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844新闻传播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合集下载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纲解析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纲解析

新闻学部分1、新闻定义与公共领域2、新闻的客观性与真理性3、新闻与新闻把关人4、新闻记者与编辑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5、新闻舆论监督与宣传6、新闻与知情权、隐私权、公信力、社会责任7、新闻传播效果8、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部分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社会价值(1)媒介在政治这一主要新闻领域中占据优势,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中的新闻至关重要,已成为多元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电视新闻对大众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不只在政治领域,但过分相信电视新闻也会产生问题(3)当今时代,广播仍然是一个有着广泛大众基础的媒介,当代国际广播的特点之一是环球广播成为国际广播的重要形式二、广播新闻定义P8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从运用声音符号体系表现内容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按是否运用音响,分为口播体裁和录播体裁;从综合运用广播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可具体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对话等;从播出技术特征着手,可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三、电视新闻定义电视新闻: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从综合运用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电视新闻体裁可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解说与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从播出技术特征着眼,分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口播新闻、字幕新闻等。

四、广播媒介的特性即时同声传播,广播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尽可能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同步地传播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生动的传播新闻信息。

五、电视媒介的特性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2、电视媒介的优势: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六、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及要领(一)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及要领1、广播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有手段、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是广播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学术水平,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1.传播学原理方面:需要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制度、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国际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研究方法、国内外最新传播现象。

2.中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网络媒体的崛起、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1的新闻传播事业。

3.外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62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的学科范围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四部分。

二、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要求了解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及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业界的最新趋势,掌握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解释各种传播现象、解决各种传播问题。

三、参考书目1. 张金海、余晓莉:《现代广告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 阿伦斯等:《当代广告学》,丁俊杰、程坪、陈志娟译,人民邮电出版社3. 黄合水:《品牌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 凯勒:《战略品牌管理》,吴水龙、何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7.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四、考试的知识范围(课程复习大纲)(一)广告与广告市场1、广告的起源及社会功能2、现代广告的定义及其本质3、广告产业的性质及其范围4、广告市场的含义及其构成5、广告代理制6、广告公司、媒体、广告主、受众7、直销、推销、促销、事件营销、公关与广告(二)广告运作过程1、广告调查的内容及方法2、广告策划的原则、方法与流程3、广告创意的思维与方法4、广告表现的基本元素与技巧5、广告媒体的选择、组合与排期6、广告效果的发生模式、测定方法(三)现代广告新发展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实践2、数字化背景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形态革新3、互联网交互式信息平台营销传播的开发与利用(四)品牌资产评估1、品牌的本质与意义2、品牌与品牌资产3、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4、品牌意识与品牌联想5、品牌主观质量与品牌态度6、品牌忠诚7、品牌资产模型(五)品牌建设管理1、品牌化决策、品牌架构、品牌组合2、品牌定位、品牌识别3、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更新、品牌维护4、品牌社群、品牌故事、品牌杠杆5、品牌本土化与国际化6、品牌价值链7、品牌建设步骤8、品牌营销传播方案9、数字时代的品牌建设(六)传媒产业的基本特征1、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2、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3、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4、传媒产业价值链5、传媒产品的类型及特征6、传媒市场的结构与特征(七)传媒产业的其它特征1、传媒产业中的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2、传媒产业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3、传媒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4、传媒产业中的虚拟经济与流量经济5、传媒产品跨国流动中的文化折扣现象6、传媒市场中的明星高收入现象7、世界当代传媒业概况与特征8、中国当代传媒业概况与特征(八)传媒组织的经营与管理1、传媒经营与管理的目标2、传媒的所有制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3、媒介融合与跨媒介经营4、传媒广告资源开发与运营(九)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产业的影响1、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及其发展逻辑2、网络媒体及其演变3、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4、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其影响(十)网络传播及其特征1、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2、新媒体新在何处3、网络与新媒体用户特征4、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特征5、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基本思维与策略6、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及其特征(十一)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1、网络与舆情、舆论2、网络文化及其影响3、网络技术与“数字鸿沟”4、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5、网络传播与乡村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代码:44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就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得科目之一,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得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得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得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伦理与法制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四、题型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五、参考书目1、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得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7、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注:部分内容参阅《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指定得参考书目.第二部分:考察要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得含义与类型二、传播得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三、传播得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传播得五个关键要素四、传播媒介得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得界定2、传播媒介得类型第二节媒介得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得功能二、协调与商讨得功能三、传承与教化得功能四、娱乐与商业得功能第三节媒介得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得效果与效果理论1、效果与效果研究2、媒介与说服3、媒介与议程4、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得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新闻传播史第一节中国近代以来得新闻传播活动一、近代报刊得产生二、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三、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四、北洋时期得新闻事业五、《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共产党新闻事业得发展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得报刊二、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得新闻事业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等根据地得新闻事业四、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得发展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创建与初步发展六、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得主要经验与教训七、改革开放过程中得中国新闻事业第三节近代以来世界新闻事业得发展一、近代报业得萌芽与发展二、大众化报刊得产生与发展三、马克思恩格斯得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四、黄色新闻与报业垄断化五、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得斗争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剧变中得新闻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得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得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得媒介业2、媒介产业得特点3、媒介产业得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得类型2、媒介组织得结构3、媒介组织得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得流程一、报纸得生产1、报纸得选题与策划2、报纸得采访与编辑3、报纸得版面设计4、报纸得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得生产1。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基本样态知识点:语言传播(口头传播):语言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辅助手段;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早期的表现形态、特点、文字的统一;印刷传播:印刷传播出现的物质技术基础、印刷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出现的时间、表现形态、传播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及其演进状况知识点:中国古代邸报出现的历史条件、时间、名称、实物证据的状况;唐代的另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唐诗。

