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常见疾病与防治

蛇类常见疾病与防治
蛇类常见疾病与防治

1、蛇类枯尾病

[诊断]枯尾病一般由脾胃功能障碍,未及时治疗而并发的病症。常表现为体瘦、厌食、尾部皱瘪、进而干枯。

[治疗]以健脾益胃为主。中药可用春砂仁、木香、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煎水灌服。西药可灌服的葡萄糖,复合维生素B液等。注射维生素B12。

2、蛇类口腔炎

蛇类出蛰初醒后,由于身体瘦弱,一些有害细菌侵袭蛇的颈部,引起肿胀的口腔炎。病蛇张口不能闭合,不能吞吃食物,最后因不进食和水而饿死。治疗方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病蛇口腔,后用龙胆紫溶液擦两颌,每天各冲洗、涂擦一次,直至消炎消肿后才停止。

[诊断] 患此病的蛇外表看去头部昂起口微张而不能闭合,进食困难,感染性强。此类病蛇主张隔离治疗,严重者应杀掉。

[治疗]先用消毒药棉缠于竹签头上,用生理盐水抹净口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再用雷佛奴尔溶液中冲洗其口腔,然后用龙胆药水每天数次。中药可用煅硼砂10份,冰片1份,青黛5份研细未混匀撒口腔溃烂处,直至口腔内无脓性分泌物为止。

3、蛇类寄生虫病

[诊断]蛇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如鞭节舌虫、绦虫、蛔虫、线虫、蛲虫等以及体外寄生虫,如蜱螨等。患有寄生虫病者,常见食欲不振,体质衰弱,头老是低着,严重者还会喷吐粘液。

[治疗] 用驱蛔灵,精制兽用敌百虫,四咪唑等治疗。

4、外伤

[治疗]:涂以龙胆紫药水。在养殖过程中,蛇彼此咬伤,也可以及时按此法处理,避免感染病菌而发生溃烂。

5、皮肤霉斑病

[诊断]。其症状主要可见蛇腹部鳞片产生点状黑点斑点,严重者向背部延伸波及全身,引起霉烂,不及时处理,数天内蛇可致死。

[治疗]降低蛇窝的温度,用苦参、苍术、龙胆、地肤子四味煎水适量纳入明矾,未溶解后药浴病蛇(禁蛇内服),再用碘酒涂搽患处。

6、肺炎

[诊断] 此病早期由感冒引起,治疗不及时而至呼吸困难,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治疗]早期治疗可以用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黄芩煎水灌服。严重者可用青霉素、头孢三嗪等皮下或肌射。

7、肠道感染

[诊断]一般由于饮食不卫生以及肠道寄生虫引起。病蛇常逗留窝外,体瘦无神,粪便不成形,排泄次数多。

[治疗]注意饲料卫生,定期场内消毒。用硫酸庆大霉素、复方黄连素等肌注,并灌服土霉素。

8、黑色霉病:

[诊断]是因蛇舍过于潮湿,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病蛇腹鳞常发生黑色霉

斑,重者患部溃烂,可导致死亡。

[治疗]用碘酊涂擦患处,服克霉唑片。

怎样防治口腔炎:

蛇类口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病后,患病后两颔肿胀,牙根红肿,口腔内可见糜烂或有脓样分泌物。病蛇一般头部昂起,口微张而不能闭气,不能进食,严重时甚至死亡。

口腔炎多发生在冬眠之后,蛇体本身抵抗细菌的能力极差。此时若蛇窝内湿度大,环境卫生条件又差,口腔内病菌大量繁殖,极易感染口腔炎。毒蛇采毒时,由于手法太重,伤及口腔,造成病菌侵入,也极易感染口腔炎。捕捉蛇时,刮伤毒牙,也能造成口腔炎。

口腔炎为细菌侵染所致,固有一定的传染性,若不及时治疗,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50以上;它是造成冬眠后蛇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治疗蛇类口腔炎的方法是用脱脂棉揩尽病蛇口腔内的脓样分泌物后,再用硼酸溶液冲洗口腔进行消毒。消毒后每天用紫药水涂1-2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冰硼散”或:“锡类散”在患处敷少许,每天敷一次,直至症状消失。如果蛇窝内湿度太大,则需清洗;若是在组合箱或种蛇箱内饲养的蛇除了清洗蛇箱外宜将蛇箱置于太阳下暴晒进行消毒。若因采毒造成的病患,在今后采毒时要注意手法不要太重。

尖吻蝮,银环蛇,眼镜蛇等多种蛇易患此病。

怎样防治肠炎:

蛇患肠炎后,往往表现为进食困难,很少进食,甚至不进食,神态呆滞,不活动排便甚稀,或排除污绿色粪便。致使蛇体消瘦,尤以尾部消瘦更为明显,可见皱褶而干瘪。发病严重时,可以导致蛇死亡。

肠炎是肠道内细菌大量孳生,致使产生消化不良。患肠炎的病蛇,可以采用每天灌喂5毫升-10毫升的复合维生素B液的办法,直至症状消失;或将四环素与黄连素4-5片研碎,加硼酸10克,用温开水50克溶解,晾至室温后,将蛇泡在药液种进行洗浴,也能较好的治疗肠炎。

此外,蛇窝的通风,干燥,清洁,卫生等等,也是预防肠炎发生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怎样防治肺炎:

蛇的肺炎是由于肺泡发炎,出现水肿而引起蛇的呼吸困难,宜窒息而死。蛇类患肺炎后,由于呼吸不畅,多逗留的蛇窝外盘游不安。肺炎是蛇类越冬时期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此期也是蛇类,尤其是幼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蛇患肺炎只要原因是温度高i,湿度大,骤冷骤热的剧烈变化和空气混浊。在这种环境中,体质差或产后尚未复原,或冬眠后体质较弱的成蛇或幼蛇发病率较高。此病具有极强的传染力,治疗不及时,有时在2-5天内便会危及蛇群。

蛇类肺炎的治疗着重于预防为主。首先是注意保持蛇所在的场所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其次是注意越冬场所,蛇窝的干燥,稳定和适宜的温度,避免出现高热,高湿;若是在蛇房内养蛇,当因冬季室温过高而采取通风降温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蛇体;再次,发现病蛇后,要及时将病蛇隔离,并在蛇类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来苏水等进行消毒。

对患蛇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注射十万单位青霉素的办法,或灌喂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日2-3次,有可能在34周左右治愈病蛇。

怎样防止霉斑病:

蛇类霉斑病是由于霉菌感染所致。蛇患霉斑病后,其腹部鳞片上出现点状或块状的黑色霉斑,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延伸到背部,直至蔓延到全身。霉斑病致使蛇局部溃烂,以致由于溃烂导致蛇的死亡。

