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

(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Z和功

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

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Z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

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

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樽”。

檩木在檐口部位的称为“檐檩”,在脊顶部位的称为“脊檩”,宋称“脊樽”;其他部位都称为“金檩”,宋称“平樽”。

4、构架连接件

房屋构架在进深方向由梁柱等组成若干个排架,而在面阔方向则由檩木、枋子、垫板等将各排架谇接起来成为整体。

(1) 枋子:起连接作用的矩形断面木材,它同檩木一样,分别称为“檐枋”、“脊枋”和“金枋”。在《营造法原》中都称为“连机”。他们与檩木配套成对,檩木是设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设在架梁之下。而在《营造法式》中对排架柱的连接,是用称为“由额”的枋子,将各排架之间的柱子连接起来。

(2) 垫板:因为檩木和枋子分别安装在梁的上下,檩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由垫板来填补,以形成一个整观效果。一般将檩、垫、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为“檩三件”做法。

5、屋面基层

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

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1) 椽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为方形断面,在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常用圆形断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从脊檩到檐檩需分成几段安装,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都称为“花架椽”。

(2) 望板:钉铺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层,作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挡搁板。

(3) 飞椽:它是安装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与檐椽相对布Z,较檐椽挑出更远。它是作为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构件。

(4) 连檐:它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参看图1.69(a)所示。

(5)瓦口:安装在大连檐之上,用来承托檐口瓦件的构件。它根据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二、悬山式建筑木构架

悬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而成。改进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个:(1) 两端山墙的山尖部位,不是与屋面封闭相交,而是屋盖悬挑出山墙以外,即为“悬山”式。

(2) 屋顶的屋脊部位,除两坡正交(即为尖角)成屋脊形式外,

还有卷棚(即圆弧顶)过陇脊形式。

(3) 屋檩数除硬山建筑的五~七檩外,还可做成四檩、六檩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其常用剖面形式的构架图如图1-3所示。

图1-3 悬山常见构架简图

1、悬山柱子构件

因为悬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故构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将山柱移动一下位Z而成。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2、悬山横梁构件

由于没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没有了抱头梁和穿插枋。但当采用卷棚式屋顶时,应取消三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3中卷棚形式所示。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3、悬山檩木

悬山式建筑的所有檩木,都是从山尖墙向外悬挑出去一个距离,悬挑距离的大小,宋代没有严格规定,一般约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稳定:

(1)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当,如图1-4所示。(2)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离等于上檐出。

另外,在悬挑檩木的下面应设Z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实则是室内檩下垫板的延续。燕尾枋下面是枋子的箍头。在檩木的

端头加钉博风板,这是悬山建筑的主要特点,如图1-4所示。

图1-4 悬山建筑木构架

4、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

这两部分的构件与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

三、庑殿式建筑木构架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四面坡、五条脊的屋面,故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它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级社会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据屋檐的层数分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它的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转角部分。

单檐庑殿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庑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勿端施立童柱和横向承椽枋、围脊枋和围脊板等连接件,其他同单檐一样。

庑殿山面及其转角部分是庑殿建筑的主要特色,现以单檐无廊庑殿为例,将这部分的组成构件分述如下,见图1-5所示。

图1-5 庑殿木构架

1、山面柱子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柱子,一般有正身檐柱、角檐柱、交金瓜和雷公柱等。(1) 正身檐柱:山面正身檐柱的横轴线,应与庑殿正身金柱在同一轴线上,山面正身檐柱的纵轴线,要与角檐柱位Z相对应。正身檐柱顶端支承着山面部分的顺梁(当采用顺梁法时),或山面部分的檐檩(当采用趴梁法时)。

(2) 角檐柱:它是纵横檐柱在转角处相交的柱子,是支承搭交檩(即在转角处相交的檐檩)和角梁的主要受力构件。

(3) 交金瓜柱:它是指在交角部位各搭交檩下面的瓜柱,依所需高低不同分别采用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用它来支承其上的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和搭交上金檩等。

(4) 雷公柱:在屋顶正脊部位,对庑殿正身来说,是采用脊瓜柱支承脊檩的,而在山面部位,屋脊要按照“推山法则”的要求,使脊檩推出悬挑一个距离,这时应在脊檩端部下面设Z一根支柱,以支承脊檩及其上面的荷重,这所设之柱即为“雷公柱”。

2、山面横梁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横梁构件有:顺梁、趴梁、太平梁、角梁等。

(1) 顺梁:是指顺面阔方向的横梁。当山面设Z有正身檐柱作支承时,可采用顺梁来承托山面部分的搭交檐檩和下搭交檩上的交金瓜柱。顺梁的外端由山面檐柱承托,顺梁的里端榫接在庑殿正身部分的金柱之上。

