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钻的判断和处理

合集下载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复杂情况处理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复杂情况处理

案例分析
案例五:
BZ34-4-4P3井钻进至3789米(垂深:3373.37米),机械钻速下降,上提活动钻具
时,顶驱蹩停,泵压下降约1MPa,释放扭矩后顶驱始终无法转动,钻具无法 活动,返出及泵压稳定。泵入5m3稀胶液,上提至中和点,蹩扭矩38Kn.m后 迅速下放至顶驱悬重,震击器多次下击未能解卡。期间循环调整泥浆性能 (比重降至1.44g/cm3,粘度56S)。
缩径卡钻-流塑性地层
原因: 最常见的流塑性地层有盐膏层,岩盐和塑性页岩,由于压 力不平衡,这些地层可产生塑性变形并向井眼内蠕动,造 成缩径。 预防: ₪ 通过提高泥浆密度可防止或减轻地层的蠕动,在打开已知 的流塑性地层前要提高泥浆的密度,在最初的几米中最容 易发生卡钻。 ₪ 使用偏心钻头钻一个稍大点的井眼或在钻具组合中使用扩 眼器; ₪ 下钻时要划眼,钻进时每个单根或每个立柱都进行划眼; ₪ 在裸眼中要保持钻具活动,要有规律地进行通井;
复杂情况处理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
2010年7月22日
汇报提纲
1
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
2
2
卡钻的基本概念
钻井过程中,钻具在井下既不能转动又不能上下活动而被
卡死的现象称为卡钻(Pipe Sticking)。如果对井塌、井漏
和井喷等各种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处理不当,最后都可能 导致卡钻。在正常钻进过程中,若采用的工程、定向井或 钻井液措施不当也会发生卡钻。
缩径卡钻-解卡措施
对于水化膨胀引起的缩径卡钻,应该对钻具的遇卡的反方 向施加力,建立循环,谨慎划眼,, 在盐岩中解除卡钻,可以泵入淡水浸泡钻具组合底部周围 以溶解盐层,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上击,一旦解卡应进行划 眼来调整井眼; 在页岩中解除卡钻,可以采用泵入油和清洗剂或润滑剂并 配合上击的方法,一旦解卡应划眼以调整井眼。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咱钻井的时候要是遇到卡钻,那可有点小麻烦呢。

不过别慌,咱有办法。

要是因为泥饼太厚卡钻了,那咱可以试试泡解卡剂。

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来个舒服的“泡澡”,解卡剂能把那厚泥饼给慢慢溶解或者软化了,这样钻具就能活动起来啦。

这就好比你手上沾了特别黏的东西,用水泡泡就好弄掉了。

如果是砂桥卡钻呢,那就得先把砂桥给破坏掉。

有时候可以通过小排量循环,慢慢地把那些沙子给带出来。

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一样,一点一点把阻碍的东西弄走。

要是小排量不行,还得想别的招,比如说震击。

用震击器给它来几下“小震动”,把砂桥震松了,钻具就能自由啦。

还有井塌卡钻也挺让人头疼的。

这时候得先看看能不能把塌落的东西给循环出来。

如果塌得不是特别严重,通过调整泥浆性能,让泥浆能把那些塌落的岩石碎屑啥的带出来,就像小扫帚一样把脏东西扫走。

要是塌得厉害,可能还得用倒扣或者套铣的方法。

倒扣就是把钻具一节一节地倒着弄出来,套铣呢,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外面套个“保护罩”,把周围那些阻碍的东西铣掉。

落物卡钻的话,要是能确定落物的位置和形状,那就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打捞。

就像钓鱼一样,把那个掉下去捣乱的东西给捞上来。

不过这可得小心,要是不小心把情况弄得更糟就不好了。

不管是哪种卡钻,在处理的时候都得小心谨慎。

要随时观察各种数据的变化,就像医生看病人的各种指标一样。

而且呀,经验也很重要。

老工人可能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是啥情况,就像老中医看一眼病人就知道大概的病症一样。

