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卡钻事故(精品讲义)

合集下载

卡钻事故的预防、判断、处理[1]

卡钻事故的预防、判断、处理[1]

钻井作业卡钻事故的预防判断和处理川东钻探公司2002.7钻井中卡钻事故的预防判断和处理钻井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钻进不断加深井眼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和不可预见的因素,钻井液性能与井内情况的不吻合及其致后性,措施不当,检查不严,操作不慎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钻井事故的发生。

卡钻是经常发生的事故之一。

如果操作得当,对井内的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从而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卡钻事故的发生。

所谓卡钻就是钻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

钻井工作者必须努力避免卡钻事故的发生,采取预防卡钻的措施。

一、减小卡钻风险的措施1、保持稳定的泥浆性能,不能向泥浆内冲水,处理泥浆要均匀、幅度不要过大。

2、钻进后接单根开泵上提(上提时最好不影响泵压),提出方钻杆后摘泵,接单根后先开泵再上提钻具,如果接单根时间长应活动转盘以活动钻具。

3、钻具静止一段时间后应先转动或者下放后再上提。

4打捞钻具:扣造牢后,先想法开通泵,如不能开通泵则将钻具提至井内悬重,在安全扭转范围内大力转动力争倒划眼解除,一般不可强力上提。

5、钻进中注意排量和泵压变化,防剌钻具剌垮井壁。

6、起钻前充分循环泥浆,如有垮塌物返出,需调整好泥浆性能方可起钻。

7、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防起钻抽塌井和下钻压漏井后造成地层坍塌,特别是当钻具结构改变后防突然遇阻造成卡钻。

8、起钻中按规定及时灌够泥浆,防地层坍塌。

9、手工具不能放在转盘上,要求井口人员随时检查井口工具和盖好井口,防落物入井。

10、起钻遇卡不超过原悬重100千牛,起钻遇卡则向下放钻具,力争一次击掉,待恢复悬重后再活动采取循环或倒划眼措施解除;下钻遇阻不低于原悬重50千牛,如遇阻则上提钻具,待悬重上升再恢复原悬重后,倒单根,采取划眼措施,不可强行下压钻具。

11、钻具在裸眼内要随时活动,不能长时间静止。

12、如使用悬浮能力差的泥浆,钻进中突然井漏(甚至失返),上提遇卡,可考虑倒划眼解除,不可大力上提,提卡死钻具。

卡钻事故预防与处理

卡钻事故预防与处理

一、吸附卡钻
事故案例1
大港油田W-29井
1、基础资料 (1)表层套管:φ339.7mm,下深102.53m。 (2)技术套管:φ244.5mm,下深998.10m。 (3)裸眼:φ215.9mm钻头,钻深2612m。 (4)钻具结构:φ215.9mm钻头+φ159mm钻铤141.77m+φ127mm钻杆15.5m。
一、吸附卡钻
事故案例2
河南油田 T-491井
1、基础资料 (1)表层套管:φ339.7mm,下深50.64m。 (2)裸眼:φ215.9mm钻头,钻深2195m。 (3)钻井液性能:密度1.03g/cm³,黏度32s,滤矢量8ml。
2、事故发生经过 钻进至井深2195m,循环好钻井液,准备起钻。因吊卡不能用,等吊卡一
(2)若开泵不能建立循环 采取测卡点爆炸松扣,自卡点位置以上自由钻具起出,下震击器对扣,实 施震击解卡。
(3)震击不能解卡 可以采取分段套铣分段松扣,直至管柱解卡。
二、沉砂卡钻
沉砂井塌卡钻,井底状态
二、沉砂卡钻
事故案例 1
1、发生经过
井号 发生时间
官40-19井 2006年3月5日
井深m
2262
一、吸附卡钻
几点体会 4、以后类似的事故井,在保证井下安全及井控安全提下,解放思 想,既要降低钻井液液柱压力,同时又要防止井喷。这是事故得以解 除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沉砂卡钻
1、沉砂卡钻原因
循环排量低时间短 钻井液性能差
循环短路等几方面
导致
沉砂卡钻
二、沉砂卡钻
2、沉砂卡钻预防
确保钻进 循环排量。
一、吸附卡钻
事故案例3 4、认识与建议
胜利油田 F-23井

钻井事故处理卡钻事故实例

钻井事故处理卡钻事故实例

一、粘吸卡钻实例例一,胜利油田F-23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39.7mm;下入深度84m。