如果山面在此位Z上,不采用檐柱作为顺梁的支承,就采用“趴梁法”,即在顺梁位Z用趴梁来代替(参看图3―6c所示),趴梁的外端趴伏在山面搭交檐檩上,里端同顺梁一样。

(2) 趴梁:设Z趴梁的位Z有上下两处,一是当构架采用“趴梁法”时,如上所述用趴梁来代替顺梁,此为下趴梁;二是不管构

架是采用“顺梁法”还是“趴梁法”,都应在山面下金檩与正身架梁(一般为五架梁)之间的上面趴伏一梁,以承托山面的搭交上金檩和交金托墩,此为上趴梁。

(3) 太平梁:为承托雷公柱所设之梁,即为太平梁,它搭伏在前后上金檩上。

(4) 角梁:它是指在屋面两山转角部位的梁,它按翼角的冲出与起翘进行设Z。由于屋面翼角是曲面形,因此,角梁按步架分段设Z,由檐口至屋脊分为:角梁(由上下老仔角梁组成)、由戗、脊由戗等。

3、檩木

庑殿山面檩木的道数,按庑殿正身檩木的道数进行设Z,并与其对应相交,称为“搭交檩”。由下而上分为: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搭交上金檩等。所有搭交檩之下设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作为支承。

4、构架连接件

庑殿山面的连接件仍是“檩三件”,分别将山面檐柱和角檐柱进行连接,交金瓜柱之间进行连接,上趴梁之间进行连接(如果是斗棋建筑,还应在檐垫板之上、斗棋之下,加设额枋连接件)。

5、屋面基层

庑殿的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四、歇山式木构架

歇山式建筑的正身部分,同庑殿的正身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山面部分。歇山的山面可以看成是悬山山面和庑殿山面相结合的一种改良,如图1-6所示,如果以歇山的下金檩为分界线,则在下金檩以上的山面构架同悬山屋顶相似,在下金檩以下的山面构架同庑殿山面部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歇山建筑较庑殿多了三个构件,即:踩步金、踏脚木、草架柱及其横穿。

图1-6 歇山建筑木构架

(a)趴梁构造;(b)卷棚歇山木构架(顺梁法);(c)尖顶歇山木构架(趴梁法)

1、踩步金

它是一个梁檩功能互兼的特殊构件,两端与下金檩搭交,座踩在立于顺梁的交金墩上或带趴头的梁金枋上。它的正身承托着上面的架梁和檩木荷重,其断面与架梁相同;在正身的外侧面,剔凿有椽窝以搭Z山面檐椽,起着檩木的作用,并在两端做成檩木形式与下金檩搭扣相交。

2、草架柱及横穿

歇山屋顶的正脊同悬山做法一样,因此,从踩步金以上的所有檩木,都要按“收山法则”悬挑出去一个距离,这些檩木悬挑端部的下面,需要有一个相应支柱,这种支承檩木的柱子就是草架柱。草架柱之间的稳定就由横穿木加以稳固。

3、踏脚木

它是承接草架柱的一根横木,做成直角梯形断面,压定并固接在山面檐椽上,两端与下金檩交接。

由草架柱、横穿和踏脚木等所形成的整个山尖面,常用拼接板封盖起来,此板叫做“山花板”,护盖着整个歇山的山面。

歇山建筑的木构架如图1-6所示。五、攒尖顶木构架

攒尖顶木构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其他建筑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皇穹宇等也采用这种形式。它分多角形和圆形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单檐和重檐两种形式,在重檐亭中又有单围柱和双围柱之分。除此之外还可将两种组合起来形成组合亭。亭子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结构均大同小异,现以单檐亭和圆形亭的木构架为例,分述如下:

(一) 单檐亭木构架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亭的柱子应根据面阔和进深的大小,可设为4根、6根、8根、12根等檐柱,柱脚立于角柱石上,柱头做成十字槽口,安装檐枋(又称箍头枋,如图1-7、图1-8所示),形成第一道封闭圈梁以组成柱子围圈结构。

图1-7 攒尖顶木构架

(a)单檐亭木构架图;(b)单檐亭立面图

2、檐檩围圈构件

檐檩围圈结构是第二道封闭圈梁。在柱头的搭交檐枋上,先安放一组托檩构件“角云’’(有称花梁头,如图1-8中所示),然后

将檐檩作成搭交形式卡放在角云上。在檐枋和檐檩的空挡安放檐垫板。

图1-8檐柱檩构件

3.横梁构件

在檐檩之上设罩横梁以承托金檩,形成构架的第三个封闭圈。此圈横梁的设Z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趴梁法”,另一种是采用“抹角梁法”。

(1) 趴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位Z,首先在进深方向施以长趴梁:趴搭在檐檩上,然后在面阔方向施以短趴梁,搭交在长趴梁上形成井字形梁。再在趴梁上安放搭交金檩(参考图1-12中的长短趴梁所示)。