霉斑病的发生原因是蛇窝内潮湿和不清洁,有适宜于霉菌生长的环境所造成的。在我国南方梅雨季节,或因蛇场的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蛇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致使霉菌迅速生长,使得蛇类感染霉菌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对已感染霉菌病的蛇体上的霉菌会进一步快速繁衍,严重威胁蛇的生活和生长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蛇的大量死亡。

霉菌病的治疗相对简单一些。用百分之1-2的碘酒涂抹于患处,每天2-3

次约在一周左右便可痊愈。

霉菌病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是查找蛇窝产生潮湿的原因,其次是及时清理蛇窝,蛇箱;常给蛇房时当的通风换气,减少蛇所在环境内的潮湿度;或者在蛇箱内放入一些木炭或生石灰吸潮。吸潮后重新换上干的木炭,生石灰。生石灰要包在纸或纱布中以便于更换。

怎样防止脓肿病:

蛇类的脓肿病是由于蛇体受到创伤受细菌感染所致。蛇患脓肿病后,伤口处肿胀以致溃烂,当脓肿和溃烂扩大到一定程度使蛇脱不下皮时,也会造成蛇的死亡。

蛇的脓肿病往往首先是由于创伤的存在。如蛇类互相之间互相咬斗而出现的伤口;在运输过程中蛇笼对于蛇的挂伤和擦伤;治疗大型蛇类寄生螨,在拔出蛇体上的螨时,可能造成的伤口等等。伤口出现后,未能及时处理,致使细菌感染,造成脓肿病的发生。

脓肿病的治疗,主要是在伤口出现时,用紫药水或百分之1-2的碘酒涂于患处,每天2-3次,至伤口愈合为止。一半情况下,约5-10天的治疗便可痊愈。

怎样防治蛇类的外寄生虫病:

蛇类的外寄生虫主要是螨类。蛇螨寄生字蛇皮上,以吸食蛇血为生,严重影响着蛇的健康。蛇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蛇寄生的蛇螨也完全不相同。

对于个体较大的蛇螨,可以采取将蛇螨拨出的办法。但拨出蛇螨后,一定要在伤口上涂抹紫药水或碘酒,防治伤口感染细菌而患其他疾病。

蛇类寄生螨类后,用蓖麻油涂抹蛇身,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原因是蓖麻油涂抹蛇身后,蓖麻油在蛇体表面形成一层蓖麻油薄膜;一方面由于这种薄膜不透气,使得蛇体上的蛇螨不能呼吸而死亡;另一方面是,在蛇脱皮时,这层蓖麻油莫与蛇皮一同脱下,也就使寄生在蛇体上的蛇螨随旧皮脱下。从而起到治疗蛇螨的作用。有蛇螨的蛇皮一定要烧掉,防治蛇螨再次脱离蛇皮,而重新寄生在其他蛇体上。

怎样防治蛇类的内寄生虫:

蛇类的内寄生虫种类较多。如寄生在蛇类气管和肺部的鞭节舌虫,寄生在蛇胆囊中的异双盘吸虫等。

由于人工饲养商品蛇的历史较短,各蛇场之间对于蛇病状况的交流不多;对舍内寄生虫状况及防治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药物在治疗蛇类内寄生虫时,若用药量小,对内寄生虫不起作用;若是用药量略大一些,还没有

打到内寄生虫的致死量,却足以使蛇致死。此外,如果使用一些剧毒药物治疗蛇的内寄生虫病,还必须考虑这些药物残留的问题。因此,有关蛇的内寄生虫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蛇肺炎治疗

此病多发于盛夏季节,常见于产卵后未能尽快恢复元气的雌蛇。此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的特点,是蛇类患病中目前最难以治愈的病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晚了,病蛇后则很难治愈,会有相继死蛇现象。个别体质差的蛇由于感冒也可引发此病,最后因呼吸衰竭致死。大多表现为张口不闭、口内有粘痰但不红肿、不思饮食和归洞、喘息有沉闷的“呼啦”声或蜕皮不畅等现象,且都有大量饮水的症状。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⑴ 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因为肺炎由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为了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我蛇园通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分开注射的方法,以便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剂量可掌握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千克(依据病情轻重),首次治疗不妨加大剂量,以此病能否早一点控制时重中之重。每日早晚各注一次,一般连续用药1周以上,个别重者多达3周左右。若发现症状减轻后便急于投入蛇园,既有再次复发的可能,并且还会祸及到健康的蛇。因此,此病必须一次性治好,杜绝再次复发。

⑵ 注射头唑啉钠(0.5克/瓶)首次取一瓶用注射用水稀释后打患蛇8千克,以后减为每瓶打蛇16千克,每天早晚各一次,直至完全恢复。若患蛇口内有粘痰块或呼吸伴有严重的杂音,可另行注射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该药对扩张气管、滋润平滑肌、迫使粘痰顺利排出有独特疗效。用药剂量掌握在0.02~0.04

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重者2次,连注7~10天为适。

另外,复方黄连素、氧氟沙星和严迪注射液亦对蛇类肺炎有显效。在给患蛇治病时,不妨更换一下药物,以免出现抗药性。在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应用百毒杀或上述注射品德稀释液对患蛇的栖息地、蛇袋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每日亦是2次。如解剖死亡蛇发现胸部及肝部有寄生虫时,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左旋咪唑或依维菌素予以驱虫,每周2次,这样对促进患蛇康复意义重大。

蛇口腔炎

由病菌侵人蛇颊部引起,表现为两领肿胀,口难关闭,时而流出脓性分泌物,吞咽困难,张口、不安。治宜抗菌消炎。

【处方】

0 . 1 %雷佛奴尔液适量

龙胆紫液适量

用法:先用0 . 1 %雷佛奴尔液冲洗口腔数次,再涂擦龙胆紫至愈。

怎样预防蛇类病害

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在蛇园内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长期保证饲养环境和卫生。

第二,蛇园要定期消毒,而且对进入蛇园的人也要严格消毒,把好最起码的防疫关。

第三,注意投饲食物的总体营养水平,引起直接影响蛇类的体质健康和抗病能力,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蛇园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要建立每日检查制度,发现有进食不正常、不愿活动、粪便异常等现象的

蛇,要及时隔离观察,尽快给予治疗,慎防传染给其他健康的蛇。

第五,对个别病蛇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定期驱虫是蛇园的重要工作,必须在每年的初夏和深秋各进行一次。

第六,从野外零星捕捉或购买的野蛇,要经过检疫并间隔一段时间,经过观察证明健康无病时才能放入蛇园。

蛇病常用的抗生素和使用方法

抗生素,旧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物,以其低微的浓度就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全身性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高校药物之一,同样适用于蛇病的预防和治疗。实践证明,在蛇类的食饵中注射抗生素,不仅能预防蛇类疾病,而且还能改善蛇类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或饲料转换率。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土霉素等。使用粉针剂型抗生素时,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应现用现配,稀释后的药液超过24小时后禁止使用。

