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巴洛克元素分析
室内设计风格分析

内容统一,有强烈的独特性的文化潮流。欧式风格就是欧洲各国文化传统所 表达的强烈的文化内涵。
风格种类
1.
9.工业风 1.欧洲古典风 格 2.地中海风格 3.东南亚风格 4.现代风格
5. 新中式风格
第一页,共96页。
6.美式风格 7.新古典风格 8.日式风格 9.工业风格 10.北欧风格
欧式古典风格
1.拜占庭风格:外形八角形,造型轻巧。 2.罗马风格:外墙厚重,擅用拱形 3.哥特式风格:贵族,诡异,此时神权统治 最为严重。 4.文艺复兴风格:此时开始出现室内空间划 分,开始出现软包并且提倡人权。 5.洛可可风格:受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 人的影响,此风格相对女性化,讲究装饰性 和不对称性。
哥特式建筑是起源于法国的,主要用作与教堂建筑。 因为宗教文化的影响深远,所以也就影响到了建筑风 格。哥特式最经典的特点就是又高又细的塔尖和拱形 尖顶的门窗,如果从外面看,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要戳 破了天的错觉。但是我们在装修的要注意了,哥特式 风格的装修是有要点的,例如任何黑色和深色的东西 可以用,但是不能露,另外哥特式崇尚的是浓郁阴暗 的色彩以及纷繁复杂的装饰,我们需要用黑色作为基 色,点缀一些明亮的颜色。
此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 动感、多变的视觉效果,也吸取了 洛可可风格中唯美、律动的细节处 理元素,受到上层人士的青睐。 古 典奢华风格的欧式装修是欧式装修 的精髓,主要采用名贵的柚木,桃 花心木,沙比利木,樱桃木来制造 室内木艺和家具。灯具上多采用名 贵全铜吊灯或者水晶灯,采用进口 墙纸或墙布装饰墙面。地板一般采 用名贵大理石或花岗石,卧室一般 采用地毯。
主要有法式风格,意大利风 格,西班牙风格,英式风 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 格等几大流派。
洛可可风格分析报告

化艺术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的享乐主义和追求精致、细腻
03
的审美倾向。
主要特点与风格元素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以曲线和曲面为主,轻盈、优美,常常带有一种柔美的韵律感。
室内装饰则以细腻、繁复的细节处理和华丽的色彩搭配为特点,如使用大量的曲线、 花卉、贝壳等元素。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则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笔触和轻松的主题为主要特点,如田园 风光、贵族生活等。
创新设计
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 对洛可可风格进行创新和 改良,使其更加适应现代 社会的需求。
文化融合
将洛可可风格与其他文化 元素进行融合,拓展其应 用范围和文化内涵,增强 其适应性。
05 洛可可风格的未来展望
创新与发展的可能性
融合现代元素
洛可可风格可以与现代设计理念 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古
绘画作品
总结词
细腻、华丽、柔美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华丽的色彩和柔美的线条为特点,常 常描绘轻松、优雅的主题,如田园风光、花园中的女性、精致的肖像等。代表 画家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建筑作品
总结词
轻盈、精致、曲线美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作品以其轻盈的立面、精致的细节和曲线美为特点,常常采用白色或淡色调,并大量运用曲线 和曲面。代表建筑有法国的苏比兹府邸和德国的奥古斯都堡。
家居设计
总结词
舒适、华丽、浪漫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家居设计注重舒适与华丽相结合,大量使用曲线和曲面造型,如卷曲的扶手、雕花的床 架等。材料上常选用贵重的木材、象牙和金属等,细节处理非常精致。
服饰与时尚
总结词
优雅、浪漫、女性化
欧式城堡建筑特点及其应用

欧式城堡建筑特点及其应用欧式城堡建筑的特点是广泛而多样化的,尤其是在欧洲的各个国家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城堡建筑风格,因此,要想全面地掌握欧式城堡建筑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和细分。
一、古典主义城堡建筑古典主义是欧洲文化和建筑艺术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它体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哲学思想。
在欧式城堡建筑中,古典主义风格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对称和比例为基本原则,建筑材料通常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高质量的天然材料,外墙通常呈灰色或米色调。
二、哥特式城堡建筑哥特式城堡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建筑风格,它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神秘、古怪和诡异的风格。
哥特式城堡建筑的特点是尖形拱门、石质墙壁和高大的尖塔等,在欧洲的许多城市中,哥特式城堡建筑非常普遍,并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三、文艺复兴城堡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也是欧洲城堡建筑的巅峰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城堡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建筑风格和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建筑主要特点是以古代建筑为模板,建筑精细、纤细、优雅,表现了欧洲文化精髓的无限魅力。
四、巴洛克式城堡建筑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欧洲城堡建筑的重要时期。
巴洛克式城堡建筑主要特点是结构复杂、高雅、富丽堂皇,力求突出建筑的雄伟和气势。
巴洛克时期的城堡建筑通常会采用华丽的装饰,以及巨大的立面、弧形拱门和扶壁等元素。
五、新古典主义城堡建筑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欧洲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风格,它旨在恢复和弘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学问遗产。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的城堡建筑开始重新审视和回顾其传统,同时也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以更好地表现出建筑的高科技和精湛工艺。