(2) 技术套管:φ244.5mm;下入深度1970m。

(3) 裸眼:钻头直径:φ215.9mm;钻深:2994.14m。

2、事故发生经过钻到井深2994.14m,因一档链条断,将钻具上提21m,检修链条,未及时下放活动。

待链条接好后,上提钻具由原悬重840KN提至1200KN下放到零。

循环过程发现泵压由16Mpa降至8Mpa.3、事故处理过程(1) 注入解卡剂40M3替钻井夜时,泵压由12Mpa降至10Mpa。

15分钟后发现井口有解卡剂迫出,判断是钻具剌漏,使循环短路,经测试剌漏位置在1530m。

(2) 原钻具倒扣一次倒出钻杆1651.80m,将剌漏钻杆倒出。

(3) 下φ127mm公锥打捞三次,均未成功。

(4) 下φ144mm 公锥打捞,造扣后,上提1100KN,停止3分钟,悬重下降到1000KN,活动数次后,恢复到原悬重840KN。

开泵循环,泵压正常,事故解除。

4、分析意见(1) 在循环钻井液时,已经发现泵压由16Mpa降到8Mpa,如地面无问题,那肯定是钻具剌漏,短路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注解卡剂纯粹多此一举,而应测一个循环周,确实钻具剌漏位置,然后倒扣或爆炸松扣,将钻具起出。

(2) 本井下三次φ127mm公锥打捞无效,而下φ114mm公锥却一次成功,这就说明该井队对鱼顶情况根本不明,接头水眼尺寸不知道,所以加犯三次同样错误。

例二,大港油田B15-2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39.7mm;下入深度202.10m。

(2) 裸眼:钻头直径:φ311.10mm;钻深1939m。

(3) 钻具结构:φ311.10mm钻头+φ310mm 扶正器1.85m+φ203mm 钻铤8.73m+φ310mm扶正器1.32m+φ198mm无磁钻铤8.61m+φ310mm 扶正器1.87m+φ203mm钻铤26.25m+φ178mm钻铤104.81m+φ127mm钻杆1771.64m。

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案

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案

《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案》摘要: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处理方案,在进行石油钻井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分析石油钻井项目中事故的原因,将有助于在发生事故时预防和控制事故,石油钻井工程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就是卡钻事故,其会对工程的施工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孙宝石摘要:结合实际,对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先是阐述石油钻井工程事故原因,其次在原因总结归纳的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案,希望通过研究后,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石油项目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卡钻;事故;处理方案前言石油钻井项目非常危险,并取决于项目的性质。

由于投资者的高额注资要求、高安全操作风险,高施工技术以及项目的隐蔽特征,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发生极为严重的损失。

因此,预防安全事故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

目前,使用相关技术、新型机器设备和新材料,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将要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推测与评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 石油钻井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在进行石油钻井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分析石油钻井项目中事故的原因,将有助于在发生事故时预防和控制事故。

据以往的钻井工程大量的施工经验来看,石油钻井项目中通常有四种类型的事故是高发生率的:地下事故、人员伤亡、机器事故和固井事故。

如果机械设备的质量相对于比较差,而且未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并且建筑工人未遵循相关程序,则成为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某些复杂性因素,地下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及时的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行為存在。

机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和系统中的过多错误指令。

固井事故的发生往往主要取决于地理条件,设计问题,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

2 石油钻井工程中卡钻事故石油钻井工程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就是卡钻事故,其会对工程的施工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

卡钻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卡钻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中国石油海洋公司大港事业部
卡钻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一、粘附卡钻(压差卡钻)
原因:
1、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 2、钻铤尺寸偏大,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大。 3、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过长,或活动幅度不够。 4、钻井液失水大,润滑性差。 5、井眼轨迹差。
现象:
钻具上提下放困难,且随时间的延长而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能转 动,循环正常,泵压稳定。
六、泥包卡钻
钻头泥包后起钻至井径较小的井段便会造成卡钻。
原因:
1、由于干钻而造成泥包卡钻(泵不上水或钻具短路) 2、在松软或高粘性地层排量不足,钻井液性能不好,钻头选型不当。
现象:
1、钻头在井底转动不灵活,有蹩跳现象,停车打倒转。 2、钻速明显减慢,泵压升高或蹩泵。 3、钻进时有卡、挂现象,起钻至小井眼处有可能卡死。 4、卡钻后,上提下放及转动都很困难,且不能循环。
附:1、计算卡点位置 H=9.8KL/P 2、解卡剂用量 Q=0.785K[D2井-d2外]H+0.785d2内h( K为井径扩大系数,一般取1—1.2)
中国石油海洋公司大港事业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卡钻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二、沉砂卡钻
钻进过程中,在接立柱或停泵后,岩屑下沉堵塞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 钻具形成卡钻。
现象:
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泵压升高或蹩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 不能转动或转动时蹩劲很大。
预防:
1、起出钻头必须测量其外径,确定井内是否存在小井眼。 2、如果存在小井眼(起出钻头外径磨损严重),下钻至小井眼前应特 别注意遇阻情况,提前3—5根进行扩划眼作业。 3、下钻有遇阻现象,应及时大力上提(在钻具、大绳、游动系统允许 的范围内),不可下压。
处理:

石油工程技术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石油工程技术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称为卡钻。

主要有键槽卡钻、沉砂卡钻、井塌卡钻、压差卡钻、缩径卡钻、落物卡钻、砂桥卡钻、泥包卡钻及钻具脱落下顿卡钻等。

地层构造情况、钻井液性能不良、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卡钻,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解卡。

1卡钻的类型及预防措施1.1键槽卡钻键槽卡钻多发生在硬地层中,井斜或方位变化大,形成了狗腿的地方。

钻进时,钻柱紧靠狗腿段旋转,起下钻时钻柱在狗腿井段上下拉刮,在井壁上磨出一条键槽,起钻时钻头拉入键槽底部被卡住。

键槽卡钻特征是下钻不遇阻,钻进正常,泵压也正常,但起钻到狗腿处常遇卡。

随着井深的增加而愈加严重;能下放但不能上提,严重时可能卡死。

预防键槽卡钻的发生,首先得确保井眼质量,避免出现大斜度狗腿段;起钻时或再次下钻时应在键槽井段反复划眼,及时破坏键槽,并在起钻到键槽井段时要低速慢起,平稳操作,严禁使用高速起钻。

1.2沉砂卡钻在使用粘度小、切力小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其悬浮携带岩屑的能力差,稍一停泵岩屑就会沉下来,停泵时间越长,沉砂就越多,严重时可能造成下沉的岩砂堵死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钻柱,形成卡钻。

此时若开泵过猛还会憋漏地层,或卡的更紧。

沉砂卡钻的表现是: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

其表现是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喷势很大。

为了预防沉砂卡钻,应确保钻井液的性能满足清岩和悬浮岩屑的要求,随时做好设备和循环系统的检查维护,在因故停止钻进时,避免停止井内循环;缩短接单根时间,在发现泵压升高及岩屑返出量较小时要控制钻速,加大排量洗井,停泵前要将钻具提离井底并随时活动钻具。

1.3井塌卡钻在吸水膨胀的泥、页岩,胶结不好的砾岩砂岩等地层,在钻进或划眼过程中发生较多。

主要原因是由于钻井液的失水量较大,浸泡地层的时间较长;钻井液密度小,或起钻未及时灌钻井液以及抽吸作用使井壁产生坍塌而造成卡钻。

钻井复杂事故与处理-卡钻事故_例2

钻井复杂事故与处理-卡钻事故_例2

1.4 粘吸卡钻的处理例2:某井Φ 339.7mm (壁厚9.65mm)套管下深900m ,Φ215.9mm 钻头钻达3400m ,起钻至3200m 发生粘吸卡钻,此时大钩悬重850kN ,钻井液密度1.15g/cm 3,循环泵压12.00MPa ,钻具结构为:2159mm 1778mm 7144mm)100m Φ 215.9mm 钻头+Φ 177.8mm 钻铤(内径71.44mm)100m +Φ 158.8mm 钻铤(内径71.44mm)60m +Φ 127mm(内径108.6mm)钻杆。

10001200kN 拉力多次上下活动量得钻具伸长差为825经1000~1200kN 拉力多次上下活动,量得钻具伸长差为82.5cm 。

已知井深1000m 处有浅气层存在,地层压力梯度0.0103MPa/m ;存在地层压力梯度为在2400m 以下有多套油气层存在,地层压力梯度为0.011MPa/m 。