给蛇治病的药物有配伍禁忌吗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兽用药物种类很多,如果在给蛇治病时不注意配伍禁忌,不但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病蛇中毒死亡。如四环素类和青霉素、磺胺类和土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有配伍禁忌,也就是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如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时,需单独稀释,分开注射,不可盲目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保管,过期失效的药物禁止给病蛇使用。夏季剩余的药物要放于冰箱内,以备下次再用,但不能超过配药时效。

如何正确使用兽用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优良抗生素,在动物及宠物的饲养中应用较广泛,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不敏感。常应用于蛇类肺炎、脑膜炎、硬伤感染等化脓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效果。在使用该药时,首先要看是否是同一批号的,然后再针对病蛇大小或身体状况等,掌握好用药剂量,千万不能超剂量使用。以免造成药物浪费和病蛇中毒死亡。

注射用青霉素钾(钠)盐的肌注量为0.4万~0.8万单位/千克。为了保持病蛇体内的有效浓度,应每隔6~12小时肌注一次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西林油),机注量同青霉素钾盐。对体形较大的病蛇,可采取点注方式,以此减少病蛇的吸收或不适

给病蛇打针时应注意什么

给病蛇打针时治愈蛇病的最佳途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忌扎尾部许多初养蛇者受人打针选臀部的影响,认为给蛇打针的最佳部位应在尾部,殊不知蛇尾神经密布,稍有不甚便会造成尾部神经损伤,引起病蛇不适,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在给病蛇打针时应选择心脏以下、脊骨两侧的肌肉丰满处。

⑵ 忌用粗针头用粗针头给病蛇打针,因扎针较浅、针眼大,药水注入后容易流出,并且由于针眼大的直接原因,导致针注部位发炎、流血,从而降低应有的防治效果。

⑶ 忌在胸部竖刺给病蛇肌肉注射时不宜竖刺,因蛇类的胸腔薄,基本上没有肌肉,竖刺容易穿透胸膛,将药液注入胸腔,引起死亡。正确的方法是:从蛇鳞的缝隙间平刺扎针,切忌深注。

⑷ 忌在一处注入大量药液蛇类的肌肉肥厚度比家禽薄许多,若在一个注射点一

次性注入大量药液易引起局部肌肉损伤,极不利于药物的快速吸收。应将药液分次多点注入病蛇肌肉,特别是注射青霉素这一类刺激性较强的常用药,宜采用多点分注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因吸收慢而带给病蛇的痛楚。

治疗肠炎

肠炎多由蛇园环境不卫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所引起。蛇患肠炎后,多见神态呆滞、外观消瘦、不爱活动、尾部甘苦有褶皱、排稀便或绿色粪便、进食少或不进食,发病严重时导致病蛇死亡。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⑴ 肌注庆大霉素经化验后得知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肠炎,可首选庆大霉素予以肌注,按10万单位/千克的剂量,每日2次,一般3~5天可愈。由大肠杆菌导致的蛇肠炎,一经治愈后轻易不再复发。

⑵ 注射硫酸链霉素取病蛇的平行针注部位,按8万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⑶ 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按3万~4万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此外,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黏杆菌素、氯霉素等药物均对病蛇肠炎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将上述药物中的片剂加入蛇的饮用水中让病蛇吸饮,以此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培养数量,促其尽快康复。

蛇霉斑病的治疗

多发于梅雨季节,是蛇类常患的季节性皮肤病。由于场内、窝内或排水不畅造成的环境过于潮湿、不卫生引发该病,常见患蛇腹部出现块状或点状的黑色霉斑,个别严重者还向背部延伸至全身,最后因大面积霉烂而死。症状为蛇腹鳞片上生有变色霉斑,通常失去光泽度,严重时可见片状腹鳞脱落、腹肌外露,呈橘红色,给人以后总湿漉漉的感觉,此病常见于五步蛇、蝮蛇及多种不善活跃的蛇。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⑴ 发现病蛇后,应及时拿出刺激性较小的新洁尔灭溶液予以冲洗、消毒(切忌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因刺激性太大),尔后用制霉菌素软膏涂抹。同时,给病蛇灌喂制霉菌素片(25万单位/片)0.5~1片,每日2次,连服3~4天。

⑵ 发现病蛇霉斑连成片时,可用1%~2%的碘酊涂患处,每日涂药1~2次,同时口服霉唑片,每日3次,每日2片(1克)。若用克霉唑软膏配合涂抹,效果更佳。

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降低场内或窝内的湿度,改善蛇类的栖息环境,力求做到干燥、通风,一般病蛇治疗1周后大都痊愈。治愈后的蛇在放回蛇场前,需重新进行“药浴”消毒。

防治蛇外伤

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捕捉或运输蛇类时难免出现小的外伤,多数蛇能自行愈合,但也有个别的蛇因自身免疫力降低会出现脓肿现象。如果创面受到细菌感染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使其无法蜕皮,脓肿扩大到一定程度会有死蛇现象。如饲养的是蟒蛇,螨常寄生于鳞片的缝隙间,拔去螨后有时会造成外伤,伤口一旦被细菌感染后造成溃烂,直接影响蟒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外伤的治疗很简单。治疗时,先用消毒液冲洗一下伤口,然后用龙胆紫药水涂抹患处,或用1%~2%的碘酊涂抹,每日2~3次,直至痊愈。若发现伤处已经化脓,可将研碎成末的土霉素或麦迪霉素撒于患处,并用手压一下,让药粉沾在伤

口上,以免蛇发现爬行时蹭落。如果有的伤口溃烂较深,最好单独取出来,给予清创伤口后用创可贴包扎一下最好。

外伤经常规治疗处理后,一般能在2~5天完全恢复。为杜绝认为引发蛇类外伤事情的发生,蛇场内的废旧铁丝、钢丝、碎玻璃一定要清整出场。另外,饲喂人员进入蛇场时,务必注意脚下爬动的蛇,避免人为踏伤。秋季正是场内割除杂草的季节,对一些棵杆粗壮的野生动物,最好连根拔出。若用镰刀割的话,锋利的茬口也是刺伤皮肤、引起溃烂的主要“凶手”。只要排出上述因素,蛇外伤还是极少出现的。

蛇寄生虫防治

蛇体内寄生有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多从吃的动物身上传染来。这些寄生虫在蛇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蛇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蛇死亡。在为蛇类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另外,在对大批的蛇类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对少数蛇类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严防出现不测。