(2) 抹角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交点的位Z,在两搭交檐檩上以45。角安放抹角梁。承托抹角梁的檐檩应事先在安放处做好承放卡槽,如图1-9所示。然后在抹角梁上安放搭交金檩。

图1-9 单檐亭的抹角梁

(a)抹角梁构架图;(b)抹角梁构架俯视图

金檩与趴梁(或抹角梁)之间的空挡由金枋填补,故有将金枋称为“金垫枋”。4.攒尖构件

攒尖构件是形成斜坡尖顶的构件,它包括角梁、由戗、雷公柱等。

(1) 角梁:由老角梁和仔角梁组成,老角梁的前段搁Z在檐

檩上,后端作成槐口与仔角梁一起扣在金檩上,如图1-10所示。

图1-10 角梁、由戗、雷公柱

(2) 由戗:因为攒尖顶是一个坡屋面,从檐步架到脊步架的坡度是变化的,故角梁只能设在檐步架内,然后在仔角梁的尾端再接由戗,由戗的尾端与雷公柱榫接。

在小式亭子建筑中,因为由戗是支撑雷公柱的重要构件,所以《营造法式》在亭榭斗尖举折之制中称为“簇梁”。

(3) 雷公柱:即支承攒尖顶顶尖的木柱,支承雷公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戗支撑法,即由各角梁后面延伸的由戗支承,使雷公柱悬空垂立,如图1-10所示,一般小型亭子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在雷公柱下面设Z太平梁作为支承,太平梁安放在金檩上,如图1-12所示,这种方法多用于屋面荷重较大的亭子建筑。

5、屋面基层

亭子建筑的屋面基屋与庑殿、歇山屋面相同,只是面积小而集中。正身部位钉装正身檐椽和飞椽,转角部位钉装翼角椽和翘飞椽,望板上施以瓦作。

(二) 重檐角亭木构架

重檐角亭的木构架,有一圈柱子和里外两圈柱子的两种不同做法。

一圈柱子的做法,是在单檐亭的基础上,将柱子升高一个距

离作为金柱,再在外圈另增加一圈檐柱形成一个带廊亭即可。檐柱与金柱部分的结构同硬山所述。

现着重介绍一圈柱子的重檐角亭。这种亭子的木构架,主要是解决上层檐的柱子如何支立的问题,当上层檐柱支立好后,柱以上的结构同上面所述单檐亭一样。解决重檐柱支立的方法有两种:即井字梁承柱法和抹角梁承柱法。

1、井字梁承柱法

这种方法是在正身檐柱的柱头上安装井字随梁,它与檐枋一起组成第一道稳定加固圈的作用,然后在井字随梁上安放承重井字梁或抹角梁,在该梁上于施放重檐柱的位Z安放墩斗,在墩斗上直立童柱。再用承椽枋、围脊枋和上檐枋等连接构件将所有童柱连接成整体,形成上、中、下的第二道封闭圈,童柱构造见图1-11(a)。最后在童柱上安装角云,其后按单檐亭做法进行。

2、抹角梁承柱法

它是在搭交檐檩的交角处位Z上,各安放1根短抹角梁,在抹角梁上安装童柱,或将角梁的尾端搭Z在抹角梁上(前端搭在檐檩上),并将角梁尾端做榫插入悬空木柱内,这悬空木柱即为上层重檐柱,在重檐柱(即童柱)之间用花台枋、承椽枋、围脊枋、上层檐枋等将其连接成为整体封闭圈,后面做法与单檐亭相同。其抹角梁构架如图1-11(a)所示。

图1-11 重檐角亭构架

(a)重檐构架;(b)重檐角亭正面图

(三) 圆形亭木构架

圆形亭也有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圆形亭一般为两圈柱子,相当于带廊结构的圆形亭,里圈柱(即重檐柱)的木构架只是在单檐圆形亭木构架的基础上,将柱加高即可,外圈柱同一般檐柱构造一样。故这里,着重介绍单檐圆形亭的木构架,如图1-12所示。

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圆形亭的檐柱,一般小亭为六根一圈,大亭为八根一圈。支立方法与角亭相同,只是檐枋的水平投影为圆弧形,用燕尾榫与柱连接,构成圆形封闭圈。

2、檐檩围圈构件

在檐柱上安装花梁头,在花梁头上安装圆弧形檐檩,圆弧形檐檩分段制作,相互之间用

燕尾榫连接,形成第二道封闭圈。各花梁头之间以垫板填补空隙。.

