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生药学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具备运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植物药物学、动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和分辨常见的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微生物药材;3.掌握生药材的采收、鉴别、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4.理解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5.了解传统药物的研究方法和现代药物研发技术;6.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植物药物学(1)植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植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植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植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中草药配伍禁忌。
2.动物药物学(1)动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动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动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动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动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3.微生物药物学(1)微生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微生物药材的培养和保存;(3)微生物药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4)微生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案例分析等。
课堂讲授重点讲述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实验操作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成绩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习题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于生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105010008)(4008)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质量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生药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生药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常用生药的基本生药学知识(基原、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学时)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了解生药学在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上篇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意义(1学时)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2、掌握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化鉴定的一般方法。
4、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评价(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1学时)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效应评价法(1学时)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1学时)第四节生药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苷类(氰苷、蒽醌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成分分布、结构类型。
3、掌握它们理化性质及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生药学是我国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科学。
结合我国实际,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设计思路:根据高等学校药学本科专业规范对《生药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编写。
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主,并做了必要的补充与扩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灵活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前沿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为学生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1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基本教学内容:生药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生药的成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生药的质量标准;常用生药的鉴定。
(1)掌握生药及其相关概念;了解我国本草的沿革及重要的本草著作;我国生药学的发展与现状,了解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2)掌握有效成分、辅成分以及效应成分的概念。
理解生药效应成分的确定方法。
理解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与鉴别方法。
(3)了解原植物品种及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及其对药材生长的密切关系。
掌握生药采收、加工、干燥、贮藏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4)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基本原理,了解主要方法。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一)生药的分类(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1)记载项目(2)生药的拉丁名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四)中成药鉴定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一)植物组织培养(二)植物细胞培养(三)毛状根培养(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Pharmacognosy前言生药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经过简单的加工或未经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生药学以生药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
