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外国语学院法语0901 姓名:刘婷婷学号:20091410846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意识的改变,终生体育必然成为人类所追求的目标。

体育能力的培养,将影响着终身体育的发展,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担负着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只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应成为实施终身体育的前奏曲,而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高校体育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要让学生认清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以产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当通过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施个性化培养等途径得以实现. 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关键阶段,是继续社会化的转折期.因此,高校体育应挖掘其内在功能,提高其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实现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的接轨.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而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大学生目前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与体育态度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亟待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需要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方法、技术、卫生保健和医务监督方面的知识.文章围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建议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其次大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大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每学期最激动人心也最紧张的就是体育课的第一堂课——选择项目。

学校为了让我们学到我们真正感兴趣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选择了这种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授课方式。

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前,选择什么项目就成为了每个寝室聊天的主要内容,为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项目。

经过大家精心的备战和激烈的现场争夺,绝大部分同学都选到了自己最为称心如意的体育项目。

因此,大部分同学在上体育课时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每节课都能看到大家笑意盈盈,脸上荡漾着青春的笑容。

体育课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门课程,它对终身体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包括学校的、家庭的、社区的、工作场所的各种各样的健身运动、竞技比赛和体育游戏、余暇运动等。

大学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大学体育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较为成熟的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在大学期间,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体育课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会一种运动项目,它还在于提高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课堂上绝大数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锻炼身体的实践中去,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能力的主要方法。

终身体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持久良好地影响人的体质,从而保证我们健康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它不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能 否使 其终生受益 的问题 ,其核心是使 体育教育贯穿于人 的一 生 ,使学前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
学生和教师还不适应这个变化 ,等等。从主观上说 ,有些教 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还不是很理解 。从客观上说 ,课程标
准 中有些 理 念 如何 在 实 践 中落 实还 有 待 探讨 。此 外 ,教 育 行 政 部 门和 学 校 领 导 对体 育 课 程 的重 视 程 度 ,以 及 场 地器 材 、
班 级 容量 等 问题 也 是 影 响课 程 实施 的重 要 因素 。 4 学 生对 学校 的体 育 场馆 设施 不够 满 意 .
容易交往 ;③认真负责 、博学多才 ;④不体罚学生 ;⑤ 专业 水平 高、知识面广 ;⑥关心爱护学生 ;⑦认真备课 ;⑧ 多给

点 自由活动 时间 ;⑨严格要求 ;⑩能够与学生一起活动。
竞 技 体 育 骨 干 。从 目前 我 国学 校 体 育 课 程 教 学 情 况 看 ,所
根据学 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终身体育 内容 ,提出在学校体 育
教 学 中 如何 实施 终 身 体 育 的想 法 ,从 而使 学 生 终 身受 益 。 1 终 身体 育的概 述
制定 的体育课 程大纲其指导思 想都是 “ ”的 ,然而 ,在 新
炼身体。 3 体 育 教学 与 终 身 体 育 的关 系
目标 ,为人在不 同时期 、不同生活领域 中提供 参加体育活
动 机会 的实践 过 程 。
终 身体育是 由三维结构组成 的完整体系 :第 一 ,纵向 结 构——终身体 育由三个相互联 系的阶段构成 ,即婴 幼儿 体育阶段 ,是终身体育 的起点期 ,对于婴幼儿 的生长发育 、
口 王 明辉
体 育 教 学 的 最 终 目 的是 促 进 学 生 身 体 发 展 ,增 强 学 生

学校体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系

来的生活 、 工作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 。《 全 民健身计划 纲要 》 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 . 以青 少年 和儿童为重点 。根据 上述要求 。 要达到终身体育教育 的 目的 。 要 贯彻 实施好全 民
少年学生 防病 , 强健功 能 , 又 能陶冶性情 , 涵养道 德 , 开发 学 生的 智 力和学习潜能。 终身体育不仅仅是指 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 . 而
学校体育教育是极 为短暂 的.而走 出校 门以至工作 、 退 休后的生活道路则是漫长遥远 的。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 注意
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理论 的传授 . 可 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
育 的基本理论知识 , 懂得 生命在于运动 , 健康在 于锻炼 , 明白 为什么要锻炼 身体和怎样锻炼 身体 . 克服盲 目性 . 变 消极 为
是 要着 重解 决学生在校期 间 的体 育教育能否使 其终身受益
健身计划 . 必须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 改革 。笔者通过 多年来 的教学实践 、 调查分析及对前 辈经验 的总结 , 以为学校体 育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 : ( 1 ) 在小学 、 初 中阶段应 开始对 学生进行
终身体育的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或健身的意识、 技能和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是举 世瞩 目的 . 但 目前
全民健身的状况还不容乐观 .表现 为社会成员体育意识 、 健 康意识淡 薄 , 经常参加体 育锻炼 的人 比例小 , 社会 和个 人对

