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余热利用的分析与探讨

电厂余热利用的分析与探讨
电厂余热利用的分析与探讨

2020年余热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余热回收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余热,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在钢铁冶金、石化、水泥建材、玻璃等行业中都具有排烟温度高于280℃的工业锅炉、流化床锅炉、导热油炉、冶炼炉、冶金炉、高炉热风炉、加热炉,其余热回收利用空间较大。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率达60%。 二、市场现状 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全面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推进低品质热源的回收利用。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总体分为热回收(直接利用热能)和动力回收(转变为动力或电力再用)两大类。根据温度范围,可分为中高温余热回收技术和低温余热回收技术。中高温余热回收技术包括:余热锅炉,燃气轮机。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包括:热泵技术,热管技术,温差发电机。

余热锅炉运行环境恶劣,需要根据不同运行环境进行设计和生产,产品多为非标品,要有丰富设计经验,进入壁垒高,因此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 1.钢铁冶金 钢铁行业能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其中余热资源约占37%,节能空间大。钢铁冶金行业余热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烧结废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电炉烟气、轧钢加热炉烟气。除了宝钢、重钢等个别钢铁企业工业化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余厂家能耗水平都很高;全国有25吨以上的转炉达240座,按3座配备一套发电系统可配置发电量为3000Kw的电站80座;炼钢厂中的电熔炉,目前全国有20多座,其中65吨级可发电量在5000Kw/座以上。

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工业余热利用现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摘要: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工业余热的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余热的资源特点,概述了工业余热的利用方式,中国目前低温工业余热技术,以及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目前应该大力发展利用低温余热技术。 关键词:工业余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节能减排 0引言 工业部门余热资源总量极为丰富,“十二五”期间可以开发利用的潜力超过1亿吨标准煤。“十二五”是我国节能减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已就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全面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16%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1%左右等多项节能减排目标。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 目前余热利用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它的利用率达到60%,欧洲的达到50%,我国30%。就余热利用来看,我国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中、高温余热发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而低温余热发电则刚刚开始。 1.工业余热资源特点 工业消耗的能源部门品种包括原煤、洗煤、焦炭、油品、天然气、热力、电力等。工业余热资源特点主要有:多形态、分散性、行业分布不均、资源品质较大差异等特点。 对钢铁、水泥、玻璃、合成氨、烧碱、电石、硫酸行业余热资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工业行业余热资源量丰富,约占这7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3。“十二五”时期,综合考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高达亿吨标准煤。 2010年末,余热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折合为8791万吨标准煤。其中,余热资源开发利用量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有钢铁、合成氨、硫酸、水泥4个行业,分别为3560万吨标准煤、2450万吨标准煤、1244万吨标准煤、1124万吨标准煤。 从余热资源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7个工业行业中,钢铁、水泥、合成氨行业的余热资源量位居前三,分别为亿吨标准煤、9300万吨标准煤、3454万吨标准煤,占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硫酸、电石、烧碱、玻璃余热资源总量则较少,分别为1940万吨标准煤、1408万吨标准煤、495万吨标准煤、311万吨标准煤,合计占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122%。 从工业余热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十二五”时期,上述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居前六位的地区是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河

火电厂余热资源介绍

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介绍 一、烟气流程 经过电除尘、引风机,温度不 图1 锅炉排烟工艺流程以及参数(近似额定负荷状况,1000MW)图1是在1000MW工况下某发电厂锅炉的烟气工艺流程以及参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烟气排到烟囱之前要经过脱硝、空预器加热、电除尘等环节,经过空预器换热之后,烟气温度大大降低。研究资料表明,为使烟温达到最佳脱硫效率状态,减少脱硫塔的冷却水耗量,脱硫塔(FGD)入口烟温降低到85℃左右较佳。 在938MW工况下,某发电厂的烟囱烟气流量为2006km3/h(体积流量)。 二、目前火电行业烟气排放现状 火力发电厂消耗我国煤炭总产量的50%,其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8%,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或更高。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锅炉排烟温度,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10℃,排烟热损失增加0.6%~1.0%,发电煤耗增加2g/kWh左右。我国现役火电机组中,锅炉排烟温度普遍维持在125~150℃左右水平,褐煤锅炉为170℃为左右,排烟温度高是一个普遍现象,由此造成巨大的能量损失。 对于已经投运的锅炉,经过燃烧优化来降低排烟温度的幅度非常

