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音乐风格对比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歌剧元素的杰作。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备受赞誉,深受听众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歌曲进行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万里春色满家园》采用了传统的古典歌剧形式,包括序曲、咏叹调、二重唱等。
整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曲,采用管弦乐器演奏,旋律轻盈飘逸,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春日里。
第二部分是男女主角的咏叹调,两位歌手通过歌声表达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旋律悠扬动人,情感真挚。
第三部分是男女主角的二重唱,他们通过和声的形式表达出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这部分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
《万里春色满家园》要求歌手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特别是对音域要求较高。
歌手需要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做到情感真挚动人。
歌手需要有较宽广的音域,既要有较高的音域,又要有较低的音域,以表现出歌曲的层次感和戏剧性。
歌手还需具备良好的表演能力,能够通过歌声和表情来传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内涵。
我们来谈谈这首歌曲的演唱艺术价值。
《万里春色满家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歌剧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歌声和音乐,展现出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首歌曲在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颇具创新和突破,为歌剧音乐创作拓展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对于促进歌剧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分析

歌剧 《 江 姐 》改 编 自1 9 6 1 年L J j 版 的长 篇小 说 《 红 岩 》 ,} 扫 问 第7 9 d , 节, “ 云 水急 ,卷 怒潮 ”是 散板 , 声音 保持 在 强有 力 肃 编 剧 ,羊呜 、姜春 阳 、金 砂 作 曲, 足继 《 白毛 女》 之后 中 国歌 的气 息 支撑 下产 生兆 鸣 。 剧 史 上的 又一 里 程碑 。它 讲 诉 了这样 一 个 故事 : 1 9 4 8 年 国民党 在 第8 6 —9 4 小节 , “ 一 人倒 下 ,万 人起 … … ”一板 一 H 艮 ,一 气 川北进 行 全面 于 _ { 荡 ,江姐 与 革命 同 志带 领着 革 命军 誓 死抵 抗 、英 呵 成 ,铿 锵 有 力。 勇杀 敌 。并取 得 一 次次 胜利 。 后来 , 由于 叛徒 莆志 高 的 f J { 卖 ,江 姐 被捕 入 狱 。面 对敌 人 的威逼 利 诱 ,江 姐 誓死 不屈 ,在解 放前 夕 慷 慨就 义 。 《 五 洲人 民齐 欢 笑 》是 一 首歌剧 咏 Ⅱ 义 调 , 汀姐 临刑 前 在 狱 中与 战友 的 告别 ,表 现 了江 姐对 革 命 事、 I 坚定 的 信念 和对 新 中国 的无 限深情 。 《 五洲 人 民齐欢 笑 》的特 征
大 众 文 艺
・ 音 乐理 论 ・
J I 《 江姐》 选段 《
张君莉
民
》音
3 3 4 2 0 0)
又 具有抑 扬顿 挫 的 特点 。 第2 8 — 3 0 小 节, “ 到 明灭 ”的 “ 天 ”字 是一 个长 旨 ,演唱 时字 头 、
( 江西省 德兴 市职 业 中专 学校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中国现代歌剧作品《闻香识女人》中的一首华彩唱段,是由作曲家霍元甲创作的。
这首唱段的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具有很高的表现力。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准要准确。
这首歌曲旋律华丽,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能够准确掌握每一个音符的长短、高低、力度和节奏,达到音准准确的标准。
第二、音色要丰富。
这首歌曲旋律充满情感,由于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把握好每个音符的音色和情感表达,使唱段旋律丰富、情感表现更加真实、深刻。
第三、短句处理要得当。
这首歌曲唱段的旋律较长,听感连贯,因此短句处理和呼吸要得当,尤其是唱高音时,需要注意短句处理和呼吸的协调,以确保演唱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除了演唱技巧,音乐分析也是演唱者必须掌握的内容。
《万里春色满家园》这首唱段旋律优美、情感丰富、音乐性强,以下是具体的音乐分析:第一、节奏感强烈。
这首唱段的旋律运用了较多的乐句和节拍变化,特别是在正常的节拍之外还加入了很多变化,表现了作曲家对动感和律动的追求,使作品有了鲜明的节奏感。
第二、旋律流畅优美。
这首唱段的旋律优美流畅,气氛紧凑、铿锵有力,因而更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虽然旋律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其实是由许多复杂的乐句构成,需要演唱者准确地把握其节奏和情感,以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第三、情感浓烈。
这首唱段旋律像一条波浪,情感起伏不定,能够很好的表现作品中角色的复杂情感,充分展示创作者的表现力和作品内涵。
总之,《万里春色满家园》这首唱段是华彩而高难度的唱段,演唱要求高,但正因为这个挑战,它才具有更高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歌剧作品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简析

歌剧作品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简析作者:滕莹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8期摘要:歌曲《万里春色满家园》选自我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这个唱段是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段之一。
