浅陋的理解,对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倾向和作品风格,作不成熟的探讨。
(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
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荣,杰出的诗人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
而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能不首推李白与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最高成就者,而杜甫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是双峰对峙而又相辅相成。
先说李白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杰出者,被尊为“诗仙”。
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蔑视和抨击;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却又无法与腐朽势力及利欲之徒同流合污。
李白的长篇诗作,大都是气势,想象丰富,豪情满怀,一气呵成。
如《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北风行》和多首《古风》……都是“下笔如有神”的惊世巨作。
李白的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都十分精辟有力,在其诗作中比比皆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许多诗句,豪气干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许多作品真情流露,如《赠汪伦》、《赠孟浩然》等等赠别之作,感人至深。
李白和杜甫:两位卓越的诗人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两位卓越的诗人之比较介绍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对比和评述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生平背景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出生在吉州(今江西九江市),精通诗、书、礼、乐等领域,被誉为“诗仙”。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末期的伟大文学家。
他生于河南巩县(今属河南荥阳市),早年游历四方,深受社会动荡与民间苦难的影响。
作品风格对比李白•多情豪放:李白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奔放、热情、豪放和无拘无束的个性。
他写景描写宏大壮丽,但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唯美浪漫:李白喜欢描绘仙境和神话传说,常以饮酒、游乐和追求自由为题材,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作品。
•艺术张力:李白的诗歌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知行合一:杜甫在诗中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和政治局势的关注,并将之融入到自己实际生活经历的感悟中。
•抒发忧愤:杜甫笔下的诗歌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生活困苦、身受战乱之苦、民众疾苦等深刻情感。
•笔触细腻:杜甫善于用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的细致描写来塑造形象,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
影响与评价李白•文艺复兴:李白倡导的豪放派诗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流派创立:他自成一派,被誉为“李白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赞誉评价:被尊称为“诗仙”、“诗神”,被许多后世文人推崇和崇拜。
杜甫•社会触角:杜甫深入社会底层,关注贫苦人民的疾苦和社会问题,以正义与同情心感染了众多读者。
•学术推崇:他主张反对空谈浅薄之学,注重实践与思辨相结合,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
•文化典范:被尊奉为唐代最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李白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诗人被尊为诗史,李白诗人杜甫诗人合称为李杜。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和杜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篇1李白诗人(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诗人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诗人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诗人一人。
李白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诗人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人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诗人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人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诗人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人.的巨大影响。
杜甫诗人(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 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介绍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擅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被 历代文人称为“诗仙”,诗风豪放飘逸。他的诗 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 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 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 清新自然,余味无穷。
其间显而晦,晦而显,至“失向来之烟霞”极而 与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笔力,亦不能发此。
—— 元代范德机
2.用以下句式描绘其中一幅画面,并概括意境特点。 看看哪一小组描绘得最好。
请用“山中有____,此画景象____(意境)”的句式来 回答。
月夜度湖(景象幽静) 山之日景(壮美雄奇) 山之夜景(神奇迷离) 洞天仙境(富丽盛大)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
梦游: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真 的做了梦。
吟:诗体名,歌行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 慨叹之意,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 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李白另有《梁甫吟》;孟 郊有《游子吟》、《寒地百姓吟》
留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歌,送 给将要离别的朋友(七言古诗,“歌行体”)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运用夸张、陪衬等手法突出天 姥山的高大雄伟,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强烈愿望。
