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新进展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进 食 时 讲 话 。能 自理 的病 人 , 鼓 励 病 人 自行 进 食 , 应 并
2 6 其他 对 不 能 由 口进 食 的病 人 , 医嘱 予 以鼻 . 遵 饲 , 持每 日液 量 30 0mL以上 , 保 0 同时注 意保持水 、 电 解质平衡 及营 养素的补 充 。
3 小 结
参 考 文献 :
[] 孙 建 平. 年 护 理 [ . 2版 . 京 : 民 卫生 出版 社 ,0 5 8 1 老 M] 第 北 人 2 0 :.
作 者简 介 刘 晓玲 工Fra bibliotek作 单位 : 5 0 0 宁夏 回 族 自治 区固 原市 医院 。 760,
泻, 并要 根据病 情 , 对病 人进 行 饮 食 卫生 教 育 。总 之 , 在病人进食 过程 中密切观察病 人进食 情 况 , 到耐 心 、 做
维普资讯
・
22 8 ・ 8
FAM I NU RSE ptm be , 08 Vo1 9 IY Se e r 20 .6 No A
2 4 进 食时护理 .
病人进 食时 嘱其注 意力集 中, 切勿
作 , 防 止 因食 物 反 流 而 造 成 误 吸 。 以
糖 尿 病 病 人 带 来 的 危 害 。根 据 发 病 的 缓 急 以及 病 理 上 的 差 异 , 尿 病 并 发 症 可 分 为 急 性 和 慢 性 两 大 类 。慢 糖 性 并发症发 病较为隐 蔽 , 在不 知不觉 中发生 , 期 尚 常 早
管 的并发症 。我 国糖尿 病病 人 的 脑血 管 并发 症 中 , 以
且给予必 要 的协 助 。吃 干食 易 发 噎者 , 食 时 准备 水 进 或饮料 。对于生 活 自理能 力差 、 病情 较重 者 , 协 助病 应 人进食 。照顾 者应将 食 物从 健 侧放 入 , 量送 到舌 根 尽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新进展摘要: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感染可引起创面愈合困难,严重者出现骨质破坏、骨髓炎,截肢发生率高。
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其治疗方式不断更新,包括创面敷料、清创术、高压氧疗、创面负压吸引术等,本文将重点分析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治疗方法;新进展;前言糖尿病足是以糖尿病为基础发生的足部感染,与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表现为下肢皮肤化脓、破溃、疼痛等,严重者引起下肢坏疽、截肢,属于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1]。
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数量增多,预后效果不佳,需重视治疗。
1.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治疗方法1.清创法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因受感染影响,需实施手术治疗,其目的为破坏病变、治疗病变,直到痊愈。
溃疡清除包括清除坏死组织、不重要组织,暴露流血与健康创面,常用治疗方式为锐器清创术,如手术切除手术、清创术。
清创术常用治疗方式为剪刀、手术刀[2]。
1.伤口敷料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在治疗时,选择理想伤口敷料具有重要意义,可保障伤口环境湿润,预防创面继发感染,吸收伤面渗出物,有助于组织再生。
当前,临床常见伤口敷料包括泡沫系列敷料、水凝胶系列敷料、透明敷料、藻酸盐系列敷料等。
(3)负压伤口治疗负压伤口疗法为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常用治疗方案。
在该方案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清除溃疡创面,将受感染与坏死组织切除,创面可见血供良好、健康组织;完成清创以后,彻底清洗伤口,采用真空辅助闭合装置系统进行治疗。
对于开放性创面,采用合适伤口敷料进行覆盖,一组吸管与伤口敷料连接。
敷料与周围皮肤黏附塑料膜,继而对伤口进行密封,使用标准负压(125mmHg),持续负压吸引。
若患者出血过多或感到疼痛,调整负压75-100mmHg[3]。
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定期检查伤口,并实施清洗。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每2-3天需更换一次敷料。
1.高压氧疗高压氧疗为慢性创面常用辅助治疗方案,可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以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记载最为详细。
在世界糖尿病研究史上,中国传统医学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最早提出营养丰美及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发现糖尿病人尿甜的现象。
在治疗方面不仅最早提出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及体育疗法,而且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内容极为丰富的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推拿疗法、心理疗法等。
系统整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当今糖尿病的研究及防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情况如何?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加。
由于调查人群的年龄、调查方法、诊断标准及种族、生活习惯、营养条件不同,各国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为0.07‰~3.4‰。
在日本、中国及古巴,IDD M的患病率低,分别为0.07‰、0.09‰及0.14‰。
瑞典、芬兰患病率分别为1.48‰、1.90‰,英国IDDM的患病率最高,为3.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在美国、瑞典、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国患病率约5%~7%,西欧、东欧、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患病率约为2%~5%,印度、菲律宾等国患病率约为1%~4%,不同种族之间有差别,城市高于农村。
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言一行所表现 出的知识水平 、 专业 素质 直接影 响到学生 的身 心发展和教学效果 J 。为此 , 整体护 理模 式下 的带教 工作 , 将促使带教者主动学 习, 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 , 加强 自身修养 , 为护理群体 的优化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 ] 郑新玲 , 1 王国华. 护生手术室实 习期 间个人安全 意识的调查 和 防护教育[ ] 现代护理 , 0 , ( ) 4 1 4 2 J. 2 396 : — 3 . 0 3 [ ] 唐明霞 , 2 朱建丽. 培养手术室实 习生 防范护理纠纷 的方法 浅析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0 , ( ) 6 . J. 2 4 2 9 :1 0 0 [] 洪 3 林. 舒适护理用 于手术室护 理的探讨 [ ] 中华护理 杂志 , J.