六、后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是20世纪末期的建筑风格,它主要特点是建筑风格复杂多变、造型奇特,在建筑结构、材料和造型上具有突破性的创新。
在后现代建筑中,城堡建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通过显示出高度的艺术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向人们展示着它既悠久又创新的建筑艺术。
浅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特征

浅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特征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城市。
在哈尔滨的建筑景观中,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哈尔滨建筑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外观特征、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外观特征非常明显。
它的建筑立面非常宏伟,采用了雄伟的弧线和走线,给人一种庄严厚重感。
建筑常常采用大面积的石材装饰,墙面光滑平整,线条流畅,使建筑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建筑的立面常常有醒目的正面装饰,如古典的柱子、锥形尖塔等,使建筑更具视觉冲击力。
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装饰风格非常讲究细节,给人以华丽奢华的感觉。
建筑常常采用浮雕、石雕、铁艺等装饰手法。
浮雕常常出现在建筑的门廊、柱子上,让建筑更加生动有趣。
石雕则常常出现在建筑的墙面、屋顶等位置,以神话故事、人物形象等为主题,给人以壮丽的震撼。
铁艺则常常出现在建筑的栏杆、窗户等位置,以曲线和卷曲的线条为主,增添了建筑的柔美和浪漫。
中华巴洛克建筑不仅在外观和装饰上独具特色,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巴洛克建筑常常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建筑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和风水理念,如龙、凤、麒麟等。
建筑的门廊、拱门等结构也常常采用中式元素,显得独具特色。
在建筑的装饰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图案和花纹,如云纹、莲花纹等。
这些文化内涵的加入,使中华巴洛克建筑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中华巴洛克建筑是哈尔滨建筑中的一大亮点,它的外观特征、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都独具特色。
它不仅富有艺术价值,更表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巴洛克建筑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
作为哈尔滨的代表性建筑风格,中华巴洛克建筑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
巴洛克风格介绍

巴洛克风格介绍巴洛克风格概述(16世纪-18世纪)巴洛克艺术是指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在西欧流行的艺术风格,最初产生于意大利。
它以浪漫主义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运用多变的曲面及线型,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而摒弃了古典主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巴洛克家具在表面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之外,金箔贴面、描金填彩涂漆以及细腻的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以达到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17世纪中期,从中国和日本传入了大漆涂饰、雕漆及贝雕镶嵌艺术,使得家具的表面装饰显得更豪华,以渲染其富丽堂皇。
巴洛克艺术的最早发源地是意大利的罗马,但巴洛克家具风格的形成却是在1620年间,在荷兰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了帷幕,并于1630年直至1640年间在荷兰兴起,紧接着是法、英、德等国家受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也都进入了巴洛克时代。
特别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洛克家具风格的典范,所以很多人把巴洛克家具风格又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家具风格”。
巴洛克家具的风格特征(1)家具的构成特征巴洛克建筑艺术上的一些构成特征如动感曲线、涡卷装饰、圆柱、壁柱、三角楣、人像柱、圆拱等都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家具构成中。
特别是当时的家具设计大多由建筑师为适应建筑和室内装饰的需要来进行的,家具在构成要素上以适用的需要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采用建筑的形式来创造具有统一整体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家具的构成上,更多地表现出巴洛克建筑艺术的构成特点。
(2)家具的装饰巴洛克式家具的装饰原则是:“将富于表现意味的细部集中,以便完成整体的新结构。
”因而它摒弃了将家具表面分割成许多小框架的旧方法,而改用重点区分,强调整体的新结构。
同时也废弃了从前那种复杂的表面装饰,转而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与韵律的效果。
在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家具中,尺度几乎都是非常夸大的,而后期又加上了层叠而过分的装饰,更加气势逼人。
巴洛克家具外表的装饰在1650年之后变得更加华丽。
凡尔赛宫构图原则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的介绍

