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合集下载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排比等;(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州快哉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成语典故;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其注释;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成语典故;(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黄州快哉亭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背诵和理解。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段话;(3)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黄州快哉亭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1)选取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2)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3)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州快哉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3.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2.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心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背景资料;3. 重点字词解释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描写;1.2 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1.3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快哉亭”吗?请大家谈谈对亭子的印象。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2.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互相讨论;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3.1 小组内讨论:请大家谈谈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3.3 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4. 朗读与默写4.1 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4.2 让学生默写课文,检查背诵效果;4.3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情况,鼓励优秀学生。

5. 课堂小结5.2 强调课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5.3 布置作业: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州快哉亭的游记。

6. 课后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运用文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中的重要内容。

(3)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笔记。

(3)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小组,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介绍苏轼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学生朗读《黄州快哉亭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文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写作练习。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文中的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解读,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中的写景抒情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理解“快哉”的内涵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黄州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出《黄州快哉亭记》。

展示快哉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作者简介介绍苏辙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12 写作背景讲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范读,强调读音和节奏。

21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3、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赏析文中的写景段落,体会其写景的特点和手法。

31 情感探究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快哉”的含义。

32 主题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启示。

4、拓展延伸比较苏辙与苏轼兄弟俩在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上的异同。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快哉”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体会。

5、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句式、写作手法和主题等。

6、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快哉”的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3)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抽象意境的把握;(3)苏轼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文学地位;(2)概述《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苏轼的写作风格;(3)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3)剖析苏轼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启示学生。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意写作: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理解文中复杂的论证过程。

3. 感悟作者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翻译重要段落。

3. 合作探讨:组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和朗读技巧,分析文中复杂的论证过程。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论证方法。

3.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 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和段落的深层含义;2. 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激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背诵课文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 复习课文中重点字词及其含义;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相关注释;2. 多媒体课件:黄州快哉亭的图片、苏轼的生平介绍等;3. 参考资料:有关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西南模范中学备课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一、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使课堂教学符合“增效减负”的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三、教学方法: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简介一)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作者旨趣与性质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纯寓言岳阳楼记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二)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

著有《栾城集》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二、整体感知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1、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2、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3、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4、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一)分析第一段出:流出。

始:开始。

肆大:水流阔大。

南、北:向南,向北。

益张:越发盛大。

浸灌: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即:靠近。

为:建造。

胜:美景。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答:江水。

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答:“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眼界与心境:始宽渐宽全开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二)分析第二段盖:大概。

阖:通“合”。

闭藏,消失。

倏忽:忽然。

玩:观赏,欣赏。

举:抬。

足:足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所以……者:……的原因。

睥睨:伺机夺取。

骋骛:纵横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状语后置)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答:使人快意的江景。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三)分析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从:带领。

披:敞开。

当:迎着。

盖:大概。

异:差别。

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变:不同。

与:参与。

自得:舒畅。

病:忧愁。

性:本性。

适:往。

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四)分析最后一段患:病,忧愁。

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尽享。

胜:美景。

自适:自求安适。

振:吹拂。

胜:禁。

乌:哪里。

濯:洗濯。

宜:应该。

【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1、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答:10人。

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

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3、找出本文中的对句(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

(自对)(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

(自对)(7)流风遗迹。

(自对)(8)蓬户瓮牖。

(自对)(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11)长林古木。

(自对)(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骚人思士。

(自对)4、本文特色1)、文章风格雄放而雅致。

2)、笔势迂徐而畅达。

3)、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四、拓展练习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

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作者和背景】▲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草木行()列皆可指数()睥()睨()骋()骛()飒()然而风何与()焉会()计蓬户瓮()牖()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翻译与理解】【1】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诵读后思考:此处描写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发生怎样的变化?【2】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通“”)。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⑴。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⑵。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⑴(句式:)▲⑵:▲这一段介绍了快哉亭命名的哪几个原因呢?【3】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⑴,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⑵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⑴(句式:)⑵▲本段引用的故事大概讲的是什么:▲作者认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引用原文):【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⑴,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⑵,乌()睹其为快也哉?▲⑴(句式:)⑵▲此段引入张梦得的事例目的何在呢?【思考】苏辙的人生观深受哥哥苏轼的影响,他们既是一往情深的手足兄弟,又是互相欣赏的文坛挚友,搜集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回顾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再一次细细品味,或许我们会有所启迪!(位置不够可在页背作答)篇名佳句《》《》《黄州快哉亭记》预习稿【作者和背景】▲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沅(yuán)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â)风开云阖(hã)变化倏(shū)忽舟楫(jí)草木行(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 )计蓬户瓮(wâng)牖(yǒu )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翻译与理解】【1】江(长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开阔浩大不可阻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更加阔大)。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水势浩荡),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靠近)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命名)之曰“快哉”。

▲诵读后思考:此处描写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发生怎样的变化?3次变化,“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始宽-渐宽-全开),视角是由远及近的【2】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0里)。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通“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⑴。

变化倏忽(忽然),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赏玩)几席之上,举目而足(饱览)。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排列成行),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一一指着数出来),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