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中国音乐剧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缺乏原创优质作品、资金和人才不足、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支持不足等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创作和推广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加强政策扶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中国音乐剧才能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发展困境,出路,市场需求,原创作品,资金,人才,竞争,政策支持,创作推广,产业链条,政策扶持,专业人才。

1. 引言1.1 中国音乐剧产业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剧在中国市场上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近年来,一些知名的国际音乐剧作品如《猫》、《悲惨世界》等相继在中国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

但与此中国音乐剧产业还存在一些困境。

由于受众群体相对较小,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空间有限。

中国音乐剧作品相对缺乏原创性和优质性,大部分剧目都是引进外国作品,缺乏本土特色和创新。

资金和人才的匮乏也是中国音乐剧产业面临的难题,制作一部高质量的音乐剧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知名音乐剧作品层出不穷,中国音乐剧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

政府对音乐剧产业的支持程度也较低,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够完善。

面对这些困境,中国音乐剧产业需要加大创作和推广力度,培育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

还需完善音乐剧产业链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制作、发行、演出等各个环节。

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式来促进音乐剧产业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音乐剧从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音乐剧创作、制作和演出中,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中国音乐剧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2 中国音乐剧市场空间有限中国音乐剧市场空间有限是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

由于受众需求相对较少,市场规模有限,导致音乐剧作品的生产与推广面临一定的挑战。

中国民族歌剧曲目

中国民族歌剧曲目

中国民族歌剧曲目
中国民族歌剧是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洋歌剧形式的音乐剧表演形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曲目:
1. 《白毛女》:由毛阿敏作曲,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子的悲欢离合和奋斗故事。

经典曲目包括《白毛女之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 《红色娘子军》:由聂耳作曲,讲述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斗争和革命情感。

经典曲目包括《红灯记》、《红旗颂》等。

3. 《赵氏孤儿》:由王立平作曲,以传统故事为蓝本,讲述了孤儿赵氏兄弟的奋斗历程。

经典曲目包括《赵氏孤儿之歌》、《苍穹之下》等。

4. 《刘三姐》:由刘景文作曲,以云南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了刘三姐的英勇故事。

经典曲目包括《刘三姐之歌》、《茶马古道》等。

5. 《光辉岁月》:由金培达作曲,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代革命者的传奇故事。

经典曲目包括《光辉岁月》、《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6. 《牡丹亭》:由杨洪基作曲,以明代汤显祖的同名戏曲为基础,讲述了牡丹亭的爱情故事。

经典曲目包括《牡丹亭序曲》、《赏牡丹》等。

以上只是一些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曲目,不同的歌剧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曲目和风格。

中国民族歌剧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传统和人生故事。

中国歌剧选段女声曲目

中国歌剧选段女声曲目

中国歌剧选段女声曲目
中国歌剧是中国传统音乐剧的一种形式,以歌唱、舞蹈和戏剧为主要表现手法。

女声曲目在中国歌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为你介绍一些中国歌剧中的女声选段曲目。

1. 《红色娘子军》中的《红军歌》,这是中国歌剧中非常著名的一段女声曲目,以激昂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歌词展现了红军女战士的英勇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2. 《白毛女》中的《白毛女之歌》,这是中国歌剧中的经典曲目之一,通过歌唱展现了白毛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强、乐观、勇敢的精神,歌曲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

3. 《牡丹亭》中的《梅花三弄》,这是一段古典戏曲中的女声选段,以婉转、柔美的旋律表达了女主角梅兰芳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被誉为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4. 《凤凰于飞》中的《凤凰于飞之歌》,这是一部现代歌剧,以女性主角凤凰的成长故事为主线,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表达了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和坚强的精神。

5. 《赵氏孤儿》中的《赵氏孤儿之歌》,这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女声选段展现了孤儿赵氏妹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歌曲情感饱满,旋律悠扬动人。

6. 《红灯记》中的《红灯记之歌》,这是中国京剧中的女声选段,通过歌唱展现了女主角红娘子的坚韧、聪明和勇敢,歌曲旋律婉转动听,富有戏剧性。

以上是我从不同角度为你介绍的一些中国歌剧中的女声选段曲目。

这些曲目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浅谈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浅谈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浅谈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摘要】中国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但长期受制于外国音乐剧的影响,缺乏本土特色。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从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意义、方式和措施、成功案例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探讨,强调本土化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本土化,中国音乐剧将能够走向世界,树立起独特的文化自信。

