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包含多种成分,它们共同参与并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容积的55%至60%,其中水分约占90%至92%,还有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各种酶、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非蛋白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葡萄糖、脂类、激素、免疫抗体、维生素等,还有氧和的二氧化碳等)。

2.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

二、血液的功能

血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1.运输作用:血液可以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到各个器官,同时也可以运输二氧化碳、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

2.缓冲作用: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以维持机体pH的相对稳定。

3.体温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水比热较大,可以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4.止血作用:在血管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各种凝血因子等发挥生理性止血作用,减少机体失血。

5.免疫作用:血液中有白细胞、抗体、补体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三、中医关于血液的功能

中医认为,血液为脏腑、经络、组织提供营养。人体的脏腑组织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濡养才能保持健康。若血液充盈,则面色红润,皮肤毛发润泽,而爪甲、肌肉、骨骼亦会健康强壮。若出现血虚的情况,便会引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若血的滋养充足,则会表现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另一方面,若血的滋养不足,则会引起健忘、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神志失常及精神病等。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液态组织之一,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占据了血液总容量的55%,其中90%是水,10%是溶质。这些溶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素、激素和废物。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它们在体内担当着不同的重要职能。 一、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由胶体溶液和无色透明的血清组成。血浆主要由水分和各种溶质组成,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物质: 1.蛋白质: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由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组成。白蛋白和球蛋白能维持血容量和渗透压,并输送大部分的非脂性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钙、钠和氯等。纤维蛋白原能在凝血过程中被转化为纤维蛋白,使血管断裂处的细胞外基质形成坚实的结痂,修补血管损伤。 2.无机盐: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氯和磷等,对于维持体内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钠和氯离子是体液中的单质离子,控制了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了正常的心跳和神经传导功能。 3.营养素:血浆中的营养素包括葡萄糖、脂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为细胞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需营养物。 4.废物:血浆中还含有一些废物,如尿素、肌酐和尿酸等,它们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二、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类型,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人体内存在亿万的红细胞,它们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直接影响着人体代谢、呼吸、健康等方面的表现。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是血液中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键成分。Hb蛋白含有铁原子,能让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肺、组织之间迅速平衡和交换。红细胞还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血管内壁的毛细血管。 三、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内的重要免疫细胞,参与着人体的免疫防御。白细胞数量相对于其他成分较少,在人体总血细胞数中约占1%左右,但其作用非常重要,能够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包含多种成分,它们共同参与并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容积的55%至60%,其中水分约占90%至92%,还有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各种酶、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非蛋白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葡萄糖、脂类、激素、免疫抗体、维生素等,还有氧和的二氧化碳等)。 2.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 二、血液的功能 血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1.运输作用:血液可以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到各个器官,同时也可以运输二氧化碳、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 2.缓冲作用: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以维持机体pH的相对稳定。 3.体温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水比热较大,可以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4.止血作用:在血管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各种凝血因子等发挥生理性止血作用,减少机体失血。 5.免疫作用:血液中有白细胞、抗体、补体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三、中医关于血液的功能 中医认为,血液为脏腑、经络、组织提供营养。人体的脏腑组织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濡养才能保持健康。若血液充盈,则面色红润,皮肤毛发润泽,而爪甲、肌肉、骨骼亦会健康强壮。若出现血虚的情况,便会引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若血的滋养充足,则会表现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另一方面,若血的滋养不足,则会引起健忘、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神志失常及精神病等。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1.血液:(体重的7%一8%) (1).血浆(全血量的50%一55%):水、血浆蛋白、小分子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2).血细胞(全血量总量的45%一50%):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量:1.循环血量。 2.贮存血量。 血液组成: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水:血浆总量的9l%~92%,其功能:①维持渗透压;②正常体温的维持;③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电解质功能:①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②维持酸碱度;③维持组织兴奋性。 2.血浆蛋白 (1)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组成:其中清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 (3)功能: ①调节水的分布; ②维持酸碱平衡; ③多种物质的载体;

