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钻及处理
卡钻处理措施

卡钻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明确卡钻位置,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宜待钻头有松动后方可用力上提/不可盲动,以免造成越卡越紧。
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为梅花孔卡钻时,若钻头向下有活动余地,可使钻头向下活动并转动至孔径较大方向提起钻头。
也可松一下钢丝绳,使钻锤转动一个角度,有可能将钻锤提出。
2、卡钻不宜强提以防止坍孔、埋钻。
宜用由下向上顶撞的办法,轻打卡点的石头,有时使钻头上下活动,也能脱离卡点或使掉入的石块落下。
3、用较粗的钢丝绳带打捞钩或打捞绳放进孔内Pl箔中锤勾住后,与大绳同时提动。
或交替提动,并多次上下、左右摆动试探,有时能将冲锤提出。
4、在打捞过程中,应继续搅拌泥浆,防止沉淀埋钻。
5、用其它工具,如小的冲锤、小掏渣筒等下到孔内冲击,将卡锤的石块挤进孔壁,或使冲锤活动并脱离卡点后,再将冲锤提出。
但要稳定大绳以免冲锤突然下落。
6、用压缩空气管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锤一侧或吸锤处适当冲射一段时间,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
7、使用专门加工的工具将顶住孔壁的钻头拨正。
8、严重卡钻时,采取人工下孔清阻等特殊方法。
卡钻的预防与处理范文

卡钻的预防与处理范文卡钻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特指机械设备中传动部分出现卡住现象。
卡钻问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还会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卡钻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坚持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卡钻问题往往是由于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行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定期保养和维护是预防卡钻的关键。
首先,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维护,清理和润滑设备的关键部位,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其次,定期检查设备的传动部分,包括齿轮、链条、皮带等,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此外,注意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将设备暴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二、引入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卡钻问题往往难以预测和检测,因此,引入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卡钻问题。
现代机械设备通常会配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传动部分的工作情况。
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监测系统会发送警报并记录故障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故障诊断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故障数据和设备运行时间等信息,提前预知设备可能出现卡钻问题的情况,从而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关键部件。
三、提供专业培训和操作指导卡钻问题往往也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有关,因此,提供专业培训和操作指导是预防卡钻问题的重要环节。
首先,操作人员应该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设备各个传动部分的作用和运行参数。
其次,针对常见的卡钻问题,可以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教授操作人员如何处理卡钻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卡钻问题的发生。