・. 体育的投入不多 , 体育专项 经费缺 口大 , 体 育场馆设施 严重
不足 , 管理机构不健全 . 体育普及程度低且地区差异 明显。要
习惯 . 使 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 , 这是 由学 生本 身的生 理心理特

试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试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试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摘要: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对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问题对策终生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的内涵要充实,外延要全面,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学校的框框之内,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对社会而言,是全人类的教育;对个人而言,是一生要持续地受教育,使教育与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个人在体力,智力,性格,伦理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终生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随着当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

终身体育问题是整体和长远的体育思想,对每个人来说,在学校里进行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并要把它贯彻到人生始终。

一、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当今社会对人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活动,将影响人的一生的体质与健康。

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的意识以及自我锻炼、自我控制和终身进行体育的能力,使学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产生的影响持久地发挥作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要终生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需要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而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是很多的,除受个人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我锻炼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外,其中教育因素对终身体育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

1.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下处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起表率作用,适宜的教材、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传统体育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将对学生的体育观、体育兴趣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浅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当 今世 界 , 学 技 术 突飞 猛 进 , 力 竞 科 国 争 日趋 激 烈 , 国 力 的 强 弱 越 来 越 取 决 于 而 劳动 者 的 素 质以 及 拥 有各 类 人 才 的 数量 和 质量 。 动 者 的 身 体 素 质 是 综 合 素 质的 重 劳 要 组 成 部分 , 是社 会 进 步 的 重要 标 志 。 校 学
和发展的需要 。
1学校体育及的 教 育 环境 中 为 了 使 学生 养 成 体 育 锻 炼 的 意 识 , 了提 高 为 其 体 育 活动 的能 力 以 及增 进 健 康 教 育 的活 动 而 对 学生 进 行 的 体 育相 关 知 识 的 教 育和 指 导 。 校 体 育 在教 学 中 有 着特 殊 的 作 用 , 学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校 体 育 对 学 对 增 强 民族 体 质 、 高 民 族素 质 、 提 提高 运 动 技 术水 平 以 及 推 动群 众 体 育 的 发 展都 有 着 重要的意义 。 终 身体 育具 体 是 指 人 们 在 一 生 中 所 进 行 的 身 体锻 炼 和 所 受 到 的 各种 体 育 教 育 的 总和, 即在 人 的 一生 中实 施体 育 , 与 生命 是 具 有 共 同外 延 的 一 种 连 续 性 的 教 育 过 程 。 终 身体 育观 念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应 仅 仅 是 不 体 育发 展 中的 一种 量 变 , 不 仅 仅 是 体 育 即 对 象 在 一 生 中的 体 育锻 炼 时 间 的 延 长 , 体 育 对 象 范 围的 扩 展 , 者 是 某 些 体 育 实 施 或 方式 的 改 变 。 它应 该是 在 体 育 发 展过 程 中 , 既有 量 变 又有 质变 的过 程 。 种 质的 变 化 , 这 应 该 表 现 在 人们 对 体 育 教 育和 运 动 锻 炼 的 功能与价值在理性思辨上的根本变化 。 体 育 目标 的 基 本 保 证 。 学校 体 育传 授给 了学生 各 种体 育 知识 , 2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的关 系 体 育 知识 是进 行 科学 有效 锻炼 的 先导 , 以 可 2 1学 校体 育 与终身 体 育的 区别 . 有 效地 提 高学 生 的体 育素 养 , 提高 其 参加 体 学 校 体 育 与终 身体 育是 两 个 不 同 的 阶 育 活动 的 自觉性 和 积极 性 , 使其 由被动 锻炼 段, 二者 之 间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区 别 。 一 , 第 学 转 为主 动锻 炼 , 由盲 目锻炼 转 为有 目的 性 的 校 体 育 与 终 身 体 育 的 对 象 不 同 。 校 体 育 锻 炼 , 运 动 中享 受 到 快 乐 和满 足 , 学 从 这对 终 的对 象 是 在 校 学 生 , 有 一 定 的 阶 段 性 和 身体 育的 养 成有 着极 大 的 促进 作 用 。 带 限 制 性 , 学 生 毕 业后 , 在 学校 体 育 也 就 随 之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它是社会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毛泽东同志曾说:“欲文明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

