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

西方的宝石与东方的明珠当我们在观看一台音乐剧时,我们会被舞台上营造的很有意境的氛围、各种各样各有特色的音乐、舞蹈所吸引,被华丽真实的舞台布景所感染,不知不觉身入其境。
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剧时,我们也会为那一板一眼的唱腔,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简洁却应景的舞台布置,别具东方神韵的细节处理而折服。
一个是在西方的优雅开放中孕育而生;一个是在东方的古典内敛中脱颖而出。
不管是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西方的音乐剧和中国的戏曲都有很多相同点与不同点。
两者的异同都可以从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特点来分析。
音乐剧与戏曲的相同点: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两者都属于戏剧,都是以音乐和演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之一的都是舞台艺术。
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
在舞台服装上,都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穿戴,反映出角色的低位特征。
二、从艺术创作来看都可以从历史、文学、神话故事等方式取材故事,把名家的著作改编之后带上舞台。
都需要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结构,都需要创作唱词(歌词)作为演员的台词(道白)。
如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剧,相似之处无需言表,一致歌颂人类永恒不变的爱情。
2、音乐剧、戏曲的不同点: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音乐剧不再应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
因此,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
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它很多现代舞蹈语言。
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这也是中国的戏曲所不曾有的。
而戏曲种类繁多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为主,乐器也主要为民族乐器。
从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看中西艺术美学差异

从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看中西艺术美学差异摘要: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分别作为中西戏剧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在音乐、表演、舞美和商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恰恰揭示了中国与西方艺术美学基本理论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分析,中国戏曲艺术的革新问题值得商榷。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艺术美学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08-03收稿日期:2009-02-23作者简介:张娣,从事美学理论研究。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哲学,也没有西方意义的美学,但就学理而言,中国是有美学的,且美和艺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它渗透在各种人生体验中,“如儒家的‘礼乐’文化,道家同于自然的逍遥无为,禅宗对于存在瞬间的心灵的体悟等。
对于它们来说,这种种经验都是人生在世的最根本经验,但它们都是审美经验”。
这就与西方从诗学到感性学再到艺术哲学形态的美学在内容上会有着根本的差异。
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这两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西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所在。
一、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的差异(一)从音乐来看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音乐与一部戏曲的地方特色相联系,但这种地方特色只是与唱词相关,而音乐旋律的运用是一套完全的程式化规则,即在传统戏曲中,何种主题、人物、情节下应该使用何种音乐是固定的,同一种人物情感用同一种曲牌或同一种板腔,都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因此,我们在观赏不同戏曲时,往往会觉得听到的音乐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地方戏曲的唱词采用的方言不同而已,这就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语言不通”的感觉。
同时,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打击乐的充分运用是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节奏感更为强烈,使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都能伴随着这强烈的节奏进行。
而在西方音乐剧中,从音乐剧的英文名“Musical”来看我们就可以得知音乐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剧的灵魂所在。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各自文化传统中重要的演艺形式,区别在于歌剧是一种由音乐、歌唱和舞台表演组成的艺术形式,而戏曲则是一种由音乐、舞蹈和表演组成的演艺形式。
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点,主要如下:1. 艺术根源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而中国戏曲起源于中国。
歌剧的核心是以音乐为主体,通过歌唱、演唱、独奏等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而戏曲,则以戏曲音乐为载体,结合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2. 表演形式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演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唱技和演技,通过声音和肢体的表现来传达剧情和角色性格。