有限,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改造因受到空间的限制,降低排烟温度的幅度也很小,同时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也限制了排烟温度的大幅降低。因此,独立于原有锅炉系统之外的排烟余热回收系统成为节能降耗的首选。 三、火电厂烟气回收技术 1、技术原理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安装在除尘器之后、脱硫塔之前的烟道中,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烟气温度,使烟气温度再降低40~50℃。在一些采用湿烟囱或烟塔合一等最新烟气排放技术的电厂,脱硫塔入口烟温可降低到85℃左右,使烟温达到最佳脱硫效率状态,大大减少脱硫塔的冷却水耗。 排烟余热回收系统所吸收的能量可以用来加热凝结水,或通过暖风器加热空气提高送风温度,从而减少低压加热器或者暖风器的抽汽量,增加汽轮机做功,提高机组效率。 2、关键技术 (1)烟余热回收装置即烟气冷却器的设计 (2)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即烟气冷却器的防腐 (3)排烟余热利用系统即低压给水加热器或者暖风器的设计 (4)热力系统优化设计和控制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2,循环介质(水)在循环水泵5的作用下,通过入口集箱3进入烟气冷却器2,吸收尾部烟道1中的烟气余热后温度升高,经出口集箱4流出。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例如在夏季),导向阀13切换到加热给水状态,空气加热器闸阀8全关,给水加热器闸阀6全开。经出口集箱4流出的高温循环介质(水)进入给水加热器14,把在烟气冷却器2中吸收的热量释放给低压给水后开始下一个循环。凝结水经过分水调节阀10、11、12进入给水加热器14,吸收循环介质(水)

热电余热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XXXX分公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唐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9月4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XX分公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唐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冶区林西林西道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河北省唐山市**冶区林西林西道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技改√行业类别 及代码 4430热力生产和供应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2126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2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1%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2013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能源政策的大背景下,火电厂丰富的余热资源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火力发电机组的绝大部分能量损失是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锅炉烟气排放带走的热量,另一部分就是凝汽器循环水带走的热量。由于凝汽器循环水的温度往往只比环境温度高10℃左右,品质不高,故人们对这部分能量的利用不够重视,往往就直接排放掉了。这样不但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热污染。若以循环水为热源,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集中供热,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XXXX分公司有三台25MW的抽凝式机组,抽汽供热已经基本达到了机组的极限。XXXX分公司热源供热能力为190MW,供热面积达350万平米,供热能力已经饱和,但所在区域供热面积却逐年增加,现有供热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本项目采用以消耗一部分温度较高的高位热能为代价,经过余热回收机组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后再传热给采暖系统循环水,提高了循环水的温度再供给用户的供热技术。凝汽器冷却循环水进、出冷却塔的温度约为30/20℃,三台共有水量9900m3/h,水质干净,可以直接进入的余热回收机组,是非常好的余热资源。余热若按照温差8℃提取,可回收的余热量为92MW,若按照采暖指标60W/平米来计算,该余热全部开发出来可供暖150万平米,可为公司增加经济收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2

余热回收利用

余热回收利用(S-CO2)动力循环-应用海运 业 摘要 船舶动力的主要来源是柴油机,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发电装置,用于推进和辅助用途。然而,只有小于50%的燃料能源转化为有用的工作,其余的损失。这是公认的,约占总能量的转换在30%型柴油机是在排拒天然气。最近授权的EEDI [ 1 ]系统大型船舶归功于任何可回收的能源设计的船。而一些节能的设备正在酝酿,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研究中,它被公认为从发动机废气和冷却水的余热回收仍然可以利用,以产生能量,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的工厂。从废气中回收热能的方法之一是将热量传递给一个能量回收的介质。在大型船舶上,所用的是水和蒸汽,从而产生了我用于加热燃料油或用于涡轮机的电能生产。本文提出了一种替代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手段,通过一个碳回收的能量闭环循环燃气轮机(布雷顿循环)它明显在较低的温度和无腐蚀性,无毒,不易燃,热稳定。在超临界状态下,S-CO2已高密度的结果,如涡轮机的部件的尺寸减小。超临界二氧化碳气体涡轮机可以在一个高的循环热效率,即使在温和的温度下产生的功率对550℃。周期可以在宽范围的操作压力为20。在一个典型的发动机安装在近海供应船的排气气体的能量回收量的案例研究,提出了理论计算的热量进行的UT的功率可由发动机的超临界CO2气轮机厂产生的废气和提取 . 关键词:余热,S-CO2布雷顿循环,水, 一、引言 今天的大多数船舶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推进和电力生产。通常被认为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热排阻式柴油机为了浪费热量恢复是排气和外套冷却液。热通常是从一个以蒸汽的形式大型海轮主推进发动机的废气是最优选的介质用于燃料和货物加热,包括国内服务所需的加热。冷却水的热量通常以新鲜水的形式回收。从辅助余热回收辅助发动机,直到最近,没有考虑经济实用的除的情况下,大型客运船舶或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操作。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海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厂循环水利用方案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联系人: 手机: 联系电话: 传真: 信箱: 2013年8月18日