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终身体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流行于90年代的一种国际体育思潮。

1968年前苏联中央体育研究所所长A.V克若布柯夫提出:“从零岁到100岁为止,锻炼身体的观点,终身体育主张体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只是儿童和青少年时代。

”依照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全过程。

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

”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这就明确了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

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理解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呢?从终身体育的范围看,它包括婴幼儿体育、学龄前儿童体育、学龄儿童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等。

学校体育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

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1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1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1. 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他在逻辑上纵论了体育追求的目标是“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是一个递进发展的关系。

而终身体育则是这个发展关系的有力保证。

高校体育只有和终身体育的概念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其发展的真正意义,才不至于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束缚,才能真正发挥其“体育之效”。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体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终身教育就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受到的连续的教育及个人与社会整个教育的有机统一,即我国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

自此之后,终身教育思想成为一种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社会生产力是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现代文明对人体提出的挑战,终身体育也就应运而生。

它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以及人们对生活内容和质量的需求而生产与发展的。

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

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终身体育关系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关系
论文摘要:通过对终身体育内涵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问题,以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运动意识、兴趣和能力。

一、终身体育的产生及内涵
终身体育理论最早是由著名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他认为:“教育不应像传统观念那样,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

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持续过程。

”70年代他又在《终身体育导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

如果把体育只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成了‘插曲’”。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在1996年科教文织成立50周年之时,提出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21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二、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1.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体能基础
学校体育以培养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能将所学技能用于生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强烈,但缺乏生活、社会经验,遇事易受外部刺激而影响心理上的平衡,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变化。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通过学校体育教学的多种渠道和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坚毅、沉着、百折不挠的性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2.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基础
现代学校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狭隘观念,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

把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结合起来。

如在素质练习时,学生做俯卧撑比赛,对做得次数最多的学生予以表扬。

如果发现这些学生手臂的肌肉比较发达,就让他们展示人体肌肉美,这时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光,激发学生平时去锻炼的动机。

又如在体育课的技术部分,教师采用舞蹈的方式进行放松。

这时会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协调性很好,跳舞的姿势很优美,这时候教师进行表扬,并让这些学生表演给大家看,使学生充分享受姿态美。

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对抗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体现自己的力量,寻找体育的美感,引发对体育的兴趣,产生体育意识,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一步学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三、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衔接问题
1.学校体育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加强终身体育的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体格的强壮和身心的健康与青少年时期的体育锻炼密不可分。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主要在学校度过,学生时代是人生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学校教育价值具有终身效益特征。

体育教学承担着提高人才素质的使命,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体育教学效益的长期性、延续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
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因此,在教材内容上,形成仅仅执行大纲规定,就体育课论体育课,形式较为呆板。

要改变这一形式,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全面贯彻新的教育观,即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生活教育和竞技教育贯彻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真正认识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得他们在学生阶段学到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理论知识,以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来指导终身体育,其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正确处理现行学校体育教材与终身体育教育教材的关系
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发展新时期的教材体系,并不意味着一概否定以前的教材体系。

通过几代教育者的努力,我国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终身体育教育对体育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必须保留、继承、改进和完善现行教材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有益的项目和内容,并引进新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教材的选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根据特点来进行体育的教材建设。

只有使学生投身所喜好的运动项目,才能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

所以,在选编教材时,要多发展非竞技的、有较强娱乐性及观赏性的、广大同学喜欢的项目和内容,避免千篇一律、项目繁多、没有重点。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真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一两种体育健身方法”,并得到延续。

由于所学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因此学生在课上或课后往往表现出积极热烈地获得知识、技术的渴望,学习自觉主动。

这样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技能,而且也锻炼了身体,发展了个性,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3.学校体育应重视体育理论的传授
学校体育教育是极为短暂的,而走出校门以至工作、退休后的生活道路则是漫长遥远的。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注意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理论的传授,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身体和怎样锻炼身体,克服盲目性,变消极为积极主动,懂得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和事业的辨证关系,懂得怎样遵循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体育锻炼基础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量,以求得最佳效果。

另外,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我国传统养生术,如体育保健活动,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防病,强健功能,又能陶冶性情,涵养道德,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潜能,
终身体育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是要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能否使其终身受益的问题。

学校体育必须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改革的教育主线,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使学校体育具有“快乐体育”和“健身体育”的特点。

强调从终身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体质的增强,在考虑未来多种目标的前提下追求近期与远期效益的最佳组合,从而使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