凡尔赛宫构图原则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的介绍凡尔赛宫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7世纪下半叶修建的一座巨大宫殿,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是贯穿整座宫殿的设计理念,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
本文通过分析凡尔赛宫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并揭示了它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筑遗产之一。
它始建于1661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追求绝对权力的象征,也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都非常独特,这些元素统一而完整的构图原则是整座宫殿设计的灵魂。
本文将通过对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并探讨它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一、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凡尔赛宫是一座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它的风格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建筑和艺术。
凡尔赛宫的基本建筑风格特点包括了极度对称和装饰艺术的丰富性。
首先,它的建筑结构十分对称:从宫殿的外观到内部的空间布局,从门和门廊到雕花以及天花板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使得整座宫殿呈现出了高度的对称感。
其次,凡尔赛宫的装饰艺术也非常丰富,包括了壁画、雕塑、镜面、金属制品、瓷器和陶瓷等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宫殿的艺术氛围,使得它的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柱式、拱门和穹顶等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强烈的古典主义影响,同时也为宫殿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二、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是它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与建筑风格相辅相成,统一构图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空间布局方面,凡尔赛宫采用了非常复杂和严格的设计原则,包括了对称性、分层和延伸等元素。
首先,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非常对称:从前院到中央的宫殿,到后花园的精心布局,任何一个方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使得宫殿的对称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浅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特征

浅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特征哈尔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哈尔滨的建筑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更是其独特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建筑艺术。
一、历史渊源“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最早出现在哈尔滨,其产生与哈尔滨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哈尔滨作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东北亚地区的城市,经历了俄国扩张和建设的过程,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受到了俄罗斯建筑的影响。
而在中国国内,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兴起则与当时国内外建筑风格的交流和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主要特征1. 建筑外观独特“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外观通常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建筑造型上大量运用了巴洛克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拱门、立柱、雕花等。
这些元素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使得建筑外观既典雅古朴,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装饰雕刻讲究细节“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装饰雕刻十分讲究细节,从建筑门窗、立柱到墙面装饰等各个部分都精心雕琢。
这些雕刻不仅美观,更让建筑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一种华丽而不失庄重的感觉。
3. 建筑结构科学合理在“中华巴洛克”建筑中,结构科学合理是其得以保持长久的重要原因。
这些建筑虽然外观华丽,但在结构上也十分严谨,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考验。
4. 现代化元素的融合随着现代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如何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现代化元素成为了“中华巴洛克”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一些新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外观上保留了传统的经典元素,而在结构、材料和功能等方面则有了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这样的设计使得“中华巴洛克”建筑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