目录 1 项目简介 (3) 1.1 吸收式热泵方案 (3) 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 (3) 1.3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主机选型(31.7℃→25℃) (4) 1.4 节能运行计算 (4) 1.5 初投资与回报期计算 (5) 2 热泵机组简介 (6) 2.1 吸收式热泵供暖机组 (6) 2.2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采暖技术特点 (7) 2.3 标志性案例介绍 (7)

1 项目简介 ********热电厂,采暖季有温度为26.3~19.6℃的循环冷却水2800m3/h,需要通过降低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或提高汽轮机背压,使得冷却循环水的温度提升到到31.7℃,然后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凝汽器冷却循环水中的热量,将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到25℃,可以制备供水温度为74.7/55℃热网水2400 m3/h,对建筑物进行供暖,供暖期为152天。提高汽轮机背压大约2KPa左右,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几乎不变,对发电量影响不大。 1.1 吸收式热泵方案 采用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0.49MPa的饱和蒸汽作为驱动热源,在冬季采暖期,将2800m3/h的循环冷却水从31.7℃降低到25℃,可以从循环冷却水中提取21.82MW的热量用于建筑物采暖。 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 使用吸收式热泵加热,供暖系统流程原理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实际应用流程非常简单,只是把工艺循环水引到热泵机房,把原来通过冷却塔排放到环境中的冷凝废热,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将热量传递给供暖回水。此系统改造不影响循环水原系统的稳定性,节省大量的蒸汽,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建议书 编制: 朱明峰 审核: 批准: 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2013年9月19日

目录 一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余热资源现状 (1) 1.3项目实施条件 (1) 1.4遵循的标准及规范 (2) 二余热回收方案设计 (3) 2.1现有补水加热流程图 (3) 2.2改造方案 (3) 2.3改造主要工作量 (5) 2.4技改效果 (6) 2.5改造投资及静态回收期 (6) 三节能环保效益分析 (7) 3.1节能效益 (7) 3.2环保效益 (7) 四结论与建议 (7)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热电厂全年供应蒸汽。由于外供蒸汽的凝结水回收比例较低,需要大量的除盐补充水,新厂补充除盐水的流量常年在100~150t/h,平均温度约为25℃,本方案将回收电厂发电后的大量循环水余热,用于加热锅炉补充除盐水,从而减少部分除氧器加热蒸汽耗量,节省的蒸汽可用于外送或发电。 充分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节能减排工作得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余热资源现状 **热电循环冷却水总流量约为15000t/h,上下塔温度夏季为40/30℃、冬季为30/20℃,最冷时下塔温度约为15~18℃。 循环冷却水余热若按照温差10℃提取,可回收的余热量为:ΔQ =4.1868MJ/t·℃×15000t×10℃/3600s=174.4MW 1.3项目实施条件 蒸汽压力:0.5-0.8MPa(饱和蒸汽) 除盐水补水平均温度:25℃ 预热除盐水温度:90℃(夏)/80℃(冬) 除盐水量:100t/h 循环水温度(冬季):30/20℃ 循环水温度(夏季):40/30℃