给蛇驱虫现采用两种驱虫方法,即体内驱虫法和体外驱虫法。

⑴ 体内驱虫法若从经济和实用方面看,当属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不仅可以内服,而且肌注的吸收效果快而完全,1支5毫克(5%)左旋咪唑能打蛇50千克。因使用剂量较小,对蛇(易深部肌注)无局部性的刺激,其用量仅为驱虫净的一半。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范围,对棒线虫、绦虫、血吸虫、蛔虫、圆线虫均有驱虫作用,用药后2~6小时即发生作用,可间隔1周再用1次;也可每年驱虫2次,多在春、秋两季进行。

⑵ 外用驱虫法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粉剂、丙硫苯咪唑粉剂、左旋咪唑粉剂等。使用剂量为阿维菌素0.1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的剂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左旋咪唑的用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对蛇进行浸泡,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

蛇体内寄生有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多从吃的动物身上传染来。这些寄生虫在蛇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蛇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蛇死亡。在为蛇类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另外,在对大批的蛇类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对少数蛇类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严防出现不测。

给蛇驱虫现采用两种驱虫方法,即体内驱虫法和体外驱虫法。

⑴ 体内驱虫法若从经济和实用方面看,当属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不仅可以内服,而且肌注的吸收效果快而完全,1支5毫克(5%)左旋咪唑能打蛇50千克。因使用剂量较小,对蛇(易深部肌注)无局部性的刺激,其用量仅为驱虫净的一半。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范围,对棒线虫、绦虫、血吸虫、蛔虫、圆线虫均有驱虫作用,用药后2~6小时即发生作用,可间隔1周再用1次;也可每年驱虫2次,多在春、秋两季进行。

⑵ 外用驱虫法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粉剂、丙硫苯咪唑粉剂、左旋咪唑粉剂等。使用剂量为阿维菌素0.1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的剂量为10毫克/千克体

重;左旋咪唑的用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对蛇进行浸泡,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蛇类消化不良、厌食的防治

规模较大的养蛇场,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一部分身体消瘦、皮肤松弛、神色呆滞、行动迟缓的蛇,这类蛇往往很少进食甚至不进食,最终身体消瘦成皮包骨头,其尾部瘦的更为明显。若解剖死蛇尸体,可见体内存有一些寄生虫。具体的防治方法为:

⑴ 此类蛇需单独喂养,每日灌服5~10毫克的复合维生素B溶液或灌喂葡萄糖溶液等,同时结合灌喂一些生鸡蛋。

⑵ 强行灌喂也要投其所好,否则因入腹食物不合蛇的胃口会马上呕吐出来,如此反复2~3次,病蛇因耐受不住折腾而导致死亡。由此引发的死亡率高达病蛇群体的20%~30%。因此,对于少吃鸡蛋的乌梢蛇来说,灌喂蛋类就没有泥鳅的效果好了,必要时可补助维生素B12注射液,有利于增强病蛇的体质。

此病的预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许多养蛇场恨不得利用现有的养殖条件,养得满眼满地都是蛇,根本置合理的饲养密度于不顾,才会造成上述状况。彻底根除超标饲养的做法,让蛇处在较为宽敞的运动环境里,做好投喂驱虫工作,此病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各种蛇类从秋末开始自然绝食,这纯属正常现象,不是消化不良或厌食所致的食欲不振,无须治疗和担心,这是蛇类入蜇前的正常表现。

瘦弱蛇增重有何良方

在人工养蛇的过程中,无论你的养殖技术多么精湛过硬,难免也有少部分吃不上食的瘦弱蛇。遇到这种情况,可对瘦弱蛇适时进行人工催肥,也就是人工填喂。常用的饲料配方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灌喂生鸡蛋;另一种是填喂肉泥(把瘦猪肉或牛肉剁成烂泥状)。在灌喂鸡蛋时,可酌量加入各种对蛇有益的维生素、鱼肝油丸、钙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若蛋液较稀时,再加入少量鱼粉或面粉以利增稠。另外,还可灌喂营养丰富的其他流质饲料,如牛奶、葡萄糖等。一般每5~7天灌喂一次,约一个月后即有明显起色。填食后的蛇类有大量饮水的习性,此时可在水中加入少量土霉素和食母生,以利于蛇类的生长和消化;还可单独加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以减少蛇类的发生。

以上的填喂方法不宜大面积推广。一来费时费力,浪费人工;二来不能长期采用,以防蛇变得更加懒惰,养成依赖性,丧失应有的捕食能力。此外,人工填喂的频率还要根据蛇体大小和季节而定。如500克左右的蛇,只需填食150~250克左右。温度一旦超过35℃,应停止填喂,否则蛇也会呕吐出来。

野生蛇有何活动地带和活动规律

大多数蛇是在陆地上生活,而人工养蛇恰是从这一类中挑选的,可择性比较大,便于人们从中挑选。野生蛇的栖息大多选择洞穴、岩缝、草地、树丛及河溪旁,蛇窝距水源不会超过300米。野蛇出动活动,大多是为了觅食和饮水。当它们饱食归洞之后,会盘伏5~7天,静卧等食物消化后再次出动活动和觅食。不同种类的野蛇出洞活动的时间亦有差异。大多情况下,王锦蛇、乌梢蛇、灰鼠蛇等主要在白天活动;赤链蛇、虎斑游蛇等主要在晚上活动。而当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它们的活动时间就会相应延迟或提早。

另外,风和雨等气候因素也会影响野蛇的活动,有3~4级风时,发现野蛇很少出洞。台风来临的前夕,有经验的捕蛇者能在夜间不到较多的蛇。这些蛇之所以倾

巢外出,并非出来“喜迎”台风,而是因为洞中闷热难受,憋不住才出洞透气的。大多数蛇如乌梢蛇、眼镜王蛇、王锦蛇等,爱在晴朗的白天出洞,盛夏时节有时改在清晨或黄昏,一旦下雨便潜回洞中。可是毒蛇中的竹叶青、五步蛇却恰恰相反,喜在雨天活动。

从春天到秋天,野蛇虽出洞活动,但活跃程度并不一样。像初春、盛夏、晚秋,均因气温不是过冷就是太热,其活动较少。野蛇最活跃的时期是在晚春、初夏、初秋和中秋。总之,野蛇的栖息地随气温的改变而不断变换。唯一不变的是,野蛇总是不远离水源。

野外寻蛇要善于掌握哪几个要点

野蛇和所有的动物都一样,为了寻得生存和繁衍,它们需要饮水、觅食和适当的活动,还需要适宜的藏身之处。而不同种类的野蛇,由于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各有差异,往往对上述条件有其待定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找寻到蛇的栖息地,判断野蛇洞内的情况呢?下面就分别从以下几点,帮你从野外寻到蛇。