因条件限制,只能选用密度为0.87g/cm 3的原油和柴油的混合液做2013-12-1989为解卡剂。

请计算①卡点位置(考虑钻杆接头及加厚影响)、②解卡剂用量、③最高泵压,并④校验施工安全性。

(Q 3=3.0m 3)1.4 粘吸卡钻的处理(1)卡点位置。

用式(1-5)可算得:f1200kN1000kN200kN/ L EA x f =ΔΔ拉力△f=1200kN-1000kN=200kN;Φ127mm×9.19钻杆系数K(=E*A)由表1-7查得K1为7150;△x1=3040*200/7150*0.965=82.06cm;(考虑钻杆接头及加厚影响)=60*200/33149=036cm=100*200/43724=046cm△x2=60200/33149=0.36cm、△x3=100200/43724=0.46cm ;钻具伸长实测值△x=82.5cm ,卡点在Φ177.80mm钻铤上;卡点位置:L=3100+K f=3100+43724/200=3117m.2013-12-1990L3100K2△x/△f310043724×0.08/2003117m.1.4 粘吸卡钻的处理(2)计算解卡剂用量为保险起见考虑泡过卡点即解卡剂管外液面位置为为保险起见,考虑泡过卡点77m ,即解卡剂管外液面位置为3040m ,留顶替量Q 3=3.0m 3,则由式(1-15)可算得:02159m 1588mm 222123230.785()0.785Q Q Q Q KH D d d H Q =++=−++(1-15)式中,钻头直径D=0.2159m ;Φ 158.8mm 钻铤浸泡长度H=60m ,外径d=0.1588m ;钻杆浸泡长度H=0m ;解卡剂附加量20%,因而环空容量:Q 1=0.785×1.2×[(0.21592-0.1782) ×100+(0.21592-0.15882) ×60 ]=2.62m 3。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

井下常见事故--卡钻的处理概述在油水井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井所处区域的地质因素、开发前期工艺水平,工程设计、开发资金因素;采油或注水工艺水平,生产井的管理水平,各类新工具、新工艺的实验因素;各种增产措施及油层改造措施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生产井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由于各类卡钻和井下落物,使生产井停产,造成油井利用率下降,有时还会造成油水井报废,影响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因此,迅速有效的处理井下事故,是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1有关名词及术语1.1井下事故处理: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油水井井内管柱遇卡,工具、仪器及钻柱等掉落井内的现象称井下事故,针对井下事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即井下事故处理。

1.2卡钻:凡是所下管柱及工具在井内不能上提、下放或转动的现象叫做卡钻。

1.3落物(落鱼):因事故滞留在井内的物体(杆类、管类、工具、仪器等)叫落物(落鱼)。

1.4卡点:被卡管柱被卡段的最上端位置称卡点。

1.5打捞:采用相应的措施工具捞出井下落物的作业过程。

1.6鱼顶:落物(落鱼)的顶端叫鱼顶。

2处理井下事故的原则井下事故处理的目的是恢复井筒畅通,以满足作业、增产措施及注采的需要。

2.1根据井下事故处理的目的处理井下事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2.1.1保护油水层不受污染和破坏;2.1.2不损坏油层套管(或不损坏井身);井下事故处理必须是越处理越简单,落物越少,不能越处理落物越多、越复杂。

2.2处理井下事故的设备能力、人员素质,必须能满足工艺需要,不得因处理井下事故而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