由阎肃、贺东久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
该唱段是田玉梅英勇就义之前的内心独白。
这首咏叹调有一定的难度,作品中还含有大量的戏曲元素。
本文将通过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作者、歌词内容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之后演唱这首歌曲的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演唱;技巧;情感一、歌曲的创作背景歌剧《党的女儿》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由张卓娅、王祖皆夫妇和阎肃等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
讲述了1935年红军抗日苏区在江西。
用写中国共产党员田玉梅马家辉和桂英白军团他们之间的故事来反映共产党员为了全国人民抗战夺取胜利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咏叹调《万里春色满家园》是该歌剧的重要唱段之一。
这个唱段是整部歌剧的高潮推進,是主角田玉梅在执行前的独白。
里面包含了对敌人的蔑视、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女儿的不舍之情。
二、歌词内容分析这首咏叹调的歌词有一定的生动性,比如说座座青山、熟悉的炊烟、苦水里泡大、牵牛扶犁、告别了......告别了......等等语言都简洁朴实,把残酷的现实与优美的意境相结合。
又比如说第一句的两个“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孩子啊....”把玉梅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和面对女儿的不舍之情恰好的表现了出来。
这首歌曲的歌词还具有中国的民族文学特点。
歌词运用了排比和五、六、七、八、九字句的结构为主,韵律性很强。
比如“告别了了迢迢绿水、告别了...告别了...”到后面的“孩子啊,你抬头看....”等等都符合了这个特点。
三、演唱分析《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比较难的咏叹调。
在演唱上也很有特色,田玉梅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是一个母亲。
所以在演唱中,要求演唱者要能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波动转换。
什么时候该柔,什么时候该刚硬,把真声假声演唱有机的结合起来。
音乐表演与风格作品比较分析

音乐表演与风格作品比较分析作者:张艾娟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8期【摘要】《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歌剧《江姐》中著名唱段,这一咏叹调人物情感丰富,旋律起伏较大,戏剧冲突明显,不仅表达了江姐对家乡人民的依恋,又表现出江姐对革命事业忠诚不屈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取了彭丽媛、王喆、万山红演唱的三个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求促进自身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和理解。
【关键词】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版本;二度创作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62-02一、作品简介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整部剧以四川民歌为基础,以川剧、越剧、清音、京剧、苏州评弹等戏曲音乐为主要素材,使得整部歌剧既有江南民歌的流畅性,又有浓郁的四川地域风格,成功塑造了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
歌曲《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歌剧《江姐》的核心唱段,展现出了她在被捕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崇高理想信念不懈的追求,吸取了板腔体结构,节奏多变,戏剧冲突强烈,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段落。
所以很具有分析价值。
二、版本演唱者简介(一)彭丽媛。
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是我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她是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曾经获得“梅花奖”“文华奖”“中国金唱片奖”“国家音像大奖”等国家级大奖与国家级声乐比赛大奖。
(二)王喆。
中国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
2009年参加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并荣获民族声乐组银奖第一名。
2013年荣获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的银奖。
(三)万山红。
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是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等。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经典的歌剧唱段,曲调优美动听,情感真挚感人。
从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两个方面来看,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首先,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来看,《万里春色满家园》的曲调以F大调为主,细腻而恬静,轻轻细语,流淌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
演唱者需要掌握好旋律,准确的把握音高、节奏,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整首唱段需要表达出孩子多么深切的思念妈妈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断憧憬。
其次,从演唱探究的角度来看,演唱者的表演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表达孩子思念妈妈的情感。