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促进中国音乐剧的繁荣发展,为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魅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音乐剧, 本土化, 发展现状, 成功案例, 未来发展, 文化自信, 必由之路, 走向世界, 共同努力, 繁荣发展1. 引言1.1 音乐剧概述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歌唱、舞蹈和剧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戏剧形式中的一种。

它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最初是指在舞台上通过歌唱和对白表现剧情的戏剧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歌舞剧、话剧和音乐会的元素,成为了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舞台表演形式。

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轻歌舞剧到后来的大型音乐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20世纪,音乐剧在美国迅速发展,并且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音乐剧在中国逐渐成为了一种受人喜爱的舞台表演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投资。

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和演出团体。

在未来,中国音乐剧有望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为中国的艺术表演界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

1.2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而多样的。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和创意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剧作品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涌现,展现出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与此中国音乐剧的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年轻化。

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音乐剧作为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和舞台美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已经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国音乐剧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音乐剧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大城市纷纷建成了专业的音乐剧剧院,各种类型的音乐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些音乐剧不仅在本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例如,中国的原创音乐剧《金沙》、《花木兰》等都在海内外取得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本土音乐剧的创新性不足,许多作品过于依赖模仿和复制,缺乏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其次,音乐剧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创作团队和人才。

此外,观众的欣赏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音乐剧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中国音乐剧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这将为音乐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其次,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艺术传统,这将为音乐剧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都可以被改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

此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音乐剧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将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提升空间。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本土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观众欣赏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艺术传统,将它们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中。

只有这样,中国的音乐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是19世纪末从戏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综合舞台艺术,其集合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舞美等各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欧美音乐剧通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流程,已发展为一条完善的音乐剧产业链。

中国音乐剧相对而言起步较晚,至今也仅有近三十年历史,不过在音乐剧创作、制作、表演等各个方便都未曾间断过。

经历过搬演欧美原版经典音乐剧、中文版欧美音乐剧的探索和尝试,也探索过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提升,直至如今中国音乐剧市场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的快速推进,中国民众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对文化娱乐的欣赏诉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性,这为音乐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搬演和改编欧美经典音乐剧都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锻炼能力的途径,真正想让中国音乐剧市场成熟发展,还是需要本土化、民族化的原创音乐剧的崛起,这也是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方向。

这种发展趋势之下,音乐剧人才培养受到了重视,众多独立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开创了音乐剧系或音乐剧专业,截至2020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已经有49所创建了音乐剧表演专业,形成了初步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体系,意味着中国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开始正式向合理化、系统化发展,并开始陆续为中国音乐剧产业输出专业人才。

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音乐剧是19世纪末期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多元的艺术形式,究其根源会发现音乐剧就是一个大熔炉,其富含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特性,也包含了欧洲民间娱乐性的歌舞杂剧和滑稽表演的特性,同时又融入了黑人歌舞的节奏特性,可以说音乐剧将戏剧、音乐和歌舞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种由对白、歌唱、舞蹈相结合的戏剧演出形式。

音乐剧的身体中流淌着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高贵的血液,同时其骨骼又是由并不高雅的欧洲城市娱乐歌舞表演架构而成,因此从音乐剧产生的源头来看,音乐剧缘起于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以及欧洲的娱乐歌舞表演两者。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歌剧是中国音乐剧的一种,它是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歌剧的结合体,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以来,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程。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开始接触到歌剧这种艺术形式。

1910年,中国首次演出了西方歌剧《茶花女》,这标志着中国歌剧的诞生。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歌剧的差异较大,中国歌剧在初期的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歌剧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1935年,上海歌剧院演出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这部歌剧以描写农民斗争为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此后,中国民族歌剧开始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相继出现了《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经典作品。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歌剧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掘,出现了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歌剧作品,如《牡丹亭》、《长恨歌》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歌剧开始注重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映,出现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主题的歌剧作品,如《海瑞罢官》、《雷雨》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歌剧开始注重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出现了一批以多元文化为主题的歌剧作品,如《梁祝》、《白蛇传》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而且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

从最初的西方歌剧引进到现在的多元文化融合,中国民族歌剧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不断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艺术形式的综合表演艺术。

