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合集下载

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

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
第 35 卷 第 5 期 2021 年 10 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ofSoiland WaterConservation
Vol.35 No.5 Oct.,2021
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
杨 阳1,马绎皓2,赵 鸿1,齐 月1,张 凯1,王鹤龄1
(1.中 国 气 象 局 兰 州 干 旱 气 象 研 究 所 ,甘 肃 省 干 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 灾 重 点 实 验 室 , 中国气象局干旱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730030;2.兰州中心气象台 兰州 730200)
YANG Yang1,MA Yihao2,ZHAO Hong1,QIYue1,ZHANG Kai1,WANG Heling1
(nzhouInstituteofArid Meteorological,China 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KeyLaboratoryof AridClimateChangeandReducing Disasterof GansuProvince,KeyOpenLaboratoryof AridClimateChangeand
部,不同层次间田间持水量与凋萎湿度呈极显著相关。甘肃省全省大 部 分 地 区 主 要 以 壤 土 为 主,除 此 之 外
干旱区主要以砂壤土为主,半干旱区主要以 砂 壤 土 与 黏 壤 土 为 主,半 湿 润 区 主 要 以 粉 壤 土 与 黏 壤 土 为 主。
探讨不同气候区不同层次间土壤容重、田间 持 水 量 和 凋 萎 湿 度 的 差 异,以 期 为 保 障 地 上 生 产 力、提 高 水 分

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田间持水量的最大值为36%~40%,分 布 在 高 寒 湿 润 区 10—50cm 土 层,全 省 10

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区晴天陆面过程区域特征差异

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区晴天陆面过程区域特征差异
兰 卅I 7 0 2 300
张 强
王 胜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 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北京 3甘肃省气象局 ,兰州 10 8 00 1
70 2 30 0

要 采用 2 0 0 8年 7 月 份观测的 中国干旱一半 干旱 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 , 我国北方干旱一半 ~9 将
La h u 7 0 0 nz o 3 02
2C iee a e fMeerlg clSine ,C hn sAc dmyo tooo ia cecs MA , iig 1 0 8 Be n 0 0 1 j
3 Gan u Pr v n i lM e e r l gi a r a s o i c a to o o c lBu e u,La z o 7 0 2 nhu 300
干旱 区根据气候类 型和地理位置划分为西北干旱 区、黄土高原 区和东北 冷区三个区域 , 分析 了干 旱一 半干旱 区陆 面热量平衡 和辐 射平 衡 日变化 的区域差异 。结果显示 : 同气候 区域 的地表 辐射 和能量过程差异明显 ,而这种差 不 异主要源于大气 和土壤 中可利用水分的不 同,因而区域差 异 的分析也 可归结 于探讨 陆面辐 射和 能量过程 对不 同 强弱干旱气候 的响应特 征 。在 辐射平衡的 比较方面 :晴天的总辐射在各 区域呈现 随纬 度上升而递减 的趋 势 ; 反射 辐射在东北冷 区最小 而在 西北 干旱区最大 ; 大气逆辐 射在东北冷 区最 明显 ,在黄土高原 区最弱 ; 地表长 波辐射在
Wa gS n .2 l n he g 01 _Re in l ifr n e nt h rce it so la -k a ds ra eprc s e n dsic l tcz n so e rh r n go a fee c si hec a a trsi fce rs y ln u fc o e s si itn tci i o e v rNo t e nChia d c ma

关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的研究

关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39 P3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水分 是气候 系 统 中最 活跃 的 因子 , 能 以各 种 它
对生态 和气 候 的许 多影 响也 主要体 现 在对陆 面水分 过 程 的调整 和 改 变 上 。 因此 , 旱 半 干 旱 区 陆 干 面水分 过 程研究 是一 个事 关 区域长 远发 展 的重要 的
过程 的细微 变化 都可 能引起 干旱 和半 干旱 区气候 状 态 和生 态系 统 的剧 烈改 变 。同 时 , 干旱 区陆 面 能量 和植物 生理 过 程 对 陆 面水 分 过程 的 响应 也 十 分 敏 感 , 面水 分过 程 的变 化 会 引起 表 面能 量循 环 的剧 陆
初步推算表 明 : 在年平均 降水为 10In的甘肃 0 n 民勤 , 其表面土壤获得 的“ 降露水” 可能要在 10~ 0 2 0m 0 m左右, 超过了 自然降水的贡献 , 这是相当可 观的水分贡献量。德 国和以色列科学家也一直在尝
著的提高之后 , 人们开始更加 注重追求对水分过程 特别是大气降水模拟能力 的改进 。所以, 水分过程
研究 在气候 、 天气 及 生 态环 境 科 学 领 域 已经 显得 越
来越重 要 。
结、 冰雪消融 、 雪冰转化、 土壤水分渗漏、 毛管抽吸、
根 系输送 、 态扩 散 等相 变 和 水分 输 送 过 程 。在 陆 气 地表 面 , 候 系统 5大 圈层 主 要 通 过 陆 面水 分 过 程 气 来联 系 , 气候 系统 响应 外 部 强 迫 和 调 整 内部 变 化 也 主要 通过 陆 面水 分 过程来 实 现 。陆 面水分过 程不 仅 是控 制浅 层土 壤水 分 含 量 的 最 主要 的物 理 过 程 , 是
科 学 问题 。

