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考核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班级:生科142姓名:旷江学号:10143131组号: 2小组成员:旷江、韦立尧、莫霞指导老师:范立强、李鹏飞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系摘要本次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细胞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技术,细胞化学,细胞生理,细胞培养与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细胞成分分离与分析,细胞增殖与染色等技术对动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生理过程的研究、细胞培养与细胞分析、细胞冻存与复苏等,以此来研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染色、冻存复苏、生理过程、形态结构Abstract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cel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 cytochemistry, cell physiology,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fractionation and analysi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taining. Observation of cel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cell analysis, cell cryo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functions and a variety of laws of life.Key word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taining, cryopreservati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实验目的 (1)第二章实验原理 (2)2.1实验流程和应用实验方法 (2)2.2细胞器活体染色与显微观察 (2)2.3细胞骨架的观察 (3)2.4细胞冻存复苏 (3)2.5细胞冻存复苏活力检测 (3)2.6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染 (4)2.7细胞凋亡诱导和分析 (4)第三章实验仪器及试剂 (6)3.1实验仪器 (6)3.2实验试剂 (6)第四章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细胞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1.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形态观察图1.1 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 10X40倍镜下血细胞图1.3 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2)细胞大小测量项目原始数值及数据处理平均值台尺41 35 41 28 20 33 目尺170 145 170 116 83 136.8根据公式计算得:每2.412 2.414 2.412 2.414 2.410 2.412格μm数项目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平均值长格数28 28 29 29 31 28 26 23 25 27.44 宽格数 5 4 5 4 6 4 5 5 4 4.67 长μm 67.54 67.54 69.95 69.95 74.77 67.54 62.71 55.48 60.30 66.202.思考题(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⒈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⒉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⒊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⒈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 脂和蛋白质又能和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 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有关。
⒉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 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实验用品】⒈材料土豆块茎、家兔。
⒉试剂⑴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O4 1.48g、KH2PO4 0.43g, 加蒸馏水, 定容至1L, 调pH至7.2。
⑵1%肝素溶液0.1g肝素溶解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
⒊器材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实验程序】⒈以无菌方法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液(5mL注射器先吸取3mL1%肝素溶液)1mL, 用0.9%氯化钠溶液洗5次, 每次3000r/min离心5min, 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1%红细胞悬液。
⒉称取去皮土豆块茎2g, 切成薄片, 加10mLPBS缓冲溶液, 浸泡2h, 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⒊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PBS缓冲液各一滴, 置于双凹片的左右两孔内, 再分别滴入一滴1%红细胞悬液, 振荡10min。
4.待红细胞液发生明显凝集反应后, 将双凹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现象⒉图像加土豆凝集素加PBS缓冲液【分析与讨论】⒈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在双凹片上, 加有土豆凝集素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液先变浑浊, 随后又变澄清, 同时发生凝集反应, 且凝集后的块状物聚集在液滴中央;而加有PBS缓冲液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不发生明显变化, 静置后, 后细胞逐渐集中于液滴中间部位, 而四周表现为澄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盐水、葡萄糖水溶液、洋葱、细胞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移液管、显微镜盖玻片、细胞标本。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洋葱表皮,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移液管将洋葱表皮移至显微镜玻璃片上,加一滴盐水,用显微镜盖玻片盖好,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2. 取一片洋葱表皮,放入葡萄糖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移液管将洋葱表皮移至显微镜玻璃片上,加一滴葡萄糖水溶液,用显微镜盖玻片盖好,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3. 取一片洋葱表皮,直接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用显微镜盖玻片盖好,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在盐水中浸泡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质内部出现了空泡,并且细胞质收缩,细胞膜离细胞壁。