此外,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分享操作经验和解决案例,提高操作人员对卡钻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四、加强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卡钻问题往往与设备的结构和设计有关,因此,加强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可以有效预防卡钻问题的发生。
首先,设备的传动部分应选用可靠性高的材料和零部件,避免材料磨损和零部件断裂的情况。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咱钻井的时候要是遇到卡钻,那可有点小麻烦呢。
不过别慌,咱有办法。
要是因为泥饼太厚卡钻了,那咱可以试试泡解卡剂。
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来个舒服的“泡澡”,解卡剂能把那厚泥饼给慢慢溶解或者软化了,这样钻具就能活动起来啦。
这就好比你手上沾了特别黏的东西,用水泡泡就好弄掉了。
如果是砂桥卡钻呢,那就得先把砂桥给破坏掉。
有时候可以通过小排量循环,慢慢地把那些沙子给带出来。
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一样,一点一点把阻碍的东西弄走。
要是小排量不行,还得想别的招,比如说震击。
用震击器给它来几下“小震动”,把砂桥震松了,钻具就能自由啦。
还有井塌卡钻也挺让人头疼的。
这时候得先看看能不能把塌落的东西给循环出来。
如果塌得不是特别严重,通过调整泥浆性能,让泥浆能把那些塌落的岩石碎屑啥的带出来,就像小扫帚一样把脏东西扫走。
要是塌得厉害,可能还得用倒扣或者套铣的方法。
倒扣就是把钻具一节一节地倒着弄出来,套铣呢,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外面套个“保护罩”,把周围那些阻碍的东西铣掉。
落物卡钻的话,要是能确定落物的位置和形状,那就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打捞。
就像钓鱼一样,把那个掉下去捣乱的东西给捞上来。
不过这可得小心,要是不小心把情况弄得更糟就不好了。
不管是哪种卡钻,在处理的时候都得小心谨慎。
要随时观察各种数据的变化,就像医生看病人的各种指标一样。
而且呀,经验也很重要。
老工人可能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是啥情况,就像老中医看一眼病人就知道大概的病症一样。
咱遇到卡钻别害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总能把问题解决掉,让钻具重新欢快地工作起来呢。
卡钻及处理

二、卡钻处理
2.浴井解卡
在活动钻具不能解卡时,可以向井内泡油、盐水、泡酸或采 用清水循环等方式,泡松粘稠的泥饼,降低粘滞系数,减少 与钻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差,从而活动解卡。 在钻进中遇到垮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可在钻杆与 钻铤之间接上震击器,一旦遇卡,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起钻中遇卡,如缩径、键槽等引起的卡钻经活动不能解卡时, 可以在卡点处倒开钻具,再接下震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 然后循环洗井,上提钻具,如果还卡,可以转动钻具倒划眼 轻轻上提。 下钻过程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或较轻的粘附卡钻 时,可使用上击器上击解卡。 25
②
③
④
①
表现:
钻进时,机械钻速降低,转盘扭矩增加,有憋钻或泵压上升现象;
16
一、卡钻
7.泥包卡钻
②
③
④
上提钻具有阻力,阻力的大小随泥包的程度而定; 起钻时,随着井段的不同,阻力有所变化,一般都是软遇阻,即在 一定阻力下一定井段内,钻具可以上下活动,但阻力随着钻具的上 起而增大,只有到小井径处才会遇卡; 起钻时,井口环形空间的液面不降,或下降很慢,或随钻具的上起 而外溢。钻杆内看不到液面(刺漏)。
3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形成原因:
泥浆悬浮能力差(清水钻进或使用黏度小、切力低的钻井液); 泵排量不够,钻速过快; 停钻时没有继续循环和活动钻具,等。
4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表现:
接单根或起钻卸开钻柱后,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砂下沉压缩 钻杆中泥浆); 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 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或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阻力很 大或卡死。
石油工程技术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钻井事故--卡钻的预防及处理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称为卡钻。
