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和大事记

合集下载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1、1947-1957建国初期,在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钢铁产业当时的钢铁工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凭借着能够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力的推动了钢铁产业尽快的恢复生产。

鞍钢,本钢,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等的高炉很快的恢复投产。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钢铁工人更是发扬与高炉共存亡的精神,大力恢复和发展钢铁的生产,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好了前期准备。

2、一五计划时期针对钢铁工业在重工业,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制定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向。

鞍钢的扩建,包钢,武钢的建设标志着新中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

在一五初期,几大钢铁企业逐步由恢复开始发展起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中央和地方均要积极发展钢铁企业,沿海和内地均要发展钢铁企业,不仅要有大型钢厂,还要建立中小型钢厂的指示,从而形成了钢铁部门大中小并举的一贯方针。

确立了除鞍钢,武钢,包钢外还要在山西太原,四川重庆,湖南湘潭,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创办中型钢铁企业,在河北邯郸,河南安阳,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安徽合肥等十八个省市创办小型钢铁企业的产业布局。

钢铁产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这一系列技术上规模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一五计划计划中所定的钢产量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给新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建立了很大的信心。

一五计划规定1957年钢铁工业产值为33.1亿元,实际达到4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8%。

钢铁产量1957年生铁594万吨,钢535万吨,钢材436万吨,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2%,31.7%和31%。

钢材品种1952年全国能冶炼的钢种170个左右,到1957年增加到352个,1952年可生产的钢材品种300多个,到1957年增加到4000多个。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介PPT模板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介PPT模板


履 维
关于铁路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国 铁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在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修建5700公里铁路,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等沦陷区修

建900公里铁路。
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其统治中国的时期,帝国主义有了再一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机会。
旧中国铁路在漫长而苦难的发展过程中铁路的大权始终操在帝国主义以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的手里。
步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充满了屈辱、辛酸和曲折,在时间上也比世界
的 中
上最先使用铁路的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
国 铁路迄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铁
路 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41年;
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有136年。



陇海铁路修建以前的咸阳



国 咸阳地处关中中心、渭河北岸, 为古都西安的西北门户,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关中
铁 路
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镇。
民国前期, 军阀混战、天灾病疫等自然和社会灾难接连不断, 咸阳的商业发展受到
较大的影响, 街面逐渐萧条。特别是民国17年( 1928)至21年( 1932)连续五年的大旱
路权被瓜分。

跚 起
第一条自己修建的铁路

的 中
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
国 庸关、八达岭、河北省的沙城、宣化
铁 至张家口。全长为201.2公里。从北京
路 北至张家口的铁路,现为京包线的京
张段。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
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由中国杰出
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历程辉煌而漫长。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建立第一座钢铁厂,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体系。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钢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的钢铁工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不断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随着钢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促进和完善,进一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钢铁工业对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和军事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国内环境治理的严格化,中国的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着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过剩产能、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限制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未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钢铁工业将越来越注重品质、效益和环保。

中国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辉煌,未来趋势乐观。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钢铁工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为国家经济的提升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上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钢铁工业,但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

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
该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 腹内有“司母戊”三字, 是商王为祭祀 他的母亲戊造的。
B.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 被誉为 “世界奇观中独一 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是“精神世界的圣山”, 曾侯乙 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 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 惊 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是 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 大发现。
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

• 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掌握 铸造工艺的文明古国之一。
• 我国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起就己创造了 灿烂的青铜文化,所谓“钟鸣鼎食”,成了当时贵 族权势和地 位的标志。
• 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古燕国铸冶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发现距今 2200~ 2350年的战国时期的铁范 (铁质铸型)等87件,说明早在 战国时期,铸铁件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了。
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由3462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1241公斤
在汉代,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从唐宋时期起, 我国在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方面,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如沧州的五代铁狮,当阳的北宋铁塔, 北京大钟寺明代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 即使在现代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国古代在泥范铸造方面还有一项重大的发明枣 叠铸法。所谓叠铸,是把许多个范块或成对范片叠合 装配,由一个共同的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 至上百个铸件。这种铸造方法效率高,铸件质量好, 节约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合于小型铸件的成批大量 生产。
商代时期的青铜冶铸场景

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

起初,中国的钢铁产能非常有限,大部分钢铁产品还需要依赖进口。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开始注重发展钢铁工业。

1950年代,中国政府着重发展重工业,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促进钢铁产能的增长。

这一阶段,中国建立了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如鞍钢和宝钢,开始实现自给自足。

虽然产能增长较慢,但中国逐渐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实现了国内需求的基本满足。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钢铁工业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钢铁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钢铁产量开始迅速增加,并且实现了从简单冶炼钢材到生产高品质特种钢材的转变。

随着19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钢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并且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大力发展高炉冶炼和电炉冶炼,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

中国的钢铁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1世纪初,中国的钢铁行业经历了一次调整和转型。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国内过剩产能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降低产能过剩,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这些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技术水平等。

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通过降低过剩产能、推动绿色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中国的钢铁企业也积极进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增长再到调整转型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业之一,并且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和大事记

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和大事记

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和大事记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英文全称:China Railway Materials Company Limited,英文简称:CRM。

是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其前身是铁道部物资管理局)整体重组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2010年9月经整体重组创立了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物是专注于铁路物资和钢铁、矿产品的特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依托覆盖全国的采购渠道和销售网络、深厚的行业经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和强大的物流能力,在铁路物资供应链服务和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两大业务领域均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中国铁物发展历程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塘沽材料处成立。