宋代小报出现的时代、原因、有关记载、基本情况;明代民间报房几份报纸的名称、状况;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从形式到内容未能及时嬗变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近代外报在中国的发生、发展第一节:近代报业的开端知识点:中国近代报业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马礼逊、米怜、的办报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时间、性质、出版周期、主持人等;第二节:香港报业知识点:近代香港的中文报《遐迩贯珍》;近代香港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等。

第三节:上海报业知识点:中文宗教报刊《六合丛谈》、《万国公报》及传教士林乐知的情况;中文商业报刊:《申报》的状况:创办人、创办时间、性质、编辑方针、相关出版物;广告发行的经营等;《新闻报》的情况;美查;在华外报的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原理考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原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725 传播学原理一、考试性质本科目的考试,是全日制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专业实务课程考核,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传播学专业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考察考生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业业务能力等。

二、评价目标1、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实务知识,了解传播学的主要实务范畴和表达技巧等基本内容。

2、具备较强的传播学理论应用能力。

3、具备良好的传播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辨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1. 新闻学(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2. 传播学(含中外传播史、传播理论与方法)3. 舆论学4. 公共关系学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试卷满分及主要考查内容3.1试卷满分为150分。

3.2主要考查内容:(1)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以及中外新闻事业活动的特色(2)新闻报道活动的过程,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主要问题(3)传播学的主要概念、术语和相关理论以及发展历程(4)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具备独立从事传播学研究的能力(5)掌握从传播学视角来审视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能够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6)舆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用舆论学理论分析社会舆论现象的能力。

(7)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公共关系活动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合理论观点,并能够联系现实分析问题。

4.试卷题型比例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题四种1、名词解释题:每个5分,共30分。

2、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3、论述题:1-2题,共30分。

4、综合题:1-2题,共50分。

华中农业大学849 水生生物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849 水生生物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1研究生入学考试《水生生物学》
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学院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传授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念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生命体系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水生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学过程,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水生生物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要求:
1.掌握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应用领域和水生生物学学科体系;
2.掌握水生生物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水生生物的作用规律,水生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及水生生物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水生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调节规律,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种群、群落原理在水产和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掌握淡水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及淡水系统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认识生物圈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新闻、信息、舆论与宣传
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新闻的本源和要素
3.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及新闻真实的含义
4.新闻选择的标准
3.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4.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5.宣传的定义和特点
6.构成宣传的元素及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7.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8.舆论的社会功能
9.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二、新闻学基本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4.公共新闻学
5.新闻自由与公民知情权
6.新闻人的基本权利
三、广告与广告市场
1.现代广告的定义及其本质
2.广告的社会功能
3.广告产业的性质及其构成
4.广告市场及其构成
5.广告代理:广告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
6.广告公司、媒介广告组织与广告主
7.广告受众与消费者
四、广告运动过程
1.广告调查的内容及其方法
2.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内容与工作流程
3.广告创意的思维方法
5.广告表现的基本元素与基本技巧
6.广告传播的媒体选择与组合方法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