2011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2011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t宣t春季,中部和东鄯的都势地鼠 存在中到重摹,秋乖 。中部和求I 地 啊 存在中摹.通辽、凑峰I 及砰伦贝耀甫 鼻地有麓覃。
荫北t2 1 年4 0 1 月至5 上甸、 6 月釉 月.甘肃陇中和陵东 地酝、中夏 中南部以及陕北 7 原存在轻到中罩,届地宥 I I 重覃。
2 0 全 国 干 旱 状 况 及 其 影 响 与 成 因 1 1年
段 海 霞 , 素萍 , 建 英 王 冯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 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 国气 象 局 干 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灾 重 点 开 放 实 验 室 , 肃 甘 兰州 70 2 ) 30 0
贝 尔西 部 存 在 中 旱 ; 中旬 , 伦 贝尔 市 西部 旱 情 发 呼 展 , 在 中到 重 旱 ; 存 9月 下 旬 至 1 1月 上 旬 , 蒙 古 内 中东 部 旱 情 持 续 , 在 轻 到 中旱 ; 1月 中 旬 起 , 存 1 旱 情开始缓解 , 中部 和 东 北 部 旱 情 解 除 , 南 部 的 赤 东 峰 市 、 辽 市 局 地 有 中 旱 ; 1月 第 5侯 后 , 通 1 内蒙 古
1 1o a ^肘∞z , J3 1:6J 3 u f derg 220 )3一4 6 Jr A oy 0 ,( 7 n 。
箜1 期
段海霞等: 1年全国干 2 01 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17 3
蒙 古 中东 部 大 部分 地 区存 在 中 等 以上 气 象 干 旱 ; 下旬 , 内蒙 古 东部 的 呼 伦 贝 尔 市 、 部 的锡 林 郭 勒 中 盟北 部存 在 中 到 重 旱 ; 上 旬 , 伦 贝 尔 和 大 小 5月 呼
最蔫
r嚣 ^
广摹

河西走廊东部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河西走廊东部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城市 化建 设进 程 中提供科 学依 据 。
1 系统 介绍
春季 :
0 3 .1 8 .2 —6 .8 + =(99 +53 1X1 83X9
1 .5 2 3 X4—2 . 3 +1 . 6 o 1 8 X6 1 8 Xl 一8 0 X8 / 0 0 .6 ) 10
夏 秋季 : P 1=7 .4 —2 3 1 9 — Y M0 0 7 5 3 .9 X1
河西走 廊东 部武 威市 是一个 拥 有 12万 人 口的 9
农业城市 , 其特殊 的地理环境使该市成为我 国四大 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 其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度 、 强度 及灾情在全国是罕见 的。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随
着气候 变 暖 、 旱 加 剧 、 口增 多和 城 市 的 发 展 , 干 人 武 威市 的沙 尘天气 日趋 频 繁 , 态 环境 和 空气 质 量 日 生
关键词 沙尘暴 空气质量预报 业务 系统 可操作 性
引言
做好 沙 尘天 气预报 是 提高该 区重污 染预报 水平 的关 键 L,。武威 市城 市 空气质 量 预 报 系统 分 为 3个部 5 6 J 分: 空气 质量 统计 预 报 系 统 主要 从 微 观 上 做 好 各个 污染 物 的浓度 预 报 ; 气 质量 潜 势 预 报 系 统 主 要从 空 宏观 上做 好空 气 质 量 等级 预 报 ; 沙尘 暴 预 报 预 警 服
0. 7 X 2 48 +0. 3 X3 2 2 2 88 + . 4 X4— 1 4 X5— .2
武威 市 的首要 污 染 物 是 总悬 浮 颗 粒 物 TS [ , p3 ] 沙尘天气 是 造 成 该 区重 污 染 的 主要 因 素[ 因此 , ,
0. 2 X 6 69 —2. 4 X7 3 0 8 92 — . 3 X8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检验分析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检验分析