咱遇到卡钻别害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总能把问题解决掉,让钻具重新欢快地工作起来呢。

卡钻及处理

卡钻及处理
24
二、卡钻处理
2.浴井解卡

在活动钻具不能解卡时,可以向井内泡油、盐水、泡酸或采 用清水循环等方式,泡松粘稠的泥饼,降低粘滞系数,减少 与钻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差,从而活动解卡。 在钻进中遇到垮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可在钻杆与 钻铤之间接上震击器,一旦遇卡,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起钻中遇卡,如缩径、键槽等引起的卡钻经活动不能解卡时, 可以在卡点处倒开钻具,再接下震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 然后循环洗井,上提钻具,如果还卡,可以转动钻具倒划眼 轻轻上提。 下钻过程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或较轻的粘附卡钻 时,可使用上击器上击解卡。 25





表现:
钻进时,机械钻速降低,转盘扭矩增加,有憋钻或泵压上升现象;
16
一、卡钻
7.泥包卡钻



上提钻具有阻力,阻力的大小随泥包的程度而定; 起钻时,随着井段的不同,阻力有所变化,一般都是软遇阻,即在 一定阻力下一定井段内,钻具可以上下活动,但阻力随着钻具的上 起而增大,只有到小井径处才会遇卡; 起钻时,井口环形空间的液面不降,或下降很慢,或随钻具的上起 而外溢。钻杆内看不到液面(刺漏)。
3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形成原因:
泥浆悬浮能力差(清水钻进或使用黏度小、切力低的钻井液); 泵排量不够,钻速过快; 停钻时没有继续循环和活动钻具,等。
4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表现:
接单根或起钻卸开钻柱后,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砂下沉压缩 钻杆中泥浆); 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 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或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阻力很 大或卡死。

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卡钻的预防与处理卡钻是指在钻井作业中,钻头和井壁之间由于不当操作或突发情况而导致钻头停滞、无法继续钻进的现象。

卡钻的发生不仅会延误钻井进度,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和处理卡钻情况是钻井作业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卡钻问题。

一、预防卡钻1. 检查井口情况:在开始钻井前,必须对井口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包括但不限于井口钻柱、钻井液、固井材料等相关设备和物料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导致卡钻。

2. 控制钻井液性能:钻井液是钻井作业中重要的辅助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钻井效果和安全。

要注意控制钻井液的密度、黏度、过滤性能等指标,确保满足钻井要求,避免因钻井液性能不佳而导致卡钻。

3. 合理选择钻头:钻头的选择要根据井下地质情况、井深、井径等因素进行合理判断。

选用适当的钻头材质、结构和规格,以提高钻头的钻进效果和使用寿命,减少卡钻的发生。

4. 注意井壁稳定性:在钻井过程中,井壁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井壁塌方。

使用防塌剂、合理控制钻进速度等方法,保持井壁稳定,减少卡钻的风险。

5. 控制钻进参数:包括钻进速度、压力、转速等参数的控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能盲目追求钻进速度,要考虑地质条件和井壁稳定性等因素,避免因过快的钻进速度而导致卡钻。

二、处理卡钻1. 停井处理:一旦发生卡钻,要立即停止钻进操作,停止钻机的运转,确保安全。

在停井的同时,需与井面配合,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准备处理卡钻的相关设备和工具。

2. 确定卡钻原因:在处理卡钻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卡钻的原因。

可以通过地质分析、检查钻具和井身情况等方法,确定卡钻的具体原因,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指导。

3.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根据卡钻的原因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比如使用振动工具、爆破器具、钻井液冲击等方法,解决钻头卡住的问题。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反转钻进、冲洗、割断管柱等方法来解决卡钻问题。

石油工程技术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石油工程技术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称为卡钻。

主要有键槽卡钻、沉砂卡钻、井塌卡钻、压差卡钻、缩径卡钻、落物卡钻、砂桥卡钻、泥包卡钻及钻具脱落下顿卡钻等。

地层构造情况、钻井液性能不良、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卡钻,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解卡。