⑴ 根据蛇粪找寻一般情况下,野蛇总是把粪便排到洞外的4~5米处。这些蛇粪普遍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就能断定附近肯定有野蛇,并很快找到蛇洞。经验资深的捕蛇老手,可以从粪便中的残渣来辨认洞中藏有哪种蛇;或根据触摸粪便的手感来辨出野蛇的雌雄,因西蛇的粪便要比雄蛇粪便的手感细滑一些。

⑵ 根据蛇蜕找寻蛇总是经常蜕皮的,且蜕于洞外的草丛和石块之间。不同的蛇其蜕皮痕迹也比一样,依稀可辨原蛇的花纹特征。假如在蛇洞外找到一条潮湿、柔软的蛇蜕,这是野蛇刚刚蜕下的,说明一就在附近;如蛇蜕比较陈旧、干燥或有些破损,说明蜕的时间很长,此处是否有蛇,需在重新判断;如蛇蜕是卷成一个团的,说明附近有孕蛇。

⑶ 根据蛇洞找寻由于野蛇经常出入蛇洞,蛇的身体反复摩擦洞口地面,故野蛇的洞口底部总是很光滑。若再仔细观察洞口附近,还会发现一些脱落的鳞片。如果发现洞口虽然较光滑,但洞口蒙满蜘蛛网,则说明野蛇早已弃之不用,洞内没有蛇了。

⑷ 根据蛇痕找寻每年的春季是野蛇的交配季节,它们大多出洞寻找异性丵交配。因蛇的交配时间较长,且雌雄蛇交缠扭曲在一起,身下的草丛有被成片、成瘤压倒的痕迹,这也是有助于人们野外寻蛇的一个好办法。

蝮蛇幼蛇的饲养与管理

1.仔蛇与众不同

初出生的仔蛇色斑差异很大,有人曾对100条孕蛇产出的仔蛇进行统计,其中33%左右的色斑不同于母体;有的同一窝仔蛇竞有两种色斑;还有少数是一

窝三种色斑的,这种现象与其他蛇类相比是十分少见的。

与其他种类仔蛇明显不同的还有,刚出生的仔蛇能马上爬行,以摆脱残余卵黄和蹭断脐带,一般10分钟后仔蛇便进行第一次蜕皮。蜕皮后的仔蛇体色鲜艳、色斑明显、尾尖呈黄色,腹部有脐孔和脐沟。蜕皮后的仔蛇活动迅速,反应灵敏,稍受惊动后便有强烈的攻击行为,能咬死并吞食比其体重稍大的幼蛙和幼鼠,并有毒液分泌。因此,不要徒手去捉拿,以免被咬中毒。

2.越冬管理

仔蛇出生后不久即进行第一次蜕皮,且体长叫增加10毫米左右。但仔蛇出生后,一般当年的体重和体长变化不是太大,只有到第二年的活动高峰期,体重和体长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9月份以后出生的仔蛇,由于冬眠前大多没有进食机会,所以越冬及翌年的死亡率相当高,多达50%以上。为了避免仔蛇越冬

有过多的死亡现象,必须在越冬前让其有足够的营养积累,脂肪积累率要达到7%以上。另外,仔蛇出蛰后要马上提供其喜食的饲料和饮水。此外,仔蛇越冬的温度宜保持在2-6℃左右。若在0℃以下时,仔蛇易死亡。温度高于冬眠温度利,仔蛇活动量会加大,体内的营养消耗较多,势必造成翌年仔蛇的死亡率。湿度也是制约仔蛇死亡率的另一关键性问题。越冬环境的湿度宜在65%~75%之间,

湿度过大,仔蛇易患皮肤霉烂病而死亡。在仔蛇的越冬期,一旦有鼠类入侵冬眠场所,也是危害仔蛇生存的另一致命天敌,必须加强防范或引起养户注意。

3.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无论怎样细致和努力,幼蛇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冬眠过后,幼蛇的体质相当虚弱,更容易染上病疾。因此,要注意搞好蛇场卫生,预防发生疾病。蛇窝里铺垫的沙土要经常更换,长期保持其干燥。饮用水要洁净且无污染,特别是盛夏酷暑季节,由于幼蛇活动趋之频繁,吞食较多,产生的粪便也多,加上有些吐出的食物残渣或咬死后没有吃完的动物尸体,极易腐败变质污染蛇场和水源,更要勤扫勤换。定期检查蛇窝内的温、湿度以及蛇的健康状况,发现病蛇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其他健康的幼蛇。幼蛇最好的饲料是蝌蚓和小泥鳅,应定期保证投喂。幼蛇一般每年蜕皮2~3次。蜕皮期相对湿度应在60%~65%之间,切忌太干燥,否则会影响幼蛇正常蜕皮。

4.投喂须知

刚出壳的幼蛇,7~10天内不进食,多靠体内的卵黄维持营养与消耗,待1

0天后才开始少量进食,但对食物比较挑剔。据观察,前一年秋天产下的幼蛇,即使当年吃不到物,大部分也可成活。第二年6月中旬开始投喂蝌蚪和小泥鳅等食物,到lO月中旬,仔蛇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平均增重

3.3克,体长增长7.13厘米。饲喂时,发现幼蛇对鸡蛋、蚯蚓、蚂蚱、黄粉虫

及蛹都不吞吃,硬填也会反吐出来,没吐出来的也因不适应而最终死亡。但幼蛇食蝌蚪和小泥鳅,也爱喝葡萄糖水,只是常喝有拉稀表现。对自然采食能力弱或拒食的幼蛇可人工填喂,具体的填食量取决于该蛇的第一次捕食量。气温降至1 5℃以下时不宜填食,否则会引起呕吐和消化不良。

对患有口腔炎的幼蛇,在填食前可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掉其口腔的脓血,填食后的幼蛇也会大量饮水。因此,必须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并在水中加入少量抗生素,有利于预防幼蛇病害发生。

幼蛇的投食频率,要根据其在不同季节的代谢情况而定。早春和晚秋的气温稍低,幼蛇活动迟缓,代谢较慢,进食后约10~15天才能排出粪便。6-9月份是幼蛇

的活动高峰期,其食欲强、代谢快,食后4~7天有粪便排出。若人工填喂,一般在粪便排出的第五天后再进行下次填喂。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