3、横梁构件

在进深方向,于檐柱位Z的檐檩上施放长趴梁,再在长趴梁上垂直安装短趴梁。然后按金檩的位Z,在趴梁上摆放檩惋木块,再将圆弧形金檩安放在檩惋块里,金檩应分段制作,每一(或二)段的长度,应按檩惋块之间的圆弧距离确定,要使金檩的接头落

实在檩惋块内。然后,在金檩圈中心线上设Z一根太平梁,作为雷公柱的支承构件。

图1-12 单檐圆形亭木构架

4.尖顶构件

在太平梁的中心(即整个亭子的中心)位Z上竖立雷公柱,雷公柱由斜撑在金檩上的由戗支撑稳固。由戗的下端卡顶住金檩,上端与雷公柱榫接。

其他做法与单檐亭相同。六、游廊木构架

游廊建筑是园林工程中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在平地上的游廊有称“长廊”,沿山坡而上的又称“爬山廊”。它的基本构架如图1―3中四檩卷棚(也有少数做成五檩悬山)所示,若干个基本构架连接起来即为长廊的构架。

(一) 游廊的基本构件1、廊的柱子

游廊的柱子只有前后(或左右)檐柱,并且柱子的断面作成梅花角的形式,放二般称为“梅花柱”,每隔三、四排柱,需将一对柱子的柱脚伸人到柱顶石内,以加强游廊的稳定性。柱脚与柱顶石做成“套顶榫”。在前(后)檐的檐柱之间,柱顶上部仍用檐枋连接起来,枋下吊挂楣子,柱下端用栏杆或坐凳连接成长廊。

2、廊的梁檩

图1-13 游廊木构架

卷棚屋顶的游廊,在每对(排)前后檐柱上,一般采用四架梁,

在四架梁上立瓜柱或托墩,再施以月梁,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13所示。

3、屋面基层

游廊的屋面基层同其他上述建筑基本一样,只是卷棚顶的脊檩上是采用罗锅椽,其他檐椽、飞椽、望板等均同前。

(二) 游廊的平面拐弯与垂直连接1、游廊的拐弯

游廊的平面布Z有90°拐弯和钝角(大于90°)拐弯,这些拐弯的两根柱上,应安装递角梁,递角梁与一般架梁不同之处是:梁的大度应按平面角的斜度计算,梁上的檩惋槽和垫板槽等按实际斜交角度剔凿。其他构造与一般架梁相同,因此,也可称为四架递角梁。在90°的内拐弯处,递角梁与其两边四架梁的端头,应采用插榫相交连接在一起。钝角拐弯柱的断面要随转折角度作为异形断面,如图1-14所示。

图1-14 游廊钝角拐弯

另在屋面转角处的金檩上,外凸角和内凹角要施以角梁,以解决拐弯处屋面基层的衔接,其平面投影如图1-14所示。

2、游廊平面的垂直连接

有些游廊设计成纵横交叉的布Z,这时廊的平面机形成丁字或十字形交叉。这种交叉的

构架,主要是将相互垂直的檐檩作成合角榫,脊檩作成插榫丁字相交,交角处施以凹角梁,其平面投影如图1-15所示。

(三) 爬山廊的构架处理1、跌落式爬山廊的构架处理

跌落式爬山廊有称错落式爬山廊,它是以一段长度的廊子为一级,形成高低级层层错落的游廊。它的特点是:在高低级交界处,低级段的檐檩、檐垫板和檐枋等构件的安装高度,是按高低级差尺寸用插榫与高级段檐柱连接;低级段的脊檩,是搭扣在交界柱子新增的横梁(称为插梁)上,并钉一木板将插梁和搭扣檩图1-15 垂直交叉构架水平投影头遮盖住,此标称为“象眼板”。而对高级段的檩木,按悬山建筑的要求做成悬挑形式。

交界柱的柱廊最好采用套顶榫与柱顶石连接。跌落式爬山廊的纵剖面如图1-16所示。

图1-16 跌落式爬山廊木构架

2、斜坡式爬山廊的构架处理

斜坡式爬山廊的木构架,与一般平地廊木构架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廊的横向构件(如梁、枋等)的断面,由矩形改为菱形,如图1-17;檩三件与柱的连接口也按斜坡率进行制作。

图1-17 斜坡式爬山廊木构架

(a)斜坡爬山廊梁架构架;(b)爬山廊立面折角处的梁、柱、柱顶石

每根爬山廊的柱脚,要作成套顶榫与柱顶石连接,以保证廊子的稳定。转弯变形处的构件,应随转折形式做成相应的断面,如图1-17(b)所示。屋面转角檐口高低差的衔接,可调节角梁的

厚薄或添加衬头木加以解决。七、垂花门木构架

垂花门常用于园中的入口、隔景区通道等的分隔门。现将其木构架分述如下:(一)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木构架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一般做成正脊悬山屋顶形式,其剖面的基本构架是由一根横梁像扁担一样横搁在柱子上面而组成,如图1-18所示。

