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用药安全2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输液安全法则

伤二科 李美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 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 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 与研究总结出下列技巧,现介绍如下。
选择血管的技巧
.1 选择血管宜 “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 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
2 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 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 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4]。因 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 年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性质及药物不良作用,告知病人 输液滴速[1],对病人晓之以理;并将输液过快过慢的危害性 告知病人,讲明过快可致急性肺水肿,过慢其药物疗效无法 保证等,使病人自觉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确保 输液安全。 3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实施静脉输液签字流程[5]并规定危重 病人15~30min巡视1次,一般病人1h巡视1次并记录。以督 促护士经常下病房巡视,观察病人输液速度、有无外渗、液 体有无输完等。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巡视效果,使护理巡视工 作不流于形式。
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 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 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 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 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 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 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 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 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 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1],所以逆行 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与输液安全

01
02
03
04
问题提出
某社区医疗机构输液过程中存 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改进措
施。
改进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输液 流程和操作规范,增加监控设
备。
实施效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输液安全事 故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
案例分析
该案例表明,通过加强管理和 培训,医疗机构可以显著提高
输液安全水平。
案例三
问题提出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过 敏、抗感染、强心等。
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 门报告,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05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输液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提高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01
定期开展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医 护人员对输液安全的认识和操作 技能。
02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为患者提供 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确保输液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 行空气消毒和环境清洁。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确保在配药、加药、输液等
输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当患者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高热、昏迷等紧急状 况时,需要使用输液进行治疗。
禁忌症
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水肿、肝功能不全等的患者,以及老年人 和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输液治疗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02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的原 则
安全输液管理ppt完整版

07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完善
制定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制度 和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
要求。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 原料采购、生产、储存、运输等 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
法。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 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产品质量和
安全。
持续改进方向与目标设定
深入分析输液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 施。
输液治疗的基本知识
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药物种类、 治疗周期等基本概念,帮助患者建立 正确的治疗认知。
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措施,如静脉炎、药物外渗等的处理 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配合输液操作,如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私自调节输 液速度等。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在安全输液管理方面起步较早,建立了完善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注重输液过程的 监控和管理。同时,国外医疗机构普遍采用先进的输液设备和技术,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和效率。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安全输液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 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医疗机构将更加注重输液过程的监控和数据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提高安全输液水平。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 进工作,提出建设性 意见和建议。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 ,如降低输液反应发 生率、提高输液效率 等。
效果评估及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改进措 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
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对未达到 预期目标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 化。
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工作。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培训课件1. 介绍本课程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背景知识在医疗实践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错误的输液用药操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性要求和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3. 静脉输液用药的分类静脉输液用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3.1 滴速控制类药物该类药物需要通过调节滴速来实现治疗效果,包括前列腺素类、镇静催眠药等。
3.2 持续输注类药物该类药物需要持续输注,以维持有效的治疗效果,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3.3 急救类药物该类药物用于急救情况,需要尽快输注到患者体内,包括心脏麻醉剂、血液制品等。
4.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操作规范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操作规范:4.1 检查药物和容器在使用药物和容器之前,需要仔细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常。
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应及时更换。
4.2 检查静脉通路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检查患者的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并确保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应及时处理。
4.3 确认药物用量和滴速在进行输液操作前,需要仔细核对药物的用量和滴速,确保不会超过或低于规定的剂量。
4.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输液操作中,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5 监测输液过程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用药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输液用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5.1 用药禁忌和副作用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使用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2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同时输注时,需要仔细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物疗效。
6.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医务人员能够提高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减少输液操作中的错误和风险,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护理输液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规范护理输液操作流程,防止输液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从事护理输液工作的医护人员。
三、职责1. 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和掌握输液安全用药知识。
2. 护士:负责执行本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医生:负责开具输液医嘱,对输液药物进行审核,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制度内容1. 输液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定期进行消毒。
(2)无菌操作前需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 配药管理(1)配药护士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应现用现配,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小时。
3. 操作管理(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向患者道歉。
(4)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4. 输液医嘱管理(1)执行输液医嘱时,必须严格核对医嘱,液体及加入的药物必须经过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认真核对液体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液体有无变质沉淀及絮状物;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核对输液器有效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等。
5. 输液巡视管理(1)严格执行输液巡视制度,严密观察有无液体外渗、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情况发生。
(2)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五、培训与考核1. 护理部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和掌握输液安全用药知识。
2. 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输液操作、医嘱核对、输液巡视等方面。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医护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静脉输液与用药安全

2-4 weeks
各种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
1.骨髓抑制反应 2.胃肠道反应
3.神经毒性反应
4.心、肝、肾毒性反应 5.药物过敏反应
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的特点
潜在的致癌、致畸、生殖毒性
短时间不明显,长期才能显现
因此被广泛忽视!!!