神秘美好 高大雄伟
表达向往之情(夸张、对比、衬托)
第二段:游梦中之境
1. 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请按顺序一一命名。
月夜度湖(淡) 山之日景(显)
山之夜景(晦) 洞天仙境(显)
“梦吴越”以下,梦之源也;次诸节,梦之波澜。
《杜甫与李白》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他的作品具 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人在文化上的贡献对比
03
在艺术手法上,李白更注重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表达,而杜甫则更注重诗歌的思 想内涵和表现力。然而,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宝 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与李白的艺术
05
成就评价
杜甫的艺术成就评价
01
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精深博大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
二人诗歌风格对比
题材与风格
形式与技巧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在题材和风格上有 着显著差异。杜甫关注现实生活,作 品以沉郁厚重著称;李白则更注重个 体的情感表达,作品充满浪漫与激情 。
在诗歌形式和技巧上,杜甫强调严谨 的格律和精湛的技巧,而李白则更加 自由奔放,不拘一格。这种差异也体 现在他们对意象的运用上,杜甫注重 细节描绘,李白则更善于运用夸张和 象征手法。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
02
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
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关注社会、政治、军事等议题, 作品常常呈现出沉郁、厚重的风 格,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民
疾苦的深刻关注。
严谨的格律
杜甫精通诗歌的格律,他的作品 在形式上严谨、规范,体现了高
超的技巧和艺术水平。
深沉的思想
杜甫的诗歌富含哲理和深刻的思 想,他善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或人物来表达对生活、社会、人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范文800字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范文800字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与杜甫》读后感范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1初见这本书,以为是老大哥和小迷弟之间的绝世情怀,没想到却带我走进了当时那个社会下传奇二人组令人心寒的事件。
李白依旧是那位卓尔不群的谪仙人,杜甫仍然是那个踏青大地游走河山的爱国少年,只是,他们二人均在世俗的摧折下多了几分悲哀和孤独、更令后人惋惜和心痛。
李白两次进长安,第一次本想做官干大事,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被皇上在宴会上传诏作诗以此来取悦皇上,终因得罪高官贵族而被“赐金放还”。
第二次进京作了翰林,成为他一生最华丽的乐章。
相反,杜甫到长安却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痛苦,考试时遇到考官李甫林下令不录取一人,后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经济也愈发困难,只能在贵族府邸中陪他们饮酒赋诗维持生计。
同时,他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一天天加深。
杜甫硬生生地从少年磨成了“老杜”、也愈发接近百姓的心,这样忧国居民的他,更令人心疼。
再来说说李白和杜甫的相遇。
杜甫第一次遇见李白是在李白被“赐金放还”那段时光,杜甫作为李白的粉丝一直陪他游山玩水、求道炼丹,对李白疯狂崇拜。
那一年成了二人心中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三次见面后,两人结束了“放荡齐赵章、表马颇清狂”的日子,一转身,便是一辈子的未曾相见……从后代角度来看,世人调侃最多的是杜甫写了二十首涉及李白的诗,而李白被证实只有两首给杜甫。
最令人悲哀的是,连一个小小的官员李白都可以为人家写一首《赠汪伦》,真一股心酸涌来。
在杜甫的天空中,李白是唯一闪耀的星,而李白的'天空里,群星灿烂浩若烟海……最后,李白身亡,杜甫过了很久,才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他长叹一声,半晌未醒,数年后,五天未吃东西的杜甫在县令的招待下暴饮暴饮、活活把自己撑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行路难三首(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他用了朱买臣的典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 亦辞家西入秦。”朱买臣是汉武帝时候的一个 大臣,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妻子看不起他, 最后离开了他,但是后来这个朱买臣做了会稽 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绍兴市市长。诗中这个 “会稽愚妇”也许指的就是那个刘氏,那个女 子看李白一天到晚在外头漫游,钱也拿不回来 多少,官也没做上去,可能是看不起他。
情圣杜甫
友情: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
• 杜甫《寄题江外草堂》云:“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 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李白《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桌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 第一,接受儒家人生价值 观念。 • 第二,接受儒家仁政、民 本思想。 • 第三,接受儒家人道主义 思想。
仁者情怀
• 过津口: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物微 限通寒,恻隐仁者心。 • 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 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 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 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 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二、太白醉草吓蛮书
传说,李白在辞亲远游中遇到蛮族 (俗称食人族)。李白当时怕敌众我寡 打不过便喝酒壮胆,不觉喝醉了,突然 诗兴大发随即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狂 草,说也怪那些蛮族人看后以为是天书, 李白是神仙。便慌忙逃走了。
李 白 作 《 清 平 调 》 图
清 · 苏 六 朋 作
返回
• 种出来李白头像
江油市读书台村,占地800亩,耗资11万,历时半年。 • ‚真是太神奇了,他们不仅‘种’出了诗仙李白的头像, 更是‘种’出了李白的神韵,你瞧,他高昂着头,颇有‘举 杯邀明月’的意境。‛
•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 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 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 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 日摇而海倾。……上摩苍苍,下 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 倚日以旁叹。‛ ——《大鹏赋》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 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北 征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 第三,感情、意识流转跳跃性大。
