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文章以宿松县为例分析了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工程建设是当今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农村,不管水利工程管网如何发达,布局如何合理,水源如何充足,设施如何完备,但农业生产者直接面对的还是小型水利工程,所以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犹为突出。宿松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360mm,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但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加剧,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常现,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宿松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塘、坝、桥、涵、水库、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农水补助、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开始出现。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渠堤乱垦乱种、在河道随意设置构筑物、建筑物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渠道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常常形成上游发涝灾,下游闹旱灾。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塘坝、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