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 、 血红蛋 白水平 、 中 自由基 含量 、 血 类
综上所述 , 糖尿病是一种与环境和遗传 因素有关 的多基 因遗 传疾 病 。 其并发症 在发 生 、 发展过 程 中的作用也 越来 越 受到重视 。近年来 对糖 尿病 的研究结 果显示 , 糖尿病 可以导 致肝 、 脑等多脏器病 变 , 肾、 对糖尿病 的治疗 大多采用保 守的 胰岛素降糖 , 没有特 效药 和更好 的治疗 方法 。因此 , 尿 并 糖 病的新药开发和促使胰 岛细胞 再生将 是未 来研究 的重 点和 难点。
韦秀英等研究发 现 , 2型糖尿 病患者血浆脂 联素 明显 降 低, 2型糖 尿病合并 高血压 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更低 , 脂联素在 高血压发病过 程中起一 定作 用 J 。李勇杰等发现 , 合并 与不
合并糖尿病冠 心病患者 的血 管病变 , 了在 右冠状动脉 累及 除
数量有差异外 ,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 和范围等方 面基 本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发措施。
首先,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血压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定期锻炼和戒烟,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相关的神经病变的发生。
最后,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希望。
这些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促进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管理,血糖水平,血压,饮食,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法引言: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基于80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为有效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疾病,若不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措施,可帮助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和血压。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定期检测血压,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可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二)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体重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减少超重和肥胖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合理的饮食结构应包括控制总热量、定时进食、控制总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及适量增加健康蛋白质、低脂奶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形成持续性的高血糖,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特征性“三多一少”的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组织器官代谢异常,继而引起它们的功能障碍及形态改变,最容易受到累及的是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系统等[1]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各种急性并发症以及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感染等。
其中大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眼部病变、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躯体感觉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糖尿病专家统计:因糖尿病引起失明的比正常人多10—30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的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及脑卒中比正常人增加2—3倍,糖尿病的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
目前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的死亡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死亡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常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糖尿病并发重症感染、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也是主要致命原因。
所以,糖尿病本身血糖稍高并不直接影响预后,引起死亡的是其并发症。
做好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并做好已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致关重要,下面详细论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
大血管病变1.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1. 1病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脑血栓,这是由于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之间的凝集功能增强等原因造成的。
1 . 2临床表现临床常因反复的轻度脑卒中发作而出现偏瘫,痴呆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1 .3预防①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争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及早得到纠正,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2023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2023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体内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与蛋白质、核酸、脂质等一些大分子物质的自由氨基经过系列反应生成的不可逆终末产物,其可在机体内引起一系列氧化级联反应,进而诱导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AGE的临床检测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皮肤自体荧光光谱法(SAF)测得的AGE与年龄相结合的新参数SAF-AGEage在预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上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止矽卜,近年研究发现AGE与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亦密切相关。
该文就AGE的形成、测量方法、AGE与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关系以及AGE干预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23年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长至7.83亿[1]。
除糖尿病高患病率外,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导致医疗花费大、致残致死率高,因此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极为重要。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1ycationendproducts,AGE)是在非酶促条件下,体内葡萄糖等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与蛋白质、核酸、脂质等一些大分子物质的自由氨基经过系列反应生成的不可逆终末产物。
AGE能够在体内快速生成与积聚,引起一系列氧化级联反应,进而诱导组织损伤[2,3],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亦有研究着眼于AGE与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
本文就AGE的形成、测量方法、AGE与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关系及AGE干预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AGE概论1 .AGE的形成与结构:机体内蓄积的AGE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AGE产生的经典机制为葡萄糖或还原糖与蛋白质之间的美拉德反应,分为3个阶段:(1)还原糖的粉基和蛋白质的氨基缩合形成希夫碱;(2)希夫碱经分子内重排形成更为稳定的随氨类化合物,至此阶段的反应均是可逆的[4,5];(3)酮氨类化合物通过断裂、环化、降解等一系列反应生成活性粉基中间体,再与蛋白质的自由氨基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形成不可逆产物AGE。
糖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新进展

糖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类型及危害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两大类。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则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引起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血管并发症更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新进展1、精准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精准医疗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中逐渐发挥作用。
通过对患者基因的检测,可以了解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疾病的易感性等,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患者对特定降糖药物不敏感,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避免使用这类药物,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并发症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如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一些新的研究还在探索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等方法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3、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智能血糖仪、智能胰岛素泵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变化自动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4、新型药物的研发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新的药物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象正常人一样工作
52
结婚生育
长寿
谢谢 光临
口服降脂及抗凝药物
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
眼部监护
定期测定血糖 控制血压 不吸烟 定期检查视力
4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控制糖尿病
防止血栓形成 视网膜营养 激光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
肾脏保护
定期检查尿糖、尿蛋白
经常量血压
控制食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
尤其是植物蛋白。 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
高血压2
35% 截肢的危险增加15倍4,5
间歇性跛行1 4.5%
*与普通人群相比
1. Wingard DL et al. Diabetes Care 1993; 16: 1022-25. 2.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 3. Balkau B et al. Lancet 1997; 350: 1680. 4. King’s Fund. Counting the Cost. BDA, 1996. 5. Most RS, Sinnock P. Diabetes Care 1983. 6: 67-91.