而戏曲演员则更加注重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表现,尤其是面部表情,这被称为“脸谱”。
3. 文化背景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是它们背后的文化背景。
歌剧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欧洲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特点,有着浓厚的宗教、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的影响。
而戏曲则较为民间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哲学和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特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4. 艺术形式对比前两点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背后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上,两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歌剧作品的特色之一是情感丰富、高度表现,其艺术手法较为讲究,而且通常会有强烈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这与西方文化中审美追求的个性化、奔放、自由不羁有关。
而中国戏曲则注重人物性格的描绘和情节的衔接,偏重于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随着演出时的各种变化,流露出一种悦耳动听的韵味。
综上所述,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表演方式和文化传承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两种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心灵享受,更好地传承文化之魂。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为例1420612141 法制新闻1441 田颖雪摘要: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作为一种种西方戏剧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在起源发展不同的背景下,必然会有差异;同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也必然存在着共性。
以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局《巴黎圣母院》为例,将两者进行比较,浅析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也为两种文化的不同提供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黎圣母院一、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根基,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欧洲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
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即音乐剧。
二、差异分析(一)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戏曲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发展,已成为审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舞台表演较之西方音乐剧来说,注重的是“神”,不拘泥于“形”的表达,完全体现了戏曲中审美情趣的写意之处。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的片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相会,祝英台哭诉她要嫁给马文才。
这里的桌子椅子只是演员剧情需要的摆设,主要是由舞台上的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表演和演唱来营造出楼台相会的这样一个场面。
更多的是靠观众来想象,而不是用布置的场景来营造整个故事的氛围,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和表现张力。
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开篇《大教堂时代》便是一个吟游诗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娓娓道来的歌唱,舞台的布景整个都在观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所以每一根柱子和人都组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野蛮人聚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这时候整个舞台上都是穿着破烂的野蛮人躺倒在地,异教徒站在城门石柱上,所有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给观众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增强了共鸣,体现了音乐剧的写实风格,讲求对现实世界完全忠实地模仿,并由此创造出生活幻觉的“真实观”。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XX学院 XX班 XXX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
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
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
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类型。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作者:宋雨泽来源:《大观》2022年第05期摘要: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沿着各自的轨道有序发展,在大洋两侧形成了各自的音乐形态。
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每一个节点都有着显著的风格和特色。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从审美方式、舞台表现及演唱技巧三方面入手,得出以下结论: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歌剧,都是立足于国家发展、融合了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记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