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民间舞蹈,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和歌舞剧。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对话和表演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歌曲、舞蹈和对话的方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国的音乐剧通常以中国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舞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国的歌舞剧通常以中国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舞蹈的表现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音乐通常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西方音乐剧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剧音乐风格。

它的舞蹈以中国古典舞蹈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剧舞蹈风格。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在表演形式上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它的舞台设计通常以中国传统舞台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舞台设计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剧舞台风格。

它的表演方式也以中国传统表演方式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表演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剧表演风格。

中国的音乐剧和歌舞剧是一种非常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

习题及方法:1.音乐剧和歌舞剧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音乐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对话和表演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歌曲、舞蹈和对话的方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歌舞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2.中国音乐剧的题材通常以什么为主?答案:中国音乐剧的题材通常以中国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为主。

3.中国歌舞剧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独特特点?答案:中国歌舞剧的表演形式有以下独特特点:舞台设计以中国传统舞台为基础,融合现代舞台设计元素;表演方式以中国传统表演方式为基础,融合现代表演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音乐剧
姓名徐佳燕
班级环境1402
学号1423040117
上课时间周四晚上
摘要:音乐剧自产生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深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其登陆中国以来,已在中国的演艺市场上扮演着夺目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发展历史的回顾,论述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我们深信,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和频繁,音乐戏剧创作和演出人员的不断成长和丰富,中国音乐剧一定能茁壮成长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音乐剧与国外的差距发展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Q大道》等等。

当今世界,音乐剧已经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样式。

它不再是所谓面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它风靡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音乐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歌舞剧逐渐兴起。

中国早期音乐家黎锦晖先生是中国早期音乐剧的启蒙者,他一直在歌舞、戏剧和流行音乐等各种因素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为中国音乐歌舞剧率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早期音乐剧发展历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漫长的等待与积累,中国歌舞剧又逐渐融入了农民文化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元素,其中就以秧歌剧作为代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市文化逐渐与中国原创音乐剧相结合,在我们民族的本土上引进欧美音乐剧的成功经验和优良品种,二者嫁接起来已产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音乐剧。

一些优秀而经典的作品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我们现在的年青人》、《芳草心》等。

作为音乐剧元老的美国百老汇,其众多经典作品逐渐被中国接纳和吸收,中国音乐剧开始融入了欧美的元素。

随着时代发展,原创路线的艰难跋涉使中国音乐剧在曲折中艰难发展着。

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北后,它的诞生,是了中国歌剧的里程碑。

1964年后,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江姐》四次重排,在全国各地广泛上演,享誉国内外,其中《红梅赞》、《绣红旗》、
《春蚕到死丝不断》、《五洲人民齐欢笑》等经典唱段影响了几代观众。

还有就是歌剧《原野》,这部作品甚至震撼了西方舞台,让世界知道歌剧不只属于西方。

它是中国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此外还有《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等,都是中国歌剧舞台上不朽的佳作。

中国音乐剧,尽管披荆斩棘一路艰辛,但仍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着,逐渐走向成熟。

一、与国外的差距
2007年的《蝶》、2011年的《爱上邓丽君》、2013年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些中国原创音乐剧票房的“冷若冰霜”。

而与此同时,国外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等来深演出却是一票难求。

那么,为什么不少内地原创音乐剧无法赢得市场?甚至有人说,在中国做原创音乐剧基本是“谁做谁死”。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创作者走入误区,没有产出好作品。

业内人士分析,音乐剧是在音乐中叙事,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现在国内很多人做音乐剧,就是一部话剧加几首歌,那能叫音乐剧吗?九成原创音乐剧名不副实。


原创音乐剧“名不副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音乐创作上有硬伤,音乐不动人。

香港作曲家金培达认为,写音乐剧是主题先行,它对作曲家有更高的要求:“在百老汇,导演、编剧和音乐创作是三元并立,做音乐剧能够把音乐人的价值最大化。

”创作者能够从音乐剧的创作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但是,中国人听音乐首先听的是旋律:“如果旋律不抓人,观众就没法对焦。