④参与免疫; ⑤参与血液凝固。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1)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尿酸等 (2)血糖: (3)血乳酸: (4)血脂: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①形态:无核,双凹圆盘状。 ②数目: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③血红蛋白: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④红细胞比容:在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2)功能: ①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3)血型: 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 ABO血型系统 ①凝集反应。 凝集原(抗原)+凝集素(抗体)→凝集反应 ②交叉配血实验。 2) Rh系统:Rh因子的抗体不是天生的。 Rh(+)99% 、Rh(-)1% 2.白细胞 (1)形态:无色。 (2)数目: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为(4.0~10)×109L-1。(3)功能: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3.血小板 (1)形态:无细胞核,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2)数目:(100~300)×109/L。 (3)功能:止血、凝血; 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和比重 1. 颜色:红色。 2.比重:全血为1.050—1.060; 红细胞为1.090~1.092; 血浆为1.025~1.034。 (二)黏滞性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血液——流动的组织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2)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数量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小,两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成熟后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可变形 最少 有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作用 过多:发炎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较多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多:血栓; 过少:异常出血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否低于正常值而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第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血 液

注意: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把脉”“切脉”指动脉,四肢的“青筋”是静脉,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②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管壁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 2.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的比较 3.不同类型血管出血情况及处理方法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①注意: 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的原因: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小鱼血管内的血液才流动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②实验结论:看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②毛细血管,这种血管是由①动脉分 支而来的,汇入到③静脉中(如图4-4-6)。 第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一、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之间左右相隔,上下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 2.心房、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液体,它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液的基本组成是指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下面将对血液的基本组成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液态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它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其中,水占血浆总量的90%以上,是血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无机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氯等,它们在维持血液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有机物质包括糖类、脂类、激素、酶类等,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血细胞 血细胞是血液中的固态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免疫防御和止血。 1.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 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它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 气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左右,然后 被脾脏和肝脏等器官分解。 2.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御身体免受病原体 的侵袭。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类,其中粒细胞包括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可以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淋巴细胞则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同时还可以产生抗体来增强免疫力。 3.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止血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 栓来止血。血小板数量较少,但是它们可以迅速聚集在受损血管处, 形成血小板血栓来防止血液流失。 综上所述,血液的基本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

简述血液的组成

简述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人体中重要的液体,它占人体全部体液的7%,它主要由细胞和液体组成,可以为身体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物和有毒物质带出体外。人体内的血液由血液细胞和血液液体组成,前者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后者包括血浆和血小板激活因子。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它占血液总量的45%~50%,它们的形状是圆形,颜色是橙红色,无核。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它们的质量大约为2.2×10-12g/细胞。红细胞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运输氧气:它们将氧从肺部运送到体内每个细胞,使机体细胞处于正常的状态;同时,它们也能将二氧化碳从细胞运送到肺部,将其从体内排出体外。 白细胞占血液总量的1%~7%,它们的形状是圆形,有核,颜色比红细胞淡,大小比红细胞小。白细胞有多种类型,他们的主要功能是抵抗病原体侵入,保护血液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血小板是血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占血液总量的1%~3%,它们的形状像飞机翼,大小在2~4微米,无核。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吸附血小板能产生凝血因子和促凝激素,阻止血液外溢;血小板也能吸附炎性物质,使其消除,维持血液不受污染。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组成部分,它占血液总量的55%~60%,它透明而有粘性,通常是浅黄色的。血浆是血液的主要运输介质,它含有营养物质、气体、激素、生物活性物质和无机物等成分。血浆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和形态,还可以调节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血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血小板激活因子,它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促肿瘤壁血管增厚,从而促进凝血。此外,它还能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保护血管壁不受损伤,以阻止出血。 总而言之,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它主要用于运输氧气,营养,有毒物质和代谢物,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运转。此外,血液中的各种特殊物质还可以帮助调节机体的湿度、温度、PH 值和免疫功能等。因此,血液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加以保护,美化和充实。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基质之一,它在维持机体稳态、运输营养物质、排除废物、调节体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约占总血容积的55%,是透明的黄色液体,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和营养物质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红细胞 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约占总血容积的45%。它们具有双凹形状,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 白细胞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血液中数量相对较少的细胞。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 3. 血小板