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歌剧;舞台表现;演唱技巧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方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戏剧,不仅仅包含悲剧,也包含喜剧,种类比较齐全,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
中国戏曲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大约公元12世纪,北宋战争频繁,常以戏曲号召百姓入伍。
这两种戏剧形式与古印度梵剧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璀璨耀眼的瑰宝。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无论是在文化背景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歌剧是在优雅开放的环境中诞生的,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对东方古典的反思中发展起来的,这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也与民族背景与其他因素有着莫大的联系。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中国以含蓄、典雅为主的审美和西方自由、奔放的审美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演变和创新,融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它们记录历史文化,融合本民族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1]。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虽然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但是表演形式上还是有其相似之处的,都属于综合性艺术,如都包含音乐,需要借助舞台布景及灯光、乐器的配合等。
论我国戏曲与国外歌剧之间的异同分析论文

论我国戏曲与国外歌剧之间的异同分析论文论我国戏曲与国外歌剧之间的异同分析论文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在学术研究中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国内歌剧的引进首先是通过俄罗斯开始的,随着中东铁路在东北修通,有了交通的保障,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往来幵始密切起来,歌剧的引进也是从俄罗斯的名族歌剧开始的,如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为代表创作的俄罗斯民族歌剧。
随后中国的学者走出国门,带回了国外的先进理念,许多外国着作开始有了中文译本,国内掀起一股翻译国外书籍的风潮,这时关于歌剧的理论研究才逐渐被引入国门,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只是初始牛角,后五十年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着作,然而,从内容上看,还只是局限于歌剧作品集的整理以及歌剧演出形式的研究,对于歌剧作为一种文化所承载的内涵等更深层次的理论着作鲜有少见。
同样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在中国有着与歌剧在欧洲相同的历史意义,更因为二者同从古老的戏剧发展而来,二者的比较研究也就必不可少。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是戏剧在不同文化下发展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两种戏剧形式,中国戏曲是从中国戏剧中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西洋歌剧也是从希腊文明中的戏剧文化发展而来,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戏剧,探索二者的起源,我们发现其有着惊人的相似过程,不仅仅是起源,它们的发展过程、表现形态、艺术内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1.1课题的研究意义对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填充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之比较研究的一个空白内容,同时也将中国戏曲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使更多的学习者把关注点投向中国传统声乐文化。
戏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大精髓,其中蕴含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性格特点、精神文明和独特语言的最集中、最表象的体现;西洋歌剧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广泛的古典艺术之一,经过了几个世纪,到今天,它仍占据着各大舞台的中心地位。
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乂。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1、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形成的艺术基础和时代背景的异同: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
西洋歌剧是十六世纪未、十七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它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戏曲形成于十二世纪前后,宋、元时期,比西洋歌剧的出现早400多年。
但它在形成之前,已经过了较长的孕育期,其萌芽可追溯至中国秦朝的乐舞,俳优等,它是中国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继承、融合和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
但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特殊的政治情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声乐艺术的异同:中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不同于西洋歌剧,受戏曲剧本及唱词结构的制约性很强,有两种基本体制:一是以乐曲系长短句式为基础构成“分折”剧本结构,也称“杂言体”,如:昆腔和高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曲牌体”;二是以诗赞系对偶性整齐句式为基础构成的“分场”剧本结构,也称“齐言体”,如梆子腔和皮黄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板腔体”。