唱出孩子心中的期盼和牵挂,让观众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的感受,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准确传达情感。
在唱歌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掌握好情感的传达,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唱出深沉的内心情感,靠冷静的思考,科学而理性的表演,才能传达出情感力量。
3.呈现孩子的憧憬与期待。
在演唱过程中,要做到把所有的情感和意境都传达出来,表现出孩子们因为思念和期待而心中所感,让观众感受到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唐代名将李靖的诗作,由清代作曲家曲著编入歌剧《拜月亭》中,是一首表达家乡乡愁的唱段。
其音乐表现力强,唱腔婉转凄怨,洋溢着浓郁的思乡情感,被视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整个唱段的音乐基调偏向悲伤,体现了李靖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开场的主旋律采用了六度的下降,音乐节奏平稳缓慢,唱腔舒缓流畅,仿佛人们在悦耳的旋律中体味着家乡的美好,感受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接着,主旋律以突出的高音结束,伴奏中加入了悠长的鹤笛声,一瞬间唱腔中夹杂着沉重的悲愁,暗示着主人公对故土的思念之痛。
随着歌曲的深入,主旋律的下降节奏不断加深加重,体现出四海为家的旷视之下,主人公仍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厚,内心的焦灼和痛苦再次被唱腔所体现。
同时,唱段中音乐逐渐变得高亢激昂,洋溢着强烈的感情,唱腔中的音高跌宕起伏,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思乡情感愈发浓厚。
最后,音乐回归平稳,主旋律的下降节奏渐渐淡化,唱腔回归舒缓,情感也随之回归平静。
唱段末尾,主旋律以缓慢的节奏结束,唱腔中的情感随之沉淀,唱出了对故乡的挂念和思念之情。
在演唱方面,对于这首唱段,需要表达主人公深深的思乡情感,因此演唱时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演唱者应特别注意掌握音乐的情感走向,在音乐高涨的时候要以有力的音量塑造出主人公情感高涨的状态,而在音乐平稳的时候,则要将这种思念感表达得更加细腻柔和,传递出主人公对家乡的深沉怀念。
总之,《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它展现了中国音乐深沉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为中国歌剧音乐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摘要】这篇文章将深入探究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和演唱。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这首唱段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音乐元素分析将对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
在情感表达探究中,将深入挖掘唱段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涵。
声乐技巧分析将关注演唱者在演绎这首唱段时所需要具备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舞台表现探讨将围绕唱段如何更好地在舞台上呈现,以及演员演唱时如何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形象。
总结评价将对这首唱段进行综合评价,展望未来将探讨这首唱段在音乐界的发展前景和影响力。
【关键词】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音乐分析,演唱,背景介绍,音乐元素,情感表达,声乐技巧,舞台表现,总结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1.1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充满浓厚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它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之美的也融合了现代歌剧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表达方式。
这首唱段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情感深厚的歌词展现了家园的和谐与美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繁花似锦的春色之中。
在音乐元素分析部分,我们将深入剖析这首唱段的曲调、节奏、和声及器乐编曲等方面,探讨其如何通过音乐语言传达出家园之美的情感内涵。
我们还将从情感表达、声乐技巧、舞台表现等多个角度对这首唱段进行探究,探讨其在演唱过程中所需展现的技巧和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声音和表情来更好地诠释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将全面解读《万里春色满家园》这首歌剧唱段的音乐魅力和表演要求,为演唱者和观众带来更深入的艺术体验。
2. 正文2.1 背景介绍《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部经典歌剧唱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
这首唱段创作于20世纪,是当时社会风气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家园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期盼,都在这首歌剧唱段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背景介绍中还包括了唱段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揭示了这首唱段的诞生背景和创作初衷。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深受欢迎的歌剧唱段,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受喜爱。
这首唱段由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作为歌剧中的一部分,它展现了贝多芬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创作水平。
