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练习班固传
苏武传 班 固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②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②单于壮其节
C.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②燕赵之收藏
D.①反欲斗两主,观祸败②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苏武传班 固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栘中(yí)厩监(jiù)数通使(shù)且鞮侯(jū dī)
B.缑王(gōu)煴火(yùn)浞野侯(zhuó)昆邪王(kūn yé)
C.阏氏(yān zhī) 斧钺(yuè) 左伊秩訾(zī)棫阳宫(yù)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车马
D、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谢:告辞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1)说明性的语言:
(2)描述性的语言: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A项,“数通使(shù)”的“数”应读“shuò”。B项,“煴火(yùn)”的“煴”应读“yūn”,“昆邪王(kūn yé)”的“昆”应读“hún”。D项,“檠弓弩(jìng)”的“檠”应读“qíng”。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
点评:本题比较难。病句题为常考试题,难点在于同学们不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解题方法来正确解题。答此类题要明晰基本步骤: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如果语法不熟,可采用抓题眼的方法,如看关联词,并列短语、否定词、明显词(是、关于、对于、在、的)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三国志》+《元史》)(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国志》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
后绍与瓒有隙。
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
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岱乃召见昱,问计。
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岱从之。
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
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
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
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
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
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
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
”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
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昱性刚戾,与人多迕。
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
文言文班固《李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传班固①李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
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②天汉二年,贰师(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
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
”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
”诏陵以九月发。
③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
虏不利,欲去。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
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④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提步卒不满五千,身践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与单于相直(2)抑数万之师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A.为……牺牲B.谋求C.追求D.奉献(2)上以迁诬罔()A.劝阻B.陷害C.蒙蔽D.欺诈16.第②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17.把第③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18.《李陵传》第④段引用《报任安书》中的话时对原文进行了取舍,请从剪材的角度分析各自的写作意图。
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同步练习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简介班固及《汉书》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是、、和。
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观;汉亦留之以相当(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5.后随浞( )野侯没()胡中;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7.置煴()火,覆武其上;空以身膏()草野8.拥众数万,马畜()弥山;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10.且鞮( )侯单()于初立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3)我丈人行也。
古义:今义:(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今义:(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今义:(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7)武等实在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2)诚甘乐之(3)欲因此时降武(4)空以身膏草野(5)反欲斗两主(6)单于愈益欲降之(7)何久自苦如此(8)王必欲降武(9)天雨雪(10)羝乳乃得归(11)杖汉节牧羊(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13)惠等哭,舆归营(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五、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5)法令亡常(6)武父子亡功德(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8)信义安所见乎(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0)前以降及物故六、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女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7)非汉所望也。
(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9)见犯乃死,重负国(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1)皆为陛下所成就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引(1)引佩刀自刺。
2020届山东潍坊高三一模文言文班固详注

粲然: 1. 鲜亮发光的样子。2. 形容清楚明白。3. 露齿而笑的样子。
赡: 1. 供给人财物 :~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资助)。 2. 富足,足够 :宏~。力不~。
激诡1. 矫情立异。2. 标新立异。3. 毁誉过当。李贤 注:“激,扬也;诡,毁也。
谬: 1.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2.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 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博物洽闻: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大戮: (1)大罪,谓杀而陈尸示众。 (2)亦作“ 大僇 ”。大耻辱。
目睫:1. 目不见睫:睫,睫毛。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形容能见远却不 能见近。现也用来比喻无自知之明或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过错。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 三友"。
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 [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 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⑴昌谷:李贺家乡 ,今河南省宜阳县 ,有南北二园。 ⑵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⑶母笋:大笋。龙材:比喻不凡之材。 ⑷更容:更应该。 ⑸别却:告别,离去。 ⑹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掩: 1. 遮蔽,遮盖 :~人耳目。瑕不~瑜。藏瑕~疵。 2. 关,合 :~闭。~门。~卷。 3.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杀。~击。~袭。
干[gàn]1.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 :~才。~员。~练。 干[gān]1. 触犯,冒犯,冲犯 :~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 :~禄。~仕。 3. 关连,涉及 :~系。互不相~。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 :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天~。~支。 6. 涯岸,水边 :“河之~兮”。7. 〔~将(jiàng)〕古剑名。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 (1)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
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
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
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
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
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
23届上海高三一模传记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22·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贾谊传(汉)班固①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坐谈于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超迁( ) (2)专欲擅权(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班固传(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2分)
固字孟坚。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①,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②。
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
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
..,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取材于《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注】①东阁:招待宾客的地方。
②西顾:指迁都长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铲除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
..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干.其车骑干:冲撞、冒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告固私改作国史者.为天下笑者.,何也
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绝之未知其.利吾其.还也
D.兢因.此捕系固不如因.善遇之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
B. (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C.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
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潜研“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固因连坐被免官,后得昭雪平反,最终因家奴连累致死狱中。
参考答案:
1.A(除:任命)
2.D(A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B助词,放在动词“续”前,组成“所”字结构;名词,处所、位置。
C代词;副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
3.C(省略的是“上”,是皇帝诏问大臣。
)
4.D(文中没有“平反昭雪”)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就博览古籍,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
(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打开东阁之门,广纳英雄。
当时班固只有二十岁左右,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
班固以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
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
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得自明实况,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
(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
显宗(阅后)甚感惊奇,召班固到校书部工作,任命为兰台史令。
皇帝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班固自从任郎官后,便渐渐被皇帝所亲近。
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
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
(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
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
”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尤为突出的是侍奉匈奴。
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或者使他们臣服然后招徕他们。
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
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
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
假设匈奴逐渐强大,能够发动战乱了,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兼顾了眼前和长远的计策。
”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
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议和,想重修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友好的事,去朝见汉朝天子,请汉派大使。
窦宪北上,派遣班固摄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骑兵和匈奴使者都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
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
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诸子,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
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吆喝槌打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
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