细胞毒药物的职业防护原则
尽快建立化疗防护的管理体系及严格规章制度
--- 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肠外营养液、危害药 品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供应。 ---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
等渗溶液 240-340mOsm/L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 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
高渗溶液 > 340mOsm/L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 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受损--静脉炎、 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用于稀释配置药物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浓度的不 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1g先锋霉素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
输入液体中微粒的危害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只有7μm~9μm ,最小 的为4μm 。 如果经常输液,药液中直径超过 4 μm 的微粒就会 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毛细 血管中。 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 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
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 增大,形成肉芽肿。这些变化可在全身组织,尤 其是肺脏中发生。 此外,微粒还可直接引起发热反应。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或营养物质。
然而,静脉输液用药安全一直是医疗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正确使用静脉输液药物,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静脉输液的重要性、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需求以及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用药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于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认识与重视。
2. 静脉输液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药物或营养物质的方法。
它可以迅速使药物或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于口服给药,静脉输液对于一些情况下需要迅速、准确、有效给予药物的需求来说,更为适用。
静脉输液可以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药物治疗、输注营养物质等。
在急救、手术、化疗等情况下,静脉输液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3.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需求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是指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合理配伍、准确计量以及避免不良反应,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静脉输液用药安全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使用药物: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给予不适用的药物。
•合理配伍:静脉给药时,有时需要同时输注多种药物,这就需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容性。
不同药物在一起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的变性或失去活性。
•准确计量:静脉输液药物的剂量要准确计算,并使用合适的输液装置和输液速度。
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疗效不佳。
•关注不良反应:静脉输液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4. 常见的静脉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经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药物选用不当: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合理用药与输液安全

药物相互作用
左氧氟沙星可升高茶碱类的血药浓度水平,引 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合用布洛芬、 消炎痛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时容易诱发癫痫 等。
患者尿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故应避 免同用碱化剂。
左氧氟沙星不与克林霉素同用(呼吸抑制)
三 药物配制不安全因素
无菌观念淡薄 配制时间过早 配制药物的剂量不准确 粉针剂溶解不充分 未把好配伍禁忌关
特别补充: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注射不能与任何含有多价阳离 子(如镁、钙离子)的溶液通过同一条静 脉通路同时给药。
迅速静脉给药或推注可能导致低血压,应 当避免。在不低于60分钟的时间内缓慢静 脉滴注,使用前后要冲管。 左氧氟沙星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