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工业余热的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余热的资源特点,概述了工业余热的利用方式,中国目前低温工业余热技术,以及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目前应该大力发展利用低温余热技术。 1.工业余热资源特点 工业消耗的能源部门品种包括原煤、洗煤、焦炭、油品、天然气、热力、电力等。工业余热资源特点主要有:多形态、分散性、行业分布不均、资源品质较大差异等特点。 对钢铁、水泥、玻璃、合成氨、烧碱、电石、硫酸行业余热资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工业行业余热资源量丰富,约占这7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3。综合考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高达3.4亿吨标准煤。 余热资源开发利用量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有钢铁、合成氨、硫酸、水泥4个行业,分别为3560万吨标准煤、2450万吨标准煤、1244万吨标准煤、1124万吨标准煤。 从余热资源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7个工业行业中,钢铁、水泥、合成氨行业的余热资源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71亿吨标准煤、9300万吨标准煤、3454 万吨标准煤,占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0.3%、27.3%、10.2%;硫酸、电石、烧碱、玻璃余热资源总量则较少,分别为1940万吨标准煤、1408万吨标准煤、495万吨标准煤、311万吨标准煤,合计占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122%。 从工业余热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上述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居前六位的地区是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分别为1507万吨标准煤、680万吨标准煤、664万吨标准煤、530万吨标准煤、419万吨标准煤、361万吨标准煤。 从余热资源的来源来看,可分为高温烟气和冷却介质等六类,其中高温烟气余热和冷却介质余热占比最高,分别占50%和20%,而其他来源分别是废水、废

工业余热回收、工业余热利用

工业余热回收、余热利用 余热概念:所谓工业余热(又称废热)是指工业生产中各种热能装置所排出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所载有的热量。余热属于二次能源,是燃料燃烧过程所发出的热量在完成某一工艺过程后所剩余的热量。这种热量若不加以回收利用,立即排放到大气和江河中,不仅所谓工业余热(又称废热)是指工业生浪费能源,而且还会污染环境。

以钢铁工业为例: 钢铁工业是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户,烟气除尘、余热回收利用是钢铁工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对策之一。电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尘、CO的高温烟气,平均每吨钢产生的烟尘量为18-20kg,随烟气带走的热量约150M .严重浪费能源、污染环境。随着电炉技术迅速、全面的发展,其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及除尘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热管是余热回收装置的主要热传导元件,与普通的热交换器有着本质的不同。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可达98%以上,这是普通热交换器无法比拟的。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体积小,只是普通热交换器的1/3。 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左边为烟气通道,右边为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通道,中间有隔板分开互不干扰。高温烟气由左边通道排放,排放时高温烟气冲刷热管,当烟气温度>30℃时,热管被激活便自动将热量传导至右边,这时热管左边吸热,高温烟气流经热管后温度下降,热量被热管吸收并传导至右边。常温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在鼓风机作用下,沿右边通道反方向流动冲刷热管,这时热管右边放热,将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加热,空气流经热管后温度升高。

?1、安全可靠性高 常规的换热设备一般都是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分别在器壁的两侧流过,如管壁或器壁有泄露,则将造成停产损失。热管余热回收器则是二次间壁换热,即热流要通过热管的蒸发段管壁和冷凝段管壁才能传到泠流体。 ?2、热管余热回收器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3、热管余热回收器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 热管管壁的温度可以调节,可以通过适当的热流变换把热管管壁温度调整在低温流体的露点之上,从而可防止露点腐蚀,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由于避开烟气露点,使灰尘不易粘结于肋片和管壁上。同时热管在导热时会产生自振动,使灰不易粘附在管壁和翅片上,因而不会堵灰。

汽车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汽车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发生以来,能源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各经济大国都致力抢占能源市场同时,对节能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大大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汽车能源消耗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汽车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节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之一。汽车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燃料,而我国是一个石油存储量相对欠缺的国家,目前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汽车燃料有效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在我国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调查研究表明,汽车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其余能量都被散失或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能源极大浪费,也带来了不良环境影响。因此将这些汽车废热有效利用是实现汽车节能,降低汽车能源消耗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汽车余热利用技术 从目前汽车所用发动机的热平衡来看,用于动力输出的功率一般只占燃油燃烧总热量的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以余热形式排出车外的能量占燃烧总能量的55%-70%(柴油机)或80%-70%(汽油机),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和尾气带走的热量。表为内燃机的热平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汽车发动机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有较大利用空间,如何将其有效利用自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致力于此方面研究。 由于车用发动机特殊的使用场合,汽车余热利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可将这

