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1. 引言1.1 青霉素皮试的定义青霉素皮试是一种检测患者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常见皮肤试验。
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但由于青霉素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进行皮试是非常重要的。
青霉素皮试的原理是将青霉素药物溶液涂抹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红斑、瘙痒等。
如果出现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需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通常由专业医疗人员在临床环境中进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青霉素皮试的作用青霉素皮试的作用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测试一个人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情况。
青霉素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但在一些人群中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症状。
进行青霉素皮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可以在临床用药前进行,也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时进行确认诊断。
通过皮试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安全、更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痛苦。
青霉素皮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青霉素皮试的适用人群青霉素皮试是一种用来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方法。
适用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曾有过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
如果一个人曾经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过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那么可以考虑进行青霉素皮试来确认过敏情况。
2. 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但又对其过敏历史不明确的患者。
皮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试的七个注意事项如下:
1.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不可做青霉素的皮试,已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如果停药,应该在停药后的72小时再做皮试,以及在应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均需重新做皮试。
2.皮肤试验液需现配现用,应严格按照浓度与计量的要求准备皮肤试验液。
3.不可空腹进行皮试。
部分患者空腹进行皮试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易与过敏反应混淆。
4.皮试后局部会出现小皮丘隆起的情况,不可搔抓或揉按皮试局部,以免局部皮肤发红,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如有异常不适,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皮试后,应在注射室外等候结果,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观察均为20分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观察时间为30分钟。
患者在观察时间内应避免剧烈活动,若皮肤处出现皮疹或产生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6.皮试的观察时间结束后,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果超时需要重新进行皮试。
7.部分患者注射后会有迟发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可能会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腹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发病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对本类药物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也能引起休克。
过敏机制可能与青霉素本身、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有关。
临床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应选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史。
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 7 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 3 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史者,10 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 年后也应谨慎。
3、皮试液是由青霉素 G 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 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4℃下保存可用 1 周,室温则只限当日使用。
4、将皮试液 0.05-0.1ml 注于前臂肘内侧皮下内,等待 20 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阳性反应者禁用。
因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 60%,故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有胸闷、头昏、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
5、皮试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
皮试期间对患者应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注或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1ml (小儿酌减),必要时数分钟内重复注射一次或静脉注射。
6、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 20 分钟,无不良反应发生方可离开。
7、对属于过敏体质者(如有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者)必须用青霉素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
8、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
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流程

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流程青霉素皮试是一种常见的过敏试验,用于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青霉素皮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从而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皮试的具体操作流程。
1. 确定适用人群。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适用人群。
一般来说,青霉素皮试适用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或者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
2. 准备工作。
进行青霉素皮试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药物,包括青霉素皮试液、酒精棉球、注射器、消毒液等。
同时,需要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准备好医疗废物处理桶和医疗废物袋。
3. 皮试部位选择。
一般情况下,青霉素皮试常选用前臂内侧或上臂内侧皮肤作为皮试部位。
选择皮试部位时应该避开有破损、炎症或其他皮肤病变的部位。
4. 皮试液涂抹。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首先需要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试部位,然后取适量的青霉素皮试液,用注射器在皮试部位轻轻注入皮下,形成一个直径约3mm的小疱。
5. 观察反应。
青霉素皮试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一般来说,皮试液注射后15-30分钟内,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则说明患者对青霉素存在过敏反应。
6. 结果判定。
根据患者的皮试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定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如果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皮试,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7. 结束工作。
青霉素皮试结束后,需要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处理,包括彻底清洗和消毒注射器、丢弃使用过的酒精棉球和医疗废物袋中的废弃物,并对工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
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青霉素皮试,及时了解患者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青霉素皮试时,也需要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及时反馈自身的感觉和体验,以保证皮试的顺利进行。
青霉素皮试注意事项

青霉素皮试注意事项
(1)禁止空腹、疲劳状态下皮试。
(2)皮试前询问患者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明确24h内无应用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等干扰皮试结果的药物。
(3)制作皮试液注意事项:临床如果是自行配制青霉素皮试液(lml:500U),注意皮试液宜用生理盐水,不可应用注射用水。
因后者使∙fr霉素产生青霉烯酸,使局部刺激性强,还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青霉素噫喳蛋白,诱致过敏反应。
皮试液以现配现用为佳,如需保存宜4℃冷藏保存24小时。
(4)在青霉素两次注射时间不要停留太短,要保持5-7小时再次进行注射;
(5)静脉注射青霉素类药物时,最开始的速度要尽量保持在30-40d∕分,在短时间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后再次进行加快速度。
(6)即使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仍有3%・30%可能性发生过敏,用药过程仍应密切关注,在医院注射青霉素之后,不要马上离开,要在医院进行一段时间观察后再进行离开。
皮试

