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合集下载

新高考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新高考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ē è)豁达(huò dá)翱翔(áo xiáng)B. 奇葩(qí pā)炽热(chì rè)雕琢(diāo zhuó)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D. 炽热(chì rè)豁达(huò dá)惊愕(jiē 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国科技实力的充分体现。

C. 老师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和努力。

3.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景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成语中,含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举世闻名C. 赴汤蹈火D. 美中不足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 那条小溪清澈见底。

C.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D. 那座山高耸入云。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B. 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

C. 雪花飘飘洒洒。

D. 河水潺潺流淌。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B. 他的歌声高亢激昂,令人陶醉。

新高考高二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新高考高二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蹉跎岁月(cuó tuó suì yuè)C.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D. 瞒天过海(mán tiān guò hǎi)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被取消,给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C.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趣,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才华。

D. 他成绩优秀,品行端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B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谦虚B. 谦逊C. 谦卑D. 谦恭答案:D4.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B. 那座山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那里。

C. 他的声音像春风拂过湖面,温柔而动听。

D. 那条路又宽又直,仿佛通向了成功的彼岸。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喜出望外B. 欣喜若狂C. 蹉跎岁月D. 美轮美奂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节选自《论语》)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习之:按时学习B. 不愠:生气C. 谦逊:谦虚D. 就:接近答案:B7.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食无求饱B. 君子/食无求/饱C. 君子食/无求饱D. 君子食无/求饱答案:A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愁莫展C. 千均一发D. 涣然冰释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一曝十寒,没有恒心。

D. 他因为犯了错误,所以被老师一网打尽。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篇论文对当前的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C.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能力出众。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屈原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答案:苏轼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答案:李白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________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

答案:龚自珍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

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

农时观强调“不违农时”,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并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地宜观就是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地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趋利避害,比如古人根据地形条件,创造了梯田、垛田、砂田、圩田等土地利用方式;节用观主要是用之有度、用养结合。

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即指用和养要平衡。

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特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提高了小农家庭经济比例。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老一辈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这也因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

比如,哈尼族先民在梯田农耕实践中,将积累的关于自然山水保护、动植物利用、生产生活的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在父子、母女、师徒中流传。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二的学生在准备语文期末考的时候,做份试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共5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新课标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新课标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气喘吁吁(xū)B. 震耳欲聋(lóng)惟妙惟肖(xiào)C. 眉清目秀(xiù)落落大方(dà)D. 畸形怪状(jī)气吞山河(t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许多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天上午的会议被迫推迟。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3. 下列词语中,与“豁然开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B. 一帆风顺C. 柳暗花明D. 前程似锦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大楼像一座巍峨的巨塔。

B. 春天的阳光温暖如水。

C. 他的声音像黄鹂鸟一样清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

C. 《水浒传》是清代施耐庵创作的。

D.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 中国古代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C. 中国古代的“八卦”指的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D. 中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 下列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是最早的汉字书法字体。

B. 行书比楷书更加规范。

C. 草书比行书更加流畅。

D. 隶书比楷书更加复杂。

8. 下列关于诗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词的平仄是指诗句的韵律。

B. 诗词的平仄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C. 诗词的平仄与声调无关。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你这着真绝,先让他着.慌,再让他感到毫无着.落。

B、倘若不分好歹,为虎作.伥,定然自作.自受,受人作.弄,死无葬身之地。

C、在当.局者迷,处理事情不当.的情形之下,便应该对他当.头棒喝。

D、这位贪污受贿的副省.长,如能早些幡然省.悟,也不至于事到临头吓得不省.人事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因地制宜英雄倍出一筹莫展B、珠联璧合功败垂成相得益彰漫不经心C、通宵达旦任劳任怨天花乱堕趋炎附势D、潸然泪下集思广义直截了当迫不及待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绍兴公交公司推出“有奖让座”措施,用物质奖励改变当下的社会风气。

(2)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3)在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专题会上,有关代表在行业自律公约上签字承诺:不当众向猛兽投喂大型家畜活体以招揽顾客。

A、企图导致郑重B、试图导致郑重C、企图引导沉重D、试图引导沉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换成括号中的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这次你报考高职院校,万.一.(如果)考不上,也不要灰心丧气。

