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和《汉书》新版..共25页

合集下载

第八讲 班固与《汉书

第八讲   班固与《汉书

2、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首先是体现在班固对司马迁史学成就的评价 上。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 序游侠则退处 士而进奸雄 , 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 此其所蔽也。 ”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 , 皆称迁有良史 之材 , 服其善序事理 , 辨而不华 , 质而不 俚 ,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隐恶 , 故谓之实录。”(《汉书· 司马迁传》)
本紀/ 紀
《史記》
相同
《漢書》
(1)劉知幾史通:「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繫日月,以成歲時, 書君上,以顯國統。」 (2)帝皇紀:不論好壞:例:堯、舜、桀、紂
相異
朝代紀:夏、殷、周
沒有
∵與記事(事件)斷限(時代)之分別
標準:在權不在位 例:項羽、呂后入紀
在位不在權 例:項羽、王莽入列傳
∵史記:「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尋找歷 史發展之規律,反映歷史現實 漢書:奉劉氏正統思想,故只有劉氏帝王入紀,高祖排於首
第九讲
《汉书》十志
一、《汉书》十志的的文献价值与思 想价值
㈠反映社会生活与贯通古今 ⒈全面反映社会生活 首先,《汉书》十志在《史记》八书的基础 调整了篇目 , 增写了内容。 其次 , 《汉书》新创了《五行志》、《地理 志》、《刑法志》、《艺文志》 , 扩大了典 志体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范围。 第三,典志体的独立是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 结果。
第二 , 《汉书》抛弃了《史记》“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 , 而把天人感 应的神秘学说 , 特别是五行灾异学说当作社 会现象的永恒规律来宣扬。 第三 , 《汉书》以强调封建性代替《史记》 的人民性。
作者 體裁 斷限
成書 編修形式
《史記》 司馬遷 紀傳體通史 黃帝至漢武獲麟 西漢武帝時 私修

班固和《汉书》新版资料

班固和《汉书》新版资料
封建意识。《汉书》批评《史记》: “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 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 也。”说明班固对历史的认识和处理以 纲常名教学说为标准。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史记·太
史公自序》对道家和儒家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4、别增《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 《五行志》四志; 5、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内容方面,汉武帝以前的记载多袭用《史 记》原文,但也增添了许多史料。如《萧何传》 增“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等内 容;增立了《史记》所没有的《惠帝纪》和王 陵、吴芮(ruì)、蒯(kuǎi)通、伍被、贾山 等列传以及《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
和评论,都还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 6、此外,行文结构比较严密,词简意
赅,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 7、 值得一提的是《艺文志》。《艺文
志》是刘歆《七略》的缩编,在了解古 代学术发展和图书流传方面有其特殊重 要的意义。
《七略》著录图书603家,13219卷, 记书名、篇数、作者和记要。凭《七 略》,当时宫中收藏的一万多卷图书, 可了如指掌。但《七略》久已失传,所 以《汉书·艺文志》为世人所重视。
班固与《汉书》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其人及《汉书》来由
二、《汉书》之内容与价值
三、《汉书》的不足和传世情况
返回首页
返回末页
一、班固其人及《汉书》来由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 汉右扶风郡安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班固家族家世显贵,是吸引学者文士造门的 文化贵族。班固伯祖班斿(líu)因为是外 戚的缘故,得到汉成帝庞幸,曾助刘向校书, 并被皇帝赐与宫庭藏书的副本。班固之父班 彪依赖家有赐书,得读《史记》及各种史籍。

