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
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 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 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 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及时训练: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迅 速发展。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 元,世界排名升至第三位。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从1979年的30.6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606.3亿美 元。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已有450家落户我国。 目前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其原因有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②我国对外开放政 策水平不断提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④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谋求共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些?
国际背景: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 1、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伟大国策 已经制定。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 已经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 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 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 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探究 :
我国决定对外开放国际国内背景有哪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科组高一历史主备人执教人课题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1课时时间201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谈话、提问、归纳分析、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对外开放的全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利用历史资料、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想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修改【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背景:1、国际方面: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战略方针。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2. 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调整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开放市场、吸引外资、扩大贸易等。
其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加入WTO,中国承诺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降低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等,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3. 经济特区的发展经济特区的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通过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方式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经验,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新尝试。
自2013年起,中国开始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筹建了一批试验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投资审批制度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更灵活、便利的经营环境,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资和国际企业落户。
5. 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倡议,如亚洲合作对话会(ACD)、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并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合作机制和倡议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 外商投资的增加外商投资的增加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反映。
中国近年来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通过制度性改革和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
特别是在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外商投资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课件7: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 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自吴敬涟《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开 材料三 2 (韩经国、济新上加坡:等国经)抓济住西全方球发达化国家进因程产业的结构加调快整而,向发展
放 中国家转移劳动亚密洲集型“产业四的小机遇龙,适”时的调整腾经济飞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以
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国家……被西方国家称为“70年代的
──邓小平
思考:浦东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开发放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 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 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 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 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 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 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及其特点; 难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讲师的材角料色概一述 现在成人的的学世习界特点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异常方情国况的家处产理 业革命以后变得落
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
对这个全新的事物不理解,甚至怀疑
。有人问:把外国和港澳的私人资本引
进来,符合马列主义原则吗?有人问:
是 特区会不会成为新的“租界”和“殖 红 民地”?还有的人甚至认为,特区除 是 了那面飘扬的国旗是社会主义的,是 白 红色的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资本主义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1. 创办经济特区(1)过程(史实):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
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时间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科)

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80年代
90年代
重点 珠江流域(广东)
长江流域(上海)
1、沿海,交通便利 1、沿海,交通更为便利
原因
2、华侨众多,有传统 2、平衡中国南北经济发展 3、与东南亚联系密切 3、长江口,带动长江发展
(沿海——内地)
4、经济基础好(东方小巴黎)
5、亚太各国联系密切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①.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②.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
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 优势。
(3)意义: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第一台“中9国99”第市民一救条助磁电悬话 浮铁路
……
4.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特点 全方位
点
线
面
多层次
黑河
宽领域 满洲里
哈尔珲滨春
伊宁
塔城 乌鲁木齐
拉萨
沿边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 沿江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长春
呼和浩特
沈阳 秦皇岛 大连
天津
银川
石家庄
烟台 青岛
西宁 瑞丽
兰州 西安
成都 重庆
(2)“线”——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 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 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
(4)“全”——“全方位”即我国对外开放的两 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90年代初开发前的浦东
1990.4.18,国务院 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 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 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 发。
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 化工业基地,并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 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 口产品。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开发和开放的目的 2、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条件
3、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意义
浦东位于黄浦江 以东,面积556平方 公里,是上海面积 的1/12,历史上黄 浦江两岸没有桥梁 和隧道沟通,浦东 虽与繁华的上海外 滩、南京路仅一江 之隔,但经济上远 远落后于有“东方 小巴黎”之称的上 海老城区。以至于 人们“宁要浦西一 张床,不要浦东一 间房。”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 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A
2、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外开放的主要不同在于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汕头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厦门 深圳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东南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 福州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1984年1月 广东
——邓小平
Hale Waihona Puke 开放,三级跳!!开放,三级跳!!
第一跳:开放沿海城市(1984)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天津 银川 西宁 兰州 西安 拉萨 成都 杭州 太原 郑州 石家庄 济南 南京 合肥 大连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长沙 南宁 南昌
长春
珲春
大连
石家庄
济南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环渤海 长三角
南京南通 上海
武汉 重庆 岳阳 九江
长沙 南宁 东兴 北海 南昌
芜湖
杭州 宁波 温州 福州
沿边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 沿江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瑞丽
昆明 河口
贵阳
厦门
广州
珠海
湛江
深圳
汕头
闽南三角区
海南
珠江三角洲
浦东,新飞跃!!