生药学基本内容分:绪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绪论主要讲述生药化学成分及生源、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生药标准化的意义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各论主要讲述各类生药(按恩格勒分类系统)的鉴定特征及分析方法。
生药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室实验两部分。
本大纲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以保证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工作能力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生药学为一学期课程,总学时数为学时72,其中课堂讲授为36学时,实验36学时。
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
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生药学的概念(药物、中药、中药材、草药、中草药、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发展(传统本草学时期与现代生药学新时期)生药学的任务、生药的分类、生药的记载大纲、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化学成分(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生药的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生药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糖类及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及其他成分。
生药的鉴定(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的四大鉴定方法。
了解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教学内容】生药鉴定的意义;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生药的采收、加工、贮存与炮制(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影响生药品质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生药的贮存;生药的炮制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特性及制定的前提。
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篇: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显微标本片的制作及生药的水分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粉末制片法的步骤。
2.熟悉烘干法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λ水合氯醛液、甘油、苯酚1、醋酸、3%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溶液三、实验内容与方法λ粉末制片法1.蒸馏水装片法专门适用于观察淀粉粒。
挑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中央,然后滴加蒸馏水1-2滴。
用牙签或解剖针拌匀,将镊子夹一洁净盖玻片沿液面从左至右轻轻放下,多余试液用滤纸条吸去,保持装片洁净,即得。
2.水合氯醛法挑取适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液1-2滴,置酒精灯上加热,待液体渗入粉末内部,渐成透明状,试液因加热而渐渐挥干,再滴加水合氯醛液1-2滴,加热,透化,防止沸腾。
然后滴加稀甘油1-2滴,用解剖针将粉末混匀,用镊子夹干净盖玻片沿液面从左至右轻轻放下,液体受压而延展,充满盖玻片下方。
多余的试液用滤纸条吸去,保持装片洁净,即得。
切忌用滤纸条在盖玻片上擦拭,补加液体时应在空隙的相对边缘加入,以防气泡产生。
颜色很深的粉末,可先进行脱色处理。
取待检粉末少许置小烧杯中或载玻片上,加少许3%过氧化氢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待颜色变浅后,除去液体。
或取粉末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合氯醛在酒精灯上加热,除去液体,滴加稀甘油1-2滴,即得λ供观察用。
烘干法测定丹参中水分含量1.原理:供试品在100-105℃下连续干燥,挥发尽其中的水分,根据减失的重量,即可计算出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2.方法:取丹参供试品5g,平铺于干燥恒重(W0)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重量W1,求出供试品重量Ws,打开瓶盖,置恒温干燥箱中,在100-105℃下连续干燥5h,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下干燥1h,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W2)。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生药学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ognosy, Pharmakognosie课程编号:学时: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36,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结合我国实际,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及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
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熟悉生药的生产以及合理开发与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1.熟识常用生药300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60余种。
2.掌握生药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能执行现行版《中国药典》及其他药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3.具有整理祖国药学遗产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先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药及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熟悉生药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国外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生药学的发展及我国生药学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难点是生药学的任务。
【教学内容】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药的拉丁名命名原则,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了解生药学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药的拉丁名组成、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和常见生药分类方法,难点是生药分类法的优、缺点比较。