现在有些音乐人创作音乐剧不顾观众感受,自顾自己过瘾,这样很容易失去观众。


其次是欠缺舞蹈元素。

音乐剧不仅要求“故事好”、“歌好听”,还要求“舞好看”。

业内人士指出,音乐剧和歌舞是一家:“百老汇的音乐剧从来都是载歌载舞,没有只演戏、唱歌的音乐剧。

这也是目前国内音乐剧创作的一大误区。

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导演,绝大部分都是学舞蹈和音乐出身,很少有学表演的。


而反观内地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往往只局限于“话剧加唱几首歌”,舞蹈元素十分欠缺,或者粗糙,使观赏效果大打折扣。

二、所面临的挑战
1998年,美国音乐剧前辈史蒂芬·桑坦对百老汇音乐剧发展颓势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现在百老汇有两种演出——旧剧重推和像《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

后者观众可以不惜代价一年只看一次,但这种剧目不过是电影的舞台版。

好像现在音乐剧已经无事可做了……”桑坦清醒地意识到,随着世纪末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狂飙突进,国际演艺市场的格局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

电子游戏、网络电影和多媒体剧院等高科技娱乐手段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演艺方式。

人们对观看剧院演出的热情逐渐降低,不再将其视为娱乐文化发展的主流代表。

于是,音乐剧同其他传统舞台戏剧一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对于中国音乐剧来说,从国内目前的演出市场、编演条件和大众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冷思考,我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仅从大众需求的角度考察,中国观众对现场观看商业演出的兴趣到底有多大?从国内持续低迷的电影票房和音乐
会收入上就能看清一二。

电视、电脑、VCD、DVD的普及使普通居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欣赏各种演出,如此经济的收视手段,使得那些费尽心机的商演营销策略相形见绌。

另一方面,音乐剧作为欧美娱乐文化的产物在中国传播,必
然与本土文化发生矛盾和冲突。

部分文化差异虽然可以在上演某些“超文化”剧目时得到弥合,但从音乐剧长远发展要求来看,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隔阂,会在很长时间里左右观众对这种歌舞演出形式的态度,甚至挫伤他们观看的信心。

中国要创造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音乐剧,势必要在文化移植和转化上下苦工夫。

然而,目前中国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大多流于形式,部分作品甚至给人留下模仿、抄袭的不良印象。

在市场竞争力减弱、大众需求降低的双重压力下,音乐剧已经被压缩到异常狭小的发展空间里,更难以步入高雅艺术的行列。

三、出路在何方
21世纪对中国歌剧和音乐剧来说,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迎来了再度崛起、重塑辉煌的大好机遇。

中国音乐剧新世纪探索之一是期望在西洋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中国大歌剧。

音乐剧相对于戏剧、歌剧、舞剧、美术等其他姐妹艺术来说,诞生的历史并不长久,传入到中国的时间更短。

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各种姐妹艺术形式之长而魅力四射,充满活力,汲取西方音乐剧的精华去其糟粕,借他山之石攻中国音乐剧这块美玉。

探索之二则是继续走《白毛女》、《洪湖》民族歌剧的道路。

这种民族化探索值得称道,但切忌走回头路,要发展。

新时期社会变化很快,摸准时代脉搏不容易,需要艺术家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敏感。

任何作品,即使是群众喜爱的现实题材、民族形式,不能出新,没有时代感,也难以动人。

毕竟,音乐剧是高层次的综合艺术,需要社会条件、艺术条件、人才条件、物质条件等综合条件的成熟,也需要音乐剧工作者自身认识社会、生活积累的音乐剧艺术手段掌握的成熟。

因此,中国音乐剧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音乐剧都会有自己的感觉和理解。

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的进入,都有一个改造、演变、适应的过程,特别是面向大众的舞台表演艺术,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当地文化元素,适应了当地大众的欣赏习惯,中国音乐剧与西方格局不一样,就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所以,发展中国音乐剧就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例如强强联合,拓宽视野,加速培养相关人才,加强对音乐剧运作的研究等一切有利于我国音乐剧发展的手段都要在发展中不断运用,以此来促进我国音乐剧的发展。

总结为两点:第一,原创音乐剧在创作编排上吸取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经验和文化滋养,逐渐发展成一种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综合演剧形式;第二,中国音乐剧打破欧美经典剧目的表演模式,以先锋实验的演出观念引领未来的发展潮流。

四、未来的期许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将充满光明,我们期待着更多精彩作品的问世,音乐剧在中国将会大有可为。

注释:《浅论中国音乐剧》,作者:陈玳
《观察:我国音乐剧发展现状及困境》,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