还有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体”。
3、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器乐艺术的异同:器乐除为声乐伴奏外,还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发展戏剧矛盾冲突和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这是器乐艺术在二者中的共同作用。
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中的器乐形式也基本相同,包括序曲或前奏曲、声乐伴奏曲、间奏曲以及舞蹈音乐,但又有各自的艺术特点、艺术个性和艺术需求。
西洋歌剧的出现,推动了欧洲乐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更为当时器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使得西洋管弦乐队真正趁于规范化。
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因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带动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说唱艺术形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色彩纷呈的戏曲剧种,各剧种的乐队同西洋歌剧来比也有着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 作 专 门 的音乐 段 落 。 每 当这 样 的人 物 或 者情 节
发生时 , 都 演 奏相 应 的动 机 , 令 观 众迅 速 理解 , 并
不同的 。中国戏曲作 品 , 先 有曲牌 , 后 有曲词 , 再根据 曲词进行选择 。西方歌 剧 、 音 乐 剧 则 是 先有 故事 曲词 , 接 着创作 音 乐 , 最 后 再 根 据 音 乐 修 改 曲 词 。单 就 中 国 戏 曲 的 一 部 剧 目来 说 , 其音乐是 不具有原创性 , 而 是 以短 小 的 曲牌 作
魏 良辅 一 人 ; 而 欧 美 的歌 剧 、 音 乐剧 , 往 往 出
名, 被 广 泛 记 住 的都 是 作 曲 家 的 名 字 , 而 写 作
国戏 曲剧 本 的基 本写 法 , 是 将 剧作 家 要 写 的台词
填 入 原 有 的 曲牌 之 中 , 西方歌剧 、 音 乐剧 在 音 乐
歌 剧 本 身 就 是 作 曲 家 最 重 要 的履 历 之 一 。 无论 创 , 独 一 无 二 的 。 无 论 是 先 有 曲
后填词 。 还 是先 有词 后有 曲 ( 这 两 种 情 况 在 歌
剧 、 音 乐 剧 的 发 展 创 作 过 程 中 可 能 性 基 本 对
半) , 这 部 作 品的 音 乐 一 定 是 作 曲 家 原 创 的 。归
对京剧 《 定军山 》 的认识
● 汪 轩瑞
京剧《 定 军 山》 是 一出 流传 较广 的传 统 戏 。 它取材 于 古典 名著 《 三 国演 义 》 中 第七 十 回“ 猛 张 飞智 取 瓦 口隘 , 老 黄 忠计 夺 天 荡 山 ” 和 第 七 十一 回“ 占对 山黄 忠 逸 代 劳 , 据 汉水 赵 云寡 胜 众” 的 故事 编 写 的 , 剧名“ 取 东川 1 ” , 又名“ 一 战 成功” 。 故事 描 写了曹 操攻打 西 蜀重镇 葭萌 关 ,
出来 , 在 架 构 上 不 甚 严谨 的音 乐 剧 。 带 着 镣 铐跳
舞 的歌剧 更类 似于 中 国戏 曲 。 实 际 上 昆 曲 与 西方 的歌 剧 音 乐 剧 还 是 大 有
倾 向 。“ 动机” 的概念 来 自西方 的歌 剧 、 音 乐剧 , 意
思 是 给特 定 的人 物 、主题 或 者特 殊 的故 事情 节 ,
剧影月报 艺坛
中国戏 曲与西方歌 剧音 乐剧的异 同
一 戴敬 平
以京剧 、昆 曲等剧 种 为 代 表 的中 国戏 曲 , 被
的, 如 致敬等情况 , 每 一部歌剧 、 音 乐 剧 作 品 在
译 介 到 国外之 时 , 往 往被 翻 译 成 “ Op e r a ” , 意为 来 自中 国的歌 剧 , 或 者 中国 人 的歌 剧 。可 见 中 国戏 曲在某种意义上 , 是 与 欧 美 的歌 剧 、 音 乐 剧 这 一
是歌 剧名 家 , 如 莫 扎特 、 瓦格纳 、 罗 西尼 , 还 是
上分为“ 宣叙调 ” 和“ 咏叹调 ” , 将 台 词 明 确 分 为 “ 陈述 剧 情 ” 和“ 抒情 塑造 人 物 ” 两种 , 但 是所 有 的 台词 基本 都诉 诸 于演 唱 。 实际 上 , 正 是这 一 个相 似点, 使得京剧 、 昆曲在西方 演出时 , 都 得 到 了
使 得 人 物 在 音 乐性 格 上 并 不鲜 明 , 而如今 , 采 用
“ 动机 回 旋 ” 的一 些戏 曲演 出 。 的确使 得 观 众对 人 出效 果 。
剧作家在 想好故事和 曲词后 , 根 据 不 同 曲 牌 的 听 感 和 表 达 的 情 绪 , 选 择 适 合 这 个 剧 目 的 曲 牌, 然 后 进 行 组合 排 列 。因此 相 同 的一 段 旋 律 , 配 上 完 全 不 同 的 曲词 , 出现 在 两 部 完 全 不 同 的 作 品 中 ,甚 至 一 部 作 品 中 的 不 同 故 事 段 落 , 都
编” 的形 态 重新 回 到 舞 台 。我们 可 以发 现 其 中大
多数作品 , 为 了 吸 引 当代 观 众 , 紧贴时 代潮流 ,
音乐 , 是 有 其 作 品 的独 创 性 的 。 除 了 一 些 特 殊
遵 循 当 代人 的欣 赏 口味 与 习惯 。都 借 鉴 了如 今
艺坛 剧 影 月 报
是 习 以 为 常 的事 情 。 而 西 方 的 歌 剧 、 音 乐 剧 的
物、 对 故 事 情 节 的记 忆 更加 深 刻 , 达 到 了 一 定 演
近年来 , 随着 各 地 地 方 戏 曲 的迅 速 复 兴 , 舞
台艺 术 事 业 的 迅猛 发 展 , 大 量 的传 统 剧 目以 “ 新
当代 的 音 乐 剧 名 家 史 蒂 芬 ・ 桑戴姆 , 莱昂纳德 ・
伯恩斯坦 , 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 , 都是作曲家 。
在 当代 的很 多 “ 新编 ” 戏 曲演 出 中 , 我们 可 以
看 到 强 烈 的 一种 借 鉴 西 方 “ 动机” 式 音 乐 写作 的
“ Op e r a ” 的美名 : 因 为相 比于 有 些 台词 还 是会 说
为 基 本 单 位 。各 式 各样 的 曲 牌 早 就 独 立存 在 ,
且 强化 主题 。“ 动机 ” 概 念在 昆 曲等 中国戏 曲 中出
现 较 少 。为 了保 证 每 一场 戏 的独 立性 和 表 演性 ,
往 往 单部 中国戏 曲作 品很 少 出现 曲牌 重复 , 甚 至
会 故 意 避 开 曲牌 , 重 复 的现 象 , 这 一 点 自然 也 会
根 本 上说 , 以 昆曲为 代 表 的 中国戏 曲与 西方 的歌 剧 、 音乐剧, 都 属 于音 乐 类 的舞 台 艺术 , 共 同 的特 点是使 用 音 乐进 行叙 事 。与话 剧 演 出不 同 ,
根结底 , 这 是 双 方 创 作 者 受 重视 程 度 极 为 不 同
的原 因 。中 国流 传 下 来 的 戏 曲 大 家 , 如 汤显 祖 、
白朴 、 马致 远 、 关汉 卿等 , 均 是剧 作家 , 能 单 纯
音 乐 类舞 台艺 术 的音 乐是 主 体 , 是讲 故 事 的 一种
手段 , 可 以承 载 剧情 和人 物 的发 展 。表现 在 最 明 显 的地 方 即是 用演 唱的方 式进 行 台词 的表达 。中
以音乐创作 获得历史地位 的 , 似乎只 有“ 曲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