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共5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共59张ppt)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果: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
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 国民党 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 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 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 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 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 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 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 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 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2、万家岭大捷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3000余人。
3、武汉会战意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 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 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 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 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 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工农红军的改编: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 民 革 命 军 第八路 ______ 军 , 朱 德 任 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 民革命军 新编第四军 ,叶挺 任军长。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 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 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 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 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2):
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 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 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性。作 为一名中学生,应牢记历史, 更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准 备报效祖国,振兴国家。

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 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 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 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
1933年5月,原西 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 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 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 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 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 人。北路前敌总指挥吉 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察哈尔民众抗日 同盟军在行进中
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 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 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 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 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 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 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 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 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 赞成。不久,即发给国民党每 个军官一本《论持久战》。
吉鸿昌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 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 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 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等口号,这就是‚一二· 九‛运动。
“一二· 九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合作?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概述:
基本特征: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 和两个战场
国 共
片面 全面
正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按明治大帝遗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 二期征服朝鲜等,皆 已实现。惟第三期之 灭满蒙,以便征服中 国领土尚未实现。‛ 日本侵华的东方会议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敌对状态,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
成了民族统一战线。
27/ 51

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936年5月、《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9月, “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蒋介石的政策
对蒋介石的政 策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起止时间 1931年9月中旬—1936年5月初 1936年5月——同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40


日本的大陆政策
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 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
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1927年 “东方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


1927年7月 “田中奏折” ,宣称:“惟欲征服支那,
28/ 51
4.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46

“停止内战,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
29/ 51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47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 (后改18集团军)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22 ,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
52/ 51
中国最后取得胜利,“亡国 论”是错误的
(2)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战略防
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 的发展规律,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 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 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 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威胁重庆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和云南西部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 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正面战 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 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
杨靖宇
赵尚志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公推杨靖宇为总司令,赵尚志为副总司 令。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 抗日同盟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约300人。 (2)和十九路军签订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 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 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推行奴化教 育和愚民政策。
目的:消磨、摧残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 现其同化政策。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 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 美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6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简答题杭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扫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终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中国人民杭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简述洛川会议的内容。

答,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2)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体例胜利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本侵华的暴行及抗日战争胜利等史事,但对这些史事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存在时序不明、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深刻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基本史事,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情况,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高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2000年春季高考,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主要意 义在于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实行精 兵简政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D •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④
9、1999全国,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 C 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 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 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转向欧洲战场 10、1998全国,百团大战涉及的主要根据地是 B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11、1997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①日军侵 略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 B 尚未充分发育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根据地大部分丧 失,红军被迫长征。
抗战胜利前夕,根 据地抗击侵华日军 的大部和几乎全部 伪军,得到发展。
说明:只有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 和发展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已经更加成熟、 更加具有革命斗争经验。
2、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比较
根据地图: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在指导思想、 斗争对象、分布地域等方面的不同点。这两个时期 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答案:
不同点 指导思想 斗争对象 分布地域 最终结果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反动派
江南地区
日本侵略者
华北地区
二、战略相持 (1938年秋—1945年8月)
日本侵华策略变化
速战速决 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变,成立伪国民政府 对外依靠英美、消极抗日 亲英美派蒋介石 对内一党专政、积极反共 百团大战 反扫荡 共产党的斗争 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变 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亲英美派蒋介石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河南中考考点研究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建议作答时间:35分钟)1. (2020原创)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炸毁,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遭攻破,该城被占领”。

材料描述的事件( )A.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 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声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

”“此次行动”指的是( )A. 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B. 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C. 签署卖国条约,出卖国家权益D. 主动围剿红军,积极反共3.(2019重庆A卷)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D.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 (历史解释)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

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结局的评述正确的是( )A.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 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C. 蒋介石主动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5. (2019《说明与检测》)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顾维钧这番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但彼此之间还有矛盾C.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D. 卢沟桥事变爆发6. (2019信阳模拟)在1938~1940年间,在国民政府主导下,488家工厂和12 182个技术人员从沿海和长江下游沿江各省撤至四川、湖南、广西、陕西。

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 )A. 调整工业合理布局的需要B. 全面抗战爆发的影响C. 西南、西北地区资源丰富D. 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的需要7. (2019苏州)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在延安正式开学。

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参加,其中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诗、张学明,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

这一做法( )A.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C.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D.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8. (2019百色)对下列四幅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全民族抗战B. 敌后战场的抗战C. 正面战场的抗战D. 第一次国共合作9. (2019洛阳模拟)《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

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

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这记录的是( )A. 旅顺大屠杀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10. (2019青岛)《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这个“辉煌战果”是(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11. (2019绵阳)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

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B. 台儿庄战役C. 武汉会战D. 第三次长沙会战12. (2019开封模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

用郭沬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A.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C.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D. 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13. (2020原创)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亲笔信:“先生(指蒋)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

……唯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

由此可以看出( )A. 抗战即将胜利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和配合14.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

这说明了( )A.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B. 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扫荡”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C.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中国各政党共同抗敌D.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5. 下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中国战场八路军、新四军30发子弹、7枚手榴弹国民党军队 2 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欧洲战场苏军30发炮弹、1 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太平洋战场美军 3 000公斤炸弹A.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 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C. 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D. 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16. (2020原创)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

毛泽东致闭幕词。

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

”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17. (2019郑州模拟)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在1943年就提出使用并装备中国共产党军队,在华北牵制和打击日军。

美国驻华使馆于1944年1月提议派出美军观察团到延安,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

此举表明( )A. 美国日益重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B. 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得到认可C. 美国对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失去信心D. 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加入资本主义阵营18. (2020原创)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A. 从根本上消灭了法西斯主义B. 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D.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 (2019漯河模拟)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 500余县市,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此材料主要强调( )A. 抗战对中国造成巨大损失B. 抗战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 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D.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20.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

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有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1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有哪些变化?(2分)(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分)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A2. B3. B4. A5. D6. B7. D8. A9. D 10. D 11. D 12. C 13. C 14. A 15. C 16. C 17. A 18. D 19. A20. (1)共同点:①都认为要持久作战;②都重视游击战;③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

(1分)(2)变化: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际援助以苏联为主,之后以美国为主;②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援助变为军事援助。

(2分)(3)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实现全民族抗战);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