可发生结晶尿。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 在1200ml以上。
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应注 意滴速(如化疗药物、茶碱类药物等)
氨基苷类抗生素,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反应可 致永久性耳聋。又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速度过快,
可致患者听力障碍,排尿困难。
输氯化钾时应注意滴速:输注时引起刺激性疼 痛,静脉滴注过量或速度过快可引起高血钾血 症
液体中的微粒
常用避光的药品
特级避光药品:硝普钠 一级避光药品:左氧氟沙星、两性霉素B。左
氧氟沙星可引起光毒性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 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暴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 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应停用本品
二级避光药品:尼莫地平、异丙嗪、盐酸氯丙 嗪、水溶性维生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
时多引起静脉炎,在快速或高浓度静脉输注中尤 为明显。
常见高渗药物
50%GS 甘露醇 氯化钾 葡萄糖酸钙 硫酸镁 碳酸氢钠 脂肪乳 (注意滴速,外渗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管理之护士的查对与观察
一、静脉输液发展史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500年的波折,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提出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为后人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被称之为现代静脉输液治疗的鼻祖。
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把药物注入狗的静脉,为历史上首例注入血流的行为。
1831年苏格兰发生了霍乱流行,在这次流行中,托马斯教授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该患者当时"奄奄一息,任何东西也不会刺痛他,实际上,他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我恐怕还没准备好用具,他就会断了气"。
但托马斯的治疗成功了,病人最后康复并活了下来。
托马斯教授和他的助手把大量煮开的盐水输注给霍乱病患者,最终发现,不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大于50%,接受治疗的病人大部分得救,从此以后,静脉输注这种用药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的流传开来。
为了扩大与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静脉输注给药安全性,静脉输液无论从输注内容和输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分,静脉输液经历了三代:开放式、半开放式、全密闭式。
第一代: 开放式第二代:半开放式第三代:全密闭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开放式静脉输液系统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由广口玻璃瓶和天然橡胶材质制造的输液管路所组成的系统。
第二代静脉输液产品属于半开放式输液系统,它是由玻璃或硬塑料容器与带有滤膜的一次性输液管路构成的。
改进了输液管路,减少了污染机会,溶液的生产变得集中,工业化程度高,质量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代静脉输液系统又名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它是将输液容器替换为塑料材质的软袋,在重力滴注过程中软袋受外界大气压力会逐渐扁瘪,不必用进气针使袋内外气体相连,同时软袋一次成型,进针和加药阀均为双层结构,避免了溶液与外界或橡胶的直接接触,因而具有非常优越的防止污染的作用。
而静脉输液的穿刺工具也不断地进步发展:
50年代,一次性物品诞生。
1957年,发明一次性头皮针。
在此前,输液工具为羽毛卷片,动物静脉,动物膀胱,塑料橡胶制品及注射器针头。
60年代是静脉输液治疗迅速发展的里程碑。
----静脉输注液体超过
200多种、静脉输液给药方式多样化、静脉输液工具需要改进。
1964年,美国BD公司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
70年代开始精尖技术在临床应用。
----如移动式输液装置,输液泵,自控麻醉泵等。
静脉输液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得到认可。
1972年,美国成立静脉输液学会。
80年代:医疗中心的成立。
--中国开始应用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工具材料更安全。
90年代:静脉输液工具更先进。
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开始在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1999年12月,中国静脉输液学会在北京成立。
二、输液中不安全因素
1940年以前,静脉输液只是危重疾病的一种额外治疗手段,仅有医生操作,护士只协助做相关物品准备工作。
40年代以后,静脉输液技术迅速发展,护理责任范围得以扩展。
在今天,静脉输液已成为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随着疾病谱的复杂,出现了医嘱给药形式多、输液穿刺方式多、输液留置时间长。
由于每天输液患者多,护士忙于输液,以求尽快完成任务。
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人员因素、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等,患者的输液风险客观存在。
其中因管理流程不当及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查对、观察不到位而导致输错药、输入不合格液体等用药错误,不但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在医院加强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