班固和《汉书》新版课件

班固和《汉书》新版课件

03
CATALOGUE
《汉书》新版特色
版本介绍
版本类型
新版《汉书》为简体横排 版,方便现代读者阅读。
编纂团队
新版《汉书》由著名史学 家领衔,集合了一批专业 的历史学者参与编纂。
校勘注释
新版《汉书》在整理底本 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 校勘和注释,确保文本的 准确性。
新版特点
图文并茂
新版《汉书》加入了大量珍贵的 历史图片,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
文学成就
班固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 越的成就,尤其擅长辞赋 和散文,其作品深受后世 推崇。
班固的家族背景
家族地位
班固所在的班氏家族是东汉时期 的名门望族,其家族成员在政治 、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家族传统
班氏家族世代传承着儒学文化,注 重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社会地位
班固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其社会地 位和影响力也与家族背景密切相关 。
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新版《汉书》的校勘和注释工作采用了先进的学术方法, 这为文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促进文 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灵感
新版《汉书》中的史实和人物故事,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 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强化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班固的学术影响
历史学贡献
班固最著名的作品是《汉书》,是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后世历史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贡献
思想贡献
班固在思想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 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其思想 观点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班固的辞赋和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 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风格独特, 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班固《汉书》原文及白话文

班固《汉书》原文及白话文

班固《汉书》原文及白话文《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

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书”,《汉书》改称“志”。

《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

《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

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自尔讫今,无改斯道”了。

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

此外,《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

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

内容简介•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卷二惠帝纪第二•卷三高后纪第三•卷四文帝纪第四•卷五景帝纪第五•卷六武帝纪第六•卷七昭帝纪第七•卷八宣帝纪第八•卷九元帝纪第九•卷十成帝纪第十•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卷二十一下律历志第一下•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上•卷二十七中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卷二十七中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卷二十七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卷二十七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卷二十九沟洫志第九•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五荆燕吴传第五•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卷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卷四十六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卷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卷四十八贾谊传第十八•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第十九•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卷七十三韦贤传第四十三•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卷七十九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第五十四•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卷八十七上扬雄传第五十七上•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卷九十酷吏传第六十•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卷九十二游侠传第六十二•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卷一百上叙传第七十上•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作者: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

班固和汉书

班固和汉书

12
二、记事散文的代表作家、作品 记事散文的代表作家、
(一)刘向:《说苑》、《新序》和《列女传》 刘向: 说苑》 新序》 列女传》 (二)赵晔的《吴越春秋》 赵晔的《吴越春秋》
三、抒情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家、作品 抒情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家、
(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二)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杨恽《 (三) 杨恽《报孙会宗书
11
第五章 汉代其他散文
一 汉代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史传散文:《史记》、《汉书》 史传散文: 史记》 汉书》 (二)政论散文:探讨政治问题,表达政治见解的 政论散文:探讨政治问题, 一种说理散文 (三)记事散文:与“信史”有所不同,是后世小 记事散文: 信史”有所不同, 说的滥觞。 说的滥觞。 (四)抒情说理散文
5
班 固

6
第二节 苏武传
一、讲读课文 二、思考讨论 思考
(一)本文突出表现了苏武的哪些思想性格? 本文突出表现了苏武的哪些思想性格? (二)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映衬手法来刻画苏武 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 这一形象的? 这一形象的?
7
苏武牧羊
8
四、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苏武传》中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运用对 苏武传》 比、映衬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映衬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文中映衬烘托的运用也很成功。 文中映衬烘托的运用也很成功。 此外, 此外,本文叙事的繁简得当和个性化的语言 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 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
4
(三)文章风格上具有三方面的不同: 文章风格上具有三方面的不同: 1 取材不同 语言不同。 2 语言不同。 范晔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范晔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正反映 ”“固文赡而事详 了这种差别。 了这种差别。 3 笔法不同 总的来看, 汉书》的叙事一般说来不如《史记》 总的来看,《汉书》的叙事一般说来不如《史记》的 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没有《史记》的鲜明。 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没有《史记》的鲜明。但《汉书》 汉书》 结构谨严工练,文辞详赡华茂。二者各有千秋, 结构谨严工练,文辞详赡华茂。二者各有千秋,对后世都 影响很大。 影响很大。