主要有键槽卡钻、沉砂卡钻、井塌卡钻、压差卡钻、缩径卡钻、落物卡钻、砂桥卡钻、泥包卡钻及钻具脱落下顿卡钻等。
地层构造情况、钻井液性能不良、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卡钻,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解卡。
1卡钻的类型及预防措施1.1键槽卡钻键槽卡钻多发生在硬地层中,井斜或方位变化大,形成了狗腿的地方。
钻进时,钻柱紧靠狗腿段旋转,起下钻时钻柱在狗腿井段上下拉刮,在井壁上磨出一条键槽,起钻时钻头拉入键槽底部被卡住。
键槽卡钻特征是下钻不遇阻,钻进正常,泵压也正常,但起钻到狗腿处常遇卡。
随着井深的增加而愈加严重;能下放但不能上提,严重时可能卡死。
预防键槽卡钻的发生,首先得确保井眼质量,避免出现大斜度狗腿段;起钻时或再次下钻时应在键槽井段反复划眼,及时破坏键槽,并在起钻到键槽井段时要低速慢起,平稳操作,严禁使用高速起钻。
1.2沉砂卡钻在使用粘度小、切力小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其悬浮携带岩屑的能力差,稍一停泵岩屑就会沉下来,停泵时间越长,沉砂就越多,严重时可能造成下沉的岩砂堵死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钻柱,形成卡钻。
此时若开泵过猛还会憋漏地层,或卡的更紧。
沉砂卡钻的表现是: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
其表现是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喷势很大。
为了预防沉砂卡钻,应确保钻井液的性能满足清岩和悬浮岩屑的要求,随时做好设备和循环系统的检查维护,在因故停止钻进时,避免停止井内循环;缩短接单根时间,在发现泵压升高及岩屑返出量较小时要控制钻速,加大排量洗井,停泵前要将钻具提离井底并随时活动钻具。
1.3井塌卡钻在吸水膨胀的泥、页岩,胶结不好的砾岩砂岩等地层,在钻进或划眼过程中发生较多。
主要原因是由于钻井液的失水量较大,浸泡地层的时间较长;钻井液密度小,或起钻未及时灌钻井液以及抽吸作用使井壁产生坍塌而造成卡钻。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一、卡钻的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确保设备运行平稳。
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求等,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为操作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4. 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在设备周围显眼的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警惕卡钻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定期组织安全演习,模拟卡钻事故的发生,让操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清洁设备表面,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的积尘和杂物,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卡钻的处理方法1. 停止设备运行:一旦发现卡钻事故,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或其他能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 紧急救援:立即向紧急救援人员报警,并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伤者的安全。
3. 切勿强行拔出卡钻物:在处理卡钻事故时,切勿强行拔出卡钻物,以免加重伤害。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4. 寻求专业帮助:在处理卡钻事故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技术人员,确保正确处理事故。
5. 记录事故过程:对卡钻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者情况等,以便后续的事故调查和处理。
6. 安全检查和维修:在卡钻事故处理完毕后,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修,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卡钻事故的案例分析某工厂的一台钻床发生了卡钻事故,造成了一名操作人员的手指受伤。
经过调查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设备维护不及时:钻床的一些关键部件由于长时间没有维护更换,导致磨损严重,增加了卡钻的风险。