1卡钻的类型及预防措施1.1键槽卡钻键槽卡钻多发生在硬地层中,井斜或方位变化大,形成了狗腿的地方。

钻进时,钻柱紧靠狗腿段旋转,起下钻时钻柱在狗腿井段上下拉刮,在井壁上磨出一条键槽,起钻时钻头拉入键槽底部被卡住。

键槽卡钻特征是下钻不遇阻,钻进正常,泵压也正常,但起钻到狗腿处常遇卡。

随着井深的增加而愈加严重;能下放但不能上提,严重时可能卡死。

预防键槽卡钻的发生,首先得确保井眼质量,避免出现大斜度狗腿段;起钻时或再次下钻时应在键槽井段反复划眼,及时破坏键槽,并在起钻到键槽井段时要低速慢起,平稳操作,严禁使用高速起钻。

1.2沉砂卡钻在使用粘度小、切力小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其悬浮携带岩屑的能力差,稍一停泵岩屑就会沉下来,停泵时间越长,沉砂就越多,严重时可能造成下沉的岩砂堵死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钻柱,形成卡钻。

此时若开泵过猛还会憋漏地层,或卡的更紧。

沉砂卡钻的表现是: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

其表现是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喷势很大。

为了预防沉砂卡钻,应确保钻井液的性能满足清岩和悬浮岩屑的要求,随时做好设备和循环系统的检查维护,在因故停止钻进时,避免停止井内循环;缩短接单根时间,在发现泵压升高及岩屑返出量较小时要控制钻速,加大排量洗井,停泵前要将钻具提离井底并随时活动钻具。

1.3井塌卡钻在吸水膨胀的泥、页岩,胶结不好的砾岩砂岩等地层,在钻进或划眼过程中发生较多。

主要原因是由于钻井液的失水量较大,浸泡地层的时间较长;钻井液密度小,或起钻未及时灌钻井液以及抽吸作用使井壁产生坍塌而造成卡钻。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是指在钻井作业中,钻头或钻柱在岩石中遇到卡钻现象,无法正常前进。

卡钻可能由于岩层坚硬、岩石破碎、井壁不稳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般的处理方法:
调整钻井参数:根据地层情况,合理调整钻井参数,如转速、钻压、冲击频率等。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改善钻头在不同地层的性能,减少卡钻的可能性。

使用合适的钻头:选择适用于当前地层的钻头。

不同的岩层可能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钻头。

在卡钻时,考虑更换适宜的钻头,以提高钻进效率。

增加冲洗液浓度:在遇到卡钻时,适度增加冲洗液的浓度,以提高冲刷力,清除岩屑,减少摩擦力。

合适的冲洗液有助于维持井壁稳定。

使用抑制剂:对于易发生卡钻的地层,可以添加抑制剂到冲洗液中,减小岩屑的黏附性,避免岩屑粘附在钻头上,导致卡钻。

轻微冲击:在遇到较难钻进的地层时,适当增加钻井机的冲击力,以助于破碎岩层,减少卡钻的风险。

但要注意不可过度,以免损
坏钻头或其他钻井工具。

采用旋喷技术:对于特殊地层,可考虑采用旋喷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旋喷器将高速旋转的喷射流注入岩层,产生冲击、破碎效果,有助于解决卡钻问题。

使用电机冲击器:针对卡钻问题,一些先进的钻井装备配备了电机冲击器。

通过电机冲击产生的旋转冲击力,可以有效应对地层的卡钻情况。

在处理钻井卡钻时,重要的是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和卡钻原因,采取合理的方法。

同时,保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整个钻井过程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在油水井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井所处区域的地质因素、开发前期工艺水平,工程设计、开发资金因素;采油或注水工艺水平,生产井的管理水平,各类新工具、新工艺的实验因素;各种增产措施及油层改造措施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生产井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由于各类卡钻和井下落物,使生产井停产,造成油井利用率下降,有时还会造成油水井报废,影响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因此,迅速有效的处理井下事故,是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1有关名词及术语1.1井下事故处理: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油水井井内管柱遇卡,工具、仪器及钻柱等掉落井内的现象称井下事故,针对井下事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即井下事故处理。