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苗木品种,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植物之一,杨树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特定的病害侵袭,下面我们选三种最常见的杨树病害来分析如何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症状 受害叶片初生褪绿小点,进而变为不规则黄绿花斑,常沿小叶脉分布,叶脉呈半透明状,随高温有隐症现象。有些杨树无性系病叶发绉、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有的叶脉和叶柄上有紫红色坏死斑,病斑中心组织枯死。本病是系统侵染病害。发病规律:杨树花叶病病毒可以通过嫁接传染,林业生产中主要是随带毒插条传播。目前,已知杨树花粉种子不带病毒,杨黑毛蚜和桃蚜不传病,菟丝子也不传病,其他昆虫是否传病尚待进一步研究。杨树因品种差异,其抗并性的差异也很大,I-63、I-69、I-72杨易感病,107等品种较抗病。不同树岭发病情况也不相同,1年生苗木、幼树发病重,大树症状则不明显。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检疫,禁止疫苗和接穗调入调出。发病疫情就地销毁。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危害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随着林业杨树育苗和造林面积的增大,杨树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危害日趋严重,在我地主要危害黑杨、青杨、白杨及速生柳等杨柳科树种。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现已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以上三种都是由真菌引起)。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我地也发现了一些未知病源菌引起杨树枝杆溃疡的病害,市森保站正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班。 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丰燕 身体健康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前提,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

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

学校学生常见病统计、分析

学校学生常见病统计、分析自08年以来,我校学生的常见病防治、数据的统计、资料的归类等方面也更规范。从校领导到学生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发病率也明显下降,具体请看各病统计数据。 一、沙眼 升阳小学08年与2010年沙眼防治工作检查分析对比 年度 学生总 数检测人 数 沙眼检出人 数 患病 率% 矫治人 数 受治 率% 2008 526 526 0 0 - - 2010 548 548 0 0 - - 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我校从08年起已连续3年未发现沙眼病患者,在杜绝沙眼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着重利用黑板报、广播、宣传画廊、卫生小报与多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个人卫生,做到一人一盆一巾,坚决杜绝沙眼病的感染。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沙眼病已远离我们的学生。 二、贫血 我校08年与2010年贫血防治工作检查分析对比

年度学生数检测人数贫血人数患病率% 矫正人数矫治率% 2008 526 526 95 18.06 95 100 2010 548 548 126 22.99 126 100 近3年中,在贫血防治方面,我们的具体措施: ⑴组织观看贫血的防治录像,使学生从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真正认识到预防贫血的重要性。观看人数涉及全校每一位学生; ⑵饮食结构的调整。学校为学生每天提供适量的牛奶、豆奶、点心和营养午餐,以补充他们在校期间所消耗的体能; ⑶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对一些患有贫血的学生发一份告家长书,要求多吃一些含锌、铁的食物和动物肝脏以适当补充增加血容量,在饮食中注意不挑食、不偏食、注意食物搭配等。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但贫血患病人数仍持高不下。 三、营养不良和肥胖 我校08年与2010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查分析对比

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精)

本文由waigyou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年四季中最常见的疾病。上感是因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内引起气道壁黏膜发炎的一种病症。其症状是由鼻咽部干痒开始,接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状。儿童得了上感以后,家长应该: 1、儿童睡觉时,要注意将上身,尤其是要将头部抬高一点,以缓解呼吸困难。 2、在房子里喷洒一点空气清新剂,或给儿童闻一下清凉油,会有利于儿童鼻腔的畅通。 3、用热毛巾帮儿童洗一下脸,并稍稍热敷一下鼻梁,这样鼻涕会较顺利地流出来,鼻腔会感觉一阵清新。 4、儿童患上感时,鼻腔黏膜已经发炎,如果吸入的空气干燥,会使鼻腔更难受,所以要使房间里的空气保持湿润。还可以在儿童的鼻腔和嘴唇上涂一点凡士林等润滑剂。注意让儿童多喝水。 5、要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给儿童测量体温,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6、要注意儿童鼻腔流出的鼻涕的颜色,如果是黄色分泌物,则表明已经有继发细菌感染,应当立即去医院医治。 7、不要未经医生检查,一看见儿童流鼻涕就随意给儿童服药。二、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儿童患了喉炎除了传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如果怀疑你的儿童患了喉炎,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工作: 1、给儿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 38℃,说明儿童很可能还有其他感染,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就医。 2、为了帮助儿童减轻干咳,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清新和湿润。 3、为了缓解儿童喉部的干痛,要多给儿童喝些温开水或温饮料。 4、为了帮助儿童缓解呼吸困难,当儿童躺在床上时,应当将儿童的上身垫高一点。 5、如果你的儿童已经发生了哮吼,你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张。一方面要做准备马上带儿童去医院急诊,同时要打开房间的窗户,让儿童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三、支气管炎当支气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黏膜发生炎症时,称为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的。也可由于长期吸入烟尘微粒或带刺激性的气体削弱了呼吸道防御功能, 也可能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有发烧、头痛、喉部不适、频繁而较深的咳嗽、咯黏稠或脓性痰。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早晚会咳得更厉害一些,当气候改变天气变冷时病情会加重。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 1、首先给儿童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 38℃,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及时彻底地治愈儿童的上感等疾病。 2、家长不要在儿童活动的范围内抽烟。 3、儿童咳嗽时有痰,应当让儿童把痰咳出来。

观赏鸟常见三种疾病简介

观赏鸟常见三种疾病简介 观赏鸟 观赏鸟也会生病,如果发现家中的鸟儿突然没有精神等异常情况主人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小编就为你整理了观赏鸟的感冒、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症状及防治,这三种病症是观赏鸟最常见的,新手鸟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一、感冒 症状:病鸟表现不活泼,精神沉郁,呆立栖架,体温升高,呼吸迫促,流水样或粘稠鼻液,打喷嚏,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羽毛逆立,食欲不振。 防治:感冒后的鸟应移至温暖处,避免吹风。硬食鸟的粒料应增加鱼粉或蛋的比例。可爱棉球沾少监理所清水或低浓度酒精轻轻擦去病鸟鼻上的粘液,使之呼吸畅通。饮水中每100毫升饮水中加一颗通风感冒丸,也可在150毫升饮水中投入一包感冒冲剂。(我一般在小碗中加感冒冲剂三分之一。这样就不错了。鸟体很小,药剂过大,对鸟体有害。希望你们看情况加药) 二、腹泻 症状:精神萎靡,体力不支,羽毛松弛逆立,双翅下垂,头伸入翅下,呼吸急促,食欲不振,频频排便,肛门常沾有粪便,粪便粘稠或拉水粪,粪便呈黄绿色或棕褐色,严重者会便血。鸟极易消瘦,如不及时治疗会死亡。 防治:平时要注意饲料与饮水的清洁,绝不能喂以变质的饲