图1-18 担梁式垂花门

1、中柱

这种形式的垂花门,在面阔方向支立两根中柱,柱脚深埋地下砖石基础中,柱顶直通脊

檩,在柱子上立开凿套卡横担梁的榫口槽,待横担梁安装好后,再在柱顶上安装脊檩。柱下端由抱鼓石稳固。

2、横担梁

它是与柱子十字交叉的横梁,一般做成麻叶抱头形式,故又称为抱头梁,在横担梁的中部,剔凿与柱子榫口槽相等的腰子榫,套卡在柱子槽口内形成十字结构。梁的两端上面挖凿承接前后檐檩的惋口,梁的两端下面,由端面开始剔凿燕尾槽至檐檩下的位Z,以安装具有燕尾榫的垂莲柱,使垂莲柱悬吊在梁上。横担梁的两个端头一般都做成抱头形式,抱头下面剔凿的燕尾槽口,待垂莲柱安装好后,再行填补好,还有的在抱头梁下加有随梁,以加强前后垂莲柱的连接。

3、垂莲柱

它是用燕尾榫悬挂在横担梁端部下面的悬吊柱,柱的下端常做成莲花瓣垂头或素方垂头,故通称“垂莲柱”,前后檐各两根。在面宽和进深方向分别凿有安装有关的枋、板榫口。在面宽方向由檐枋和帘栊将左右垂莲柱连接起来,在进深方向由穿插枋将前后垂莲柱连接起来。

4、檩木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檩木只有三根,即脊檩、前檐檩和后檐檩。檩的两端伸出横担梁外悬挑,悬挑端的构造与悬山建筑的山面相同。为增强脊檩与中柱的结合,在脊檩下设有支撑性“角背”。

5、枋与垫板

在两个柱梁十字结构之间(即面阔方向),在脊檩下由脊垫板和脊枋连接两根中柱,在檐檩下由檐枋、花板、折柱、帘栊等组成的“罩面框架”连接前(后)两根垂莲柱。

在进深方向,每根横担梁的下面,由随梁枋、花板、穿插枋等分别将前后垂莲柱与中柱连接成整体,以加强垂莲柱的稳定性,如图1-18立面所示。

除此之外,为增添装饰效果,在帘栊枋与穿插枋交角的下面,安装“雀替”,做成转角形式的雀替称为“骑马雀替”。在两柱之间,帘栊枋以下安装檐槛框和门扇。

4、屋面基层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主要由梁、柱、枋、榫卯等构件组成。木梁是悬在柱上的木制水平构件,承担着屋顶和地板等重量。木柱是垂直支撑梁和屋顶的主要构件。木梁和木柱之间通过枋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固。榫卯则是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榫头榫眼的结构,使得构件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采用了木制榫卯结构,这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榫卯结构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可以实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例如大型木构建筑和小型的木构家居。同时,榫卯结构还能够有效地分担负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榫卯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牢固、拆卸方便、结构简洁。榫头和榫眼的设计非常巧妙,形状和尺寸经过精确计算和实践总结,使得构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即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也能够保持稳定。同时,榫头和榫眼的设计也考虑了拆卸的需求,使得在需要维修或更换部分构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重建。 除了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采用了其他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例如,通过使用斗栱、斗拱和斗额等构件,可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斗栱是木结构的桁梁,用于支撑梁的两端,增强梁的承载能力。斗拱是一种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结构,通过斗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的稳定性。斗额则是悬挑在屋檐下部的构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加固屋顶的结构。 此外,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例如,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常常采用对称的设计,使得建筑在外观上显得平衡和

谐。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常常采用悬挑的设计,使得梁和柱之间的力能够平衡,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是一种巧妙而复杂的设计,表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水平。这种结构形式通过采用榫卯连接和其他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固,并且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不仅如此,木结构结构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平衡、对称和美的追求,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资料

第四章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第一节结构可靠性鉴定 第4.1.1条本节适用于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古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第4.1.2条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第4.1.3条残损点应为承重体系中某一构件节点或部位已处于不能正常受力不能正常使用或濒临破坏的状态。 第4.1.4条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按下列规定分为四类: Ⅰ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 Ⅱ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Ⅲ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 Ⅳ类建筑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第4.1.5条承重木柱的残损点应按表4.1.5评定: 承重木柱的残损点检查及评定表4.1.5

第4.1.6条承重木梁枋的残损点应按表4.1.6评定: 承重木梁枋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4.1.6

第4.1.7条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应按表4.1.7进行。 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表4.1.7 第4.1.8条斗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 一、整攒斗栱明显变形或错位; 二、栱翘折断、小斗脱落,且每一枋下连续两处发生; 三、大斗明显压陷、劈裂、偏斜或移位; 四、整攒斗栱的木材发生腐朽、虫蛀或老化变质,并已影响斗栱受力; 五、柱头或转角处的斗栱有明显破坏迹象。 第4.1.9条屋盖结构中的残损点应按表评定: 屋盖结构中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4.1.9

