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戏剧知识点点通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以舞台表演为特点,通过演员表演、舞台布景、音效灯光等多种元素,展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并通过对话、动作、歌曲等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九年级语文课程中,学习戏剧知识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戏剧的定义与特点、戏剧的分类、戏剧的创作与表演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语文戏剧知识点。
一、戏剧的定义与特点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常以舞台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布景、道具的使用以及音效灯光等多种因素构建并传达情节与主题。
戏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舞台表演:戏剧的表现手段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包括动作、表情、语言等。
2.角色塑造:戏剧中的角色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出来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形象。
3.情节与主题:戏剧通过展示情节和主题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4.舞台布景与道具:舞台布景和道具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5.音效与灯光:音效和灯光可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氛围。
二、戏剧的分类戏剧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按表演方式分类: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剧、杂剧等。
2.按演出形式分类:包括十五人小剧场、大型话剧、实验剧等。
3.按历史时期分类:包括古代戏剧、现代戏剧、当代戏剧等。
4.按国别分类:包括中国戏剧、西方戏剧、非洲戏剧等。
三、戏剧创作与表演四、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包括昆曲、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戏曲以唱为主,辅以表演、舞蹈和乐器演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五、西方戏剧西方戏剧是指欧洲和美洲的戏剧形式,包括希腊悲剧、罗马喜剧、莎士比亚戏剧等。
西方戏剧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塑造出了许多经典角色和情节。
六、戏剧的审美价值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它能够让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并体味到其中的智慧与艺术。
同时,戏剧还能够启迪人们的思考,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一、京剧1.格调庄重:京剧追求庄重的格调,注重切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咬文嚼字、端庄慢儿、大小调等表演手法,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2.唱念做打:京剧以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四种表演方式为主,唱腔极具音乐性,念白富有旋律感,做功表现人物形象,打斗热烈激烈。
3.精致细腻:京剧注重各个细节的表演,从脸谱的化妆到服饰的选择,从肢体动作到眼神表情,都力求精致细腻,丰富角色的内涵。
二、豫剧1.古朴沉稳:豫剧以其古朴纯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在表演时注重体现人物的深情厚意,以沉稳的态度展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高昂豪放的唱腔:豫剧的唱腔豪放高亢,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和激情。
演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3.刀枪舞台:豫剧中经常出现武打动作,刀枪舞台成为豫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战斗的动作和用具的运用,展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评剧1.生动活泼:评剧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而闻名,演员以独特的语调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活跃了整个舞台氛围。
2.独特的旦角表演:评剧中的旦角表演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旦角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出女性角色的婉约、柔弱和细腻。
3.无穷的表演技巧:评剧中特别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篇章(以评书为主),礼仪、听远、独轮车等,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娓娓动听。
四、黄梅戏1.柔美婉约:黄梅戏以其柔美婉约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剧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民间传说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3.浓烈民间色彩:黄梅戏源于江南民间,因此戏中常常出现平民百姓和民间故事,展现出浓烈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五、越剧1.婉约细腻:越剧以其婉约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柔美的唱腔和灵巧的动作,展示出角色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
关于戏剧的介绍资料

戏剧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通过舞台演出来表达故事、情感和思想。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下面是对戏剧的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戏剧的定义和起源(200字)戏剧可以定义为一种采用演员表演和舞台上的动作、对话和音乐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那个时候,戏剧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与宗教和庆典活动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包括舞台设计、角色表演、剧本创作等方面的进步。
第二部分:戏剧的类型(300字)戏剧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戏剧类型:1. 悲剧:悲剧通常以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冲突为核心,以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就是一部著名的悲剧。
2. 喜剧:喜剧主要以幽默和笑料为特色,通过夸张和荒诞的情节来取得观众的欢乐。
莫里哀的作品《吝啬鬼》是一部经典的喜剧。
3. 歌剧:歌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歌唱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有豪华的舞台设计和华丽的服装。
《魔笛》是一部著名的歌剧作品。
4. 实验剧场:实验剧场是一种突破传统戏剧形式的创新表演方式。
它通常涉及非线性叙事、多媒体元素和互动性。
实验剧场旨在挑战观众对戏剧的传统观念和期待。
第三部分:戏剧的重要性(400字)戏剧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戏剧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
通过观看和演绎戏剧,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传统。
2. 表达情感和思想:戏剧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强大工具。
演员通过表演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观众则可以通过共情和反思来体验和理解这些情感和思想。
3. 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参与戏剧活动可以培养个人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演员需要学习角色扮演、舞台表演和即兴表演等技巧,这些技能对于发展个人潜力和自我认知非常重要。
4. 社会影响力: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语文戏剧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戏剧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戏剧是中国语文高考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考察学生对于戏剧形式、戏剧文本和戏剧演出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语文戏剧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戏剧形式与基本概念1. 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舞台展现、对话对白等形式来表达情节和意义的文学艺术形式。
戏剧具有代表性、综合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2. 戏剧的分类按照创作流派和形式,戏剧可以分为古典戏剧、现代戏剧、折子戏、曲剧、京剧、话剧等不同类型。
3. 戏剧历史与发展戏剧起源于古代,经过了戏曲、杂剧等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和现代戏剧艺术。
二、经典戏剧文本分析1. 戏剧文本的构成要素戏剧文本由剧本、角色、舞台布景、对白等构成,剧本又包括分场、台词、舞台指示等多个要素。
2. 经典戏剧作品分析通过对经典戏剧作品的分析,如《哈姆雷特》、《雷雨》、《茶馆》等,了解其结构、主题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三、戏剧表演与戏剧鉴赏1. 戏剧表演形式戏剧表演形式包括语言、动作、音乐、舞台美术等多个方面,在表演中要注意角色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2. 戏剧鉴赏与理解鉴赏戏剧作品时,要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冲突、主题思想等内容,注重对戏剧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四、与戏剧相关的文化和思想1. 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文化传统。
2. 戏剧与社会思潮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时代思潮。
通过研究戏剧作品,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
五、戏剧教育与现实应用1. 戏剧教育的意义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2. 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戏剧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戏剧演出、舞台剧创作、文化交流等,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戏剧史上的经典人物与事件1. 李时中与中国京剧介绍京剧大师李时中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京剧的贡献。
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它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在戏剧中,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
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张。
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其中,“演员”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故事(情境)”是戏剧的基础,它是演员表演的依据;“舞台(表演场地)”是戏剧表演的场所;“观众”是戏剧的接受者,也是戏剧存在的必要条件。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
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
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总之,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概括总结戏剧知识点