三、影响1. 文化影响“中华巴洛克”建筑是哈尔滨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也是哈尔滨独特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种建筑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文化多元和开放包容的象征。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以其精美华丽的装饰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东方地区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这种西方风格与东方文化相结合。
本文将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建筑外观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是该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它的外观极具巴洛克风格的特点,以精美的雕刻和曲线形态为主要装饰元素。
教堂的外墙采用了浅色的建筑材料,搭配着白色的花纹,使整座建筑显得明亮而华丽。
正面立面上的墙壁被大量的雕塑所装饰,这些雕塑以神圣的形象为主,如天使、圣经故事中的人物等,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二、建筑布局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布局遵循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即多样化而对称的布局。
教堂是一个拱形平面的建筑,中央部分是一座宏伟的圆顶,将教堂分为中央大殿和两侧的小殿。
这种布局使整座建筑看起来更加庄重而富有层次感。
在教堂内部的大殿中,有一系列精美的壁画和彩画,这些艺术作品既展示了巴洛克风格的精湛技艺,也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元素,使教堂更具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细节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其繁复精细的装饰而闻名,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也不例外。
教堂的外墙上镶嵌着大量的雕塑和浮雕,这些雕塑以天使、圣人和圣经故事中的场景为主题,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让人们赞叹不已。
此外,教堂内部的装饰同样精美,从地面铺设的花纹地砖到精致的雕塑和壁画,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独特之处。
四、东方元素的融入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一座东方城市中少见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它成功地融合了西方巴洛克风格和东方文化的元素。
教堂的形式虽然符合传统的巴洛克建筑:浮雕、环绕式楼阁、尖顶,但在细节和装饰上融入了东方传统的元素,如大量使用龙、凤、麒麟等中国传统动物的形象进行装饰,使整个建筑更加独特而富有魅力。
总结: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的巴洛克元素分析
摘要:巴洛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随着反宗教改革和君主集权制应运而生的。
但是它能存在几个世纪一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
在当今地社会环境和新的价值观中巴洛克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找到和正确利用巴洛克生生不息的闪光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也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建筑设计;巴洛克;风格
1 巴洛克艺术概述
笔者理解的巴洛克,它是西方艺术在发展和进化上的一个过程,它不是艺术的在行进过程中的停滞或倒退,它承担了时代和文化对艺术的需求。
它是时代的艺术,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种试探。
它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使欧洲甚至世界艺术产生了一种非理性的觉醒,在理性和非理性的挣扎和共存中,使西方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巴洛克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名词。
它深刻地反映着对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的不
满和反驳。
它也不仅仅是一种以夸张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风格的指代。
从整个历史背景来说,巴洛克诞生的时代是一个各种矛盾交杂的混沌的世界。
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宗教中不同势力不同教派的矛盾、哲学中各种思潮的矛盾等等。
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带来了极度动荡的社会环境。
当时在人们的思想中充斥着绝望和迷乱,却在潜意识里追求及时行乐和醉生梦死。
2 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征
2.1 无处不在的动势
不管在绘画、雕刻还是建筑中,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永恒的追求。
怎样使空间流动起来是巴洛克建筑师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的问题。
为了追求动势,传统建筑的平衡法被巴洛克彻底抛弃。
对称的设计在巴洛克建筑中很难被找到。
山墙采用中断的三角形或扭曲的圆形、半圆形,甚至是任意的曲线或涡卷;屋顶一般采用拱顶和穹顶;窗户大多为椭圆形或由不规则曲线任意组成的图案;运用弧线是为了让墙面流动起来,而墙面的凹凸不平就使空间流动了起来。
对光线的设计和透视的运用又可以为这种动势锦上添花。
巴洛克建筑往往通过追求线条的动感来达到空间的流动。
“在波罗米尼设计的作品中,见过的建筑正面曲线结构,已经成为当时建筑,尤其是意大利建筑的一种典范。
而其曲线结构往往都会运用在一座建筑中最重要位置的中央部分。
这些曲线将建筑的中央部分与广阔的正门、上面的柱廊及细腻的装饰设计分隔开来。
”这种弯曲的线条、波浪状的墙壁或是喷出不断变化形状的喷泉都是在描述一种真正的动感。
2.2 夸张浪漫的戏剧性