因此,从技术管理角度出发,应作好以下几点工作:2.2.1查清井况:作到“四清”2.2.1.1历史状况清。

上修前要查清采油、注水、修井、试油、增产措施、含水及周围水井影响程度和本次上修目的等。

2.2.1.2鱼头清:目前鱼头形状、规范,是否靠边,有无残缺等。

2.2.1.3复杂情况清:鱼顶周围套管是否损坏,损坏程度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卡钻事故
目录
一、处理卡钻事故概述 二、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三、测卡点 四、解卡 五、解卡打捞工艺技术 六、解卡方案制定
第一章 处理卡钻事故概述
卡钻是指油水井在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 当或某种原因造成的井下管柱或井下工具在井下被卡 住,按正常方式不能上提的一种井下事故。由于卡钻 事故会使油水井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使 油水井报废,给油田的生产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 而如何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卡钻事故,对维护油田生 产和提高作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四节 套管变形卡
3、套管卡钻的预防
1)作业施工前,要用通井规通井。 2)在井下作业施工中,如有卡钻或遇阻现象,要下铅
模打印探明情况。 3)如有套管损坏,必须将其修好后,方可进行其他作
业。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五节 水垢卡
1、定义
由于井内大量结垢,使井内管柱不能正常起出的现象。
。 2) 测卡以测卡法:利用整个管柱受应力分界点
测出卡点。
第三章 测卡点
第二节 卡点测定和计算
1、 计算法测卡点
单一管柱卡点计算
1) 理论计算法:
太猛造成砂卡。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一节 砂卡
4、砂卡的预防
1)对出砂严重的生产井,要尽量采取防砂措施或进行冲砂处理防止砂 卡。 2)生产管柱下入深度要适当。 3)注水井放压时一定要有所控制。 4)冲砂要尽量反洗井,排量要足够大,接单根速度要快,冲至井底彻 底反洗井后再起管柱。 5)填砂施工尾管距砂面要有足够距离。 6)探砂面加压要控制在15KN以内
2、 砂卡的类型 光油管卡和井下工具卡两种。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一节 砂卡
3、 砂卡的原因
1)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疏松或生产压差过大,油层中的砂子随油流 进入油套环空后逐渐沉淀造成砂埋一部分管柱形成砂卡。 2)冲砂作业时,由于排量不足,洗井液携砂能力差,不能将砂子洗出井外造 成砂卡。如冲砂液量不足、冲砂进尺太快、接单根时间过长、不连续施工等都 会造成砂卡。 3)在填砂作业时由于砂比太大造成砂卡。 4)压裂施工中,由于管柱深度不合适,砂比大,压裂液不合格及压裂后放压
隔器不能解封造成的卡钻等。
目录
一、处理卡钻事故概述 二、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三、测卡点 四、解卡 五、解卡打捞工艺技术 六、解卡方案制定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一节 砂卡
1、砂卡的定义 在油水井生产及井下作业中,由于地层出砂或工
程用砂及压裂砂埋住部分管柱,造成管柱不能正常 提出井口的现象称为砂卡。
第四节 套管变形卡
1、定义 井下管柱、工具等卡在套管内,用比井下管柱重量稍大些的力不能
正常起下作业的现象称套管卡。
2、套管卡钻的原因
1)井下套管情况不清楚,致使井下工具下至套管损坏部位。 2)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泥岩膨胀、井壁坍塌造成套管损坏 或变形而将井下管具卡在井内。 3)由于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造成的套管错断或损坏造成卡钻 。 4)在井下作业及增产措施中,操作或技术措施不当造成套管损 坏而卡钻。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三节 水泥卡
1、水泥卡定义
由于水泥固住部分管柱不能正常提出管柱的事故为水泥卡
2、水泥卡钻的原因
1)打完水泥塞后,没有及时上提油管至预定水泥塞面以上进行反洗井 或洗井不彻底,致使油管与套管环空有多余水泥凝固而卡钻。 2)挤水泥时没有检查上部套管的破损,使水泥浆上行至破损位置,造 成卡钻。 3)挤水泥时间过长或催凝剂用量过大,施工中水泥凝固卡钻。 4)井下温度过高或遇高压盐水层,以致使水泥早期凝固。 5)打水泥浆时计算错误或发生其他故障,致使油管固住。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三节 水泥卡
3、预防水泥卡钻的措施
1)打完水泥塞后,及时上提油管至预定水泥塞面以上进行反洗井。 2)憋压挤水泥时检查上部套管是否完好。 3)挤水泥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尽快挤入,催凝剂用量要适当。 4)井下温度过高或遇高压盐水层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发生卡钻事 故。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一章 处理卡钻事故概述
卡钻事故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油水井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油管或井下工具被卡,如砂卡、蜡卡
、水垢卡等。
2)油层套管损坏变形造成的油管或井下工具被卡,如套变卡等。 3)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卡钻,如落物卡、水泥卡、化学防
砂卡、修井工具卡等。
4)井下下入了设计不当或工具质量差的井下工具造成的卡钻,如封
2、水垢卡的原因
1)注水水质不合格,含氧等化学成分及杂质过高。 2)注水管柱长期注水未及时更换。
3、水垢卡钻的预防
1)注水水质要经过认真化验,含氧等化学成分及杂质达到标准,不合 格不准入井。
2)对注水管柱定期及时更换。
目录
一、处理卡钻事故概述 二、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三、测卡点 四、解卡 五、解卡打捞工艺技术 六、解卡方案制定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二节 落物卡
3、井下落物的卡钻预防
1)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所有下井工具、部件 要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2)下井工具要完好,避免因工具损坏和部件散落而造成的井下落物。 3)下井工具要上紧,避免管柱松脱落井。 4)起下作业施工时,井口要装自封封井器,井口工具台上不得摆上小落 物避免小件落物落井。
第二章 卡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第二节 落物卡
1、落物卡的定义 在起下施工中,由于井内落物把井下管柱卡住造成不能正常施工的
事故叫落物卡钻。 2、落物卡钻的原因
1)由于井口未装防落物保护装置造成井下落物。 2)由于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会造成井下落 物。
3)由于井下工具质量差,在正常施工作业时会造成井下落物。
第三章 测卡点
第一节 卡点
1、卡点深度
是指井下落物被卡部位最上部深度。卡点的测定就是对这 一深度的测定。
2、测定卡点深度的意义
1) 确定倒扣悬重。 2) 确定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切割的准确位置。 3) 了解套管损坏的准确位置。 4) 确定管柱被卡类型。
第三章 测卡点
第二节 卡点测定和计算
1、 卡点的测定方法
目前测卡点的常用方法有: 1) 计算法:是现场使用原管柱提拉法推算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