古建木结构工程施工工艺

古建木结构工程施工工艺 3. 1大木制安 3.1.1木作施工队在木构件加工制作施工前,熟悉原结构连接关系,由技术人员按部位有针对性写出书面技术交底,使施工操作者真正明白图纸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施工。 3.1.2大木制作先排出总丈杆,制作加工前先检查新构件木材,新材木质要与文物设计部门要求的相符,且含水率小于20%。首先在规格料上画线,施工时—人画线,一人制作。制作榫卯要严格按线坐活,保证位置及几何尺寸正确。 3.1.3大木安装要根据木构件标写的位置号进行安装,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顺序安装。所有构件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调整,最后堵住涨眼,使榫卯固定。 3.2檐柱制作 3.2.1首先,在已经砍刨好的柱料两端画上迎头十字中线。每—端的两条十字中线要垂直平分,两端对应的中线互相平行。 3.2.2把迎头中线弹在XXX身上。弹线后,要根据柱子材料各面的好坏情况,定出哪一面做正面,哪一面做里面和侧面。以最好的一面朝外,有毛病的一面甩在室内或侧面。 3.2.3用柱高丈杆在一个侧面的中线上点出柱头,柱脚、馒头榫、管脚榫的位置线和枋子口线。

3.2.4根据柱头、柱脚位置线,弹出柱子的升线。升线上端与柱头中线重合,下端位于中线里侧。升线与中线的距离即檐柱侧脚尺寸。小式建筑按柱高的1/100,大式带斗拱建筑按柱高的7/1000。为区别中线和升线,要在两条线下分别标出中线和升线符号,柱两侧画法相同,处于转角部位的檐柱要弹出双向升线。 3.2.5升线弹出后,要以升线为准。用方尺画扦围画柱头和柱根线。柱头柱脚都要与升线垂直而不能与中线垂直。这是因为有侧脚的柱子上端向内侧倾斜,柱子侧面的升线是垂直于地面的,柱头和柱根只有与升线垂直,才能保持水平。柱子的内外两面,在围画柱子和柱根时要以中线为准。围画柱头、柱根要求方尺尺墩的一个边与升线绝对平行,画杆沿尺苗外缘画线,画扦要与柱身垂直,以保 1 证画线的标准。在画柱头柱跟线的同时,还可画出柱子的盘头线。 3.2.6末了,画柱子的卯眼线。小式檐柱两侧有檐枋枋子口,进深偏向有穿插枋眼,画枋子口时是以垂直空中的升线为口子中来画线,以保证枋子与空中垂直。大式檐柱,如施用重额枋,则两侧应有大小额枋和由额垫板口子,进深偏向有穿插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节概述 我国---以木构架为主; 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 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 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 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 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 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 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 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 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 二特点民族风格 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 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 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 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2)开间------11、9、7、5、3 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 宫殿民居 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建筑外形 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 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 二、建筑结构的特征 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 架 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 形成屋面举架做法 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 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 3、单体建筑 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 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 便于艺术加工如: 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 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 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 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如四合院 四、建筑装饰及色彩特征 1、装饰:吻兽、斗拱、瓦当、滴水、博风、雀替、匾额、门簪 2、色彩: 3、彩画: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如苏式彩画 第二节宫殿、坛庙、陵墓 一、宫殿-----故宫,建于(1406)明永乐4年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第八章工程验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古建筑维护与加固工程的验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本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第8。1。2条重点维修工程、迁建工程和局部复原工程均应分阶段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全部工程项目完成后,应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总验收。 第8。1。3条维护与加固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竣工图纸并在图中注明施工中所有更改的内容; 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三、材料和材质状况报告; 四、更改设计的批准文件或协商记录。 第二节木构架工程的验收 第8.2。1条对局部或全部拆落的木构架修缮工程,应在木构架安装完成后,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检查整体造型、整体形制尺寸及各种构件的安装位置,并做出检查验收记录。 木构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规定。 木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 表8。2.1 第8.2.2条对柱、梁枋、檩等大型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工程在油饰彩画之前,应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记录:

一、柱头、卷杀、梭柱、月梁、驼峰等的形制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新配的承重木构件,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承重木构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表8。2.2 . 第8.2。3条斗栱构件的修配、更换和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形制和尺寸的检查: 一、各种构件安装后应平直;有柱生起的构架,其斗栱的横向构件应与柱生起线平行;斗栱间 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昂嘴、栱瓣、栱眼、斗幽页耍头等构件应符合原状和设计要求; 三、斗栱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3的规定。 斗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mm) 表8.2.3 第8。2。4条木构架或斗栱的连接装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一、木构架构件之间榫卯缝隙不得大于5mm,若有新添的铁件应按设计要求配齐; 二、斗栱构件之间榫卯缝隙不得大于1木门,暗销应如数配齐; 三、原有构件榫卯不合规制部分可按设计要求检查。 第8。2.5条椽包括飞椽的安装修配和更换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椽的安装式样、数目,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3.井干式结构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 一、四种木构造体系 抬梁式〔最主要〕 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假设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格外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这是由于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消耗木材较多。而且这种构架根本上不承受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穿斗式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 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约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因此,很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