1.2卡钻:凡是所下管柱及工具在井内不能上提、下放或转动的现象叫做卡钻。

1.3落物(落鱼):因事故滞留在井内的物体(杆类、管类、工具、仪器等)叫落物(落鱼)。

1.4卡点:被卡管柱被卡段的最上端位置称卡点。

1.5打捞:采用相应的措施工具捞出井下落物的作业过程。

1.6鱼顶:落物(落鱼)的顶端叫鱼顶。

2处理井下事故的原则井下事故处理的目的是恢复井筒畅通,以满足作业、增产措施及注采的需要。

2.1根据井下事故处理的目的处理井下事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2.1.1保护油水层不受污染和破坏;2.1.2不损坏油层套管(或不损坏井身);井下事故处理必须是越处理越简单,落物越少,不能越处理落物越多、越复杂。

2.2处理井下事故的设备能力、人员素质,必须能满足工艺需要,不得因处理井下事故而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

因此,从技术管理角度出发,应作好以下几点工作:2.2.1查清井况:作到“四清”2.2.1.1历史状况清。

上修前要查清采油、注水、修井、试油、增产措施、含水及周围水井影响程度和本次上修目的等。

2.2.1.2鱼头清:目前鱼头形状、规范,是否靠边,有无残缺等。

2.2.1.3复杂情况清:鱼顶周围套管是否损坏,损坏程度如何。

卡钻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

卡钻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

卡钻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卡钻是指钻头在钻孔过程中突然卡住无法继续前进或退出的现象,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卡钻一旦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增加人员安全风险。

以下是卡钻原因的分析、预防和处理方法的详细讨论。

一、卡钻原因的分析:1.岩层破碎:卡钻最常见的原因是钻孔过程中遇到了破碎的岩层。

岩石的破碎程度和坚硬度会影响钻头的进退。

2.岩层塌方:如果岩层存在明显的松散层或孔隙结构,当钻头进入这些区域时,岩层容易发生塌方,导致钻头卡住。

3.钻进物的堆积:在钻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杂质和碎屑,这些杂质堆积在钻头前端或孔壁上,导致钻头无法前进。

4.规范操作不当:不正确的钻探操作也是卡钻的原因之一、例如,钻头速度过快、进给过大、切屑排放不及时等。

5.钻头损坏:钻头的损坏或磨损会导致其在岩层中无法正常工作,也会引发卡钻。

二、卡钻的预防方法:1.岩层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岩层勘察,了解地层特点和岩石结构,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钻孔设计:根据岩层情况,合理设计钻孔方案。

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具,确保其能适应遇到的地质条件。

3.正确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控制钻头速度和进给,避免突然变动。

合理选择钻进水压力和冲洗液体量,保持良好的冷却和清洁效果。

4.及时检查:定期检查钻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钻头和其他配件。

5.加强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卡钻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卡钻的处理方法:1.停止钻进操作:一旦发生卡钻,应立即停止钻进操作,防止进一步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2.清理孔道:清理钻孔,排除堆积在钻头前端或孔道中的杂质和碎屑。

可以使用抽水泵或吸尘器进行清理。

3.转换钻具:根据卡钻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更换钻具。

例如,如果是钻头磨损导致的卡钻,可以更换新的钻头。

4.冲击解困:在卡钻处进行适当的冲击解困操作,可以通过回转、轻微的推拉等方式尝试解决卡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吸卡钻•粘吸卡钻,•也叫压差卡钻,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卡钻事故(图1-1)。

最容易卡住的是钻铤,由于钻具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卡点可以逐渐上移,直至套管鞋附近。

粘吸卡钻的原因:井壁上有滤饼的存在是造成粘吸卡钻的内在原因, 这是因为滤饼的形成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吸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岩石表面,无论砂岩、•泥岩都有这种特性。

第二是沉积,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靠近井壁的流速几乎等于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