本文将对这首唱段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它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
我们来分析一下《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特点。
这首唱段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欢快和活力。
贝多芬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旋律变化,使整个唱段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情感的表达。
在乐曲的编排上,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交响乐的手法,将独唱和合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音乐的丰富层次,又使整个唱段更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我们来探究一下《万里春色满家园》的演唱技巧。
这首唱段在演唱上要求歌手具备较高的音乐造诣和表演技巧。
歌手需要具备宽广的音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歌手在演唱时需要灵活运用音乐的动态和节奏,使整个唱段旋律流畅,情感饱满。
歌手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掌握好呼吸和声音的控制,保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使整个演唱更加出色和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来探讨一下《万里春色满家园》的表现形式。
这首唱段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歌剧体裁,既有独唱部分,又有合唱和伴奏乐队的配合,使整个演出更加丰富多彩。
在演出上,歌手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表演特点,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突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在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上也需要注意突出唱段所描述的情境和氛围,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和感染人心。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充满魅力和感染力的歌剧唱段,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受欢迎。
在演唱上,歌手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和表演技巧,才能够准确地诠释出这首唱段的魅力和魄力。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动人的歌剧唱段。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
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中国著名唱剧《白毛女》中的一首经典唱段,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1923-2018)作曲,该唱段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首唱段进行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这首唱段,并欣赏到这首优美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来对这首唱段的音乐进行分析。
《万里春色满家园》采用了西方歌剧的演唱方式,结合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整个唱段由轻柔的前奏开始,旋律优美,通过管弦乐的悠扬旋律,展现出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春天景象。
接着,主题乐音在女高音的柔美歌声中被慢慢地展开,伴随着柔和的弦乐,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
随后,音乐逐渐升华,女高音情感动人的表演推动着音乐的氛围,唱出了对家园渴望的情感。
唱段在高潮中结束,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在演唱方面,这首唱段要求演唱者具备高度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演唱者需要具备足够的音域和音色,能够清晰地演绎出旋律的美感,同时抒发出深挚的情感。
演唱者要能够通过声音的表现力,将主题乐音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让人们感受到歌曲的内在情感和意境。
演唱者还需要具备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走向,使得整个演唱过程能够更加准确和生动。
对于观众来说,当欣赏这首唱段时,他们应该注重从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乡愁的诉说,以及演唱者对这种情感的表达。
观众也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的碰撞,体会到不同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融。
通过以上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探究,我们对歌剧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首唱段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演唱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观众在欣赏这首唱段时,应该注重从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乡愁的诉说,以及演唱者对这种情感的表达。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音乐风格对比
作者:徐宸漪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