2.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人员对卡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知识掌握不足,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没有完全遵守。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是指在钻井作业中,钻头或钻柱在岩石中遇到卡钻现象,无法正常前进。
卡钻可能由于岩层坚硬、岩石破碎、井壁不稳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般的处理方法:
调整钻井参数:根据地层情况,合理调整钻井参数,如转速、钻压、冲击频率等。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改善钻头在不同地层的性能,减少卡钻的可能性。
使用合适的钻头:选择适用于当前地层的钻头。
不同的岩层可能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钻头。
在卡钻时,考虑更换适宜的钻头,以提高钻进效率。
增加冲洗液浓度:在遇到卡钻时,适度增加冲洗液的浓度,以提高冲刷力,清除岩屑,减少摩擦力。
合适的冲洗液有助于维持井壁稳定。
使用抑制剂:对于易发生卡钻的地层,可以添加抑制剂到冲洗液中,减小岩屑的黏附性,避免岩屑粘附在钻头上,导致卡钻。
轻微冲击:在遇到较难钻进的地层时,适当增加钻井机的冲击力,以助于破碎岩层,减少卡钻的风险。
但要注意不可过度,以免损
坏钻头或其他钻井工具。
采用旋喷技术:对于特殊地层,可考虑采用旋喷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旋喷器将高速旋转的喷射流注入岩层,产生冲击、破碎效果,有助于解决卡钻问题。
使用电机冲击器:针对卡钻问题,一些先进的钻井装备配备了电机冲击器。
通过电机冲击产生的旋转冲击力,可以有效应对地层的卡钻情况。
在处理钻井卡钻时,重要的是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和卡钻原因,采取合理的方法。
同时,保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整个钻井过程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粘吸卡钻原因及处理对策

粘吸卡钻也叫压差卡钻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卡钻事故。
最容易卡住的是钻铤,由于钻柱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卡点可能逐渐上移。
一、粘吸卡钻的原因井壁上有滤饼的存在是造成粘吸卡钻的因在原因,因为大多数钻井液是固、液两相流体,其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井壁上就形成了滤饼。
有人认为滤饼是由于钻井液的滤失造成的,没有滤失量就不会有滤饼,基于这种思维,他们总认为钻井液在砂岩中的滤失量大,才会形成滤饼。
其实不然,在裸眼井段内,泥页岩也有滤饼,而且要比砂岩井段的滤饼厚得多。
这是因为滤饼的形成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吸: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岩石表面,无论砂岩泥岩都有这种特性。
第二是沉积: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靠近井壁的流速几乎等于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
泥岩井段的井径要比砂岩井段的井径大得多,沉积作用更为显著,所以泥岩井段容易形成厚滤饼。
第三是滤失作用:它加速了钻井液中因相颗粒在渗透性岩层表面的沉积。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泥岩也有滤失性,而且是亲水物质,可以被水浸润,只要是水基钻井液,即使滤失量等于零,这个浸润过程也无法停止。
由于泥岩含有大量的微细裂纹,这些微细裂纹有些是地层应力造成的,有些是在钻头破碎岩石时造成的,一旦泥岩表面被水浸润之后,在这些微细裂纹中形成一层吸附膜,可以发生有效的分裂作用,降低泥岩的坚固度而使其破碎脱落,所以泥岩井段井径大多大于钻头直径。
但在泥岩相对稳定之后由于水的浸润,泥岩表面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表现出极性,具有未平衡的自由的一部分力场,这部分力场的方向指向钻井液,能够吸附钻井液中的大量带异性电荷的粒子。
在吸附平衡建立之前,吸附物在钻井液中的浓度逐渐变小,而在泥岩表面上的浓度逐渐加大。
如果增大钻井液中某些粒子的浓度,也就增大它们在单位时间内吸附到泥岩表面的数目,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加之,又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和钻柱旋转动力的作用下,吸附层的一部分水分被挤回钻井液中,井壁上就形成了一层比较厚的成分比较复杂的滤饼,这些滤饼的性能比砂岩井段的滤饼更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预防:
采用低密度,低固相、低失水的优质泥浆或混油于其中; 在下钻遇阻井段划眼以扩大缩径处井眼的直径; 经常活动钻具。
②
③
13
一、卡钻
6.落物卡钻
落物有的从井口落入,如井口工具(吊卡销子、卡瓦、手柄)等;有 的从井下落入,如钻头、牙轮、刮刀片等;有的从井壁落入,如砾石、 岩块、水泥块及原来附在井壁上的其它落物。
3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形成原因:
泥浆悬浮能力差(清水钻进或使用黏度小、切力低的钻井液); 泵排量不够,钻速过快; 停钻时没有继续循环和活动钻具,等。
4
一、卡钻
1.沉砂卡钻
① ② ③
表现:
接单根或起钻卸开钻柱后,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砂下沉压缩 钻杆中泥浆); 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 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或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阻力很 大或卡死。
20
一、卡钻
8.干钻卡钻
① ②
预防:
泵房与钻台紧密配合,避免干钻; 注意泵压和泥浆返出情况; 结合上面分析钻速下降、扭矩增大情况,甚至憋钻、打 倒车现象。
③
21
一、卡钻
9.水泥卡钻(插旗杆)
① ② ③
形成原因:
使用的水泥和外加剂的混配物不做理化实验,也不把水泥浆与井浆 做混配实验,没有掌握水泥性能和变化规律; 注水泥设备发生故障,延长了施工时间; 探水泥塞过早或干探(不开泵循环)。
27
二、卡钻处理
6.爆炸、侧钻新井眼
当采用以上方法都无效时,或卡点很深时,用倒扣的方法 处理很费时间,同时会使井眼情况恶化,可将未卡部分钻 具用炸药炸断起出,然后留在井内的钻具顶上打水泥塞, 重新侧钻一新井眼。
28
29
② ③
①
②
预防:
起下钻或接单根时防止井口落物,钻具在井内,井口不使用撬杠、 榔头等足以引起卡钻的大型工具,使用时必须把井口盖好(毛毡); 定时检查所有的井口工具,尤其是大钳、卡瓦和吊卡。
15
一、卡钻
7.泥包卡钻
①
形成原因:
钻遇松软而胶结性很强的泥岩时,岩层的水化能力极强,切削物不 成碎屑,而成泥团,粘附在钻头或扶正器周围; 泥浆循环排量小,岩屑不足以携离井底,重复磨碎后粘附在钻头或 嵌在牙齿间隙中; 钻井液性能不好,黏度过大,滤失量太高,固相含量过大,在井壁 形成了松软的厚泥饼,在起钻过程中被扶正器或钻头刮削,最后把 扶正器和钻头周围空间堵塞; 钻具刺漏,部分钻井液短路循环,到达钻头的液量少,钻屑带不上 来,粘附在钻头上。
1
试讲内容
卡钻及处理 一、卡钻类型
1.沉砂卡钻 2.井塌卡钻 3.压差卡钻 4.键槽卡钻 5.缩径卡钻 6.落物卡钻 7.泥包卡钻 8.干钻卡钻 9.水泥卡钻
2
试讲内容
卡钻及处理 二、卡钻处理
1.活动钻具解卡 2.浴井解卡 3.震击器解卡 4.倒扣套铣解卡 5.爆炸倒扣、套铣 6.爆炸、侧钻新井眼
10
一、卡钻
4.键槽卡钻
① ② ③ ④
表现:
钻杆接头偏磨严重; 下钻不遇阻,钻进正常,泵压正常,起钻到狗腿处遇卡(钻头、稳 定器); 随着井深的增加而愈加严重(侧向力大,键槽深); 能下放而不能上提,严重时即卡死。
①
② ③
预防:
保证井眼质量,避免出现狗腿段; 起钻时或再次下钻时在键槽处反复划眼,或在钻铤上端安装键槽破 坏器(如焊上刀片的稳定器),及时破坏键槽的形成; 在起钻到键槽井段时要低速慢起,严禁高速起升,避免卡死。
26
二、卡钻处理
5.爆炸倒扣、套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先测出卡点位置,然后用电缆将导爆索从钻具内送到卡点 以上第一个接头螺纹处,在导爆索中部对准接头的同时,将 钻具卡点以上的全部重力提起,并给钻具施加一定的倒扣力 矩,点燃导爆索使其爆炸。 导爆索爆炸时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及强大的震动力,使接头部 分发生弹性变形,及时把扣倒开,这与钻杆接头卸不开时使 用大锤敲打钻杆母接头后就可卸开原理一样。 同时,由于导爆索爆炸产生大量的热,使钻杆接头处受热, 熔化其中的螺纹油,产生塑性变形,也有助于螺纹的卸开。 该方法安全可靠,速度快,钻具一般不易破坏,加快了处理 卡钻的速度,但要严格控制炸药量。倒扣后套铣、打捞下部 留下的钻具。
形成原因:落在井底的落物,虽然妨碍钻进,但一般不会造成卡
钻事故(打捞或下磨鞋磨掉)。能造成卡钻事故的一般是处于钻头或 扶正器以上的落物,较大的落物会像楔铁一样嵌在钻具与井壁之间, 较小的落物嵌在钻头、磨鞋或扶正器与井壁中间,使钻具失去活动能 力,造成卡钻。
14
一、卡钻
6.落物卡钻
①
表现:
钻进中有落物落在环空会有憋钻现象发生,上提钻具有阻力,小落 物可能提脱,大落物越提越死; 落物的卡点一般在钻头或扶正器位置,较大的东西也可能卡在钻杆 接头位置; 开泵循环正常,泵压、排量、钻井液性能均无变化。
23
二、卡钻处理
1.活动钻具解卡
①
②
③
④
⑤
循环钻井液的同时配合活动钻具,卡钻不严重时可以得 到解决; 沉砂卡钻或井塌卡钻不能上提钻具,避免卡的更死,可 以下放和旋转钻具,设法开泵循环,用倒划眼的方法慢 慢上提解卡; 对键槽、缩径或泥包卡钻起钻遇卡时,可提到原悬重后 猛放钻,不可猛力上提,防止卡的更死; 下钻遇阻、压得过大而卡钻时,用较大的力量上提解卡; 对于压差卡钻,可以采取猛提猛放和转动钻具的方法使 较轻的粘附卡钻解脱。