些特点简单归结如下:一是汽车余热的品位较低,能量回收较困难;二是余热利用装置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三是废热利用装置要抗震动、抗冲击,适应汽车运行环境;四是要保证汽车使用中的安全;五是要不影响发动机工作特性,避免降低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由于汽车余热利用具有上述特点,使得研究的成果虽多,但投入商业化生产的不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国内外汽车余热利用的技术,从热源来看,有利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和利用排气余热两种,从用途上来看,有制冷空调、发电、采暖、改良燃料、涡轮增压、室内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等方式。 1、余热制冷技术 目前,在轿车空调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轿车空调一般要消耗8~12%的发动机动力,增加油耗,加大排放;另一方面易引起水箱过热,影响轿车动力性;同时由于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采用的制冷工质为氟利昂类化合物,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为解决舒适性与制冷功耗之间的矛盾,回收和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来驱动制冷系统,实现轿车空调,是理想的节能方案。目前提出的这方面技术主要有吸收式和吸附式两种。吸收式制冷空调。其原理是以热能为动力来完成制冷循环的,在相关文献中,研究最多的是利用循环冷却水余热来实现吸收式制冷,当然也可以利用排气余热来实现吸收式循环。吸收式制冷系统有较大的性能系数COP(相对于吸附式而言),但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而且四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需要自由水平面,不太适用于经常处于颠簸、运动状态的汽车。吸附式制冷空调。其原理是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能吸附某种气体或水蒸汽,在另一种温度、压力下又能把它释放出来的特性来实现制冷。吸附式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在提高吸附床传热传质能力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是较为理想的系统。但吸附式制冷的COP不高,需要较长预备时间,单位质量的吸附剂产生的制冷功率较小,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概括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分析了行业能耗指标,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能,可以指导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能资源,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关键词: 余热余能节能减排前景分析 引言: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在消耗能源推动能源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当然随着钢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余能回收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做到较好的节能和降本成效,缓冲了当前经济形势对行业造成的冲击。但是企业对余热余能的利用还处在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余热余能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已回收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两个方面,那么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水平,对面临着节能减排任务和严峻的经营形势压力的钢铁行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余热余能利用的现状分析 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和生态环境所要必需的,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余热余能利用上,日本新日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已达到92%以上,其企业能耗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14%。我国比较先进的企业,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达到 68%,其能源费用占企业产品成本的21.3%。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率不到50%。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30%以上。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在探索新技术、新思路。首钢在曹妃甸地区正在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装备,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板材精品基地为发展目标,建设规模为年产钢坯970 万 t。生产流程为原料、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的长流程生产工艺。各生产工序均配置了先进的工艺设备,具备了实施循环经济的条件。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体系,使企业在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1) 资源分布按工序: 铁前 ( 铁、烧、焦) 余热余能资源量几乎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三,尤其以炼铁工序最为突出,这与钢铁行业铁前区域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 60% 以上基本保持一致,是节能挖潜的重点。 按资源类别: 产品显热 ( 包括主要产品和附属产品) 及废烟气显热是余热资源存在的主要形式,约占70% ,这主要是由钢铁生产伴随不断加热、冷却的工艺过程决定的。 ( 2) 资源利用