泥页岩井段的井径要比砂岩井段的井径大得多,沉积作用更为显著,所以泥页岩井段容易形成厚滤饼。

第三是滤失作用,•它加速了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在渗透性岩层表面的沉积。

粘吸卡钻的象征1.粘吸卡钻是在钻柱静止的状态下发生的。

因此,卡钻前钻具上下活动、转动均不会有阻力(正常摩阻力除外),至于静止多长时间才会发生粘卡,这和钻井液体系、性能、钻具结构、井眼质量有密切关系,少则二、三分钟,多则几十分钟,但必须有一个静止过程。

2.粘吸卡钻后的卡点位置不会是钻头,而是在钻铤或钻杆部位。

3.粘吸卡钻前后,钻井液循环正常,进出口流量平衡,泵压没有变化。

4.粘吸卡钻后,如活动不及时,卡点有可能上移,甚至直移至套管鞋附近。

粘吸卡钻的处理粘吸卡钻发生之后,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处理:•••••(一)强力活动:粘吸卡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益趋严重,所以在发现粘吸卡钻的最初阶段,就应在设备(特别是井架和悬吊系统)和钻柱的安全负荷以内尽最大的力量进行活动,上提不超过薄弱环节的安全负荷极限,下压不受限制,可以把全部钻柱的重量压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转动。

用这种办法解除粘卡事故的事例很多。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现场工作人员有在安全限度内以最大力量进行活动的权利,如果限制过死,层层上报,待上级人员到达现场时,已经失去了活动解卡的可能。

这里用得着孙子的一句话:“将能而君不制者胜。

”如果强力活动若干次(一般不超过10次)无效,就没有必要再强力活动了。

此时应在适当的范围内活动未卡钻柱,•上提拉力不要超过自由钻柱悬重100~200kN,下压力量根据井深及最内一层套管的下深而定,•可以把自由钻柱重量的二分之一甚至全部压上去,使裸眼内钻柱弯曲,减少与井壁的接触点,防止卡点上移。

但必须注意,钻柱只能在受压的状态下静止,不许在受拉的状态下静止。

(二)震击解卡:1.机械震击法2.爆炸震击解卡法3.水力脉冲法(三)浸泡解卡剂:(四)降压法解卡(五)电渗透解卡法(六)冲击波法解卡:(七)井口憋压解卡法井壁失稳与坍塌卡钻坍塌卡钻是井壁失稳造的,•如图1-8所示,是卡钻事故中性质最为恶劣的一种事故。

因为处理这种事故的工序最复杂,耗费时间最多,风险性最大,甚至有全井或部分井眼报废的可能,所以在钻井过程中应尽力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井壁坍塌的象征1.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坍塌:•如果是轻微的坍塌,则使钻井液性能不稳定,密度、粘度、切力、含砂量要升高,•返出钻屑增多,可以发现许多棱角分明的片状岩屑。

如果坍塌层是正钻地层,则钻进困难,泵压上升,扭矩增大,•钻头提起后,泵压下降至正常值,但钻头放不到井底。

如果坍塌层在正钻层以上,则泵压升高,钻头提离井底后,泵压不降,且上提遇阻下放也遇阻,甚至井口返出流量减少或不返。

2.起钻时发生井塌:•正常情况下,起钻时不会发生井塌。

但在发生井漏后,或在起钻过程中未灌钻井液或少灌钻井液,•则随时有发生井塌的危险。

井塌发生后,上起遇阻,下放也遇阻,而且阻力越来越大,但阻力不稳定,•忽大忽小。

钻具也可以转动,但扭矩增加。

开泵时泵压上升,悬重下降,井口流量减少甚至不返,停泵时有回压,起钻时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3.下钻前发生井塌:•井塌发生后,由于钻井液的悬浮作用,塌落的碎屑没有集中,下钻时可能不遇阻,但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内要反喷钻井液。

如果塌落的碎屑集中,则下钻遇阻,当钻头未进入塌层以前,开泵泵压正常,当钻头进入塌层以后,则泵压升高,悬重下降,井口返出流量减少或不返,但当钻头一提离塌层,则一切恢复正常。