护士查对和观察的能力,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静脉输液备药、用药、用药后三个阶段中查对和观察的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应用、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的查对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让护士能够准确把握每个环节查对的重点,掌握正确的查对方法,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一)备药阶段
1 、医嘱的查对执行:这个环节查对的重点是医嘱的正确执行。
A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医嘱查对者、执行者签全名。
护士1人值夜班时须经认真查对医嘱2遍或与医生共同查对后方可执行。
执行医嘱后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尽量减少手抄医嘱,因为在主班手抄医嘱中,会出现床号、姓名不对称的现象,如果在处理后,双人核对不严格,导致用药错误。
人负责摆补液体及用药。
B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办法
C每日医嘱的查对及每周医嘱大查对的执行。
要杜绝错误执行的医嘱在周查对时才能发现。
举例:医生停医嘱后未在微机中操作,护士未核对出,打印出治疗单、液体瓶签、在无医嘱状态下为患者继续输液。
2 、药液准备过程: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查对药物的准确性和检查药物质量
执行3次查对2次签字:准备液体及药物、加药前查对、加药后查对,并前后两步执行者要签全名。
2.1 准备液体及药物
液体质量检查
A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
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部处理。
B 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
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备药阶段的药品质量检查是第一关,也是重要的一关,如果这次的查对能够落实到位,那就可以杜绝不合格液体流入病房。
我们在临床也发现许多瓶装液体不需加药,如氨基酸、加替沙星等,如果查对不严,在为患者应用后才发现瓶身有裂缝,即使是及时更换,仍会使患者产生不信任、不满情绪,主要是担心会危害身体健康,会不会有后期不良影响。
药物质量检查
双人核对,查对内容:名称、剂量、(这两项要与输液卡双向核对)
有效期、有无变质等等,其中有效期往往被忽视,(重点区分名称相近、形状相近、剂量不同的药物,图示)
在备药过程中导致护士查对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工作量大,查对需占用大量时间,且需双人查对,班次人力不能很好保障,导致查对流于形式,如查对时只数瓶数;还有就是摆药后惯性思维认为摆回药物不存在过期问题等;对于科室常备药物的定期检查和管理的疏忽。
2.2 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张贴时要避开药物的标示,利于核对和检查药品质量。
在液体量有特殊要求时如生理盐水150ml、甘露醇125ml时备好准确用量,如抽出多余液量,保证用量准确。
杜绝在瓶外做标记,让患者家属滴到标示时呼叫。
或有特殊用药时、液体瓶签做特殊标记(红色提示),但同时注意保护性治疗,如化疗前、化疗后等敏感字眼。
当液体停止时,要把液体上标签清理干净,禁止将带有床号、姓名等信息的标签遗留在未使用的液体袋上,增加液体再次使用时的风险。
(照片示错误和正确)
2.3加药前
液体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护士要熟练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化疗患者在化疗药物前未正确应用减轻副作用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
特殊药物要双人核对。
如胰岛素。
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并签名和时间,药
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每一种新药,护士在配制前,要先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掌握不同药物配制后在多长时间内必须输入患者体内,否则就影响疗效;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药物溶酶的选择;加强药物有效期的管理;对药物不良反应有预见性等,滴注化疗药物时,会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不适,患者往往会在输液后几天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许多患者都会认为怎么越输液身体越不舒服?
2.4加药后查对
药液取出治疗室的五步查对:护士从治疗室取用药液时,须再次对液体进行质量检查,做到“一看二倒三摇四再看五拧瓶”,即一看瓶签、二倒转瓶身、三摇动瓶内液体、四是再次查看、五拧瓶口有无松动。
加药后查对从源头控制了不合格液体事件发生。
曾有报道,某医院一产妇在产后输液时家人发现液体袋中有一微小黑色絮状物,当时告知护士后,给予立即停止输液,患者虽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仍担心输入污染液体,会危害健康,因此产后不能为新生儿哺乳,并要求医院给予解释赔偿。
这个案例经过调查,发现杂质是在护士加药前就存在液体中,由于查对液体质量不严格,加药后也未进行检查,为患者输入。
在临床加药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橡胶塞被带入液体中,我们很多护士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是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对于患者的疑问不以为然,解释处理不到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引起纠纷。
还有一些药物在加药时有特殊震荡或放置时间的要求,如紫杉醇脂质体等,在加药后要观察效果,避免在输注过程中出现沉淀等影响药物的
应用。
3、特殊、高危等备用药管理专柜单独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