药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1.药品调剂室1.1熟悉药房的分布;了解药房的工作内容、流程、处方传送方式及服务对象;熟悉门诊药房、中药房、病房药房、中心摆药室及液体室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其与药学部内、外各部门工作联系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掌握配方发药的注意事项及药师的责任;掌握特殊药品、贵重药品、效期药品的管理情况,了解常用药品的种类分布及消耗量。
1.2掌握各类处方的特点、要求及处理原则,包括普通处方、急症处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协助药师进行配方发药,熟练掌握发药程序,熟悉常用药物的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熟悉处方中常用缩写名,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配伍禁忌问题。
学员在实习期间无发处方权,调配处方须经带教老师检查后方可发药。
1.3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有关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
1.4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掌握本院所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品种、处方用量及限量。
1.5熟悉药品的分级管理内容、质量和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计算机在医院药品供应管理上的应用。
2.药品仓库2.1熟悉药库的工作内容,如药品验收、保管、发放等环节的注意事项。
2.2掌握药品采购管理、质量验收、记帐核对、保管与养护等程序。
2.3掌握药品的贮存条件,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要求与方法。
3.临床药学室3.1熟悉临床药学的开展情况,参加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工作。
3.2熟悉药学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3熟悉计算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3.4了解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流程及任务。
4.业务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各项政策法规,国内外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与内容,掌握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5.考核按照实习大纲要求,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组织纪律、业务学习态度、实习报告情况,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对每个学生进行实习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药学—-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显微标本片的制作及生药的水分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粉末制片法的步骤。
2.熟悉烘干法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水合氯醛液、甘油、苯酚1、醋酸、3%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溶液三、实验内容与方法●粉末制片法1.蒸馏水装片法专门适用于观察淀粉粒.挑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中央,然后滴加蒸馏水1-2滴。
用牙签或解剖针拌匀,将镊子夹一洁净盖玻片沿液面从左至右轻轻放下,多余试液用滤纸条吸去,保持装片洁净,即得。
2.水合氯醛法挑取适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液1—2滴,置酒精灯上加热,待液体渗入粉末内部,渐成透明状,试液因加热而渐渐挥干,再滴加水合氯醛液1—2滴,加热,透化,防止沸腾。
然后滴加稀甘油1-2滴,用解剖针将粉末混匀,用镊子夹干净盖玻片沿液面从左至右轻轻放下,液体受压而延展,充满盖玻片下方。
多余的试液用滤纸条吸去,保持装片洁净,即得。
切忌用滤纸条在盖玻片上擦拭,补加液体时应在空隙的相对边缘加入,以防气泡产生。
颜色很深的粉末,可先进行脱色处理.取待检粉末少许置小烧杯中或载玻片上,加少许3%过氧化氢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待颜色变浅后,除去液体。
或取粉末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合氯醛在酒精灯上加热,除去液体,滴加稀甘油1-2滴,即得供观察用。
●烘干法测定丹参中水分含量1.原理:供试品在100-105℃下连续干燥,挥发尽其中的水分,根据减失的重量,即可计算出供试品中的含水量(%).2.方法:取丹参供试品5g,平铺于干燥恒重(W0)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重量W1,求出供试品重量Ws,打开瓶盖,置恒温干燥箱中,在100-105℃下连续干燥5h,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下干燥1h,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W2).3.计算:水分含量=(W1—W2)/Ws4.结果判定将计算结果与药品标准的含水量限度(《13%)比较,若低于或等于限度则符合规定,否则不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生药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烘干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实验二生药的化学定性鉴定一、实验目的(一)掌握生药中糖类、苷类成分与氰苷、酚苷、蒽苷的理化性质和定性反应。
(二)熟悉生药鉴别反应的原理.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材料:党参、苦杏仁、牡丹皮、大黄、槐米、桔梗、柴胡、夹竹桃仪器:试管架、试管、量筒、具塞试管、烧杯、三角烧瓶、水浴锅、吸管、滤纸、小漏斗。
天平、坩锅、干燥皿试剂:Fehling试剂、α—萘酚试剂、10%的盐酸试液、10%氢氧化钠试液、苦味酸钠试纸、氢氧化钾试液、硫酸亚铁试液、稀盐酸试液、1%三氯化铁、5%三氯化铁试液、醋酸镁甲醇溶液、浓硫酸、乙醇、1%盐酸、三氯化铁试剂、醋酸铅试剂、茚三酮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0.5%硫酸铜试剂、镁粉、1%三氯化铝甲醇液、10%盐酸试液、0.9%氯化钠溶渡、醋酐、浓硫酸、冰醋酸、三氯化铁-冰醋酸试剂、K-K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试液、乙醚。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单糖、多糖与苷类成分的鉴别取党参0。
5g,剪碎,置50ml三角瓶中,加蒸馏水10ml,瓶口放一小漏斗(空气冷凝,防止水分蒸发太多),水浴温热10分钟,滤过药渣加适量水,再滤过,合并滤液至10ml,备用.(1)费林(Fehling试验)试验:取滤液lml于50ml烧杯中,加碱性酒石酸铜试剂(Fehling)试剂8ml(临用时由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和而成,置沸水浴加热5分钟,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尤其要观察瓶壁处))。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液应保持蓝色,否则应适当添加Fehling 试剂至蓝色不褪,继续加热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10%氢氧化钠试液,中性,再加菲林试剂8ml,沸水浴加热数分钟,观察有无沉淀。
记录水解前后沉淀量的多少(以+++示很多,++表示较多,+—表示很少)。