料。饮用水要及时更换,笼舍和鸟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并且要做消毒工作。痢特灵,庆大霉素,黄连素都是要取少量的,药性太大,对鸟不好。我按照书里的介绍去买只买到痢特灵,它是一片片的。我就把它切成两半。一次用一半。效果还不错。 三、消化不良 症状:病鸟的精神正常,也有食欲,但粪便稀呈水样,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排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下腹部的羽毛沾有粪便。病情加重时病鸟精神变差,羽毛竖起,全身缩成一团,若没有及时治疗,病鸟可能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饥饿疗法,具体是停止供食4~5小时后再放饲料。在停食期间,供给清洁的饮水,以清理肠胃。便秘在饮用水中加些蜂蜜。中暑要把它移到通风,安静,宽敞的地方。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

老年人常见疾病得护理 第一节老年疾病概述 教学目标: 1。熟悉老年患病得特点 2。熟悉常见得老年性疾病 3.熟悉老年人疾病异常得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老年人患病得特点 教学难点:老年人患病得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患病得特点: 1多病共存 2发病缓慢 3临床表现不典型 4发病诱因与年轻人有时不同 5易发生并发症或脏器功能衰竭 6药物治疗易出现副作用 二、常见得老年性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三、老年人生病怎样才能早发现 老年人神经反应迟钝,患病后症状不典型,即使病情很重,表现也不明显。一般得不适也应重视。 如:食欲不振、疲劳、眩晕、晕厥、头痛、关节痛、发热、腹泻等。 老年人常见疾病得护理 第二节心绞痛患者得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绞痛得临床特点 2、了解老年性心绞痛得特殊信号 3、掌握心绞痛发作时得护理要点 4、掌握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重点:心绞痛发作时得护理要点 老年性心绞痛得特殊信号 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难点:心绞痛发作时得护理要点 老年性心绞痛得特殊信号 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得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心肌灌注不足。可逆性心肌缺血为心绞痛,持久而严重得心肌缺血发展为心肌坏死,则为心肌梗死。 一、症状典型心绞痛得特征 ( 1 )疼痛部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至颈、咽部、左肩与左臂内侧。 (2)性质作得胸痛,常呈压榨、紧闷、窒息感,常迫使患者停止原有动作。 ( 3 )持续时间l 一5 min 内,很少超过抓15min。 ( 4 )诱发因素疼痛多发生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情况。 ( 5 )缓解方式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 6 )体征发作时老年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气短或有濒死恐惧感,有时可出现血压波动或心律、心率得改变。 二、老年性心绞痛得特殊信号 1头痛头部一侧或双侧得跳痛,且伴有头晕感,往往在劳动时发生,休息了3-5分钟则缓解。 2牙痛牙床得一侧或两侧疼痛,以左侧为多,又查不出具体得病牙,且与酸、冷刺激无关,用止痛药亦无效 3 肩痛有得心绞痛患者表现为左肩及左上臂内侧阵发性酸痛。

学校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2016年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自2015年以来,我校学生的常见病防治、数据的统计、资料的归类等方面也更规范。从校领导到学生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一、龋齿、牙周疾病 在龋齿、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上,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低年级学生组织观看爱护牙齿、口保健的录像,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牙护牙的健康行为。 第二,定期对学生牙齿保健检查,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充填,同时教育学生多吃含钙和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甜食,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和保健牙刷刷牙,刷牙时间坚持三分钟左右。 第三,注意口腔卫生,让学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并且及时矫正牙齿。 二、视力低下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发病,学校每年两次对学生进行视力测验,发现有视力低下者与学生的饮食、读写姿势、学习负担过重等有一定的关系。首先进行大量地用眼卫生宣传,同时发一份家长告知书,让家庭同学校联系起来,做好防治工作。其次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地讨论怎样预防视力低下,包括重视平时的读写姿势,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还组织收看爱护眼睛的录像。 三、心律不齐、心脏杂音

一般的表现为:1、心悸(一种患者自身能够感觉到的心跳变快加重) 2、心跳缓慢 3、不规则心跳 4、心跳之间心脏暂停。 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多伴有一些症状,常见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抽搐、昏迷等。轻微的心律不齐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1、若有心悸。胸闷及头晕的症状,有可能是心律不齐,需要给心脏科医师检查,以确定有没有心律不齐,若有,应进—步了解是否对健康及生命有影响,是否需进—步检查与治疗。 2、若使用药物控制,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减少,或增加药量,以免发生危险 四、转氨酶异常 转氨酶只不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如果发现自己转氨酶高了,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肝脏疾病,但是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好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有效的防治及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这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健康。 武胜驿镇初级中学 2015 年9 月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第一节老年疾病概述 教学目标: 1.熟悉老年患病的特点 2.熟悉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3.熟悉老年人疾病异常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教学难点: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1多病共存 2发病缓慢 3临床表现不典型 4发病诱因与年轻人有时不同 5易发生并发症或脏器功能衰竭 6药物治疗易出现副作用 二、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三、老年人生病怎样才能早发现 老年人神经反应迟钝,患病后症状不典型,即使病情很重,表现也不明显。一般的不适也应重视。 如:食欲不振、疲劳、眩晕、晕厥、头痛、关节痛、发热、腹泻等。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第二节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2.了解老年性心绞痛的特殊信号 3.掌握心绞痛发作时的护理要点 4.掌握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重点:心绞痛发作时的护理要点 老年性心绞痛的特殊信号 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难点:心绞痛发作时的护理要点 老年性心绞痛的特殊信号 日常预防疗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心肌灌注不足。可逆性心肌缺血为心绞痛,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发展为心肌坏死,则为心肌梗死。 一、症状典型心绞痛的特征

( 1 )疼痛部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至颈、咽部、左肩与左臂内侧。 (2 )性质作的胸痛,常呈压榨、紧闷、窒息感,常迫使患者停止原有动作。 ( 3 )持续时间 l 一5 min 内,很少超过抓15min。 ( 4 )诱发因素疼痛多发生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情况。 ( 5 )缓解方式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 6 )体征发作时老年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气短或有濒死恐惧感,有时可出现血压波动或心律、心率的改变。 二、老年性心绞痛的特殊信号 1头痛头部一侧或双侧的跳痛,且伴有头晕感,往往在劳动时发生,休息了3—5分钟则缓解。 2牙痛牙床的一侧或两侧疼痛,以左侧为多,又查不出具体的病牙,且与酸、冷刺激无关,用止痛药亦无效 3 肩痛有的心绞痛患者表现为左肩及左上臂内侧阵发性酸痛。 4颈部疼痛表现为颈部的一侧或双侧跳痛或窜痛,多伴有精神紧张、心情烦躁。 5咽喉疼痛可表现为咽部或喉头部疼痛,可沿食管、气管向下放射,伴有窒息感,且咽喉无红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无异常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幼儿疾病防治 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症状描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幼儿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不洁净的玩具或手经口进行传播。主要症状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现象。多数症状较轻可自愈,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发病期间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不接触发病人群。2、保持室内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3、饮食应清淡、可口、卫生、易消化。 2、水痘 症状描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发,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且传染性极强。多发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症状为出现发热、周身性皮疹、疱疹、痂疹等。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但如果再次感染复发会出现带状疱疹。同时,此病会伴有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居室内保持通风,光线充足。但通风时需注意防止受凉。 2、发热时多喝水,饮食上忌食辛辣食物,应供给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 水果蔬菜等。3、衣被等不易过厚过紧,保持接触物品的清洁卫生。4、保持双手指甲卫生,避免用手接触抓破疱疹,以免化脓感染留下疤痕。 3、腮腺炎 症状描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好发于春季,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接触患者或飞沫吸入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会灼热触痛。腮腺肿胀后2—3日达到高峰,伴有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 其中,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发生化脓性腮腺炎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等严重的并发症。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出机会,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出门带口罩。2、饮食上忌食辛辣酸辣,以及甜味、干性食品。应提供富含营养、易消