以提高抗风性能。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和抬梁式架构相比,因不再使用粗大木梁,穿斗式构架中大木的用料较少。井干式 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构造。井干式构造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穿插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我国早在商代墓椁已使用了井干式构造。这种构造消耗木材量大,建筑确实定尺度合开门窗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仅在林区还有使用的。 干栏式

古建筑木结构施工方案

古建筑木结构施工方案 (一)古建木构架制作古代建筑的房屋由柱、梁、桁、枋、橼等构件组成。构架承接着屋顶的重量并将其传递至基础。1、柱的制作方法:(1)选料(2)放十字中线(3)放八卦线(4)放好八卦线后,将柱料放回地面,并使面与面成水平,支稳后,用锛或斧子砍平直,弹上楞线,其他各方向以此法砍平弹线。(5)将八方的每边边均分,把每个内角的1/3连接起来呈16边形,依每个角顶点为基点,在柱身弹线砍去楞角,刨光找圆,然后依柱头十字先在柱身上弹上中线。(6)弹“井”线。(7)画柱头线,柱脚线及榫卯。(8)凿做榫卯。2、梁的制作方法:(1)根据梁的长、宽、厚要求选料,并加一定富余尺寸打截。(2)将打截好的荒料在场地上垫起20cm左右,支稳,画出梁头垂直中线,以此线向西测量出梁的宽度的一半各画出一条线,即梁的宽度线,用角房按迎头垂直线画出梁的底支线,再量出梁的厚度,然后依线砍去荒料,刨光。(3)依迎头垂直中线,弹上梁的上、下两面中线。用事先排好的杖杆点画出各种中线,用角尺画出中线。再把梁的一个侧面翻转向上,在两端从底支皮向上画出平水线位。再从平水线位向上按1/2桁径点出抬头线,再向上按梁总高的1/10点画出熊背线。

然后根据点画出的各线在梁身两侧弹上线。再把梁翻转摆正,把杖杆上的梁长、步架分位,点画至梁的的正上面,用角心过画至梁上,将梁的两端桁位过画在梁的四面,首尾连接。(4)用桁碗样板在梁的两端桁碗位画出桁碗。在桁碗下部依中线画出垫板榫卯线。然后在梁上皮瓜柱位置画出瓜柱的管脚榫卯口和角背的栽销口。最后在梁下面两端画出与柱头馒头榫相交的卯口,尺寸按柱径3/10见方。(5)梁上各线弹线画完之后,即可用锯锯到桁碗里稍过一点后,抬锯断肩,复弹上中线,在此中线两侧,按梁宽的1/4处各画一条线,留出2/4的鼻子位置,再用角尺以两则桁碗尺寸画出横线,然后用凿剔出桁碗、瓜柱管脚卯口和栽稍卯口,再用刨按熊背线倒圆楞。翻转梁,凿剔海眼。以上工序完成之后,把梁摆正,按照截线盘头锯齐,重画上迎头十字线,最后用刨把梁楞角梢刮一下,在梁上皮写上此梁的编号、位置。3、桁的制作方法:首先按柱的制作程序画线弹线、去荒、刨光、找圆后,用分杖杆点出中至中的长度,然后依迎头十字中线在桁上下破按桁径的3/10均分出金盘线宽度,弹上顺身金盘线,依线刮出上下两个平面,复弹上顺身中线。桁身四面中线弹药上之后,在桁一端,画上榫,另一端画上卯口。两端除做样卯外,还要按桁径的1/4进行刻半线,依迎头十字中线的横线向桁顺身返点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通过巧妙的构造和工艺技巧,使建筑物具有稳定性、美观性和适应性等特点。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古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和工艺。 一、古建筑木结构的做法 1.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通过在木料上开槽、凿榫和卯口等方式将木料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密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可分为榫头、卯口和榫卯三种形式。其中,榫头是一种凸出的部分,卯口则是一种凹陷的部分,两者相互咬合,在结构上形成牢固的连接。 2. 斗拱结构 斗拱结构是指通过将木料削成斗形,再将两个斗形木料相互贴合而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屋顶和檐口,具有轻便、牢固、美观等特点。斗拱的形状可以分为直角斗拱、斜角斗拱和半圆斗拱等多种形式。 3. 桁架结构 桁架结构是指通过将多根木料组合成一个框架,再将多个框架组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物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中,