血小板是细小的无核细胞片片状结构,数量很多。它们主要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处形成血小板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多种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功能。 1.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氧气的过程,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它们还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除体外。 2. 运输营养物质 血液中的血浆通过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等,使它们能够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和利用。 3. 排除废物 血液运输废物和代谢产物到肾脏、肺脏和肝脏等器官,经过代谢和排泄过程将其排除体外。 4. 免疫防御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主动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抵御外来病菌的侵袭,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 5. 凝血和止血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循环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到全身的细胞,同时清 除它们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血液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各种蛋白质等,每一种成分都承担着各自重要的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一、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 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回到肺部。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能够与氧气 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运输到全身各处。红细胞的形状特殊,呈现出凹陷的圆盘状,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穿过毛细血管,并增加氧气的承载量。 二、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们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保护 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几种类型。它们能够主动地寻找并摧 毁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另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它们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当血管受伤时,血小 板会迅速聚集到受伤部位,并释放一种叫做血小板因子的物质,促进血栓的形成,阻止出血。血小板因子还能刺激血管收缩,加速伤口愈合,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四、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它主要由水分和各种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物质、气体、 激素、蛋白质等组成。血浆在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还起着调节体温、维持细胞内外平衡、维持血容量和pH值等重要作用。 五、蛋白质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它们 各自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如白蛋白能够维持血浆的渗透压,球蛋白能够运输铁离子和脂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则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非常复杂且精密,各种成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 功能。通过正常的血液循环,营养物质能够被输送到各个细胞,废物能够被清除,外部感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运输养分、氧气和废物的重要液体,它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对于人体的健 康至关重要。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功能,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维持了人体内部的稳定环境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血液的 组成成分和功能。 1. 组成成分 血浆是血液中约占总体积的55%的液体成分,它主要是由水和各种物质所组成的。其 中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氨基酸、激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一些在血液凝固和 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2. 功能 a. 运输养分 血浆中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物质可以运输身体所需的养分,如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等,通过血液将其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供给它们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b. 运输代谢产物 除了输送养分外,血浆还可以运输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将这些废物从组织细胞中运送至肝脏和肾脏等排泄器官进行分解和排泄。 c. 调节体温 血浆中的水分和各种物质可以通过热量的传导和扩散,帮助调节人体的体温,保持在 一个恒定的水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d. 免疫功能 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因子,它们可以帮助身体对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二、血细胞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1. 组成成分 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 红细胞

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球,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成分,占据了血细胞的大部分。它 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红蛋白的作用,在肺部吸收氧气,然后将氧气 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中带回到肺部排出。 b. 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它可以在体内寻找、吞 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的侵害。 c. 血小板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破裂时,迅速形成血栓, 停止出血,并参与伤口的愈合过程。 2. 功能 a.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的作用,负责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运 输。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是相互协调和密切相关的。血浆提供了运输和调节功能的基础,血细胞则负责氧气运输、免疫防御和血液凝固等重要功能。只有通过这些各种成分和功能 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血液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应该重视血 液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障身体充足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免疫防御 功能,从而促进血液的健康和保持人体的健康。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液体之一,它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起到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体内稳定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1. 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含水溶液的部分,占据血液体积的约55%。它由水、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激素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血浆中的蛋白质起到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营养物质等重要功能。 2.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成分,约占据血液体积的45%。它们包含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并在身体各处输送氧气。红细胞的凹状形态有助于增大其表面积,从而提高氧气的承载能力。 3. 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数量较红细胞少得多。它们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能够摧毁入侵的病原体。淋巴细胞则可以产生抗体来对抗感染。

4.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片状细胞,数量远少于红细胞和白细胞。它们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内壁上,促使血液凝结和止血。 二、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主要的功能: 1. 运输氧气和养分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在肺部吸收氧气后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和器官。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也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 2. 排除代谢废物 血液还能携带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将其带到肺部或肾脏进行排除。 3. 免疫防御 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感染或受伤时,它们能够及时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4. 凝血和止血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 血液(含解析)

血液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加抗凝剂分层时,位于上层)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位于下层)、白细胞(位于中层)和血小板(位于中层)。 2.血浆 血浆的90%是水。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3.血细胞 A.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预防。 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鲜红的暗红。两者的区别在于氧含量的浓度。 B.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较大,数量比较少,能吞噬病菌。白细胞过多则引起炎症。 C.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减少则出血不止。 4、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二、血液的功能: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此外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三、血型与输血 1.血量与输血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人体一次失血超过30%(约1200~1500毫升)以上,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以上,可以短期内恢复,对于失血过多的人要及时输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对自身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 2.血型

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四种:A型、B型、AB型、O型。 3.安全输血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还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型或B型血。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4.倡导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点拨】(1)严重贫血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悬液。(2)身体大面积烧伤者输入血浆。(3)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血液的组成 【例1】【2015年中考湖北省宜昌市卷】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伤口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A.血小板、白细胞 B.血小板、血浆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答案】 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