桂花三种常见病的防治

桂花三种常见病的防治 一、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二、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三、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

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四、桂花的常见虫害防治 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坐(唑)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垂直传播。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预防接种。 三、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1.症状 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 2.护理和预防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疹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食物、玩具等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2~5天。病初以发热、头痛、咽痛、呕吐为主,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脓性渗出物。1~2天内出皮疹,从耳后、颈部、胸部迅速波及躯于、四肢。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的点状红色皮疹,手压可退色。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皮疹稀少,呈环口白圈。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像杨梅,称“杨梅舌”。皮疹2~4日内消失,1周左右开始脱皮。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

高校学生常见疾病分析及预防

高校学生常见疾病分析及预防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常见疾病发病规律以及出现的因素,为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乌海市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校高校学生到医院就诊人数2736人次作为分析对象。结果以门诊分类统计,显示发病率最高的是内科疾病,其次是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列第3位。结论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常见疾病 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现在教育的迅猛发展, 学校扩招与院校合并,大学生的医疗卫生保健及卫生防疫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现对我市2009年3月~ 2010年3月高校学生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常见疾病的分布规律、发病特点以及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更好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对我市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校学生到医院就诊病历进行统计, 共计2736人次为分析对象。复诊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其中男1366人, 女1370人, 年龄17~24岁。将内科疾病,耳鼻喉、口腔、眼科、外科、皮肤、妇科、传染性疾病及其他类,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各类疾病的就诊人次数和相对比例。 2结果 常见疾病分类:表中显示,高校病人以内科就诊人数最多,其次是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分列第2、3位。内科就诊病人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炎、胃溃疡。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是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眼科疾病主要结膜炎、眼肌疲劳;口腔疾病主要是口腔溃疡、齵齿、智齿冠周炎、牙龈炎;外伤主要是急慢性运动损伤、甲沟炎,疖、痈;皮肤科疾病主要是脚癣、传染性软疣、过敏性皮炎。妇科疾病主要是痛经,月经不调;传染科疾病主要是风疹、麻疹、水痘等。见表1。 表1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 2009年3月学生常见疾病分类 发病的特点及规律: 疾病与季节有一定的规律, 受学生寒暑假的影响一般在2月及7, 8月就诊率最低。3~5月风疹、麻疹,水痘相对集中7~9月肠炎患者比较多;9~11月秋末冬初是胃病好发季节以胃炎胃溃疡较多,11~12月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临近考试阶段就诊患者多。其他类疾病每月发病率与月份无明显关系。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

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我们坚持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枫林 龋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大家虽对此病不以为然,可你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齿发生的4大原因 1.细菌。简单说,龋齿也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在牙齿表面滞留附着形成菌斑,迁延时久就会形成牙齿的龋坏。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卫生差、部分部位难以清洁、经常摄入甜食或者牙齿局部发育的缺陷等,都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牙齿结构。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即使上述3种因素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因此,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龋齿高发的3个阶段与位置 龋齿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

从年龄上讲,儿童期、老年期和患病期,是龋齿高发的3个阶段。 在牙齿刚刚萌出的时期,由于表面结构复杂,窝沟较深,且矿化成熟程度相对偏低,再加上儿童对甜食的偏好,容易发生龋齿。 在老年时期,由于牙周炎等原因导致的牙龈退缩,根面暴露,牙间隙增加、难以清洁,再加上唾液流率下降,也容易发生龋坏。 另外,某些疾病状态会导致龋病风险增加,不能自理的时期也容易发生龋齿。 从位置上讲,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发生龋坏相对较多;年轻恒牙较成人恒牙发生龋坏的风险相对较大;位置靠后或者排列不齐难以自洁的牙齿,更容易发生龋齿。 龋齿自检方法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程度分3种。 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 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 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 龋病,最简单的自检方法是自己观察,每天刷牙后对着镜子仔细看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明显变黑的区域。再就是感觉,感觉有没有牙齿的缺损,特别是容易造成食物嵌塞的位置。 但是,不是所有的牙齿变色都是龋坏,也有的龋坏位置比较隐蔽难以被患

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种猪常见的疾病有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皮肤病等。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接下来对各类疾病做简单的介绍,并对各类疾病做了充分的解释说明,望养殖户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的现象。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很多类型,其中效果较好的有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出现红肿或脓包的症状,这就是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对其处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如果患上病毒性腹泻,其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问题上,主要是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 下面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治疗的方法: 2.1 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 2.2 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添加抗生素以及米糠等。 2.3 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 猪的各个关节肿大是猪肢蹄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病情严重的时会导致猪脚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患病的猪会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 3.1 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 3.2 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杀死病毒;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哪些? (1)吸烟; (2)呼吸道感染; (3)过敏因素; (4)其他如气候变化等因素。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 (2)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常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 二、肝炎防治知识 何谓病毒性肝炎?分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类型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和戌等型,常见的有甲、乙型两种。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对甲肝病人要实行隔离治疗。病人的餐具用品要消毒,粪便要消毒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时洗净双手。 (4)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消灭苍蝇、蟑螂。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6)可接种甲肝疫苗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的预防,在采取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针头、针管、医疗操作时污染)及改善卫生条件,去除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最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配偶,反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献血员等。 三、菌痢防治知识 什么是菌痢?传染源是什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各种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如何预防菌痢? (1)管理传染源,对腹泻病人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食具要消毒,粪便及排泄物应深埋或加漂白粉消毒,防止粪便流失污染水源、食品等。(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狂犬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 体内贮存有狂犬病病毒的狗、狼、猫等动物是狂犬病的传染源,人被这些动物咬伤而感染,死亡率极高。 如何预防狂犬病? (1)捕杀野犬,家犬要打免疫针。 (2)被动物咬伤后、要清洁伤口并及时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全程、足量地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五、性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何谓性病?常见性病有哪些?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主要由性行为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性病有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