国学讲稿:班固与汉书

国学讲稿:班固与汉书

汉书《艺文志》论“诸子百家”十家
法家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 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 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法家学派,起源于法官,主张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以刑法辅佐礼制。 《易》上说“前代君王以严明的刑罚来整顿法制”,这是他们的长处。等到 刻薄的人来施行,就不要教化,放弃仁爱,只施行刑法而想达到太平,以至 于残害至亲,恩将仇报。
• 官至长子县令 曾祖 班况
• 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班氏族谱
曾祖 班况 • 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祖父辈 班稚(祖父) • 汉哀帝时曾任广平相,被王莽排挤为延陵园郎 • 班伯 受儒学,曾以“沈湎于酒”谏成帝,官至官至奉车都尉
• 班斿
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与刘向一同校阅皇家秘书
《汉书》的体例
(三)志 由《史记》的《书書》 演变而來。 新创的表有:《地理 志》、《五行志》、 《刑法志》和《艺文志》 主要记述上古到汉代的 制度。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 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 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 “,“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 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 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 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 改易。《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 《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 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第三章班固和《汉书》

第三章班固和《汉书》
第三章 班固和《汉书》
第一节 班固生平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 咸阳)人。幼年聪慧好学,“九岁能属文,诵诗书”,十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 人”,因此,颇为当时儒者所钦佩。二十三岁,父班彪死, 还乡里三年。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开始私撰《汉 书》。
五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 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他著作的初稿,不但没有惩罚, 反而对他的才能十分赞许,召为兰台令史。过了一年,升 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纂工作。经过二十 多年的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基本完成,一 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 章帝时,班固升为玄武司马,与诸儒讲论五经同异于白虎 观,撰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出 征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军出征。窦宪得罪后,牵连到 班固,入狱死,时年六十一岁。
两相对照,却更加反衬出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坚持 民族气节的高尚品格。《苏武传》正是通过这些情 节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和鲜明的对比,绘声绘色 地表现了苏武这个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他在迫 害之下和诱降面前的大义凛然的不屈态度,真可以 说是高风亮节。苏武的事迹是十分激动人心的,而 班固的文章也写得可歌可泣。
三、《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和艺术 《汉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是《苏武传》。他
表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文章通过 许多具体生动的情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 汉使臣苏武不畏强暴、不为利诱、受尽折磨、宁死不屈 的民族英雄形象。如李陵劝降时,表现发苏武始终如一 凛然不可侵犯的严正态度,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 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 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班固与汉书

班固与汉书

班固与《汉书》班固与《汉书》永乐七年(64),班固奉汉明帝诏令撰写汉代国史,经过20多年潜心积思,汉章帝建初年间,恢宏的皇朝史巨著《汉书》编撰完成。

《汉书》纪事起于高祖元年(前206),迄于王莽地皇四年(23),历12世,230年,是西汉一代的断代史,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内容恢宏,结构严谨,其纪,表,志,传四部分的编排体例与《史记》大致相同,“纪”“表”叙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志”述典章制度,“传”写各种人物及少数民族的历史。

废除了《史纪》中“世家”一体。

而改“书”为“志”,突出了“帝纪”对全书的统率地位,增强了“纪”的纲领性,同时“传”更为充实,“志”也更为明晰。

由于是奉命编修的官方史书,更因其时代精神和家学传承关系,《汉书》中表现了班固以皇朝意识和正统思想为核心的鲜明历史观。

他非常自觉地歌颂汉皇朝的功业和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着力渲染“天命”,回避某些历史事实,极力维护封建正统。

《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籍。

由于班固曾任兰台令史,负责掌管皇家图籍,典校秘书,因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资料;又因编撰本书有《史记》及《后传》的基本依据,因而,就保存西汉历史资料而言,现存的史籍以《汉书》最为完备。

此外,《汉书》具有很多特色。

《汉书》第一次创立了《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

其《百官公卿表》叙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虽篇幅不多,但却比较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的职官制度及其变迁,是研究秦汉官制的重要资料。

《古今人表》收录从传说时代的太昊到秦朝的吴广等人物,并将其区分为九等,加以评价,开创史书设古今人表之先河。

《汉书》的志尤为后人所重视。

一些志虽由《史记》八书演变而来,但内容与《史记》多有不同。

《汉书》首创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

《刑法志》系统记载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并兼述了古令兵制的沿革;《五行志》专记五行灾异,其中虽有天人感应的迷信色彩,但志中保留的有关自然灾害、地震、日月蚀的记载,是研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口数字以及各地物产、经济概况、民情风俗等,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派别的源流,并载录了存世的书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