• 三、雄奇、鲜明而自然的形象。 •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比较李白、李贺、 杜甫诗。认为杜甫、李贺诗“千锤百炼而 后能成者”,李白则“以挥洒出之,全不 见锤炼之迹。” 杜甫曾评李白诗“清新瘐 开府,俊逸鲍参军。” • 参考书:詹锳《李白集》,天津百花文艺 出版社。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 蜀书社。
林自真上真 笔《用板中繁浅宝 ,胜饮因妃 赋清旧,尤开红花 尤者罢调持上之平乐押者,、木开 异,,玉玻命。调词众,上通记元 于无敛笛璃梨辞》为乐得乘白》中 他出绣以七园曰辞?前乐照者云, 学于巾倚宝弟:三”,十夜,,禁 士此重曲盏子 章遂将六白上禁中 。,拜,,, 。命歌部,因中初 抑上每酌约 白龟之。太移呼重 亦。曲西略 欣年。李真植木木 一龟遍凉调 然持上龟妃于芍芍 时年将州抚 承金曰年以兴药药 之常换蒲丝 旨花:以步庆为, 极语,桃竹 ,笺“歌辇池牡即 致于则酒, 犹,赏擅从东丹今 耳五迟,遂 苦宣名一,沉。牡 。王其笑促 宿赐花时诏香得丹 上,声领龟 酲李,之特亭四也 自独以歌年 未白对名选前本。 《 是忆媚意以 解,妃,梨。 《 松 顾以之甚歌 ,立子手园会,开 窗 李歌。厚。 因进,捧弟花红元 录 翰得太。太 援 焉檀子方、天 紫 》 、 ^^^^^^^^ )
李白的悲喜人生
• • • • • 李白之生 李白的传说与诗文 李白诗歌的艺术贡献 李白的传说 李白之死
李白的出生地
• • • • • • • 一、蜀中说 二、西域说 三、中亚碎叶说 四、其他 (一)陇西 (二)山东 (三)长安
李白的家世
• • • • • 一、唐室宗亲 二、胡人 三、胡化之汉人 四、富商之家 五、李广之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鲍照《拟行路难》之一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古来圣贤皆寂寞,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唯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李白诗歌的艺术贡献
• • • • 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二、强烈而炽热的感情。 第一,强烈而鲜明的爱憎。 第二,善于直抒胸臆,感情外露。
四、李白游华山
• 李白游华山,县令方决事,白乘醉跨驴过 门。宰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 敢无礼!”白乞供状曰:“无姓名,曾用 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 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 驴?”
宣城见杜鹃花
• 蜀国曾闻子规鸟, • 宣城还见杜鹃花。 • 一叫一回肠一断, • 三春三月忆三巴。 • 巴东三峡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 衣。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从盛唐至中唐的李白与杜甫
李白
李白 杜甫 李白 杜甫 李白 杜甫 李白 杜甫
PK
杜甫
我是李白(701~762)。 我是杜甫(712~770)。 我 61 (享年)。 我 59(享年)。 我 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我 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我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我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白 我是诗仙, 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贺知章呼我为“天上谪仙人”。 杜甫 我是诗圣,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后人尊我为“人民的诗人”。
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 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 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 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 死。”
有关李白的千古之谜
• • • • • • 1、李白身世之谜 2、李白入朝还山之谜 3、李白内心世界之谜 4、李白作品魅力之谜 5、李白离世之谜 6、李白影响之谜
• 李杜优劣论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 ——韩愈《调张籍》 •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李白有一二妙处,子美 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 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 • 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杂记》卷十 • 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 出不灭的光辉。 ——1962年郭沫若纪念杜甫诞生 一千二百五十周年开幕词
三 、 李 白 作 《 清 平 调 》 词
——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 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 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 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 看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 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 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 同寻常。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 力不济。 ——《临终歌》
• 一、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 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 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 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 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
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
• 眸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 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 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 (《李翰林集序》) • “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 • 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祯评价其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 之表”(《大鹏赋》) • 诗人贺知章曾惊叹他像一个 “谪仙人” 。 • 余光中是这样写李白:“酒入 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 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 个盛唐。”(《寻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