浅谈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

浅谈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 发表时间:2014-12-15T09:51:33.98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杜庆军 [导读] 火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能够提高火电厂的节能减排能力 杜庆军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面对能源和水资源紧缺、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因原煤价格上涨而引起的发电亏损现状,作为能耗和排放大户的火力发电厂,如何合理地利用烟气余热,成为火电厂提高机组效率、减少煤耗而达到节能降耗的主要举措之一。基于此,文章介绍了通过加大对锅炉连排水和烟气余热进行综合利用的节能技术,并通过应用实例对该节能技术的经济、环保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余热;综合利用;节能 1 火电厂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1.1 汽水系统余热利用技术 目前在锅炉汽水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连排水直接引入到加热器中用于加热锅炉给水,这种方式为常规的余热利用方式,利用效率较低;二是利用火电厂锅炉连排水中剩余的高品位热能进行做功,再驱动发电机生产电能,输出的水汽混合物再送至热水站,用于生产供居民使用的热水或供暖,这种方式能够使余热得到充分回收利用。这里的发电装置是利用连排水余热加热螺杆膨胀动力机,再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机发电的热能利用系统。螺杆膨胀动力机构造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做功完后排出的高温水汽混合物首先进入机内阴阳螺杆齿槽A,使螺杆发生转动,随着螺杆的转动,齿槽A逐渐旋转至B、C、D位置,在此过程中由螺杆封闭的容积逐渐增大,热水得以降压、降温而膨胀做功,最后从后端齿槽E排出,而做功产生的旋转动力由阳螺杆通过联轴器输出给发电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1.2 锅炉排烟系统的余热利用技术 我国正在运行的火电厂中,锅炉排烟温度一般都在125℃~150℃之间,排烟温度偏高而导致的热能损失已经成为火电厂面临的困境之一。而目前对这部分余热的回收大多采用的是在排烟系统中安装烟气冷却器,通过空气或水等导热介质将余热传输至锅炉给水系统或进气系统,对助燃空气、冷凝水进行加热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由于烟气冷却之后会使烟气中的部分SO2等酸性腐蚀性气体结露而对管壁等造成腐蚀,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经过该冷却器的高温烟气和其内部翅片管束中的冷水进行热置换,使水得到加热。该冷却器主要分为高低温设置于除尘器的前后,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这种将冷却器按照高、低温段分开布置,并将高温段布置在除尘器之前,将低温段布置在除尘器之后的方式,能够通过布置于除尘器之前的高温段冷却器将烟气温度降至120℃左右,从而提高其后面除尘器的效率,使其除尘效果更好、能耗更低,并且对使用布袋式除尘器的装置而言,由于进入的烟气温度降低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位于除尘器之后的冷却器则可以对烟气进行深度冷却,并将余热充分利用。 1.锅炉; 2.暖风机; 3.空气预热器; 4.烟气冷却器; 5.静电除尘器; 6.烟气冷却器; 7.脱硫塔; 8.耐酸泵; 9.湿烟囱 图2 分高低温布置在除尘器前后的冷却器示意图 采用这种冷却器布置策略的余热回收装置主要使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除尘器采用布袋式除尘器而对烟气温度较敏感的新建工程中;二是除尘器进气温度在130℃~150℃之间或更高,而且增压风机有400Pa上下裕量的改造工程中;三是烟气温度在130℃上下,在除尘器后方安装高低温一体型冷却器空间不够,且增压风机有400Pa上下裕量的改造工程中。 2 余热利用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 汽水系统的余热利用实例 以某火电厂2×200MW机组为例,其额定蒸发量为670t/h,2台锅炉的设计连排流量为12t/h,实际运行流量为8~10t/h。对其采用螺杆膨胀动力发电装置改造之后,初期运行一台锅炉,并利用汽包排污阀来控制连排流量,使其达到装置设计要求,这样发电装置发电功率达到200kW。通过运行测试确定该装置的投入未对汽轮机发电机组造成不良影响,且机组运行安全可靠,实现了无人值守。应用效果得到验证后对另一台锅炉开展改造,投运后2台锅炉正常运行时,发电装置发电功率可达300kW的满负荷额定容量运行。 应用效果分析:在2台锅炉正常运行情况下按发电功率为300kW计算,刨去发电装置自损耗1.1kW,按锅炉全年运行6500h,上网电价按0.35元/(kW·h)的情况下,采用该系统可以增加发电量(300-1.1)×6500=194.285万度,可获收益68.0万元,而且同时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热水。这样按机组的发电煤耗率为3209/(kW·h)计算,年可节省标煤621.71t。若按每吨煤燃烧要排放CO21.98t计算,每年可以

钢铁冶金余热利用分析

钢铁冶金余热利用分析 【摘要】近些年,我国钢铁冶金工业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而钢铁行业是高能耗行业,也是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但我国钢铁冶金行业余热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损失。所以,我们要加快技术研究,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资源。 【关键词】钢铁冶金余热利用分析 前言 目前,我国钢铁重点企业的吨钢可比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高9% ,约59 kg t,有人估计就目前世界水平而言,我国的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15 %。所以,必须把冶金企业可能的节能空间进行正确的评估和计算给企业提供节能的目标和方向。文章从我国钢铁冶金行业的余热利用现状入手,结合我国钢铁冶金行业余热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寻找解决这一困扰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以及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问题的出路。 一、我国钢铁冶金行业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1、高温余热利用较好,中低温余热利用率较低 在过去的“十一五”,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大幅降低,特别是在钢铁冶金行业高温余热利用方面。但在中低温余热利用率较低,各企业一般只回收利用了烟气温度较高的部分,如用它