许多巴洛克建筑特别是巴洛克教堂有着像舞台剧一样突出的主题、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光线、明暗和透视的运用使设计师制造一种凝聚力的假象,或者形成一种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就受到了戏剧和剧场的深刻启发,它的立面很
容易让人联想到热烈和充满戏剧冲突的舞台布景。
而贝里尼打造的空间几乎是通过雕塑来表达戏剧性的舞台。
他与波洛米尼那种使空间本身具有动感的设计方法不同,比如在科尔纳罗祭坛的空间表现中,投射在布满精致的雕刻的背景上的光线仿佛剧场在演出时使用的追光一样,光线由隐藏的窗洞射进来,主体雕塑动态感非常强,具有非常强烈的真实感。
这种戏剧性仿佛把人们带人了一个个经典的神话故事,人们不但能看到,还能切身感受到它的张力。
建筑变成了舞台,而参观者则变成了演员。
他似乎让人们感受到“人生如戏”,只有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扮演着好几种角色。
”
2.3 包罗万象的综合性
巴洛克建筑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建筑空间的综合性。
诸多建筑元素怎样被综合起来使建筑变成一个没有明显界限的完整的个体,这是考验巴洛克建筑师能力的一个难点。
空间的完整性需要由造型的连续性来实现,而连续性不是简单地通过柱式、山花和重复变化的檐部就能完成的。
波洛米尼在设计圣卡罗教堂时就跨过了造型,直接用空间的综合来实现连续性。
他认为空间并不是抽象的,是可以被引导和造型的。
独立和变化的空间成为了他的设计元素。
而波洛米尼在设计他的代表作——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时,则是通过一个柱廊环抱的造型,使教堂和外部环境连接起来。
波洛米尼不愧是设计空间的鬼才,这种事半功倍的设
计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
这也说明巴洛克丰富的细部并不能成为它的基础,它的精髓在于一种一般原则,这种原则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巧妙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3 巴洛克风格的回归
极少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大量泛滥,使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
在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到一个境界之后,财富的分配又呈现了极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极端不均衡的。
各种行业都开始做一些比较繁杂的东西,目的是为少数人服务获得更大的利润。
特别是流行商品,比如一些高级服装品牌或者皮包品牌,在经历了简约主义后不约而同地把巴洛克主义重新拿了出来,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或者说是吸引他们。
这是一个流行趋势的必然。
上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和风靡使古典的传统建筑体系被彻底颠覆,一些现代建筑设计师认为:由于材料和技术等原因,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不能融合甚至不能共存。
而且古典建筑体系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再吸收或附加任何东西都是画蛇添足。
然而当人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古典巴洛克艺术之后,发现它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社会仍然发光,所以他的一些元素被抽象、提炼出来,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
然而在各种建筑风格和观念混乱交融的今天,巴洛克建筑的异军突起并不是一个偶然。
首先,相对于人们已经厌烦的极少主义,巴洛克建筑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纷繁复杂都是另一个极端。
其次,财富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现在的商业资本变成了当时教会的角色,把金钱用在建筑上是一种普遍的宣传和自我标榜的手段。
最后,从根本上来说,
巴洛克建筑追求生活趣味性和注重细节的观念和现代人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4 巴洛克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近几十年来,在效仿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欧式”的建筑之风也仿佛在一夜之间吹遍了中国的建筑行业。
谈及欧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保守的历史主义成为建筑风格的主流,并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
在我国首先传入香港之后,逐步流传到东部及沿海发达城市,西方的历史主义与当地的建筑风格相融合,演变成欧风建筑。
”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不能和传统的中国建筑相协调,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建设没有给设计者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欧式建筑的“拿来主义”现象比较严重。
而巴洛克建筑作为一种比较程式化的设计,不需设计师花费过多的心力,少许细节的处理就能体现洋味儿,多快好省,是设计师和业主的首选风格。
“对于欧式风格的流行,人们的看法不一,大部分建筑师对此也持无可奈何的态度。
但是不管我们接受与否,这种风格确实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眼光确实拓宽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提高了。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中国建筑形势下,对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运用存在不大不小的问题,我们应当有所改变。
我们应该在使用时注意火候、分寸以及风格和数量上的问题。
我们的设计师和民众并不是心胸狭窄,我们可以接受一种外来的文化和风
格,但不应该盲目,我们要做的是选择其精髓然后食髓知味。
同时,我们也要特别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和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建筑文化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许丽雯,刘绮文.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