(目的、有利条件、地位和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浦东开发)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3.浦东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 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黑河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珲春 哈尔滨
长春
【思考】中央决定开发浦东地区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 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 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 美,是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特区得到了哪
些政策支持?特区和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通
问 题 探
商口岸有什么区别? 3、与深圳一同成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有哪些?为
究 什么深圳和这些城市能成为第一批开放的特区?
4、结合教材回答,深圳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这些成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意义?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宽领域是指——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 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 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步形成
探源对外开放 再现对外开放 反思对外开放
必要性 可能性
过程 特点 成就 经济安全
1、曾经的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群体性逃港现象?
这些人后来为什么又回到深圳?
2、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特区得到了哪
些政策支持?特区和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通
问 题 探
商口岸有什么区别? 3、与深圳一同成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有哪些?为
究 什么深圳和这些城市能成为第一批开放的特区?
3、“特区”的选址
海南
珠海
沿海开放区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兰州 北海
秦皇岛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环渤海 长三角洲
宁波 温州
福州
厦门
广州
汕头
深圳
珠海
湛江
闽东南地区
海南
珠江三角洲
开放,三级跳!!
第一跳:开放沿海城市(1984)
满洲里
黑河
哈尔滨
第二跳: 开塔辟城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1992)
伊宁
第三跳:沿江城市、省会、沿边城市(1992)沈阳 长春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41、成果及影响
“深圳速度” “一夜崛起之城”
“排头兵”
“窗口”
异常情况的处理
→ 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发展
→ 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具 有示范、探索作用
→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 了宝贵经验
开放,三级跳!!
开放,三级跳!!
第一跳:开放沿海城市(1984)
哈尔滨
乌鲁木齐
拉萨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2016
浦东开发!
1.浦东开发的目的: ①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③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南京 杭州
2.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优势;
②交通优势;
上海
③人才和技术和产业优势;
④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 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长春
呼和浩特
沈阳 秦皇岛
西宁
银川 兰州
成都
西安
天津 石家庄
大连 烟台 青岛
太原
济南 连云港
郑州
南京 合肥
南通 上海
杭州
宁波
温州
长沙 南昌 厦门 福州
贵阳
汕头
昆明
南宁 珠海 广深州圳
广州
北海 海南 湛江
开放,三级跳!!
第一跳:开放沿海城市(1984) 第二跳: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1992)
闽南三角区
海南
珠江三角洲
浦东开发! (目的、有利条件、地位和作用)
【思考】中央决定开发浦东地区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 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 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 美,是全世界。”
11、从“逃港”到“归乡”
异常情况的处理
“逃港” → “归乡” →
经济发展不好 政策不适用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授课的过程及技巧 异常情况的处理
1、曾经的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群体性逃港现象?
这些人后来为什么又回到深圳?
2、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特区得到了哪
些政策支持?特区和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通
浦东开发!
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 不到的成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浦东开发)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 国的一大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3.浦东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 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珲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大连
拉萨
沿边城市
西宁
银川
天津
石家庄
烟台
太原
青岛 济南
环渤海
兰州
西安
郑州
连云港 南京南通 合肥
长三角
成都
重庆
武汉
上海
芜湖
岳阳 九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内地省会城市 沿江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长沙 南昌 福州
瑞丽
贵阳
厦门
昆明 河口
南宁
东兴 北海
广州 汕头 深圳
珠海
湛江
些政策支持?特区和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通
问 题 探
商口岸有什么区别? 3、与深圳一同成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有哪些?为
究 什么深圳和这些城市能成为第一批开放的特区?
4、结合教材回答,深圳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这些成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意义?
80年 打破“铁饭碗”
深 圳
81年
开创中国内地工程招投标先河
的 82年 率先终结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特点: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 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 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 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 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 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深圳
澳门 香港
厦门 汕头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著名侨乡,便于吸引侨资 资源丰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霍尔果斯、喀什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授课的过程及技巧 异常情况的处理
1、曾经的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群体性逃港现象?
这些人后来为什么又回到深圳?
2、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特区得到了哪
问 题
商口岸有什么区别?
探
究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21、“特区”的特点
异常情况的处理
①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鼓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③主权独立,自主开放 ④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 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授课的过程及技巧 异常情况的处理
不 断
83年
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
创 新
84年
“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
与 85年 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突 破
86年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
个别企业发行股票的”
87年
率先放开土地市场
“珠海经济特区好。”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
1984年1月 广东
——邓小平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 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讲师的角色概述
成人的学习特点
授课的过程及技巧 异常情况的处理
1、曾经的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群体性逃港现象?
这些人后来为什么又回到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