在葡萄糖水溶液中浸泡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质内部没有出现空泡,细胞质没有收缩,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直接放入蒸馏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质内部也没有出现空泡,细胞质没有收缩,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实验分析:盐水中的高渗环境导致了细胞失水和质内空泡的形成,细胞质收缩,细胞膜离细胞壁。
而葡萄糖水溶液中的低渗环境对细胞没有明显的影响,细胞质没有收缩,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蒸馏水中的等渗环境对细胞也没有明显的影响,细胞质没有收缩,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结论:细胞在不同渗透压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高渗环境会导致细胞失水、质内空泡形成和细胞质收缩,而低渗环境对细胞没有明显的影响,等渗环境也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些结果说明了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也说明了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
实验的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了解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存在的不足:本实验只是对细胞在不同渗透压环境下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自主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系别: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班级:❤❤级生本❤班姓名:❤❤❤学号:
❤
实验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名称:不同金属离子对植物凝集素凝血作用的影响日期及节次:2012-6-1指导老师:❤❤❤实验室房间:生化405成绩: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自主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掌握植物凝集素的凝血活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糖专一性、可使细胞凝集的糖蛋白,它能与糖专一性、非共价可逆结
合,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等生物细胞膜上、细胞质内和细胞外基质中,与细胞问的粘着、细菌的感染宿主、受体介导的胞饮、宿主巨噬细胞清除入侵细菌、胚胎发育和机体代谢的调节控制、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分子或离子的传递、雌性受粉、共生固氮、植物防御病原体入侵和保护造血干细胞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2、金属离子有从一价到多价,不同的离子对植物凝集素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当凝集素遇
到重金属时,由于其糖蛋白的本质,会发生变性,当遇到一价、二价、三价离子时也会对植物凝集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器材:离心机、离心管、移液枪、枪头、96孔板
2、试剂:生理盐水,PBS,KCl、AgNO
3、NaCl、CuSO
4、MgCl2、Cacl2、FeCl3、Alcl3溶液
3、材料:鸡血(含肝素钠)
四、实验步骤:
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
鸡血(含肝素钠)2ml+生理盐水8ml→1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8ml生理盐水重新混匀→1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8ml生理盐水重悬→1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8ml生理盐水重悬至2%备用
2、取洁净的干燥96孔板,向其中的10×6的孔板中各加入50ul的PBS缓冲液
3、在1号孔中加入25ul植物凝集素,在2号孔中加入25ul PBS缓冲液,第一行和第二
行其他孔中依次加入不同的离子溶液,按照KCl、AgNO3、NaCl、CuSO4、MgCl2、Cacl2、FeCl3、Alcl3的顺序每一列的第一二两个孔中各加入50ul
4、从第二行往下进行梯度稀释,形成金属离子浓度的倍比梯度,待全部稀释完后,将第
一行孔中的溶液混匀,吸弃50ul
5、从第二行开始分别向3—10列的孔中加入25ul的植物凝集素,第一行的3—10孔中加
入25ul的PBS缓冲液
6、依次向所有的孔中快速加入25ul制备好的血细胞悬液,静置30min
7、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注:+++ 最强凝血活性 ; ++ 强凝血活性 ;+ 有凝血活性 ;- 不凝血 ;H 溶血 六、结果分析:
1、 Ag +、Cu 2+、Ca 2+、Fe 3+、Al 3+这些金属离子对血细胞本身就有变性作用,未加凝集素时血
细胞的变化程度较为明显,而K +、Na +、Mg 2+这些金属离子对血细胞几乎不会产生使其变性的作用,但二价的Mg 2+离子对血细胞的影响相对于一价的K +、Na +而言,又有一些些微的影响
2、 当金属离子的浓度倍比稀释到第三次时,由于金属离子对血细胞造成的的影响就可以忽
略不计了,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设计中要排除金属离子对血细胞的影响可以直接将金属离子倍比稀释三次,在进行相关实验的研究
3、 Cu 2+和Ag +这些重金属离子对血细胞的影响比Ca 2+、Fe 3+和Al 3+等这些生物体所含有的微
量元素离子大一些,同时像K +、Na +、Mg 2+这些生物体所含量相对大一些的元素离子对血细胞的影响则显得十分不明显
4、 对血细胞不会造成损伤的浓度的Cu 2+、Ca 2+、Fe 3+、Al 3+这些金属离子对植物凝集素凝血
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其凝血活性,而K +、Na +的作用下植物凝集素的凝血活性则有所降低,Mg 2+作用下植物凝集素的凝血活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Ag +处理后的凝集素对血细胞的凝血活性则大大降低,几乎看不到凝集的血细胞
由右向左依次为1—10号
由 上 到 下 依 次 为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