B、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以致)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C、对.(对于)《如影随形》这部电视连续剧,我们都很感举趣。

D、为了迫使他屈服,厂长停发了他的工资,从而..(进而)切断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B、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许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打扫卫生、护养绿化、管理设备器具的员工,大多不屑一顾....。

C、他们因厂施策,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稳妥转变企业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î)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ï)D.整饬.(chì) 恫.吓(dî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失去社会保险担心。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发扬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精神,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削尖了脑袋.....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解析:A.“后顾之忧”:后方出乱子;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

B.“方兴未艾”:事物正发展,尚未停止。

褒义词。

C.“捡到篮里就是菜”指不加选择。

D.“削尖了脑袋”是贬义词。

答案:A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莲花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到底有多少栋私人豪华别墅呢?这些豪华别墅里究竟住着哪些人呢?B.“这栋别墅的主人是做生意的还是当官的?”记者又问。

C.本次调查历时半年之久,从全省范围内抽取了不同收入,职业,行业,文化程度的4500户城镇居民进行调查。

D.2004中国外交“欧洲年”即将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外交高潮的结束,对中欧关系来说,“热恋期”才刚刚开始。

解析:C.“收入”“职业”“行业”后应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前的停顿。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次在迎仙桥发生的车祸,据记者现场报道,全部69人遇难。

B.老师说:“这次考试,第一名出在普通班,而不是在我们集中了全年级精华的实验班。

”同学们听了,对他们震动很大。

C.建筑物或其他贵重设备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毁坏的,免于其承担责任。

D.要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挥微机在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就要对它重点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

A项中“全部”一词放在“69人”前费解,是车上共69人全部遇难,还是69人遇难,另有幸免者?B项中“他们”的指代作用费解;D项中“它”指代模糊,应明确为“对这方面的工作”。

答案:C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

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④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

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②菅长:菅县县令。

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

④掾史:县令的属官。

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节家前后未尝给.徭给:提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具:具体。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通报。

D.昭犹惮.芝,不为通惮: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

B项中“具”,详尽;C项中“报”,回复;D项中“惮”,害怕。

答案:A8.找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此政事所以不理..也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C.芝乃驰檄济南..D.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解析:A.“不理”,今,不理会;古,得不到治理。

B.“同行”,今,一块走;古,两个词,同,人名,行,前往(服役)。

D.“宾客”,今,客人;古,门客。

答案:C9.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昭犹惮芝,不为.通为:替,给。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乃:于是。

C.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以:把。

D.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而:并且。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

D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却”“可是”。

答案:D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根据第一段最后两句,刘勋有所请托,采取的是写信但不署名的方式,并没有“以旧部下属名义”,另“一皆如法”的意思是“一切都依法办理”,由此看来司马芝根本就没有理睬刘勋的请托。

答案:C第Ⅱ卷(共70分)三、(10分)11.翻译上文中的两个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句中“既”,已经的意思;“望”,埋怨、责怪的意思。

“或”在文中不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是不定指代词,有的、有些的意思;“上闻”,向朝廷呈报,让朝廷知道。

(2)句中,“不轨”,即不遵守法令,胡作非为;“交关”,即串通、勾结;“见”,即有远见;“称”,(被)称道。

答案:(1)百姓已经怨恨责怪,有些流言已经传到朝廷那里。

(2)后来刘勋因为胡作非为被杀,与他相勾结的都受处罚,但司马芝则因有远见为人称道。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每小题2分)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答案:(1)写出了兰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点。

在秀朗的月色辉映下,水波平,颜色清,山明丽动人,空气凉爽清新。

(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从文字表面看,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觉到人的存在:一个“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凉月”之“凉”实则是写人对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凉爽清新,这些景物描写中都透露着欣赏者的喜爱之情。

标题“棹歌”即船歌,我们不难想象泛舟兰溪,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浅滩的情景,以及从心底漾出的欢乐之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2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

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

(杜甫《客至》)(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

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1)但见群鸥日日来蓬门今始为君开(2)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素面朝天毕淑敏①素面朝天。

②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

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③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

可是你并不美丽。

④是的,我不美丽。

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⑤看着我们周围。

每一棵树、每一叶苹、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

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⑥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

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

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假的陌生人。

⑦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

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