向下划眼时,•虽然阻力不大,扭矩也不大,但泵压忽大忽小,有时会突然升高,悬重也随之下降,井口返出的流量也呈现忽大忽小的状态,有时甚至断流。

从返出的岩屑中可以发现新塌落的带棱角的岩块和经长期研磨而失去棱角的岩屑。

4划眼情况不同:•如果是缩径造成的遇阻(岩层蠕动除外),经一次划眼即恢复正常,如果是坍塌造成的遇阻,划眼时经常憋泵、别钻,钻头提起后放不到原来的位置,越划越浅,比正常钻进要困难得多。

搞得不好,还会划出一个新井眼,丢失了老井眼,使井下情况更加复杂化了。

井塌的处理1.下钻过程,•如发现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内反喷钻井液,这是井塌的象征,应立即停止下钻。

开泵循环通井或划眼,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恢复下钻工作。

通井、划眼,•如果在较硬地层中进行,一般不会发生意外,如在软地层中进行,•就很容易划出新井眼而失去老井眼,如渤南油田××井,设计井深3340m,由于多次井塌,多次划出新井眼,在一口井上进尺一万多米,还没有钻完这口井。

由于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所以有人给井塌后的划眼工作定了一条硬措施叫“一通、二冲、三划眼,•”但是往往是通也通不动、冲也冲不下,•不划眼又怎办呢?只好活动活动转盘,一活动转盘问题就出来了。

出了新井眼又不承认是新井眼,钻又不敢钻,划也划不动,大量时间就消耗在似划非划、似钻非钻的状态之中。

在软地层中不能用钻头去划眼,无论是何种钻具组合,只要用钻头,准能划出新井眼。

如果是地层较硬,非用钻头不行的话,那也不必担心划出新井眼,因为硬地层是划不出新井眼的。

为了避免钻出新井眼而又能快速划眼下放消除障碍,•我们设计了一种划眼工具,如图1-13所示,它是由接头、刀片、导引杆、和马蹄形端部组成。

划眼时,•导引杆始终处于老眼中,它没有切削作用,不会钻出新井眼。

马蹄形端部可以防止突然憋泵。

刀片可以破碎已垮塌的地层,把大块钻成小块,通过循环的钻井液带出地面。

使用这种工具,•不受“一通、二冲、三划眼,”的限制,可以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不可能划出新井眼,•而且大大加快了划眼进度。

这种工具在现场可以由井队自己制作,即用废公锥焊大钳牙即可使用,其直径可以小于钻头直径,因为坍塌井段的井径都大于钻头直径,不必使用足尺寸的划眼工具。

2.起钻过程,如发现井口液面不降,或钻杆内反喷钻井液,这是井塌的象征,应立即停止起钻。

开泵循环钻井液,•待泵压正常,井下畅通无阻,管柱内外压力平衡后,再恢复起钻工作。

3.无论任何时候,如发现有井塌现象,开泵时均须用小排量顶通,然后,逐渐渐增加排量,中间不可停泵。

如果小排量顶不通,泵压上升,井口不返钻井液,证明地层漏失,不可继续挤入钻井液。

一般的经验数据是漏失量不可超过5m3。

如果恢复循环无望,而钻具尚能活动,应当机立断,立即起钻。

液面如不在井口,应灌满钻井液。

虽然此时起钻有不少阻力,钻杆内依然反喷钻井液,也丝毫不能等待,•只要在设备和钻具的安全负荷以内,就应尽最大的可能上起。

已经到了破斧沉舟,背水一战的时候了,•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中途决不可试着去开泵,只要连续上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把钻具起完的。

万一起不完,能多起一柱是一柱,也减少了套铣倒扣的工作量。

4.如果已经发生井塌,循环钻井液时岩屑又带不出来,可采取如下办法:(1) 使用高屈服值和高屈服值/塑性粘度比值的钻井液洗井,使环空保持平板层流状态。

(2)•使用高浓度携砂液洗井,携砂剂的主要成分是经过处理加工的温石棉再加一些添加剂制成,能提坍塌卡钻的处理坍塌卡钻以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小排量循环,一种是根本建立不起循环。