张掖 国家气 候 观 象 台 常规气 象 资料 检 验 分析
张 良, 耀辉 , 李 王 胜 , 柳媛 普 , 刘宏 谊 , 建 华 , 赵 李 刚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
中国 气 象局 干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 灾 重 点 开 放 实 验室 , 肃 兰 州 7 0 2 甘 3 00)
海洋 , 属大陆 性荒 漠草原 气候 。气候 干燥 , 降雨量 年
稀少 , 发量 大 。光 照 充足 , 蒸 四季 分 明 , 季寒 冷 而 冬
漫长 , 夏季炎 热而短 暂 , 春季升 温快 , 秋季 降温较 慢 。
气 温 日较差 大 , 常年 以西北 风 和东风 为 主。 张 掖绿 洲 是 甘 肃 省 的 商 品粮 重 要 产 区 , 有 素 “ 金张掖 ” 的美 称 ¨ 。然 而近 年 来 随着 气 候 变 化 的 J
第2 8卷
第 1 期
干 旱 气 象
J u n l f i to oo y o r a d Me e r lg o Ar
21 0 0年 3月
文 章 编 号 :06— 6 9 2 1 )一 1— 0 9— 5 10 7 3 (0 0 0 04 0
Vo128 No . .1 Mac 2 0 r h,01

要: 选取 20 0 7年建成的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梯度塔 2 0 07年 9月至 20 0 8年 8月 5层风速 、 温度 、
湿度和水汽压观测资料 , 统计 了这段时期内资料的缺测率 , 分析 了张掖地 区不 同季节的气候要素变化 特征 , 通过与其他观测台站资料 比较 , 验证 了资料 的可靠性 。 关键词 : 张掖 国家气候观象台 ; 风速 ; 温度 ; 湿度 ; 水汽压

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

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

从 表 1中看 出 , 国北 方 14 中 9 0年 开 始 干旱 , 1 1
站平 均年 降水量 距平 百分 率为 一80 , 中有 8站 .% 其
年降 水量距 平百 分率 为 负 距平 , 7 % 。山东 济南 占 3
最少 , 降水量距 平 百 分率 仅 有 一4 . % 。14 年 42 9 1年
引 言
14 9 1—1 4 9 3年 , 国北 方 出 现 一 次 以 河 南 为 中 中心 的极 端 干旱 事 件 。旱 灾 范 围 之 广 、 间之 长 、 时 危 害 之 重 , 中 国近 代 史 上 所 罕 见 。 这 次 灾 荒 , 为 在 河 南 30 0万人 民 中 , 离 出该 省 的人 大 约 有 2 0 0 逃 0
董 安 祥 , 耀 辉 , 媛 普 李 柳
( 中国气 象局兰州 干旱气象研究所 ,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 与减灾重点 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 实验室 , 甘肃 兰州 702 ) 30 0

要: 分析 了 14 ~14 9 1 9 3年 中国北方大旱 的特点及 其影 响。结果 表 明:9 ~14 14 1 9 3年 中国北方 大
仅有 一1 . % 。其 中有 7站年 降水 量距 平百 分率 为 5 1 负 距平 , 6 % 。 占 4 12 黄河水 情 . 根 据黄河 上 游 唐 乃亥 水 文站 13 7 6~1 9 9 8年 共
灾 的 特点 及 其 影 响 , 助 于 深 化 对 近 代 中 国 国情 有 的认 识 , 助 于提 高人 们 对 干 旱 灾 害 的忧 患 意 识 , 有 加深 对 气 象 工 作 在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中 的地 位
旱 是 中华 民 国 时 期 以 河 南 为 中心 的第 2个 极 端 干 旱 事 件 。 其 特 点 是 : 生 在 年 代 际 相 对 温 暖 期 , 发 持 续 时 间 长 、 围 广 和 受 灾 重 , 蝗 并 发 。它 使 人 口受 到严 重 损 失 , 价 飞涨 ,生 态 环境 恶 化 。 范 旱 粮 关 键 词 : 国北 方 ; 南 省 ; 端 干 旱 事 件 ; 点 ; 响 中 河 极 特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4 80 P 6.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暨推动实验室改革发展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暨推动实验室改革发展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暨推动实验室改革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2.02.15•【文号】气办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暨推动实验室改革发展的通知气办发〔2022〕5号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甘肃、宁夏、新疆区(省、市)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加强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部级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部级实验室评估,现将评估结果予以公布,并就加快推进部级实验室的改革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部级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各依托单位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气发〔2021〕14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将部级实验室改革发展作为本单位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制定未来5年部级实验室的改革发展方案,于2022年4月30日前通过公文系统报送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备案。

改革发展方案应根据《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气象重大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需求明确定位,优化研究领域,制定发展目标和研究任务;主动承担中国气象局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解决全国、特别是区域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科研经费保障,加强实验室主任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二、做好相关部级实验室的整改工作组织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等4个整改类部级实验室开展整改,整改期为一年。