局灶性神经病-面神经麻痹
局灶性神经病-动眼神经麻痹
局灶性神经病-动眼神经麻痹(治疗后)
糖尿病足—危害
足部疼痛
足部深溃疡
坏疽
截肢
32
下肢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坏疽
足部溃疡
糖尿病 神经病变 的结果
糖 尿 神 病 经 性 足 溃 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科学的生活方式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著名的
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青光眼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人视力下降或失明的主要原因
﹡ 形成微血管瘤 → 破裂出血
﹡ 软性或硬性渗出
﹡ 新生血管 → 破裂出血
视力丧失
失 明 为 非 糖 尿 病 者 25 倍
肾脏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特点 蛋白尿----尿液检查 高血压 肾脏及膀胱感染 下背痛 发冷、发热 尿液浑浊或带血、小便疼 痛 尿毒症
糖尿病诊断时合并微血管病变情况
视网膜病变1 糖尿病肾病2 勃起功能障碍1
21% 18.1% 20%
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1
足部皮肤缺血性改变1 足部振动感受阈异常1
13%
6% 7%
1.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 2. 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Group. J Hypertens 1993; 11: 309–17.
50
洗脚时水温不要 过高以免烫伤
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等方式,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逐 渐成为糖尿病足治疗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式, 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此方法是把骨髓中具有 强大分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注射入病人的下 肢肌肉和血管,促使下肢血液循环的重新建 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2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1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
30% - 40%
257倍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尿检可见尿中微量白蛋白 升高,继而出现常规尿中白蛋白阳性。 ﹡ 蛋白尿 → 低蛋白血症、浮肿、 高血压 → 尿毒症 ﹡美国每年因糖尿病肾病肾衰而
强化胰岛素治疗,达到最理想血糖控制
使用简单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如:可待因、
阿司匹林
自主神经病变:如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 神经的损伤也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
足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
把趾甲剪短,但不要
冬季注意脚的
洗脚,注意洗净趾缝
过短,轻轻磨平边缘
保温和防裂
穿合脚清洁柔软的鞋和 袜子,线袜透气性好
需要透析者占整个透析人数的
50%
糖尿病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手足麻木 刺痛 发凉或烧灼感
运动神经
夜间以及寒冷季节加重 肌无力 肌萎缩 腱反射减弱
植物神经 腹泻/便秘交替 尿失禁
尿潴留 体位性低血压 心悸 心律失常 动眼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麻痹等
颅神经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失去痛觉
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萎缩
周围神经病变-手肌萎缩
??
?
慢性并发症危害
脑
心脏
眼
足部
肾
影响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糖 糖尿病病程 血压 高血脂 高血粘 肥胖 遗传易感因素 吸烟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情况
患病率 脑血管疾病1 7% 发生致死性脑卒中的 危险增加2–3倍 3*
心电图异常2 18%
发生致死性心脏病的 危险增加2–4倍3*
心、脑血管并发症
心、脑血管病变的症状
胸痛或紧缩感症状,有时向手臂放射 呼吸短促 出汗 晕厥,虚弱
饮水或进食呛咳,言语不清
行走不利或记忆力减退 少数没有任何症状
冠 心 病
四肢大血管病变是成人截肢的主要原因
四肢大血管 病变是成人
截肢
的主要原因 下肢病变 26 倍 截肢 15 倍
糖尿病慢性并发 症防治新进展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齐昆青
主要内容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
美国2006年的统计报告指出:
在过去的2年里,每24小时 4100人加入到糖尿病的队伍里 810人死于和糖尿病相关的疾病 230人截肢 120人得知自己需要肾脏透析或肾移植 55人因糖尿病失明
47
肾脏并发症
治疗及自我护理
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降低血糖, HbA1C<7% 限制蛋白质摄入, 0.8/kg/d
监测肾功能及蛋白尿
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肾脏移植
良好的血壓控制, 125/75 mmHg
48
神经系统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除外其他原因如:药物、酒精、捆缚性损伤等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糖 尿 病 治 疗 模 式
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改变
面对挑战,关键的措施是
预防
大血管病变--预防和治疗
避免血压过高 低脂饮食 戒烟 锻炼,控制体重 定期体检
“维多利亚宣言” 人类生命和健康基本要素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研究表明,科学生活方式可以使
糖尿病发病率 50% 高血压发病率 55%
脑卒中发病率 75%
5
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为主!
尽早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血粘度 延缓甚至阻止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预防糖尿病五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