来预热助燃空气,而通过空气预热器后约400~500℃的中温烟气则大部分企业没有加以利用,至于温度更低的如300℃以下的低温烟气更谈不上充分利用。而钢铁冶金行业本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而炼铁系统能耗占钢铁工业总能耗高达69%,其中烧结工序能耗占据10%,是仅次于炼铁的第二大耗能工序,但是烧结工序中只有50%左右的热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其余的热量都被烧结烟气和冷却机废气所带走,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钢铁冶金余热利用设备陈旧,各企业之间利用水平发展悬殊我国钢铁冶炼行业还不够成熟,余热利用设备十分陈旧,这对资源回收利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对117家冶金企业余热资源情况的调查结果,我国钢铁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回收后用于生产的占70%,用于生活的占30%),但热回收率低,回收设备比较落后,109家企业使用的余热回收利用设备有几十种,其中使用较多的有:管式换热器142台、余热锅炉102台、片状管换热器74台、辐射式换热器62台、余热锅炉-换热器联合装置52台、热管换热器21台、喷流式换热器16台,汽化冷却装置133套 各企业余热回收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以高炉煤气的放散率为例,对国内18个重点冶金企业高炉煤气平均放散率在11.99%左右,其中放散率6%以下的企业只有鞍钢、重钢、湘钢三个企业;包钢、武钢等12家企业的放散率为6.36%~20.44%;宣钢、上钢一厂、唐钢三家企业的放散率高达22.35%~25.78%。38家地方骨干

余热回收方案

能量回收系统

第一部分:能量回收系统介绍 压缩空气是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源之一。由于其具有安全、无公害、调节性能好、输送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其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要得到品质优良的压缩空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大多数生产型企业中,压缩空气的能源消耗占全部电力消耗的10%—35%。 根据行业调查分析,空压机系统5年的运行费用 组成:系统的初期设备投资及设备维护费用占到总费用的25%,而电能消耗(电费)占到75%,几乎所有的系统浪费最终都是体现在电费上。 根据对全球范围内各个行业的空气系统进行评估,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压缩空气系统,无论其新或旧,运行的效率都不理想—压缩空气泄漏、人为用气、不正确的使用和不适当的系统控制等等均会导致系统效率的下降,从而导致客户大量的能耗浪费。据统计,空气系统的存在的系统浪

费约15—30%。这部分损失,是可以通过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来消除的。 对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应该从压缩空气系统能源审计 开始。现代化的压缩空气系统运行时所碰到的 疑难和低效问题总是让人觉得很复杂和无从下 手。其实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正确的能源审计 就可以为用户的整个压缩空气系统提供全面的 解决方案。对压缩空气系统设备其进行动态管理,使压缩空气系统组件 充分发挥效能。 通过我们在压缩空气方面的专业的、全面的空气系统能源审计和分析采 取适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为客户的压缩空气系统降低 10%—50%的电力消耗,为客户带来新的利润空间。 经过连续近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规模的产量提升,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和能量需求,过快的发展正逐步制约国家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目标指出: ?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 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 ?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压缩机作为制造行业的能耗大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节能潜力巨大。 ?压缩机在工矿企业的平均耗能占整个企业的约30%,部分行业的压缩机 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比例高达70% ?从投资成本结构分析,压缩机的节能重心在能耗上,针对于电机驱动类 型的压缩机,能耗可以近似等于电耗。 平均全球各地区平均使用空压机负荷的百分比

工业余热的现状与利用

工业余热现状与利用 姚**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100083 摘要:工业余热指工业生产中各种热能装置所排出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所载有的热量。余热属于二次能源,是燃料燃烧过程所发出的热量在完成某一工艺过程后所剩余的热量。我国能源利用率相比发达国家较低,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工业余热节能潜力巨大,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工业余热节能减排热管 0引言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工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又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成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1] 1工业余热资源 工业余热来源于各种工业炉窑热能动力装置、热能利用设备、余热利用装置和各种有反应热产生的化工过程等。目前,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合理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可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工业余热按其能量形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可燃性余热、载热性余热和有压性余热。 1)可燃性余热 可燃性余热是指能用工艺装置排放出来的、具有化学热值和物理显热,还可作燃料利用的可燃物,即排放的可燃废气、废液、废料等,如放散的高炉气、焦炉气、转炉气、油田伴生气、炼油气、矿井瓦斯、炭黑尾气、纸浆黑液、甘蔗渣、木屑、可燃垃圾等。 2)载热性余热 常见的大多数余热是载热性余热,它包括排出的废气和产品、物料、废物、工质等所带走的高温热以及化学反应热等,如锅炉与窑炉的烟道气,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的排气,焦炭、钢铁铸件、水泥、炉渣的高温显热,凝结水、冷却水、放散热风等带走的显热,以及排放的废气潜热等。 3)有压性余热 有压性余热通常又叫余压(能),它是指排气排水等有压液体的能量。另外,因为工业余热的温度是衡量其质量(品位)的重要标尺,而其温度的高低亦影响了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所以余热也通常按温度高低分为:高温余热,T≥650℃;中温余热,230 ℃≤T<650℃;低温余热,T<230℃。 余热资源来源广泛、温度范围广、存在形式多样.从利用角度看,余热资源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点:由于工艺生产过程中存在周期性、间断性或生产波动,导致余热量不稳定;余热介质性质恶劣,如烟气中含尘量大或含有腐蚀性物质;余热利用装置受场地等固有条件限制。 2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2.1工业余热利用总体现状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