概括总结戏剧知识点【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表现为主要手段的文学艺术。
它通常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戏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舞台表演: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戏剧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舞台上的布景、灯光等元素也是戏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对话和动作:戏剧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角色的言行来展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3. 多艺术性:戏剧是一种多艺术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元素。
4. 社会性:戏剧作为一种公共表演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文化信息,对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戏剧的发展历史】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古希腊,戏剧被视为一种庆祝活动,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其中最有名的是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在古罗马时期,戏剧则更多地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常常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素材。
中世纪时期,戏剧在欧洲得到了重新发展。
基督教的传播也推动了宗教戏剧的兴起,它们通常在教堂内进行。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逐渐走出了教堂,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
近代戏剧的发展则更为丰富多彩。
18世纪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被视为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他的戏剧作品不仅横跨了各种戏剧类型,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19世纪的戏剧发展则更加多样化。
在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戏剧流派相继涌现,使得戏剧的创作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20世纪以来,戏剧更为多元化。
戏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各种不同的戏剧形式相继涌现。
同时,戏剧也被深刻地拓展了其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实验戏剧等等。
【戏剧的类型】戏剧作为一种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主要的戏剧类型包括:1. 悲剧:悲剧是一种以探讨人生、命运等深刻主题和展现悲惨命运为特点的戏剧类型。
它常常以主人公的失败和牺牲为结局。
现代戏剧的分类和特点

现代戏剧的分类和特点现代戏剧是在20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经历了多个时期和不同的流派。
本文将对现代戏剧进行分类和特点的介绍。
一、现代戏剧的分类1. 内容分类现代戏剧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社会剧、历史剧、家庭剧、政治剧等等。
社会剧主要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主题,关注社会问题,展现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挣扎;历史剧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教训;家庭剧则聚焦于家庭内部关系和冲突;政治剧关注政治权力和斗争,以政治事件为背景展开。
2. 表演形式分类现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剧本的文字表达和演员的表演技巧;音乐剧以音乐和歌舞表演为主要特点,常常融合戏剧、音乐和舞蹈的元素;舞台剧则强调视觉效果和舞美的设计,通常包括戏剧、舞蹈和音乐等元素。
3. 风格分类现代戏剧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戏剧实验等等。
现实主义戏剧追求真实、客观的再现生活,对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表现主义则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象征主义注重象征和隐喻的运用,具有诗意和神秘感;戏剧实验则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二、现代戏剧的特点1. 反映现实社会现代戏剧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反映社会的问题和现象。
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常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对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
2.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现代戏剧借鉴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剧场表演形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音乐、舞蹈、视觉效果等元素相互融合,使剧场表演更具有创新性和观赏性。
3. 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现代戏剧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处境和命运。
作品中的人物常常面临社会压力和矛盾,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描绘和塑造,展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4. 探索艺术形式的边界现代戏剧注重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突破,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通过戏剧实验和艺术探索,打破传统的舞台表演模式,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
以下是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1. 戏剧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戏剧以表现社会矛盾、揭示人性为核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故事的情感起伏。
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剧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讲述故事。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戏剧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而非仅仅模仿外在形象。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以有限的舞台展现广阔的世界,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2. 戏剧的艺术特点: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戏剧将诗、乐、舞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戏剧作品需注重视觉美感,通过布景、服装、化妆等手段营造出符合故事氛围的舞台效果。
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戏曲演员需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表演技能,以及口、手、眼、身、步等表演技巧。
3. 戏剧本质:
模仿说: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旨在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观众说:认为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冲突说: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否则就没有戏剧。
4. 戏剧的构成要素: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础,要求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结构。
角色:戏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表演,统筹舞台呈现的整体效果。
舞台:戏剧表演的场所,具有布景、灯光、音响等设施。
通过了解这些戏剧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戏剧作品,理解戏剧的艺术价值和表演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
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
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
小弟只知道这些基础的,不知道对不对,高人请指点.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
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
1、城市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观众
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
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
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
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
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
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
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
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
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
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
“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
发展阶段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
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
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
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