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慢性病也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从而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参考,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提高。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信息。
三、调查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情况等。
2. 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疾病确诊时间、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等。
3. 自我管理行为: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管理、心理调节等。
4. 自我管理困难和需求:包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5. 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包括社区服务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程度以及对社区服务的期望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某社区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较多,占调查对象的60%,女性患者占4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70岁之间,职业多样,从事各行各业。
家庭情况以有配偶和有子女为主。
2. 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大部分患者在50岁之后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情况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3. 自我管理行为:绝大部分患者对自我管理行为重视程度较高,尤其是饮食和药物管理,但在运动和心理调节方面存在不足。
4. 自我管理困难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心理调节,其次是饮食和运动,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信息和心理支持。
5. 对社区服务的评价:患者对社区服务的支持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但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建议,包括增加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心理咨询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求。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上海某社区内冠心病患者。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筛选出符合调查条件的冠心病患者。
共计调查对象50人,包括男性28人,女性22人。
年龄分布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
在调查前,我们为调查对象提供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调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
二、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家庭情况等。
教育背景直接关系到冠心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家庭情况则涉及到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社会支持。
2.疾病认知调查对象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症状、并发症等。
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反映了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将影响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
3.生活方式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吸烟饮酒等。
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冠心病的进展和控制,也是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
4.用药情况调查对象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用药规律、剂量控制等。
良好的用药规律和剂量控制是控制冠心病发作的关键,也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
5.意识和行为调查对象对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包括是否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心电图等。
这些行为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冠心病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具有初中及以上的教育背景,家庭中有固定经济来源,社会支持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冠心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见症状,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控制膳食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并且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戒烟戒酒。
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冠心病患者在用药方面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够按时按量服药,对用药的规则和剂量控制较为熟悉。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1. 关注度低:农村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不足,而且往往认为冠心病是父母和其他老年人的病,是不需要关注的。
因此,他们的自我监护意识低,无法及时了解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和预防心肌梗死的措施,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措施,从而增加发病或恶化的几率。
2. 治疗意识淡薄:农村居民因认识不足,有时不认可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为冠心病是完全可以自行治愈的,而不重视治疗的意识;或者是考虑到经济问题,缺乏治疗的动力,以至延误时间,加重病情。
3. 自我照料欠佳:在农村一般大多是乡下人,习惯素食又贫瘠,不注重营养调节,加之压力大,生活习惯不佳,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同样也会影响冠心病的自我照料能力。
1.社会和文化影响:农村社会和文化环境从形式上来看十分多元化,从本质上来讲,仍处于落后的低社会经济状态,甚至有疏远属性。
农村社会仍然停留在奴性关系,强调传统价值观和家庭价值,如节约型的经济,可怜的教育资源和比较原始的卫生环境。
这样的社会背景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导致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
2. 经济因素:受经济状况限制,农村患者管理冠心病贵得无法承受,往往难以支付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这种经济压力是影响农村患者管理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3.卫生资源不足:农村卫生资源尚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的健康受到贫困的影响,生活的条件恶劣,影响农村冠心病患者的正确实施自我照料,因此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低于城市患者。
综上所述,农村冠心病患者在认识观念、治疗意识、自我管理以及资源利用方面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且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与卫生资源的不完善,影响着农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冠心病的控制水平,因而农村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控制和预后。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
在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分析中,发现农村患者普遍存在着知识不足、行为不规范、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而在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则发现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文化水平低、就医意识淡薄等因素都对患者的自我管理产生了影响。
农村冠心病患者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高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普及。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视,改善农村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影响因素、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是指农村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疾病管理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管理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自我健康意识淡漠等问题,导致病情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研究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管理行为、提高疾病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地区的冠心病防治工作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深入分析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村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未来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研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对于改善农村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近年来,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高发态势,同时也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冠心病的自我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冠心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300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97份。
问卷内容涵盖了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资源利用及希望获得的支持等方面。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2.6%,女性占37.4%。
年龄分布表明,40-60岁的人群占比最多,占总数的60%以上。
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受访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接下来,调查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管理、运动锻炼和心理护理。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冠心病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尽量少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并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相对而言,药物管理的情况相对较差,只有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按时服药,并存在漏服、误服的情况。
在运动锻炼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仅有轻度体力活动,很少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心理护理方面,只有约30%的冠心病患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大部分人对此缺乏认知。
进一步调查了冠心病患者资源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利用医生和家庭的支持来进行自我管理,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但只有少数冠心病患者知晓社区的相关服务和资源,如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对社区资源了解甚少。
调查了冠心病患者希望获得的支持。
结果显示,超过60%的冠心病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他们认识到冠心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心理因素同样重要。
约80%的冠心病患者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社区支持,包括定期的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小组等。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整体较为欠佳。