余热回收方案

余热回收方案 一、能量使用情况与节能要求 1.1 车间供热需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产能产值,三号车间的两个产品半成品仓库,冬季需要控制室内温度为22℃~40℃,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无人员值守故不需考虑温控与新风、人员舒适度问题,但须考虑入库人员的安全。 两个仓库占地面积基本相似,均为:12.65x 7=88.55m2。 仓库层高为6m,每个仓库体积为532m3。 VA装配车间,需要控制室内温度为22℃~30℃,以保证工艺的正常生产,装配车间有操作工人,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因此提出需要对车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进行控制。 装配车间占地面积15x23=345m2,层高为 2.5m,总体积为862.5m3。 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夏季室内温度>25℃,因此夏季不需要对生产车间供热,冬季室内温度<25℃,需要对室内供热。 车间供热需求为季节性,夏季停运,冬季投用。 1.2节能要求 公司要求不采用高品位的电能和蒸汽热能对车间供热,需要采用余热回收途径对车间供热,

1.3 车间耗热量 ①根据仓库的性质,估算每个仓库的供热负荷为25kW。 ②根据装配车间的性质,估算VA装配车间供热负荷为120kW。 1.4余热利用条件 1.4.1 可利用的热能 钢化玻璃工段有两台玻璃炉,其作用是玻璃软化后处理。玻璃高温处理后由冷风急速冷却。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所需急冷温度由65~165℃。急冷后的热风直接排入大气,外排热风温度为45℃~65℃。外排热风仅为热空气,不含有毒有害气体。 为外排热风,每台玻璃炉配三台20000m3/h轴流风机。 根据估算,每台轴流风机按120%配置,维持室温25℃,每台轴流风机的热风可提供热负荷为100kW。 合计的余热足够满足车间的供热需求。 1.4.2可用余热回收型式。 根据现场情况,受热车间与玻璃炉间距比较近,可以将热风引入受热车间,由热风直接供暖。 该供暖方式简单易行,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余热回收利用充分。 二、余热利用方案 2.1余热回收

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稿

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刘婷 学号: 班级:2011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 指导老师:李佳高 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6日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人和相关部室附后,调查范围广,涉及到公司节能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能源管理制度、企业节能技改情况、能源计量管理、公司用能情况等,并最后得出调查结论和建议,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6日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对象: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竞拍收购原国营昆明市宜良钢铁厂,新组建的民营企业。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依托近邻曲靖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以及自身人力资源和生产经验,企业专门生产铸造用生铁,现有年生产能力20万吨。产品主要供应省外铸钢厂,部分供应本省铸造企业。到2011年底拥有职工352人,其中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固定资产净值3452.21万元。2011年生产铸造生铁103273吨,产值31251万元,工业增加值2050.3万元,利税1447万元。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成立之后,于2006年先后淘汰55m3、61m3高炉等一批耗能高、效益差的设备,同时新建了一条步进式烧结生产线,一座360 m3高炉,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等工作,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率,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铸造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与现有高炉配套行成“短流程”铸造工艺,将高炉热铁水直接用来浇注,年可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预计在2012年12月份可投入生产使用。 总之公司在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在增强,成为宜良县骨干企业,跻身昆明市销售收入和纳税百强企业,公司属于云南省重点用能企业,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名单。 二、节能管理人员 金和司能源管理人员共12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 兼职人员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中专学历的有5。 三、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 (一)总经理能源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能源法律、法规。 2、负责年度能源目标的鉴订,确定能源目标定额。 3、制定能源规划 (二)能源管理部门职责 1、制定公司能源目标分解及奖罚措施。 2、建立和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3、规范能源管理台帐,并按时上报能源数据。 4、广泛开展能源宣传,组织有关人员参与能源培训。 5、依照能源消耗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挖潜增效。 6、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消耗数据准确性。 (三)车间、各部室能源管理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