相关依托单位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重点任务以及支持保障措施,于2022年3月31日前将整改方案报送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
Brief Report of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and CMA
简讯
(2009年第11期) 2009年11月30日
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考核会议顺利召开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部门重点开放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首届西北气象科技成果推介会在银川举行
短波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简讯
Brief Report of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and CMA 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考核会议顺利召开
11月17日下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美国犹他大学蒲朝霞博士在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实验室四年(2006年-2009年)的工作进行考核,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共建三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白虎志研究员、中科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胡
泽勇研究员、兰州大学大气科
学学院张镭教授以及省气象局
相关职能处室和业务单位领导
参加了会议。

蒲朝霞博士每年暑期来实验室短期工作,并举行二至三场学术报告会,报告国际最新科研进展;开展了干旱气象相关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基础建设,基金申请,推动和增进科研合作;指导年轻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能力,参与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并协助实验室及干旱气象学会组织第二届和第三届干旱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推动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推荐实验室研究人员赴美国学习;以实验室为署名单位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担任《干旱气象》编委。

蒲朝霞博士作为我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是实验室建设重要的提升力量,对增强科研实力和培养青年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研究员
作为依托单位主管领导在发言中这样指出。

蒲朝霞博士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就资料同化、数值模式建立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实验室业务技术水平,带来了国外最新技术,带动了青年人才的成长,提升了申请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活跃了学术氛围。

重点实验室共建三方代表也十分肯定特聘专家蒲朝霞博士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简讯
Brief Report of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and CMA 对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期望能续聘优秀专家,对实验室今后起到更大、更广、更好的支持与引领作用。

考核专家组对蒲朝霞博士的工作情况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评审,考核结果将于近期发布。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部门重点开放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
11月中旬,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组织有关专家对依托甘肃省气象局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阶段评估。

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情况,研讨实验室下一步发展思路,推动实验室更好地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快发展。

评估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在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研究水平与贡献、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实验室发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汇报。

评估专家认为:实验室自2005年底成立以来,发展良好,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已经逐步成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与业务结合的平台,是西北区域气象中心开放合作的联系纽带。

实验室以干旱气候变化和预防减缓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技术研究为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和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简讯
Brief Report of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and CMA 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同时,实验室注重科研与业务的有机结合,就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所需的干旱监测等关键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争取获得创新性技术成果,为提高气象业务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首届西北气象科技成果推介会在银川举行2009年11月23日,首届西北气象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宁夏银川市举行,此次推介会由西北区域气象中心联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和区域内各省(区)研究开发力量共同举办,来自甘、陕、宁、青四省(区)的相关领导、预报员和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甘、青、陕、宁四省(区)气象部门的
40多项科技成果参加了推介,共有11项成果达成
了引进意向,并签署了引进协议书。

甘肃省科技厅
为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示范性成果
“MODIS沙尘暴遥感监测系统”及陕西省和宁夏气象局的成果等五项优秀成果颁发了“科技成果推广奖”证书。

此次推介会为加快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研对业务服务的保障能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跨省区将气象科技成果向整个区域推介的方式,在全国气象部门尚属首次。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助理梁旭东表示,这次成果推介会是西北区域气象中心在区域层面上探讨气象科技成果业务转化机制的一个新举措,为区域内各省区搭建了科研与业务相互认知、交流、共享与合作的平台,对增强区域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简讯
Brief Report of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and CMA
☆11月21日,经过九天的评选活动,“沐雨百年,名师万千”兰州大学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投票结果最终揭晓,大气科学学院张镭老师以第四名骄人的成绩荣获本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称号。

☆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09年《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就中国科学院及院属各单位的2007年或2008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公布。

并公布了2007年科技论文在国内重要期刊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30个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各列榜首。

该所2007年科技论文在国内引用排第一,2007年在国内重要期刊上被引用792篇,引用次数达1994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冯起近日收到来自澳大
利亚副总理姬拉德(Julia Gillard)的亲笔信,该信授予和祝贺冯起研究员荣获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奋进奖”,奖金为2万澳元。

冯起研究员也收到来自澳大利亚创新、工业、科学和研究部通知,由墨尔本大学、中科院寒旱所、墨累达令流域分支管理局、南非的Khanya 研究所单位联合申请的澳大利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性和适应性水管理——澳大利亚吸取中国和南非水问题教训”获批。

☆11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忠勤研究员应重点实验室邀请做学术报告《干旱区冰川变化动力学模拟预测研究新进展》。

报告主要介绍了新疆地区冰川变化动力学模拟预测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站点和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编审:杨启国编辑:蒋丽萍电话:4670216-2471、28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