【摘要】中国歌剧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探索、奠基、深入探索三个阶段,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创作于1964的《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继《白毛女》后的第二大高峰,《党的女儿》是在改革开放后,吸收多元文化后创作的又一上乘之作,两部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分别塑造了江姐和田玉梅对党赤胆忠心的光辉形象,文章将从曲式、节奏、旋律等方面对两个唱段进行音乐风格比较。
【关键词】五洲人民齐欢笑;万里春色满家园;对比
一、歌剧背景简介
中国歌剧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期,才有作曲家尝试运用这种形式进行创作,直到歌剧《白毛女》的问世,使中国歌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创作于1964年的《江姐》(作词:阎肃,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就是在继承《白毛女》的艺术经验之上并加以丰富发展而来的,《江姐》是一部根据小说《红岩》改编而来的七幕民族歌剧,讲述了地下党员江姐在重庆解放前夕坚持对敌争斗,因被叛徒出卖,不幸入狱,受尽折磨,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英勇就义。
二、音乐风格对比
(一)曲式
《五洲人民齐欢笑》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不要用哭声告别”到“亲手把新社会建造”,该部分采用了快速的1/4拍前奏与自由的散板和抒情的4/4拍,用快速的前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自由的散板和抒情的慢板描绘了江姐就义前从容淡定的安慰战友的场景。
第二部分从“到明天”到“莫辜负人民的期望爱的教导”,该部分先是一段速度较快的小快板,然后反复一次,接着是一段速度较慢的慢板,这一部分有三段歌词,分别是江姐向党、战友、孩子告别的内容,前两段都是慷慨激昂的,表现了江姐无所畏惧的心理,但最后一段将孩子托付给战友时,用慢板表现了江姐的对孩子的不舍与放心不下。
最后一部分从“云水激,卷怒潮”到“五洲人民齐欢笑”,由慢速的间奏、自由的散板、快速的间奏、板一眼的小快板和节奏较慢的慢板组成,这一慢一快一慢将情绪推向最高潮,表现了江姐对共产主义至死不渝的忠贞。
(二)节奏
《五洲人民齐欢笑》的节奏特点是采用前十六与后十六的节奏型,如下所示:
用前十六与后十六的节奏型,符合讲话的节奏感,营造娓娓道来的感觉,符合女主人公抒发心中感概的需要。
另一种运用较多的节奏是切分,如下所示:
大量使用切分节奏,并且多处连续切分,渲染斗志昂扬的气氛,表现了江姐临危不惧的精神,也体现了江姐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万里春色满家园》中最有特点的节奏就是切分,切分节奏贯穿歌曲始终,如下所示:
采用切分节奏,将节拍重音转递到后一个音上,更符合抒情的语气,使旋律更具感情。
其次,用得最多的节奏就是符点节奏,乐曲中用了前符点和后符点两种符点节奏,如下所示:
前符点给人更为果断、决绝的感觉,主要在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出现,塑造了玉梅英勇坚强的形象,后符点给人更为舒缓、柔情的感觉,主要在第二部分的告别中出现,表现玉梅内心柔软的一面
(三)旋律
《五洲人民齐欢笑》全曲旋律写作大量采用了跳进,其中共有七处为八度的大调,跳进幅度最大的有十度,共出现三处,采用大量的跳进,符合歌曲的背景,表现了江姐在英勇就义前情绪的起起伏伏,同时也表现了江姐英勇、果断的性格。
《万里春色满家园》全曲在旋律写作方面较少使用大幅度的跳进,基本以级进与小跳为主,在歌曲的开头与结尾处采用直线型与环绕型的旋律写法,体现了玉梅不畏困难、斗志昂扬的精神,中间采用波浪型的旋律线条,体现了玉梅对人世间的种种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四)其他
《五洲人民齐欢笑》在创作上还吸纳了四川民歌与川剧、京剧等戏曲元素,首先在节拍上采用了大量戏剧的节拍,如一开始的前奏,用了无板眼1/4拍,乐曲中两次使用散板,最后还用了一拍一板的2/4拍。
在其他方面借鉴了许多四川民歌的特点,全曲高亢明亮就与四川民歌的特点高度一致,在旋律上借鉴了四川山歌的曲调音域宽广、跳进较多、旋律起伏大的特点,在节奏上借鉴了四川山歌陈述唱词的曲调节奏接近自然语言的节奏,乐句、乐节的尾部出现自由延长音的特点,在情感的表达上借鉴了四川山歌具有深切、奔放的性格特征和坦率直接的表达方式。
它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演唱者感情,抒情不讲究形式的装饰,朴素而纯真。
《万里春色满家园》在创作上吸收了江西民歌和北方梆子等戏曲的特点,乐曲在音调的发展手法上主要借鉴了板腔体和北方梆子的特点,在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主要采用了江西高腔山歌的特点,起调较高、句幅较宽、拖腔较长、旋律高亢激昂、感情奔放、润腔华丽,乐曲中间的抒情片段主要采用了江西平腔山歌的特点,曲调平稳、拖腔较短、感情细腻、优美抒情。
三、总结
《五洲人民齐欢笑》和《万里春色满家园》虽然在故事背景、创作手法等多方面具有共性,但在细细品味两首曲子之后,还是能发现它们还是很多不同之处的。
首先,在篇幅上《万里春色满家园》较之《五洲人民齐欢笑》更长,从结构上来讲它有四个部分,比《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抒情——叙事——抒情”多了一个部分。
其次,从人物刻画来讲,虽然江姐与玉梅都是不惧死亡的民族英雄,但我们从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看出她们的性格与情感还是不一样的,《万里春色满家园》从歌曲的第一部分就是对孩子的叙述,全曲也多次提到了孩子,表现了玉梅虽然不惧艰险,但对孩子充满了满满的不舍与疼惜,而《五洲人民齐欢笑》中叙事部分也间接地提到了孩子,江姐在临终前把孩子托付给战友,讲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之奋斗的话语。
在告别的部分,江姐告别的对象是党与战友,而玉梅的五个告别,分别告别了绿水、青山、土地、亲人与罗明哥、乡亲,从歌剧的剧情讲,江姐失去了丈夫,心中所念不多,所以她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而玉梅虽然也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但她仍对家乡、亲人、乡亲还有诸多牵挂,所以在这两个最能体验人物个性的咏叹调唱段中,《五洲人民齐欢笑》要比《万里春色满家园》更坚决与激烈一些。
最后,这两个唱段都结合了民族音乐,《五洲人民齐欢笑》主要采用了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万里春色
满家园》主要采用了细腻与高昂并存的江西民歌,除此之外,《五洲人民齐欢笑》广泛吸收川剧、越剧、婺剧、扬琴、杭滩、京剧、四川清音等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因素,《万里春色满家园》运用了板腔体和北方梆子的音调创作了大段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