3.震击器解卡
二、卡钻处理
4.倒扣套铣解卡
遇到严重的卡钻时,用以上方法不能解除也不能循环时, 现场常用倒扣、套铣的方法来取出井内全部或部分钻具。 倒扣是使转盘倒转,将井内正扣钻杆倒出。每次能倒出的 钻杆数量取决于井内被卡钻具螺纹松紧是否一致。希望从 卡点处倒开。 对卡点以下的钻具要下套铣筒将钻具外面(钻具与井壁的 环形空间)的岩屑或落物碎屑等铣掉,然后再倒出钻具。 费时很长。
18
⑦
一、卡钻
8.干钻卡钻(恶性卡钻)
干钻就是钻头部位失去循环,钻头对岩石做功产生的热量 散发不出去,切削的岩屑携带不上来,积累的热量达到一 定程度,足以使钢铁软化甚至熔化,钻头甚至钻铤下部在 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岩屑熔合在一起。
① ② ③ ④
形成原因:
钻具刺漏; 高压管线与低压管线之间的闸门刺漏或未关死,大部分 钻井液在地面循环,而真正流入井中的泥浆很少; 泥浆泵上水不好; 停泵干钻或泵房停泵未通知司钻。
卡钻
卡钻定义
卡钻是钻井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在任何地区、地 层、井段都有发生卡钻的可能。由于地质条件、钻 井条件不同,发生卡钻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钻具陷在井内不能 自由活动的现象,称为卡钻。 造成卡钻的主要原因:①地层原因②钻井液性能③ 操作不当等。 必须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发生卡钻的原因, 才能有效的解卡,要避免造成新的事故。
24
二、卡钻处理
2.浴井解卡
在活动钻具不能解卡时,可以向井内泡油、盐水、泡酸或采 用清水循环等方式,泡松粘稠的泥饼,降低粘滞系数,减少 与钻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差,从而活动解卡。 在钻进中遇到垮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可在钻杆与 钻铤之间接上震击器,一旦遇卡,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起钻中遇卡,如缩径、键槽等引起的卡钻经活动不能解卡时, 可以在卡点处倒开钻具,再接下震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 然后循环洗井,上提钻具,如果还卡,可以转动钻具倒划眼 轻轻上提。 下钻过程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或较轻的粘附卡钻 时,可使用上击器上击解卡。 25
19
一、卡钻
8.干钻卡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表现:
如果钻具刺漏,泵压会下降; 如果泥浆泵上水不好,地面管线、或闸门刺漏泵压下降, 井口返出泥浆减少,泥浆温度比较低; 机械钻速下降; 转盘扭矩增大; 干钻的第一阶段是泥包,可以活动,但上提有阻力,最 后阻力增加直至卡死; 钻头水眼堵死,除钻具刺漏情况外,无法开泵循环。
①
预防:
水泥浆要与井浆做混溶实验,掌握稠化、初凝、终凝时间; 简化打水泥塞的钻具结构,不要接钻头、钻铤等工具; 提升钻具设备和注水泥设备经常检查,保证能连续作业; 经常活动钻具; 水泥塞要终凝后再探,开泵循环。
22
②
③ ④ ⑤
二、卡钻处理(解卡)
卡钻事故发生后,首先要根据上提、下放、转动、开泵循 环情况,以及了解的井眼情况和卡钻前的各种现象进行分 析,准确判断出卡钻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不管 哪种性质的卡钻,都要设法调整泥浆性能,及时清除岩屑, 清洗井眼。 一般常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解卡: 1.活动钻具解卡; 2.浴井解卡3.震击器解卡;4.倒扣套铣 解卡;5.爆炸倒扣、套铣; 6.爆炸、侧钻新井眼
②
③
④
①
表现:
钻进时,机械钻速降低,转盘扭矩增加,有憋钻或泵压上升现象;
16
一、卡钻
7.泥包卡钻
②
③
④
上提钻具有阻力,阻力的大小随泥包的程度而定; 起钻时,随着井段的不同,阻力有所变化,一般都是软遇阻,即在 一定阻力下一定井段内,钻具可以上下活动,但阻力随着钻具的上 起而增大,只有到小井径处才会遇卡; 起钻时,井口环形空间的液面不降,或下降很慢,或随钻具的上起 而外溢。钻杆内看不到液面(刺漏)。
17
一、卡钻
7.泥包卡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预防:
要有足够的排量; 使用低黏度、低切力的泥浆; 在软地层中钻进,最好使用刮刀钻头(齿比较长),减少泥包可能; 控制机械钻速,增加循环时间; 注意观察泵压和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 发现泥包现象,停止钻进,提起钻头,高速旋转,快速下放,利用 钻头离心力和高速冲刷力将泥包物清除; 发现泥包现象,不能在连续遇阻或有抽吸作用的情况下起钻,否则 可能造成井喷或抽垮地层,应该边循环泥浆边起钻,到正常井段后 再正常起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