•如果能小排量循环的话,万万不能失去这一线希望,但是必须控制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的基本平衡。

在循环稳定之后,逐渐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以提高它的携砂能力,然后逐渐提高排量,争取把坍塌的岩块带到地面。

这一步走好之后,即使发生了粘吸卡钻,也好处理了。

但是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小排量可以循环,一增加排量就发生漏失,返出量不增加,停泵后,钻井液外吐不止,这时就应下决心倒扣了,不能再等待了。

如果是石灰岩、白云岩坍塌形成的卡钻,同时坍塌井段不太长的话,可以考虑泵入抑制性盐酸来解卡。

如果失去循环,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套铣倒扣。

我们应该为少倒扣和容易倒扣创造条件。

往往有这种情况,•在发生严重井塌之后,不能循环但能转动,上下也有一定的活动距离,但活动距离越来越小,转动扭矩越来越大,•说明砂子越挤越死,最终非卡死不可。

此时就不应以转动求解脱,要严格控制扭矩,为容易倒扣留一条后路。

此时应该分析塌卡的是钻具上部还是下部,如果塌卡的是钻具下部,最好把钻具提卡,立即倒扣,如果倒得好,可以把钻铤以上的全部钻具倒出。

要知道,坍塌发生后的初期阶段掩埋的钻具不多,•且砂子比较疏松,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砂子越集越多,越集越实,卡点会迅速上移,•而且上部钻具粘卡的危险性越来越大,因此,只要确定是钻具下部塌卡,就应及早倒扣。

倒扣的时间越早,可能倒出的钻具越多,给下一步留下的困难就越少。

但是坍塌卡钻的部位往往是上部松软地层,下部钻具并未埋死,可是钻具失去活动以后,就有粘卡的可能,形成上部塌卡下部粘卡的复式卡钻,如图1-15所示,此时就不要盲目倒扣,因为你倒出的钻具不可能很多,如果钻头水眼被堵,可能形成一套到底的局面,而且在下部粘卡井段,你要套铣的不是塌块,而是地层, 井越深,地层越硬,套铣越困难,最后不得不被迫放弃。

此时就应该为下一部容易处理创造条件,首先下炸弹把钻头炸掉或把钻铤炸裂,为以后恢复循环创造条件,当上部井眼套通之后,只要能恢复循环,就可以按粘吸卡钻处理了,如果不事先进行爆炸,在套铣倒扣过程中,钻头水眼肯定会被堵死,以后要想循环,那是不可能的。

也有人提出不爆炸而进行射孔是否可以?实践证明,钻铤上是射不开孔的,即是能射开,射孔的孔眼也很容易被堵死,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也有人设计了通开水眼的工具和办法,但那只能是局部通开,一般100m左右,而且工序繁琐,非常不经济,不如爆炸来得一劳永逸。

下一步就只能是套铣倒扣了,在松软地层宜采用长筒套铣,或者采用带公锥或打捞矛的左旋螺纹长筒套铣,使套铣与倒扣一次完成,•以加快进度。

较硬地层,宜减少套铣筒长度,尽量减少套铣过程中的失误。

套铣至扶正器时,宜下震击器震击解卡,因为大量事实证明,扶正器以下很少有砂子堆集,没有必要去做磨砂桥卡钻砂桥卡钻也叫沉砂卡钻,其性质和坍塌卡钻差不多,其为害较粘吸卡钻更甚。

井眼中有砂桥的象征1.下钻时,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钻头进入砂桥后,由于砂桥隔断了循环通路,被钻具体积排出的钻井液不能从井口返出,而被迫进入钻头水眼从钻杆内返出,或者被挤入松软地层中。

2.在砂桥未完全形成以前,下钻时可能不遇阻,或者阻力很小,而且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逐渐增加,所以钻具的遇阻是软遇阻,没有固定的突发性遇阻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