饮食控制较好,药物管理和运动锻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更是冠心病患者亟需的支持。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近年来,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了解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为上海某社区的冠心病患者,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有100份问卷发放出去,最后有效问卷为90份。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自我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调查发现上海某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具体分析: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其中60-70岁的人数最多。
多数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85%)和糖尿病(72%)的并发症。
2.药物治疗:近9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医药治疗,但只有60%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准确使用药物,低于预期目标。
也有30%的患者存在长期未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的现象。
3.饮食管理:大部分患者(80%)比较重视饮食,尽量避免高盐、高油和高糖的食物。
但近60%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的问题。
4.体育锻炼:约70%的患者每周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散步、慢跑等。
50%的患者存在锻炼不规律、锻炼量不足的问题。
5.心理状况:调查显示有40%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但只有20%的患者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6.遵循医嘱:大约有80%的患者会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但也有2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复查。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尽管冠心病患者在医药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方面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未准确使用药物、饮食不规律、锻炼不足等问题。
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心理问题,但寻求心理帮助的比例相对较低。
1.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倡导他们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2.医生应加强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漏服和忘记服药情况的发生。
3.饮食宣传和指导,提醒患者合理膳食,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与进展

和热点 , 日益受到 国 内外人 们 的关 注和重 视。现将有
关冠心病患者 自我管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1 冠心病 自我管理的来 源和意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 是常见 的慢性病 。 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 高度有关 的疾病 。冠心病患者必
须学会 自我管理 , 良好 的 自我管 理能力 对于有 效 的疾
健服务模式 , 为医学和 医患 问题 的处理 提 了新 的视角
和 方 法 。
为我 国城市 和农村 死亡构 成 比的前 5位 , 其发病 率和 病死 率均在逐年升 高…。由于冠心病无法通过临床治
疗手段 而治愈 , 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 , 这就决 定 了患者 本人 才是 疾 病管 理 的最好 人选 。但根 据 国 际相关 报 道, 真正做 到 自我管 理 的慢 性病患 者在世界 范 围 内≤ 7 % 。实施有效 的 自我管理 , 一直是护理研 究的重点
关键词 : 冠心病 ; 自 我 管理 ; 研 究进展
中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6 - 0 0 6 2 - 0 0
随着 人 口老 龄 化 加 速 及 人 群 不 良生 活 习 惯 的 增
・
6 2・
S h a n g h a i Nur s i n g, No v e mb e r . 2 01 4, Vo 1 . 1 4,No . 6
・
综 述 ・
冠 心 病 患 者 自我 管 理 的 研 究 与 进 展
王 家关 , 张 慧玲 , 王 蓓
( 第二 军 医大 学附属 长征 医院 , 上海 2 0 0 0 0 3 )
地 区, 有着 自己的民族 特点和传统文化 , 当地居 民精 神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我深知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我管理。
我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包括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和按需就医等。
规律服药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我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
同时,我也会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恶化。
在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症状时,我会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会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合理饮食对于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我会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我还会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适量运动也是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
我会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在运动过程中,我会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
通过适量运动,我希望能够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是冠心病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会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同时限制酒精摄入量,避免酗酒。
研究表明,戒烟限酒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延缓病情进展。
我会定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状况,让他们了解我的需要和困扰。
我相信,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冠心病带来的挑战,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作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我深知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关键词冠心病自我管理健康素养健康促进
老年冠心病作为最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主要防治工作在社区。
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重点之一。
本文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促进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健康素养在老年冠心病社区防控中的作用,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冠心病的定义与现状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官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
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老年冠心病的防治现况、疾病认知、健康行为。
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健康教育、自我效能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知识-态度-行为综合干预等;干预的方法包括,电话健康指导、集体健康教育等。
观测的变量包括遵医行为、健康增进行为、依从性等。
老年冠心病与其疾病管理行为:①健康促进与健康促进行为: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促进的定义是: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进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在此定义中,明确指出,个人自我疾病管理能力是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对于慢性疾病的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已非常广泛与深入,它包括健康促进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
慢性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直接影响其生存率、死亡率、控制率及生存质量。
老年冠心病患者也不例外。
②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研究:国内近5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包括社区、农村、城镇老年患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對某一类患者的现状调查或干预上;调查研究工具大都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量表;结论主要包括具备冠心病基本知识、遵医嘱服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控制情绪、低盐、低脂、合理饮食、定期复查、适量运动、规律生活为老
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1]。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对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尚无统一定论。
是否具备足够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一定技能,坚持健康行为都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阅读、理解能力相对差,生活习惯固定,给健康促进工作带来难度。
如何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
认知能力,使之真正理解健康信息、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对改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应用医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老年冠心病这一慢性病的防控,就要从增加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改善健康行为、增强自我效能入手,把健康促进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做实。
老年冠心病与健康素养
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概念[2,3]。
健
康素养可以用来预测人群健康状况,是一个比社会经济因素、年龄、民族等因素更强的预测因子,健康素养的水平对社区居民健康促进有重要影响,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重要意义。
健康素养的定义及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健康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医学会(AMA)认为健康素养是主要指能够在医疗环境下运用阅读,书写和计算等基本的技能完成健康相关的任务。
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刚刚开展。
经济、地区间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抽样框、样本量及数据的分析都与发达国家的要求有所不同。
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冠心病适合中国国情的调查指标体系与工具以及对其健康素养评估与干预的研究。
老年冠心病与健康素养:老年冠心病作为老年常见慢性病,主要防治工作在社区,加强自我管理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个体而言,改善个人健康知识和意识、发展个人健康技能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社区中开展以改善居民的健康素养为切入点的的健康促进工作非常必要,尤其是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与人群的健康素养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领域,特别是社区护理领域,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素养,实现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以此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同时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摆在社区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根据老年冠心病的流行情况,重视其社区内的自我管理,通过干预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使其主动接受健康促进行为,是重要且必要的,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经济文化乃至遗传背景千差万别,不同民族的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大相径庭。
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民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素养做进一步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岚.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7):508.
2 李春玉,李现文.社区护理服务与居民的健康素养[J].中华护理杂
志,2009,44(7):643.
3 肖瓅,陶茂萱.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