1949年,铁道部材料局成立。

1979年5月,铁道部物资管理局实现企业化改革。

1989年7月,正式撤销铁道部物资管理局,更名为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2004年1月,公司划给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06年,中铁物资在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列第42位。

2007年,销售收入790亿元,总资产253亿元,在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列第37位。

2011年,销售收入1541亿元,被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列第430位。

2012年7月7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筹备已久的A+H两地上市计划,正式启动。

据中证监预先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铁物拟于上交所发行不超过27.7亿股A股,集资不超过60亿元,是历年央企整体上市平均规模的三分一,同时计划来港发H股上市,发行不超过 12.48亿股中国铁物大事记2010年9月2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完成整体改制,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12月28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揭牌仪式。

2011年1月18日,德勤公布首届中国企业“风险智能榜”评选结果,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风险智能榜优秀企业”。

中国铁物:“一带一路”上的铁路建设“粮草官”

中国铁物:“一带一路”上的铁路建设“粮草官”

2023年是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的第二个年头。

4月7日,公司举办2022年业绩说明会,其中,有关“一带一路”的业务成为一大亮点。

事实上,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与“一带一路”拥有难以割舍的情谊。

通过改革重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度濒临破产的中国铁物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确立发展新方向中国铁物前身为原铁道部物资管理局,最早可追溯至1887年设立的中国铁路公司塘沽材料处。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公司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各个环节,已成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专业经验最丰富、行业领先的铁路生产性服务综合商。

曾数度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铁物,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盲目追求扩张,企业一度陷入债务危机泥潭,经营举步维艰,不得不通过债务重组、战略调整等手段进行改革。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铁物带来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公司充分发挥铁路物资组织供应、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质量监控等集成服务优势,助力国际“一带一路”和中国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努力当好“一带一路”铁路建设“粮草官”。

“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年,也是中国铁物反思调整、重新出发的十年。

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国铁物通过为“一带一路”项目供应钢轨、道岔、轨道平车等物资设备,逐步走出了一条“外科手术+内科调理相结合”的扭亏脱困道路,连续五年利润递增,资产负债率重回正常水平,一度“虚胖”的企业变得更加精壮健康。

2021年1月8日,重组后的中国铁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

此次重组上市意义重大,既意味着中国铁物发展重拾市场信心,也标志着实现了本质脱困,翻开了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创新物资供应模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包括中国铁物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2023年3月19日是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一周年,贝尔格莱德与诺维萨德举行了众多庆祝活动。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 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近代交通运输的创议。

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

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

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铁路消息的传入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吴淞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建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

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

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车年10月拆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和大事记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英文全称:China Railway Materials Company Limited,英文简称:CRM。

是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其前身是铁道部物资管理局)整体重组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2010年9月经整体重组创立了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物是专注于铁路物资和钢铁、矿产品的特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依托覆盖全国的采购渠道和销售网络、深厚的行业经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和强大的物流能力,在铁路物资供应链服务和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两大业务领域均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铁物发展历程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塘沽材料处成立。

1949年,铁道部材料局成立。

1979年5月,铁道部物资管理局实现企业化改革。

1989年7月,正式撤销铁道部物资管理局,更名为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2004年1月,公司划给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06年,中铁物资在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列第42位。

2007年,销售收入790亿元,总资产253亿元,在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列第37位。

2011年,销售收入1541亿元,被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列第430位。

2012年7月7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筹备已久的A+H两地上市计划,正式启动。

据中证监预先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铁物拟于上交所发行不超过27.7亿股A股,集资不超过60亿元,是历年央企整体上市平均规模的三分一,同时计划来港发H股上市,发行不超过 12.48亿股
中国铁物大事记
2010年9月2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完成整体改制,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12月28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揭牌仪式。

2011年1月18日,德勤公布首届中国企业“风险智能榜”评选结果,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风险智能榜优秀企业”。

2011年6月2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6月29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钢轨质量监督管理中心荣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查机构认可颁证仪式。

2011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是重要参建单位之一,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玉芳应邀参加了通车运营仪式相关活动,受到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大公国际评估公司将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由原AA+上调为AAA,充分反映了对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所取得成绩和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认可。

2011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1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铁路物
资股份有限公司以2010年营业收入1541亿元人民币(226.307亿美元)的良好经营业绩第一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30位。

2011年7月12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7月15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在乌鲁木齐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2011年7月22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珠海振戎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8月25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鞍钢集团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9月3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发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53位、201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4位。

2011年9月16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包头市政府在包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9月19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光大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9月22日上午,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首钢总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9月23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1年度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钢贸企业百强榜薄板百强企业。

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

2011年11月15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12月16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荣获中国钢贸企业百强榜第一名,充分彰显了在全国钢铁贸易综合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

2012年1月4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1月15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非洲矿业项目第一船共计17万吨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铁矿石正式发运。

2012年2月22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凯西祥荣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业务合作意向协议签约仪式。

2012年3月1日上午,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民生银行在北京签订金融物流合作协议。

2012年3月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荣获“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2011
年度优秀企业”称号。

2012年4月23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4月24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铁路局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5月8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郑州铁路局在郑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5月1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在合肥签订战略合作
协议。

2012年5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玉芳获得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及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联合授予的“2011-2012全国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2012年5月22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