如寺庙、宫殿等。桁架结构有多种形式,如井字形桁架、三角形桁架和梁柱桁架等。 二、古建筑木结构的工艺 1. 选木 木材是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材料,选材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选材要求木料纹理清晰、材质坚硬、不易开裂、不易腐烂。在选材的同时也要考虑木料的年轮、含水率等因素。 2. 凿卯 凿卯是将木料上凿出榫口和卯口,以便将木料拼接在一起。凿卯要求准确、规整,否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3. 斗拱 斗拱是将木料削成斗形,再将两个斗形木料相互贴合而成的一种结构。斗拱的制作要求技术精湛,否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和牢固性。 4. 榫卯组合 榫卯组合是将凿好卯口和榫口的木料拼接在一起,形成牢固的连接。榫卯组合的制作要求精度高、尺寸准确,否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观。 5. 涂漆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细讲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I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诫所著《营造 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袱,^ ( fu )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槪上面横向的构 件是樗(tuan ),现在称为擦条,樗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an ),两 条樗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袱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袱。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袱。(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 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 体构架千年没变。(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樗:屋架最高处的樗,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樗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袱,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 长两椽, 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樗(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六椽袱的结构图,六椽袱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袱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袱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袱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 有很大不同,六椽袱上用四椽袱,四椽袱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

中国式房屋的山尖。(淫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z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袱”。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禎科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沁县大云院正殿)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第一节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置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置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

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

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及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的防护

第五章古建筑的防护 第一节木材的防腐和防虫 第条为防止古建筑木构造受潮腐朽或遭受虫蛀,维修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从构造上改善通风防潮条件,使木构造经常保持枯燥; 二、对易受潮腐朽或遭虫蛀的木构造用防腐防虫药剂进展处理。 第条古建筑木构造使用的防腐防虫药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且药效高而持久; 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三、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 四、无色或浅色,并对油漆彩画无影响。 第条古建筑木构造的防腐防虫药剂,宜按表选用,也可采用其他低毒高效药剂。 假设用桐油作隔潮防腐剂,宜添加5%的五氯酚钠或菊酯。 古建筑木构造的防腐防虫药剂表表

第条古建筑中木柱的防腐或防虫应以柱脚和柱头榫卯处为重点,并采用下述法进展防腐、防虫处理: 一、不落架工程的局部处理 1.柱脚表层腐朽处理:剔除朽木后,用高含量水溶性浆膏敷于柱脚边,并围以绷带密 封,使药剂向渗透扩散; 2.柱脚心腐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施药时柱脚边须密封,药剂应能达柱脚的中心 部位;一次施药,其药效可保持3~5年;需要时可定期换药; 3.柱头及其卯口处的处理:可将浓缩的药液用注射法注入柱头和卯口部位,让其自然 渗透扩散; 二、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中的木柱处理:不管继续使用旧柱或更换新柱,均宜采用浸注 法进展处理;一次处理的有效期应按50年考虑。 第条古建筑中檩、椽和斗的防腐或防虫,宜在重新油漆或彩画前采用全面喷涂法进展处理;对于梁枋的榫头和埋入墙的构件端部,尚应用刺压注法进展局部处理;对于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其木构件的处理法,应按照本规第条第二款执行。 第条屋面木基层的防腐和防虫应以木材与灰背接触的部位和易受雨水浸湿的构件为重点,并按以下法进展处理: 一、对望板、扶脊木、角梁及由戗等的上外表宜用喷涂法处理; 二、对角梁、檐椽和封檐板等构件宜用压注法处理; 三、不得采用含氟化钠和五氯酚钠的药剂处理灰背屋顶。 第条古建筑中,小木作局部的防腐或防虫应采用速效、无害、无臭、无刺激性的药剂,处理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_GB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_GB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 与加固技术规范 发布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的通知 建标号有关 直辖市建委 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设

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 现批准 自一九九三年五月一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在我高等院进行系统总结了工程实践经验和在广泛征求全国有关单位意见和多次听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结构可靠性鉴定工本规范的施行应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必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规范水平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积累资料并随时将问题和意见寄交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都一环路北三段九号邮 码四川省建设委员会 一九九二年六月

目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承重木结构的勘查第三节 相关工程的勘查次第四章第一节 结构可靠性鉴定第二节 抗震鉴定 第五章

古建筑的防护 第一节 木材的防腐和防虫 第二节 防火 第四节除草 第五节抗震加固第三节 防雷 第六章木结构的维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荷载 第三节木材及胶粘剂 第四节计算原则 第五节木构架的整体维修与加固第六节木柱

第七节梁枋 第八节斗木共 第九节柱的化学加固第七章 相关工程的维修 第一节 排水及基础 第二节 石作 第三节 墙壁 第四节 瓦顶 第五节 小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