(2)α-萘酚试验(Molish试验):取滤液1ml于大试管中,加α—萘酚试剂2~3滴,摇匀,沿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1m1,轻放试管架上,保留二层液面,观察二液面交界处有无形成紫红色环。
2、氰苷的鉴别(1)苦味酸钠试验:取苦杏仁粗粉约0。
5g,后置具塞试管中,加水数滴湿润,管口悬挂苦味酸钠试纸,密塞,将试管置60’℃水浴中温热,观察试纸逐步由黄色变为砖红色。
(2)普鲁士蓝试验:取苦杏仁粗粉约0。
5g,加水数滴湿润,立即用滤纸包扎管口,并加1—2滴氢氧化钾试液使湿润,将试管置60'C水浴温热约10分钟后,于试纸上加硫酸亚铁溶液1滴,并加稀盐酸和5%三氯化铁试液各1滴,滤纸即显蓝色。
3、酚苷的鉴别取牡丹皮粗粉0。
5g,加乙醇5ml,水浴温热5分钟,取上清液2ml于试管中,滴加1%三氯化铁试剂1滴,即呈紫红色。
4、蒽苷的鉴别(1)Borntrager(保恩特来格)反应:取大黄粉0。
1g于小试管中,加10%氢氧化钠试液,振摇,即呈红色,过滤,滤液加10%盐酸使中和,溶液变黄色,加入乙醚2ml,振摇使之分层,醚液呈黄色,吸取醚液至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后碱液又显红色。
(2)醋酸镁反应:取大黄粉末约0。
2g于试管中,加乙醇3ml,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加l%醋酸镁甲醇溶液2滴,振摇后观察,溶液渐呈橙红色。
5、黄酮苷的鉴别取槐米粗粉约0.5g,加乙醇10ml,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
(1)盐酸-镁粉还原反应:取上述滤液2ml于大试管中,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浓盐酸数滴,观察到产生许多泡沫,同时溶液渐变樱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取上述滤液2ml于试管中,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1ml,振摇,可见溶液渐变鲜黄色.6、皂苷的鉴别取桔梗粗粉1g,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生理盐水l5ml,水浴加热2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
(1)泡沫试验:取上述滤液2ml,置试管中,密塞或以手指压住管口,强烈振摇数分钟,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分钟后,再记录泡沫的高度。
(2)libermann反应取柴胡粗粉1g,置锥形瓶中,加70%乙醇10ml,于水浴中温热数分钟,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放冷,加醋酸酐1ml使溶解,并转入小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面的交界处显紫红色环.7、强心苷的鉴别分别取夹竹桃粗粉2g,各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70%乙醇15ml,再加10%醋酸铅2ml,水浴上煮沸5分钟,滤过,得滤液,备用。
(1)α-去氧糖反应(Keller—Kiliani反应):取夹竹桃滤液2ml于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加三氯化铁-冰醋酸试液lml使残渣溶解,并转入小试管中,沿管壁缓缓滴加浓硫酸1ml,观察两液层交界处有无棕色环产生,上层冰醋酸液呈何颜色?不做(2)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Kadde反应),取滤液5ml于试管中,滤液中加新配制的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1ml,观察溶液显示.四、实验报告1.记录各鉴别反应的步骤与结果,并说明反应原理.(可用化学式表示)五、思考题1.菲林反应中,水解前后产生Cu2O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具有什么基团的蒽醌类成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才显红色?为什么?3.试述K—K反应的原理。
一、教学目的1.熟悉肉桂的性状特征.2.掌握肉桂的组织横切面特征。
3.了解肉桂的理化鉴别方法.二、教学材料1.仪器显微鉴别常用实验器具、烧杯、酒精灯2.试剂蒸馏水、乙醇、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3.材料肉桂(+粉末)、桂枝三、教学内容及方法(见书146)1.性状:观察肉桂等的性状特征。
2.组织:观察肉桂横切面特征。
—-观察肉桂横切面永久制片,注意组织构造特征.肉桂横切面木全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韧皮部约占树皮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衡疏散在或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
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按粉末制片法进行,制以下粉末片,观察:肉桂粉末红棕色。
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边绷微波状或有凹凸,长195-680μm,直径24-50μm,辟极厚,孔沟不明显.②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边菲薄,少数含针晶。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68—108μm,含淡黄色油滴。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长至43μm,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结晶呈长方片状,宽至6μm。
⑤木全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稍厚,有纹孔,有的一边较薄,常含有红棕色物质。
此外,有红棕色薄壁细胞及淀粉粒等。
3.理化鉴别:肉桂的定性鉴定和肉桂的薄层色谱鉴定●取粉末0。
1g氯仿1ml浸渍液,吸取氯仿2滴于载玻片上,挥干,加10%盐酸苯肼试液1滴,加盖玻片,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肼杆状结晶.●薄层色谱i.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7:3】;ii.显色剂:2%2,4-二硝基苯肼试液四、作业1.写出肉桂、桂皮的主要性状特征2.绘制肉桂组织横切面特征3.记录理化鉴别的结果五、思考题1.肉桂与桂皮有何区别?2.如何评价肉桂的品质?一教学目的1.熟悉山楂、苦杏仁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苦杏仁的组织特征。
3.了解苦杏仁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教学材料1.仪器显微鉴别常用实验器具、烧杯、酒精灯2.试剂蒸馏水、乙醇、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3.材料山楂、苦杏仁三教学内容(见书156)1.性状:观察山楂、苦杏仁的性状。
2.组织:苦杏仁种子的组织特征。
3.粉末:苦杏仁粉末鉴别4.理化鉴别:定性鉴别:取粉末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混合,试管口放一张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检查氰苷类)。
四、作业1.写出山楂、苦杏仁的主要性状特征2.绘制苦杏仁粉末特征3.记录理化鉴别的结果五、思考题1.苦杏仁的止咳有效成分是什么?阐明该成分的水解过程。
2.如何从性状上区分苦杏仁与桃仁。
实验五豆科生药的鉴别79一教学目的1.掌握甘草、黄芪的药材鉴别特征.2.掌握甘草、黄芪的组织鉴别特征。
3.熟悉豆科其他生药的性状特征。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1.仪器显微鉴别常用实验器具、烧杯、酒精灯2.试剂蒸馏水、乙醇、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3.材料黄芪(+粉末)、甘草(+粉末)、葛根、苦参、番泻叶三教学内容(见书162)1.性状:黄芪、甘草、葛根、苦参、番泻叶甘草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