(三)皮肤试验方法与结果观察
• 同青霉素皮肤试验
• 皮试液用量
成人0.1 mL 小儿注射0.02~0.03 mL
三、造影剂过敏试验办法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主要经肾排泄的造影剂,包括:
离子型造影剂(如复方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等) 油脂类造影剂(如碘化油) 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如钆类螯合物)等
(一)各类药物
1. 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
如: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钠、头霉素类等 2.头孢菌素类加酶抑制剂 舒巴坦钠
1. 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如:氨曲 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霉素类等) (1)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过敏反应史者禁用, 对选用品种过敏者禁用。 (2) 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 过敏史者,使用该类药物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进 行,除说明书要求外,过敏性试验不列为常规。 (3) 有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必须使用时, 应用选用药品进行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用 药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3、抗蛇毒血清(蝮蛇:6 000 U;五步蛇:2 000 U;
银环蛇:10 000 U;眼镜蛇:1 000 U)
取本品0.1 mL,加氯化钠溶液1.9 mL,混匀 后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 mL。 • 结果观察: 观察20~30 min。可疑阳性者,预先注射扑尔 敏10 mg(儿童酌减),15 min后再注射本品。阴 性者缓慢静注。阳性者应权衡利弊,对严重毒蛇 咬伤中毒、有生命危险者,可作脱敏注射法。
五、其他药物
3、注射用黄芪多糖(临购)(250 mg/瓶)
以生理盐水将注射用黄芪多糖溶解,配制成浓 度为0.05%的皮试液,皮试液应于室温下放臵且 不能超过8小时。抽取皮试液约0.2 mL,在前臂屈 侧皮内注射0.1 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皮试反 应阴性者方可使用。
青霉素皮试操作流程

青霉素皮试操作流程青霉素皮试是一种用于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常规操作。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之一。
因此,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于确认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流程。
1. 患者评估。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病史以及用药史等情况。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对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皮试。
2. 皮试前准备。
在进行皮试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药品。
包括青霉素皮试药物、皮试针、消毒酒精、消毒棉球等。
同时,需要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3. 皮试操作。
首先,将患者的前臂内侧皮肤消毒,并等待干燥。
然后,取一支皮试针,将青霉素皮试液滴于皮试针上。
接着,将皮试针轻轻刺入患者的皮肤表面,使得皮试液能够渗入皮下组织。
在刺入皮肤后,需要轻轻旋转皮试针,以确保皮试液充分渗入。
完成皮试后,需要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刺入点。
4. 观察和记录。
完成皮试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通常情况下,青霉素皮试的结果会在15分钟内出现。
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刺入点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皮肤反应。
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皮试结果,包括出现的反应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5. 结果解读。
根据患者的皮试反应,医务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可能意味着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此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记录患者的过敏史。
如果患者未出现皮肤反应,则可以认为患者对青霉素不过敏。
6. 结束和咨询。
在完成青霉素皮试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咨询和指导。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皮试结果,并告知患者对青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医生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并在用药时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总结。
青霉素皮试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对于确认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谨的态度能够确保皮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青霉素皮试口述流程

青霉素皮试口述流程青霉素皮试是一种常见的过敏试验,用于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情况。
在进行青霉素治疗之前,进行皮试可以有效地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青霉素皮试的口述流程。
首先,进行皮试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物品,包括青霉素素试剂、酒精棉球、消毒纱布、生理盐水、注射器、止痒药膏等。
确保所有物品都是干净的,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接着,选择皮试部位,通常在前臂内侧或上臂外侧进行皮试。
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试部位,然后等待干燥。
接下来,将青霉素皮试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到皮肤表面,一般情况下是在皮肤表面做一个小的浅表注射。
完成注射后,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外溢。
然后等待15-20分钟,观察皮肤反应。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其他刺激。
观察期间,要仔细观察皮试部位的变化。
如果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过敏反应,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如果没有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则皮试结果为阴性,表示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在皮试结束后,应及时清洁皮试部位,并涂抹止痒药膏,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告知患者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皮试部位是否有持续的过敏反应。
总之,青霉素皮试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过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皮试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通过本文的口述流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青霉素皮试的操作步骤,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发病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对本类药物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也能引起休克。
过敏机制可能与青霉素本身、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有关。
临床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应选用其它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史。
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3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史者,内不宜再做皮试,后也应谨慎。
3、皮试液是由青霉素G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4℃下保存可用1周,室温则只限当日使用。
4、将皮试液0.05-0.1ml注于前臂肘内侧皮下内,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阳性反应者禁用。
因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60%,故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有
胸闷、头昏、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
5、皮试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
皮试期间对患者应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注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小儿酌减),必要时数分钟内重复注射一次或静脉注射。
6、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20分钟,无不良反应发生方可离开。
7、对属于过敏体质者(如有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者)必须用青霉素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
8、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
青霉素过敏的根源主要在于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其中所含青霉烯酸、青霉噻唑等是主要的致敏原。
当前应用进口的高品质青霉素类药物是不作皮试的,这在西方的多数国家亦成惯例。
鉴于国产药物因不同工艺流程所含致敏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使用不同种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不宜一律应用青霉素G盐替代皮试,临床用哪种青霉素类药物就用哪种药物做皮试。
用药中途更换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的不同生产批号的药物时亦应重新皮试,以保证安全。
9、皮试液宜用生理盐水,而不可应用注射用水。
因后者可使青霉素产生青霉烯酸,不但局部刺激性强,还易与血浆蛋白结合
附件2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当前,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在中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有多种描述,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在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国家处方集)的基础上,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归纳如下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1. 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
素或头霉素过敏。
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患者应用头孢类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需用所选品种进行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有过敏性休克史,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2、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它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于所有头孢类药物。
3、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无统一规定。
如药品说明书上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皮试,皮试液参考浓度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
皮试结果的判断参见青霉素皮试的规定。
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4、如果需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5、临床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论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首次使用后的0.5~1 h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过敏反应虽然难以预测,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附件3:
皮试操作指南
一、目的:将50单位/0.1ml皮试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用于观察药物过敏试验。
二、用物:按医嘱备药,0.1%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盘,注射器,针头,治疗本或医嘱本。
三、皮试流程:
(一)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用物携至床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